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自查清单:职场中的学生思维你中了几条?|职场

自查清单:职场中的学生思维你中了几条?|职场

自查清单:职场中的学生思维你中了几条?|职场

就像中年危机不局限于中年人,学生思维也不是学生的专属。很多人进入职场经年,却仍然称不上是一名合格的职场人士,阅历没有随年龄同向增长。

学生思维源于对真实世界的畏惧心理,拒绝接受改变,抗拒承担责任和逃避走向成熟。

根据K先生的日常观察,常见的学生思维有以下几类表现:

01 光说不练

标志性话语是:“理论上而言……”

把书本理论奉为圭臬,对理论滔滔不绝,遇事却不去落地操作。

02 自我感动

标志性话语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在成果不佳时不反思而是一味强调自己有多“努力”。要知道在职场就是以结果论英雄。

03 被动接招

标志性话语是:“敌不动我不动”

对于领导布置的任务会像对待考试一样认真完成,却不会积极承担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也不会主动寻找信息以改善境况、拓展机遇。

04 忽视沟通

标志性话语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在校时,无需与老师建交,期末考试就是对学习结果的最终检验。到职场中依旧埋头苦干,却不懂得主动与老板、同事沟通以寻求帮助或展现自己。

05 非黑即白

标志性话语是:“二元论足以安天下”

做卷子可以用排除法,ABC都有问题,那D必然正确。对职业事项仍采取两极化思维,看不见是非外的模糊性,也不会在具体情况中寻找第三种可能性,更不会重组资源以创造“较优解”。

06 目光短浅

标志性话语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在学校里可以平时尽情玩,临考抱佛脚。到社会中也只重视及时享乐或是当下回报,纠结于一两百元的工资差别且要求“事少、离家近”,忽视长期职业走向和发展的机会窗口。

07 渴望肯定

标志性话语是:“我应该得小红花”

学校里老师所有注意力都在学生身上,也就能对优秀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学生走入职场,稍有一点成绩就想高调宣传,没有获得表彰就会失去动力和意义感——过于在意外界反应以至于情绪起伏不定,节奏把握能力差。

08 处处伸手

标志性话语是:“对你只是举手之劳嘛”

学生时代将抄作业视作完成任务的捷径,向他人询问可以轻易得到答案的问题,到职场上则是向他人索要完全可以自己寻找的资料,理直气壮地讨要他人财物、成果,将他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且缺乏感激之心——其本质是懒。

09 用钱不当

标志性话语是:“买奢侈品是投资”

学生时代有家长作为“股东”的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又因缺乏判断力而容易受到商家蛊惑,同时在攀比心理的加持下,他们在名牌衣饰和吃喝玩乐上花费了大量金钱。

工作之后,哪怕尚未实现经济独立,还是一边以“对自己好一点”为由进行入不敷出的享受型消费,一边对着几十元的书籍和课程啧啧称贵——殊不知风险最小但回报最高的投资就是对自己的教育。

自查清单:职场中的学生思维你中了几条?|职场

10 不会提问

标志性问题是:“如何快速变成有钱人?”。

老师对学生有很强的耐心和包容心,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都会尽力答疑解惑,导致很多人离开学校后提问还是不经过大脑,简单问题重复问而不会自己思考总结;问题低质、没有背景、范围过大、内容空泛、表意不清等;礼貌不到位、措辞不恰当、态度不诚恳;得不到回答就愤怒责怪对方,却不肯反思自己。

11 误解资源

标志性话语是:“我朋友圈里都是牛人”。

尤其名校出身的学生,总是把平台的强大误以为是自己的价值,希望认识优秀的人并将其转为自身的人脉,进而把多结交强者当做成功的捷径。在社交中不懂“互利互惠原则”,不思考自身价值所在和能给他人提供什么帮助,只想从别人那里获得提携。

12 缺乏决断

标志性话语是:“我妈让我考公务员”。

中国教育向来是单向输入,知识是被“灌输”进学生脑中的,造成很多人缺少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遇事四处征询他人的意见且容易动摇。他们不考虑对方与自己的年龄、教育背景、社会经验等各方面的差异,或者被“我也是为你好”绑架,无力理性分析自身所处的境地、面临的机会和限制条件。

13 总在准备

标志性话语是:“再等等,我还没准备好”。

作为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能够用一句“没学过”绕开。而现实问题千奇百怪,往往涉及超出一个学科的内容,学生就会陷入“我必须重头开始,花很长时间学习”的思维定式,然后知难而退,索性放弃尝试,自然也放弃了机会。

但在这个信息海量且碎片化的时代,系统化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正确的职场态度是:我现在可能不会,但请给我些时间,我马上学会。

14 小孩脾气

标志性话语是:“我还年轻,你多担待”。

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学生到了工作中很难收敛自己的脾气,打着“心直口快”的旗号口无遮拦,把办公室当做自己家任意妄为,很容易得罪同事,影响合作。同事不是你的家人,没理由无条件包容你的小脾气。

15 高估自己

标志性话语是:“我是要做大事的人”。

初入职场或许会被分配到一些较为琐碎的工作,学生会把这当做自己不受重视的信号,很快丧失耐心。但职场其实也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必须一点点积累,把小事做好才能获得信任。

16 空有热情

标志性话语是:“我很感兴趣,只是没什么机会”。

学生对大千世界总是好奇心十足,但很少有人愿意把热情转化为实际学习的动力,去深入了解一个陌生的学科行业,去利用书籍、网络等现代社会独有的信息红利。

17 畏惧不定

学生的生活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式的,每天的课程和日常都是被规定好的。但在职场中,更大的时间自主权也就意味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学生很难适应,甚至会刻意逃避做出必要的改变。

自查清单:职场中的学生思维你中了几条?|职场

在上述十七条学生思维中,你中招了几条?

之前有句话很流行:职场不分男女,只分强弱。携带学生思维的你必须认识到:职场看重效能,不看姿态。

世界够大,机会够多,职场对于刚步入职场的学生也有足够的宽容,但并不是无底线的。如果不能快速成长完成转变,年龄就不是资产而是负债。

但若你是经年职场已久,却存在上述学生思维的,应当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关注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机会,当然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

心至苦则事至盛,反思和改正学生思维一定是痛苦的,但也一定是值得的。与君共勉。

自查清单:职场中的学生思维你中了几条?|职场

★ 作为一家研究驱动的咨询式精品投行,菁财资本主要为大消费及智慧物流等成长期优秀创业公司提供股权融资及配套深度专项投行咨询服务。秉承“以行业最顶级的服务,服务行业最优秀的创业者”的理念,凭借对行业现状和前景的独特理解、强大的研究咨询定价能力、精细化的服务管控力以及优良的品牌信誉度,已服务众多优秀创业公司。关注公众号“菁财资本”,欢迎更多的创业公司与我们链接,实现产业与资本的协同作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