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搬家成就千古名篇——《陋室铭》

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次搬家成就千古名篇——《陋室铭》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是唐代中晚期文学家、哲学家。


《陋室铭》通过对居住环境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大家知道吗,刘禹锡曾被迫三次搬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成就了千古名篇《陋室铭》。

三次搬家成就千古名篇——《陋室铭》

革新失败,屡遭贬谪

唐贞元年间,刘禹锡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即唐朝历史上著名的 “永贞革新”,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核心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革新派很快宣告失败,而刘禹锡随即开始了被贬生涯。

被贬安徽,首次搬家

公元824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做通判,按规定,通判应住在衙门内三间三厅的房子里。但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且与朝廷保守派为伍,看刘禹锡失势,被贬发配至此,便横加刁难,直接安排刘禹锡在城南门外的三间小房里居住。

三次搬家成就千古名篇——《陋室铭》

一写对联引不满,二次搬家

宦海沉浮,刘禹锡面对不公早已豁然,此时他虽远离朝廷,但改革的雄心一直未变,写下对联抒发壮志:“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知道后心生不满,将他的住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房屋也由原来的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三次搬家成就千古名篇——《陋室铭》

二写对联惹知县,三次搬家

虽然房子小了但临河而建,杨柳依依,刘禹锡很满意,悠然写下另一幅相似对联以表心意:“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对联传到衙门,知县派人找到城中最小的房子,让刘禹锡搬过去。

三次搬家成就千古名篇——《陋室铭》

愤愤书写《陋室铭》,流芳百世

连搬三次家,住房面积一次比一次小,小到最后只能容纳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不朽之作《陋室铭》,以此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三次搬家成就千古名篇——《陋室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