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可见的“打击式”教育,最后毁掉了孩子什么?

图片来源美素图库

随处可见的“打击式”教育,最后毁掉了孩子什么?

哪怕说的那个大人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说的话有水平,击中了孩子的要害,又没有那么赤裸裸地指出来。

可是周边但凡是关心孩子的人,也会觉得这样的幽默是无趣的,而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痛苦,只是容易被人忽视。

在很多的家庭里,孩子是必须承受来自父母的这种挖苦打击式的爱。

所以习惯性地去打击孩子,他们觉得打击教育才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有的父母们会说这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指出问题,还能激励孩子。

随处可见的“打击式”教育,最后毁掉了孩子什么?

本来这个男孩平时就很沉默,跟爸爸没有多少话讲,只是跟妈妈和妹妹亲近一点,见到生人也是躲躲闪闪。

爸爸会脾气更大:“看着我干嘛,我说的不对吗?你是什么人,难道我不清楚啊!”

其实他并非不爱孩子,而是他觉得儿子的行为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却早已把这一切归咎于孩子了,所以不遗余力地去挖苦打击孩子。他期待自己的打击成为一种鞭策,能改变孩子。

哪怕你说孩子的时候,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多读书、多思考,变得聪明一点,变得勤快一点。

假如持续不断地去挖苦否定孩子,那孩子就会把这个当作真正的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

随处可见的“打击式”教育,最后毁掉了孩子什么?

在平时的养育过程中,很多父母往往轻易地忽视孩子当时的问题,反而喜欢把孩子过去犯的错误都拉扯到一块。

如果是弄丢了东西,情急之下会下一个定义,你就是个粗心的人,迟早会把家里的东西都给败光,你知道什么叫“败家子”吗,就是你这样的。

如果是跟同学打架了,往往不说打架这件事,反而数落孩子,你这么爱打架,迟早会进监狱,要警察来管你,我是管不了你了。

别说养好一个孩子要付出多少心血,哪怕是养一盆花草,也是要下不少功夫的。

他们遇到了问题比孩子还要暴躁,只想着发一通脾气,然后躲起来。

生气时想抛掉的这一切,真的能舍得吗?最后还是要去缝合,去弥补。

随处可见的“打击式”教育,最后毁掉了孩子什么?

换个角度看看,你会发现每个孩子其实都有优点,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

所以与其揪住孩子的问题不放,不如发现孩子身上的那些闪光点,鼓励他,让孩子觉得自己其实很棒。

当你抱怨、责备孩子做得不够好时,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得足够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