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寶》:只有徹底移除"依託男性"的情結,女性才會有獨立的自我

關注“笑薇讀書”

,每天帶你一起學習和成長。

《喜寶》:只有徹底移除

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女孩,漂亮、聰明,卻偏偏出生在窮人家,她不甘心,極度渴望改變命運,擺在面前的有兩種選擇:

一是靠自己奮鬥,拼搏一個未來,不一定能實現,可能還會很艱辛;

二是走捷徑,傍個大款,輕鬆,但需要付出代價。


面對巨大的貧富差距和世俗社會的種種誘惑,究竟該怎麼選擇?這是很多年輕貌美的女孩都會遇到的問題。


著名言情小說家亦舒在《喜寶》中,就講述了香港一位女大學生因拜金而迷失和自我墮落的故事。

《喜寶》:只有徹底移除

飛機上,劍橋高材生薑喜寶與富家女勖聰慧偶遇併成為朋友,機緣巧合之下,喜寶成為了聰慧父親勖存姿的獵物,做了他的情人,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滿足。


勖存姿去世後,喜寶得到了一大筆遺產,然而卻也因此喪失奮鬥目標,內心空虛,甚至失去了愛的勇氣和能力。


20世紀70年代的香港是一個典型的金錢社會,消費主義盛行。《喜寶》正出版於此時,因此也被譽為香港消費文化時代的言情作品。


關於《喜寶》的創作靈感,流傳著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亦舒在看一本雜誌,突然,她指著雜誌上的高級珠寶首飾對身邊的一個女孩說,"怎樣才能不費太多力氣就能得到這些?"


女孩回答:"找一個糖心爹地囉!""糖心爹地"是指有錢的老男人。


受此啟發,亦舒構思了一個年輕女大學生為追求金錢和物質,做有錢人小三的故事,即小說《喜寶》的故事梗概。

《喜寶》:只有徹底移除

亦舒1946年生於上海,自15歲開始創作,是華語世界獨具影響力的作家,與兄長倪匡及金庸並稱為"香港文壇三大奇蹟"。至今已出版作品近300餘部,多反映香港大都市生活,並且帶有強烈的女性意識,她在作品中倡導的自立、自強、自愛的愛情觀和價值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喜寶》正是其最為知名的代表作。這部揭露了現代高知女性因追逐金錢而迷失自我和喪失人生奮鬥目標的小說,對成長中的女性有著強烈的警示意義。


01.聰明美貌、個性獨立的喜寶,為何選擇做老男人的情婦?


聰慧邀請喜寶出席自己的訂婚晚宴,原本想把她介紹給二哥聰恕,但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喜寶卻被父親看上,並很快成為了他的情人。

《喜寶》:只有徹底移除

亦舒筆下的喜寶只有21歲,聰明漂亮,像男孩子一樣獨立堅韌,在世界級名校劍橋聖三一學院法學院就讀,這樣的女孩,雖說出身差了一點,但只要願意努力,人生翻盤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但她偏偏選擇了人們最不恥的一條路:做有錢人的情婦,還是個老男人。


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理解喜寶的選擇呢?


首先,一個人的選擇與她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


喜寶出身在香港一個底層家庭,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得很艱辛,對金錢的渴望也更加強烈。

《喜寶》:只有徹底移除

喜寶能夠有機會出國留學,還是得益於母親把自己為公司服務五年得到的香港往返日本的機票換成了飛倫敦的單程機票,但到了英國後,喜寶一直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她交不起學費,甚至沒有一件大衣,她渴望有個人來拯救她。


因此,面對勖存姿的追求,喜寶只是稍稍猶豫掙扎了一下,便爽快同意了。在她看來,乞丐沒有選擇權,她需要一個男人幫自己解決生存問題。


其次,勖存姿除了有錢,還很有魅力。


喜寶雖然年輕,卻早已深諳世事,她需要的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男人,聰恕雖然帥氣多金,但羽翼稚嫩,父親勖存姿則善解人意、風度翩翩、成熟寬容,讓喜寶產生了好感。

《喜寶》:只有徹底移除

所以,當勖存姿提出送她回家時,她沒有拒絕,甚至第二天就答應了與勖存姿約會,而勖存姿也慷慨了送了她一枚麻將般大的鑽戒。


除此之外,香港社會的物慾橫流也影響了年輕女孩的價值觀。


20世紀70年代的香港,經濟發展迅速,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人心浮躁。一些出身不好,但自持美貌年輕的女孩渴望憑藉著先天優勢湧向更高的階層,獲得富裕生活。喜寶雖獨立要強,但思想上依然無法避免受到當時社會風氣和價值觀的影響。


從一次對話就能看出來。


在聰慧的訂婚晚宴上,談到學歷這個話題時,聰慧的姐姐聰憩認為,女孩子最好的嫁妝是一張名校文憑,千萬別靠它吃飯,否則也還是苦死。帶著它嫁人,夫家不敢欺侮有學歷的媳婦。聽到這番話,喜寶立即深表贊同。


可見,所謂的名校學歷只不過是喜寶用來交換的籌碼,她並不想靠著自己的學識和智慧去拼搏一個更好的未來,內心裡依然認為,女人還是要靠男人吃飯。


所以,美貌聰明卻出生貧寒的喜寶改變命運的渴望,其實比誰都強烈,當他遇到年富力強的勖存姿時,就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她的選擇並不意外,即使不是勖存姿,也會是其他有錢男人。


02.勖存姿年老病重,還殺害了喜寶最在乎的人,喜寶為何不離開他?


喜寶最初和勖存姿在一起的確是因為金錢,而勖存姿則是為了滿足自己征服年輕女性的渴望,屬於為人所不恥的買賣關係。但拋開這層關係,兩人之間也是有好感基礎的,而且隨著時間流逝,雙方感情不斷深化。


勖存姿真心愛喜寶,對喜寶不計回報地付出,努力滿足喜寶的一切物質需求。


在英國的別墅裡,喜寶被金屋藏嬌,她房間的抽屜裡,永遠有勖存姿差人放進去的成沓現金,多到花都花不完;

《喜寶》:只有徹底移除

喜寶考試拿到了好成績,第二天就能收到勖送的一輛跑車;勖存姿甚至還送給了她一座蘇格蘭的城堡。


在成為自己名副其實的情人之前,勖存姿就已經在不斷地用喜寶喜歡的方式去愛她。這不是因為愛是因為什麼呢?


喜寶雖然理性,但也並非沒有感情。勖存姿的愛和體貼使喜寶內心也越來越依戀和盼望勖存姿。


比如,勖存姿來看她,喜寶會高興得像個孩子,還開心地為勖存姿做非常難做的法式蘇芙哩蛋糕。而這,她從來就沒有為此前的男友做過,可見也是用了心的。

《喜寶》:只有徹底移除

得知勖心臟病突發住進醫院,喜寶匆忙趕到,內心崩潰大哭。此時的喜寶,已經愛上了這個老男人。她說了這樣一句話:

自小到大我只知道錢的好處。我忘記計算一樣。我忘了我也是一個人,我也有感情。


所以說,從一開始的買賣關係到最終互生情愫,愛情使原本脆弱的金錢關係變得更加牢固。


其次,勖存姿對喜寶的感情除了愛情,更有親情的成份,這就為原本容易破碎的愛情注入了更強的生命力。


勖存姿喜歡喜寶,除了男人對年輕女性的佔有慾,還因為喜寶更符合他內心一個優秀孩子的標準,比如他多次讚揚喜寶聰明、直率、理性,這些特質正是他的子女所不曾擁有的。

《喜寶》:只有徹底移除

與不學無術的聰恕相比,喜寶學習很好,是名牌大學的學生,他喜歡喜寶,就像是寵愛自己的另一個孩子一樣。他會為喜寶取得好成績而欣慰,甚至提出希望喜寶今後能替他繼承家業。因為他相信喜寶的才幹。


對從小缺少父愛的喜寶來說,勖存姿對自己的關愛也彌補了內心親情的缺失。喜寶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公主一樣,曾經不被滿足的慾望,因為勖存姿而被填滿。


所以即使當勖存姿身體狀況一落千丈,並多次勸喜寶趁年輕另謀出路,找個更合適的人時,喜寶堅決拒絕,不離不棄地守護在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身邊。


最後,喜寶沒有離開勖存姿還有一個深層原因:她已經沒有勇氣離開,因為她已經喪失了獨立生存的能力。


勖存姿內心深愛著喜寶,但卻是一個佔有慾和手段都很強的人。當他知道喜寶對物理系教授漢斯有好感時,他當著喜寶的面槍殺了漢斯,連喜寶遠嫁澳洲的母親也被他逼死。

《喜寶》:只有徹底移除

喜寶內心悲痛的同時,也深感已經逃不出他的掌心,因而開始自我放棄。她開始曠課,因為已經看不到讀書的意義,最終,她甚至沒有拿到自己曾經最引以為傲的劍橋大學學歷。


儘管喜寶也曾在漢斯被打死,母親跳樓後,灰心失望到想過靠自己獨立生存,但已經習慣了被金錢供養的她,對貧窮早已無法適應,離開了勖存姿,她無法生存。於是重新回到了勖的身邊。此時的喜寶,終於變成了徹頭徹尾的乞丐和寄生蟲。


所以,喜寶沒有離開勖存姿,既有情感上的依戀,也有現實中的無奈。勖存姿愛喜寶,喜寶最終也愛上了勖存姿,內心的依戀使得她不願意離開勖存姿,另一方面,她已經成為了被圈養的金絲雀,喪失了人生目標和飛翔的能力。


03.為什麼說喜寶的人生是悲劇的?


勖存姿去世後,喜寶得到了一份豐厚遺產,成為香港有名的富女,但喜寶並不快樂,因為她不知道自己接下來的人生究竟該追求什麼。


儘管追求她的男人絡繹不絕,但她已經很難相信他們是出於真愛而追求她。換句話說,她已經失去了愛與被愛的勇氣和能力。

《喜寶》:只有徹底移除

她早已不是原來的姜喜寶,也難以平復下來過正常的生活。這樣的喜寶,雖然很有錢,但生命的底色盡顯悲涼。她失去了母親,失去了最愛的人,只剩下一堆錢陪伴著她。


喜寶用五年的時間換取了財富,但也喪失了生命中一些更為重要的東西。比如曾經的鬥志、人生的動力和目標。


正如她最終發出的感嘆:沒有追求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


亦舒曾說,

"無論怎麼樣,一個人藉故墮落總是不值得原諒的,越是沒有人愛,越是要愛自己。"


"風景這麼好,我們的生命還有很長一截,路的確是彎曲了一點,但有什麼關係?我們最終會到達羅馬。"


一個極聰明、美麗的女孩,有著高學歷、高智商,卻在人生的岔道口偏離了正常軌道,滑向了墮落的深淵,成為了依附於男人生存的寄生蟲,喜寶的悲劇是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金錢和物質從來都不是,也不應該成為生活的全部,一個人對金錢的極度渴望,終將成為扼殺靈魂的利劍。


茨威格在《斷頭王后》中有一句名言: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當21歲的喜寶信誓旦旦地以為,青春不賣也會過時的時候,她不會想到,自己將要付出的,又怎麼可能僅僅只是青春,連同她的夢想和未來,早就已經一併埋葬。


當一個人的生命裡,除了錢,什麼都沒有的時候,這才是最悲哀的。富人不過是有錢的窮人。


沒有誰的人生是容易的,但如果為了謀求好生活,就把人生希望寄託在男性身上, 即便得到了金錢,也會失去所有。


亦舒通過喜寶的人生悲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有知識、有智慧的女性在金錢社會中,不斷墮落、迷失,最終完全喪失自我價值的故事。


04.那麼,對於現代女性來說,怎樣才能實現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呢?

其實,除了喜寶的這條明線,書中還有一條暗線,那就是富家女勖聰慧的故事。


聰慧是勖家的千金,從小含著金湯匙出身,像她這樣的富家小姐,天生就比喜寶幸運得多。即便學習不好,依然可以被父母送到國外留學鍍金,可以挑選出色的夫婿,一輩子不需要努力工作,也可以生活得無憂無慮。


但最終聰慧卻做出的選擇,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放棄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金錢、地位、愛人……隻身一人去內地做一名支教老師,通過自身的知識尋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喜寶》:只有徹底移除

如果說聰慧的前半生是在索取,那麼她的後半生則是在付出和奉獻,她因此變得滿足而快樂。


她不再依附於自己的父親和家庭,也不再依附於丈夫,她依靠的僅僅是她自己而已,最終,聰慧不僅獲得了他人的尊重,更獲得了自我的認同。


因此,當一個現代女性,徹底移除內心深處的"依託男性"的情結之後,她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的人。


女性不不應該成為男性和金錢的附庸,她的人生意義和自我價值需要依靠自我奮鬥去實現,或許這正是《喜寶》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


作者:笑薇,早起踐行者,拆書幫一級拆書家,一對一寫作教練。微信公眾號:笑薇讀書。

更多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