"玩物"VS"宝物":古代农民依赖龙骨车不仅仅是利于灌溉那么简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会让行动的效率事半功倍。所以,到如今,科学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在科技的支持下,人们的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提高了人们对生活的需求。

古今的差别,除了文化的改变以外,科技的发达也成为了分别古今的界限。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农业成为了主要生产力。由此,相对单一的产业,也使古代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但是单一的农业,并没有使古代农民产生厌倦。反而运用自己的智慧,千方百计的来增加农业的生产力。如二十四节气、耕种方法等,都是人们为了提升农业生产力的智慧结晶。

在近代历史中,中国的科技虽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可是在古代农业科技产物中,中国的科技产品并不逊色于西方。在农业科技中,中国古人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自然地理的限制做斗争。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款“科技”产物,便是龙骨车。那么龙骨车有什么历史价值呢?其形状大小是什么样的呢?想要一句讲清,还是比较困难的。

一、龙骨车是什么东西?

龙骨车的主要农业目的与农业价值,便是进行农田的灌溉。在一些特殊的地域,或者耕种的需要,水源的多少往往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多少。倘若没有有效的灌溉,许多田地的产量都成问题。

在汉朝之后,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人们为了追求更多的农业生产,决定发明一款工具,来帮助农田进行灌溉。当然,这个工具,在当时社会可称

“前沿高端”产品,所以其发明是由上至下的。

1、汉朝贵族的灵感还是“玩物”

在汉灵帝时期,也就是公元2世纪时期,“城内有间地可为园,无水以灌之。”在城池之内,有块田地可以耕种,但是却没有水源可以进行灌溉。听闻此事的汉灵帝,便感觉到可惜,于是“使毕岚作翻车”。为了解决水源问题,汉灵帝派遣官员来解决相关问题。

“翻车,今人谓龙骨车也”。翻车的发明,在最开始只是汉代贵族对于城中一块田地的怜惜。但是在不经意间,却流落到民间,并被农民视为提高生产力的工具。或许是翻车为农民带来了生活上的满足,所以翻车被农民称为“龙骨车”,来称赞它。

所以龙骨车的发明,并非灵感,而是主动思考的结果与目的的使然。至于是不是贵族的玩物,在一定程度上来看,还是属于的。因为在发明翻车之前,只是为了解决城池内的一块田地,并没有为更多的农民进行考虑。好在相关技术并没有垄断,农民在之后也用上了相关工具。

2、如何运转龙骨车

每个科技产品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人力难的问题。龙骨车的发明,主要是为了减轻灌溉时,农民担水的负担。所以在设计龙骨车时,就非常注重人力的使用。尽可能的减少人力的使用,以最少的人力,来解决灌溉的难题。

“令儿童转之,而灌水自覆”。就连儿童,都可以带动龙骨车的转动,来提高可靠的水源。可想而知,龙骨车确实减少了农民的负担。那么这个“转之”,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呢?

“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道板,刮水上岸”。大概意思便是,人站在踏板上,踩动踏板,带动轮子的转动。其原理与缝纫机较像,踩动踏板,通过相连的轮毂,进行转动。在转动之后,使相连的板子像皮带一样连续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板子上还会有水,不断的向上提水。

如此一来,来便可以使水源源源不断的向上灌溉,完全解决了高地农田用水难的问题。这就是使不少地区,开拓了新的农田,来丰富自己家的粮仓。在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古代,这无疑是一创举。

3、什么样的尺寸与形状

那么龙骨车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其尺寸大小,又有什么要求呢?“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桩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说,龙骨车的车身,由长至二丈的木板制成。在使用人力的部分,则是简单的踏板、轮毂与扶栏。

“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车身的长度是二丈,高度是一尺,这便表明,在不是特别复杂的地区,龙骨车都可以很好的使用。至于其宽度,没有过多的要求,这或许与劳力有关。

因为宽度决定了每次提水的多少。提水越多,则宽度应该更宽,其中所需要的劳动力便越大。由于龙骨车在发明之后,完全是由农民继续进行设计与传承的。而且一个龙骨车的使用周期也很长,所以并没有对其宽度进行过多的考量。

尺寸说完,龙骨车的大致形状也便进一步明晰。其外形非常简单,就好比现在的皮带,一端装了一个扶栏与踏板而已。

二、龙骨车有什么好处?

龙骨车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田地的数目,还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的产量。由此“水具中机械功捷惟此为最”,在农民水具中,龙骨车对农民的功劳是不容小觑的。当然,这也离不开当时的科技发明与创新。

作为古代一款先进的灌溉机械,龙骨车在农民眼中,有数不尽的好处。虽然如今看来,龙骨车比较落后,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时代,也要用不同时代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发展。

1、农民眼中的“利器”

作为龙骨车的主要使用者,农民对于龙骨车最有发言权。首先,要说的便是适用性。在农民眼中,一个好的农具,其使用的范围是广泛的。倘若没有可靠的使用范围,那么龙骨车无疑成为了一件饰品。

在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产量。所以龙骨车必须适用于大部分农田的使用场景。如田地过高,可以使用多个龙骨车进行水源的灌溉,这样一推广,就进一步推动了田地的开发。

在操作上,农民也不需要太多的研究与学习。简单易懂,找准水源与田地,然后进行踩踏,水源便可灌溉。不愧为民间的一大“法宝”。

2、木匠引以为豪的制作

在中国古代中,炼铁技术虽然有着比较高超的技艺,但主要目的还是兵器与农具的使用。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事物,其主要的解决方法都是通过木头来解决并实现。所以龙骨车的主要材料与构成,都是木头。

“此翻车之制,关键颇多,必用木匠,可易造成”。大概意思,便是说木匠是龙骨车的主要制造者。由此,龙骨车的发明,为木匠又提供了一项引以为傲的设计。简单的木结构,也进一步推动了龙骨车的传播。

3、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

最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龙骨车提高了粮食生产的产量。在一些中产家庭,就是凭借龙骨车的功效,使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了地主。所以龙骨车在农民之中,还象征着财富与美好的未来。

这一点不仅表达了农民对于龙骨车的重视,还表明农民对于农业的热爱与寄托。这或许也是农业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世人认可的一大原因吧。

三、龙骨车还有什么坏处?

既然龙骨车有优点,那么也有缺点。因为一件事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都需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的发展。而龙骨车,虽然结构精巧,用料简单,这也导致其维修与拓展功能的弊端。虽然造福了不少农民,也给不少农民带来了压力。

1、脾气暴躁,易坏难维修

由于龙骨车全身都是木制材料,所以龙骨车的维修与耐久度,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而且制作一台龙骨车,也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其中的财力、物力、人力,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所以龙骨车就像一个爱发脾气,而且还很难哄好的“女朋友”。对待龙骨车,也要小心谨慎。在不用龙骨车时,要确保稻草随时覆盖,因为

在阳光暴晒与水浸之下,木板很容易断裂。

2、“登高则费力”

龙骨车虽然可以解决很多田地的灌溉问题,可是在一些比较高的土地,还依旧是一个累赘,“高则多费人力”。所以每当要对高处的土地进行灌溉,绝不是一家可以解决的,而需要几家人一起劳作。

虽然在中国的农村中,人力并不是太大问题,但是却也增加了其中的劳动力。在设计中,其实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3、破坏了和谐关系

龙骨车带来了农业生产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当其与钱财相挂钩,相对的经济问题也由此产生。因为财物的多少,会影响人际关系与交流,并改变人们的思想。这也是地主阶级,与许多农民对立的原因。

龙骨车使一部分农民成为了地主,为了维护或者发展自身的利益,其很有可能对其他农民进行剥削。所以龙骨车的援助,虽然提高了收入,也助长了地主阶级的嚣张气焰。这个问题,也不全是龙骨车的问题。

四、龙骨车也是一项科技成就

龙骨车作为农业水具中的杰出代表,其科学价值与历史价值是非常大的。虽然在发明它的过程中,是汉代贵族的“玩物”,但是这个“玩物”的实际价值,直接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在农民眼中,它被视为至宝。

虽然龙骨车有利有弊,但是这却是中国农业科技的一大创新。在明朝时期,龙骨车的风靡,还成为了资产阶级萌芽发生的主要推动工具。所以,还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如此才能对其有全面的认知。

参考文献:

《明史研究》

徐光启《农政全书》

王桢《农书》

《百姓传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