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叫停糧食出口,農民今年機遇來了嗎?

老村好農


多國叫停糧食出口,農民今年機遇來了嗎?



今年真是多事之年,春節以來的全球爆發疫情,導致現在全球確診病例早已經超過了四十萬大關,在疫情面前,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各國紛紛開始自保了,糧食作物是最先收到影響的一批。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由於擔心疫情給供應鏈帶來的影響,全球主要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已經禁止了小麥粉、胡蘿蔔、糖和土豆的出口;主要大米出口國越南暫停了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塞爾維亞已停止葵花籽油等貨品出口,並會每週檢討禁令中的產品清單。


此外,一些國家正在增加其戰略儲備,最大的水稻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雖已儲備了夠一年消費的稻米和小麥,但政府還是承諾買下國內各地的穀物收成。阿爾及利亞和土耳其等主要小麥進口國已經發布了新的招標書,摩洛哥暫停小麥進口關稅的措施將實施到6月中旬。

這樣看來,今年的國內糧食作物是很緊張的,糧食供不應求是大概率事件,這樣是農民的機遇嗎?

我個人還是看好今年糧食作物會漲價的,對於農民來說今年還是一個很好的機遇,農民工今年外出打工賺錢有點難,因為現在國外很多訂單取消,很多工廠停工放假,還不如回家去把家裡的田地都種好,下半年糧食會漲價。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下,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據瞭解,近日越南宣佈暫時停止一切大米的出口,以此來檢查他們自己在疫情期間的供應是否充足。事實上不止越南,還有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也發佈小麥、馬鈴薯、胡蘿蔔等農作物的出口禁,塞爾維亞也停止了葵花籽油的出口。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紛紛開啟了農作物出口禁令。為什麼各國會發布如此禁令呢?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從時間節點來看,這個時候發佈農作物的出口禁令也看出了各國對自己國家農產品供給的一種擔憂。對於北半球的國家來說,現在已經開春了,這個時候正是要開始春耕生產的時候,但是這個時候卻出現了疫情,而且疫情在各個國家已經散播開來,並且暫時還沒有得到比較有效的控制。

參照我國應對疫情的處理辦法,一個非常重要的辦法就是隔離。隔離後就會嚴重的影響企業的生產,也會影響農業的正常春耕生產。我們都知道“一年之季在於春”,這個春天浪費掉的話,對農業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損失。特別是像農業化肥等農資產品如果供應不上,農民無法正常的開展農業生產,則後面一定會出現農產品的產量下降。為了避免後期農產品產量不足導致出現的物價波動過大,現在控制出口,增加物資儲備不失是一個上上之策。

各國禁止出口相關農產品應該對於我國農民影響不大。

首先就是我國去年糧食產量達到了歷史的新高,在6.6萬億噸。我國是一個產糧大國,完全能夠實現自給自足,除了個別的農產品,比如大豆,在國內需求大,但是產量少。別的農產品實現自給自足基本是沒有問題的。

而我國一直有著大量進口別國糧食,一是因為有更為高端人群的需求,二是因為大豆佔據了大量的進口量。全國一年進口的所有糧食中大豆佔據了80%。所以,除了大豆外,別的糧食作物影響應當不大。

大豆價格波動可能會較大

因為各國都受到了較大的影響,現在各行各業都受到了衝擊。我國一直以來對大豆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因為它不僅可以制油,還能夠用來做豬飼料。而我國的生豬養殖存欄量現在偏低,現在就是需要擴大生豬養殖量,這時候就會擴大大豆的需求量。所以,今年大豆的需求量一定會比去年要更高,自然對大豆的需求也會更多。

如果各國生產受阻或者產量降低,那大豆漲價是跑不了了。國內大豆的種植面積是一直在增加,但是還遠遠不夠。所以今年下半年大豆的價格估計會上漲。

個人意見,供參考。也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看法 。


洞庭清水塘


多國叫停糧食出口,是不是中國農民的機遇且不說,但這的確可以看作一種醒腦劑,不只是應該光讓那些撂荒田地的農民打個機靈,提神醒腦。

就像擔心疫情可能會進一步蔓延一樣,某些國家近期接連進行的關於禁止糧油、蔬菜等產品出口的操作,也已經越來越讓人擔心,世界糧食價格的蠢蠢欲動。現實就是這樣,既然有接連的類似信息出現,就難免讓人心生聯想,不由自主地琢磨和考量。

近期,多種媒體接連傳出有關國家禁止糧油等產品出口的信息。從3月22起,先是哈薩克斯坦鑑於當前的緊急狀態,開列了一長串禁止出口的農產品名單,其中就包括麵粉、白砂糖、葵花籽油、葵花籽以及蕎麥,甚至還有蔬菜、甜菜、洋蔥、土豆、胡蘿蔔、白菜、蘿蔔等。緊接著,3月24日,越南開始禁止大米出口。據說,俄羅斯也已經像哈薩克斯坦一樣,對面粉、葵花籽油等糧油產品下達了出口的禁令。同時有消息說,歐洲小國塞爾維亞也停止了葵花籽油的出口。接連不斷的“禁令”,就像投石入水,肯定會引起相應的波瀾和漣漪,牽連糧油市場的價格波動肯定也是必然的。

有錢別扔地,種地才產糧;手裡有糧,心中不慌。面對現實,抉擇和反思也許會讓我們更真誠地對待農民,更珍惜腳下的土地。畢竟,在糧荒出現的那一刻,南瓜可以果腹,而金錢卻不能充飢。現實就是機遇,不足是農民應該珍惜!


鄉村螢火蟲


今年因為現在全球受疫情影響,各國都在忙著防控國內疫情,經濟發展出現了滯後或者整個停滯了,並且現在很多國家都禁止糧食、食物出口了,只要做的目的跟明顯就是為了保證本國人們的生計問題。

如今越南禁止本國大米出口;哈薩克斯坦禁止麵粉、土豆、糖等出口等等,這些國家是第一批出現禁止糧食出口的國家,接下來隨著疫情的發展,會有更多的國家加入到禁令國家行列。

糧食供應安全是每個國家的首先要考慮的,疫情防控的再好,人民沒有吃的,總不能餓著肚子來抗疫情吧,所以現在國外出現了人們搶購食物的場面,搶購之後還需要國家補充才行。

今年全球糧食出現不平衡是鐵板釘釘的事兒,所以,今年農民要種好糧,糧食價格上漲不是夢,或許還可以來個逆襲呢?


陽光燦爛的日子最開心


疫情仍在以令人擔憂的速度蔓延,各國防控措施不一、進展不同,沒有人能準確預測世界意義上的“拐點”何時到來。

在這種恐慌情緒之下,一些國家政府不僅關閉了機場,也開始關閉“糧倉”。據彭博社報道,部分政府開始禁止糧食出口。主要小麥麵粉輸出國哈薩克斯坦已經禁止出口小麥麵粉、紅蘿蔔、糖和馬鈴薯;越南暫停簽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約……

為保證糧食安全而限制甚至禁止糧食出口,恕我直言,這樣的舉措無異於緣木求魚。

我國清代詩人唐孫華的《米貴》一詩中曾說:“抑價與遏糴,此策古無稽。” (遏糴,是指不準本地米賣到外地)也就是說,限制糧食賣到外地,從古代以來就沒有什麼合理性根據。

這些國家作為糧食出口國,首先說明自身“有餘糧”;而出口糧食的目的,是可以換到需要的其他商品。當下全球受到疫情衝擊,糧食進入上漲區間,正是出口國農民提高收入的好時機;可現在卻要暫停出口,只會把難得的市場旺季拱手讓給其他國家。最起碼,特朗普巴不得別人多買美國糧食,他好贏得農民的選票。

要知道,越能賺錢,農民就越有積極性擴大糧食產能,糧食才越安全。糧食產能越大,越經得起災難的衝擊,這是最簡單的道理。

如今,一些國家冒然制止出口,一方面,打亂了全球供應節奏,勢必造成其他國家糧食價格波動,甚至引起國際社會不穩定;另一方面,也會引發本國農民的強烈不滿,他們可能會改變種植計劃,進而影響糧食產能。

另外,決定一個國家糧食產能的,不僅是農民和土地,更有這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工業能力。農民會種田,但不會基因育種,不會造化肥、農藥、收割機、抽水機、燃料油……現代農業,沒有這些東西,根本就是虧錢的。實際上,生產糧食的,不僅僅是農民,還有科學家、程序員、工人……所有這些人,共同構成糧食生產鏈條。

“頭疼醫頭”式地保護糧食安全也很可能連累其他部門的發展。所以,對一些國家來說,在這個時候關起門來求“自保”的方法,很可能弄巧成拙,錯失大好行情不說,還可能因此與他國貿易“脫鉤”。待疫情過後,恢復出口,人家早已成了別國的“貿易伙伴”。

還是那個常識,在貿易的問題上,一定要堅持穩定的開放政策,不要動輒就管起來。在開放流通的世界市場中,個別國家“囤積居奇”行不通。越開放,才越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