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讓孩子快樂成長?

幼兒潛能測評與訓練


快樂:減少周邊環境對心理造成的壓力,保證兒童學習探索的動力。

成長:讓自身能力得到鍛鍊,為日後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我們常說教育是點燃兒童心裡的火炬,而不是灌滿一杯水。這是因為只有激發了兒童的內在動力,他們才會主動去學習提高自己,探索這個世界。

緊緊依靠灌輸和強制的話,等孩子們一旦進入大學,脫離了家長的監督,大多數會報復性的玩遊戲,休息。因為之前並不是他們喜歡的生活,是一直處在壓抑當中。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大學生一進入大學就會成宿的打遊戲,天天逃學,甚至經常一覺睡到中午。

快樂就是給兒童一個寬鬆的環境,有研究表明,長期處在慢性壓力環境下(父母爭吵,禁止事項太多等),兒童分泌的皮脂醇會增多,造成的結果就是情緒紊亂,脾氣暴躁,肥胖等。

其實想想就明白,哪怕是我們成人,如果天天被老闆批評的話也會心裡不舒服,更何況是兒童了。我們成人有過經歷,受過磨難,心裡承受壓力的能力更強,下班之後還能與朋友發洩一下。但是兒童第1次處在這種環境下,又不會表達,不能發洩,他們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至於成長,就是為以後打好基礎。在快樂的前提下,兒童會更願意去探索,去學習。就像我們心情好的時候效率會更高一樣。

而什麼樣的探索對以後的成長更有利呢?在6歲之前,只要讓兒童動起來就有利!足夠的活動可以鍛鍊身體的肌肉和內臟。大量的感官接觸比如視覺、聽覺、觸覺,可以給兒童的大腦帶來各種感官印象,而各種感官印象的綜合就是兒童智力的體現。

所以我們平時說的什麼語言思維,數學思維,空間思維,無非是孩子們接觸了更多的這些方面的內容罷了。

6歲之後就要開始為以後進入社會做準備。如何與人交流,如何保證良好的品質,如何學會金錢的觀念,如何學會理財,如何學會學習的習慣,如何保持探索求知的慾望,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需求。

同時這些是在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下,才能更好的學習探索,才會行程自己的體系。

被強制灌輸的東西只是在孩子的大腦中進行儲存,其價值不會比1000塊錢的電腦有高多少。




盾牌教育


我侄女玲玲,今年8歲啦,每次我打電話給我哥聊起她的時候,就是唉聲嘆氣,說她學習拖沓,有時候一道題半個小時寫不出一個字,而且錯誤百出,一說她就悶不做聲,說多了還哭,急得他只想打人,真拿她沒辦法。每每這個時候我就不勝唏噓。記得玲玲兩三歲的時候,我給他說有些東西從現在就要開始引導啦,他說,現在的娃上學都壓力好大,趁現在還沒有上學,讓她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以後上學了就沒有機會了。這就是很多家長提倡的放養了,他們認為這樣孩子才是快樂成長,我卻甚不以為然。這種暫時的快樂只是假象,結果卻是更長時間的不快樂。

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孩子就是快樂成長:

1、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這個環境有利於孩子自由發展。

2、關注、尊重孩子。要讓成人真正做到尊重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要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麼。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家長牽著孩子過馬路,孩子走的慢點,家長就會一邊責怪,一邊拉著孩子走,這就是完全不估計孩子的意願。很多家長買了無數的玩具,覺得這樣孩子就是快樂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她原本要接受文化的薰陶,但成人卻用玩耍、睡覺的方式讓處於“敏感期”的他們遠離了文化。想吸收某些事物的孩子,是無法停止吸收也無法停止活動的,當感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吸收時,他就借玩玩具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了。


未來博士加油站


首先讓孩子快速的成長,其次不要打罵孩子。下面是分享的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早教。孩子早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作能力、邏輯能力等等。我們要給孩子快樂的成長。也離不開父母對孩子照顧。一到三歲的孩子可以玩一些簡單的遊戲。比如:跳高、投球。(家長要積極參與)可以幫助孩子長高,同時,肌肉更加有力氣。家長可以激發孩子興趣愛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教他認字,即使孩子聽不懂語言也要對自己孩子耐心的教寶寶,如果是對記憶力有興趣的話,可以教他用國旗,並且把國旗記住。訓練時間越久,孩子的記憶力增加。有的孩子不停地閱讀書籍,就是為了增長知識。相信你的孩子也一定可以做到的。也可以玩一些簡單的遊戲。比如說:記簡單的單詞,有實操必然有理倫,我們可以上理論課20分鐘,再接著實操20分鐘,這樣不僅孩子對成長有幫助,而且對記憶力更加有幫助,也可以送到正規的機構教育。

2.愛的抱抱。到了上小學的年齡,還是回到家,最先看到的是母親。來一個愛的抱抱可以讓孩子擁有成就感。孩子的心是非常脆弱的,家長要更多的關心,如果孩子心理有問題,及時去看醫生。現在很多家長都是溺愛孩子,這樣子孩子離不開父母同時對以後也會受到極大的傷害。如果有類似的家長建議改改。

3.閱讀書籍。書籍對於孩子來說是增長知識的一個工具,比如說《紅樓夢》,《孫悟空》等等。可以多看看,對你很有幫助的,還可以模仿裡面是什麼說話的?豬八戒聲音,應該是比較虛的,孫悟空的聲音是實聲的,還可以模仿老奶奶的聲音等等。這種叫做配音。家長可以激發孩子大腦無限潛能。

4.大腦開發。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是一個熟悉的詞,大腦開發是一款幫助孩子成長的工具。為什麼那麼說呢?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知道很多的詞彙量,所以幫助孩子更快速的發展。下載app軟件,也是堅持要訓練的。這樣才能讓孩子快樂成長。我們分為左腦和右腦。右腦是記憶我們的音樂等,而左腦呢記憶我們的閱讀能力等孩子的閱讀速度增強,讀書的時候也不再費勁。最快一秒閱讀完成。這些都是訓練的。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而是經過線上以及線下的培訓。

5.人際溝通。溝通在我們生活當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我們學會了溝通,去到哪裡都怕,比方說:家長可以和孩子溝通,其次要說明我們今天溝通的主題叫做什麼?比如說:衣服。那就專門說衣服,不可以偏離主題。時長一分鐘或兩分鐘,就像不僅對孩子的溝通能力達成共識,同時也是對孩子作文有幫助,也是經常要訓練的,見到什麼場合就說什麼話。比如說:尊敬的家人們,大家好!很開心今天能在此講話。我今天的主題是衣服。接下來就是內容。剛開始可以不求快,慢慢說,可以鍛鍊孩子的膽量,如果慢慢練習成功了,再通過培訓一下子,就有信心了。

以上是我的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展鵬聊育兒


送給看到的朋友們一句來自西廉威爾斯的一個觀點“記住,我們的孩子需要一個開心並充滿活力的媽媽”孩子在出生之後普遍會存在容易被忽視的現狀,其實母親越健康快樂,那麼孩子也就會越健康快樂,而經常的情況是,母親總是全力以赴的照顧孩子,卻忽視了照顧好自己,作為父母,除了用爭取的健康理念養育孩子,還要用正確的情感方式教育孩子。張文敏老師說過“養育孩子的秘訣,就在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光裡”所以不要把孩子當作一個啥也不懂的小毛孩,要把他們看作是一個和我們一樣的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的獨立個體,讓他們多觀察多談談自己的收穫和感受,多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什麼,覺得我們的孩子可能需要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