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呈現文明之美

5月13日,“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要文化活動,本次展覽彙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全部47國及希臘、埃及兩個文明古國夥伴,共451組文物。展覽展期至8月11日。

“亞洲文明聯展”主展國博開展

“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

5月13日,“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要文化活動,本次展覽彙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全部47國及希臘、埃及兩個文明古國夥伴,共451組文物。這些文物涵蓋兩河流域、恆河印度河流域、黃河長江流域等孕育的多個世界古老文明,其中109件文物來自中國。

展覽通過文化遺產講述各國文明故事,呈現各國文明之美,為亞洲各國相互交流、展示、溝通、瞭解搭建重要平臺,為中外觀眾提供精彩的文化體驗。

據悉,這是我國首次舉辦、亞洲各國共同參與、通力合作的集大成亞洲文明專題展覽,參展國家數量、文物數量前所未有。

參展文物早至公元前7000年

觀眾欣賞象頭神伽內什坐像等印度石雕。(來源:新京報)

新加坡公元10世紀砂岩浮雕獅子建築構件(來源:廣州日報)

亞洲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此次展覽中多件展品彰顯了亞洲文明之古老。一件距今3000年的史前時代銅鼓,出自老撾沙灣拿吉省,在古代常用於戰爭中指揮軍隊進退,也常用於宴會、樂舞中。

敘利亞的一幅組裝畫產自公元前3世紀中期,由象牙、貝殼、紅石灰和片岩交織組裝在一起。畫中兩位慶祝者在宗教儀式中準備宰殺一隻公羊,緊握雙手錶示禱告,展現了當地動物祭祀傳統。

一件更古老的文物來自於沙特,這座石雕人像產自公元前7000年,是在打磨的石頭表面做淺浮雕,著重勾勒面部輪廓和五官,人物表情肅穆,非常獨特。據悉,塔布克地區的古代遺存和考古遺蹟眾多,有巖畫、銘文、堡壘、宮殿和古代敘利亞-埃及朝聖之路等珍貴遺存。

百餘文物濃縮中華五千年

“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來源:中新網)

“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來源:中新網)

展覽中的中國文物來自從石器時代到明清的各個時期,例如商代刻辭卜甲、西周“四十三年逨”銅鼎、戰國“曾侯乙”銅尊盤、秦朝銅詔鐵權、唐三彩載絲駱駝、元代趙孟頫行書《為隆教禪寺石室長老疏卷》、明代《永樂大典》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清代鬥彩勾蓮紋開光粉彩詩句花卉紋瓶等。

展覽中展出了一件浙江良渚古城出土的玉琮,目前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玉琮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江浙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玉禮器之一,也是神人獸面紋神徽的主要載體之一。良渚文化距今約5000年,被稱為中華5000年文明的實證,這件玉琮可以說來自於中華文明的源頭。

多個展覽納入“亞洲文明聯展”

“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來源:新華網)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本次展覽是國家文物局配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主辦的“亞洲文明聯展”系列文物展的主展覽。展覽正式籌備僅用時約3個月,各國參與熱情很高,克服了文物出入境的困難,目前仍有敘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的40餘件文物在路上。

除該展覽,“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國家博物館)、“器服物佩好無疆——東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展”(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和“山宗·水源·路之衝——一帶一路中的青海展”(首都博物館)等展覽也納入“亞洲文明聯展”,這些展覽已經開幕。

亞洲名勝和地標美景

新聞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