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学——木桶理论:迷失还是强化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它是指要想将一只水桶装满水,必须保证水桶的每块木板都要平整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木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木桶就无法盛满水。换句话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理论也被称为短板理论,短板理论在职场中往往被人们所接纳,同名的职场人士总是善于扬长避短,通过对自己职场的弱项进行强化,从而提升自己整体上的能力。


家庭经济学——木桶理论:迷失还是强化

"木桶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经济学家经常使用这个木桶理论来说明经济活动中,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影响整体的绩效,甚至会导致全面溃败。所以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要实现配置的最优化,往往要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也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人自掏腰包参加各类培训辅导,四处"充电",目的就是为了拾遗补缺,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即所谓的短板。

职场中许多成功的员工,他们总是在工作中不断地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努力告别自己的短板,这些成功员工的例子告诉我们,与其靠死拼命干来积累自己的财富,不如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全面根本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告别短板的诀窍就是不断学习。如果你每天花一个小时时间用来学习你不知道的知识,那么在五年以后你就会惊讶于它给你生活带来的影响。

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存亡。这是职场竞争中残酷法则,水桶定律告诉职场中人是如果你身上某个方面是最短的一块,你应该考虑尽快把它补起来,否则它带给你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有时候往往就是因为一件事没做好而彻底毁了你所有的努力,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如果你每年都能彻底的反省一次,找出自己的缺点和阻碍自己进步的地方,那么你将会取得十倍于现代的成就。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可能完美无缺,很多人看到自己的缺点,就认为这是自己的短板,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改掉或者改善,最后提高了自己整体的实力。

著名的体育专栏作家阿科沃尔德曾报道过这样一则体育趣闻,在全国女子网球单打比赛中,16岁的莫林·康诺莉刚刚打败了顿斯·哈特,莫琳直落两盘轻松取胜。要知道顿斯·哈特可是温布尔敦网球公开赛的冠军。专家们评论她在莫林的比赛中已经发挥了最高水平,但人仍不失是这个加州16岁少女的对手,前温网冠军玛丽·哈德韦克·哈尔走进餐厅向莫林表示祝贺,而莫林却"肆无忌惮"的说马丽,要是你30分钟内能准备好的话,我想和你再练练,我的手接球有点点弱,结果她们几乎打了一个小时。

但是第二天莫林还是再次赢得了全国冠军,沃尔德评论说:"这个来自加州圣迭戈的小姑娘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在胜利的辉煌时刻,她却说我想再练练,在以后的日子里莫林·康诺莉还是一如既往的完善自己,这使得她能够在后来的几年网球比赛中一直保持"桂冠"的地位。就是这样关注自己薄弱环节,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全面的职业选手。而如果我们始终觉得自己有一方面突出的优势就可以的话,我们必将被社会所淘汰,让自己的短板变长才可以最终胜出。

家庭经济学——木桶理论:迷失还是强化

我们所要明确的是,最短的木板本是整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只不过比其他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成烂苹果扔掉,而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可以消除的,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程度,如果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那么你就不得不有所动作,注意自己修复自己的短处。补短才能扬长,这样才能齐头并进获得成功。

所以在加强水桶盛水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够把"高木板"和"低木板"简单对立起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低木板,与其不分青红皂白地赶他出局,不如发挥他的长处,把他放在适合他的位置上。

在我们成长的生活中,你会发现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就像木桶盛水的多少一样,往往不是取决于它的长处有多长,而是取决于它的短板有多短。其实某个人的长处只是表明他具有和自己比较来说的某一方面的长处,仅此而已,并不能代表他在这方面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然而他的短处则往往决定他在这方面的成就的大小。

家庭经济学——木桶理论:迷失还是强化

所以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社会上,你都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仅要做到扬长避短,更要加强改进的一块短板,提高自己整体的能力才会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