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展現五大特徵 一體化孕育九大趨勢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編制實施發展規劃綱要。長三角區域經濟總量龐大,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實施的開局之際,深入分析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展望一體化趨勢下的經濟發展方向意義重大。

2018年長三角區域GDP總量為21.15萬億元,連續多年在全國GDP總量中的佔比超過23%。從經濟增速看,2018年長三角區域GDP增速均不低於全國平均增速。在16座全國萬億GDP城市中,長三角區域佔據了6席,分別是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寧波,其中上海以3.26萬億元居全國之首。

長三角展現五大特徵 一體化孕育九大趨勢

圖1 長三角“三省一市”GDP情況

長三角展現五大特徵 一體化孕育九大趨勢

圖2 長三角三省一市人均GDP

一、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當前,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呈現五大特徵:

一是二三產比較發達,產業呈現集群化發展。長三角區域三次產業中二三產合計佔比均超過90%,上海、浙江、江蘇的三產佔比均超過50%,上海達到69.9%。長三角區域產業集群發展逐步顯現,固定資產投資排名前五位的行業均為製造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其中,江蘇和安徽的製造業投資佔比分別達到45.86%和39.06%,上海和浙江的房地產業投資佔比分別達到53.31%和34.58%。

長三角展現五大特徵 一體化孕育九大趨勢

圖3 長三角“三省一市”一產佔比

長三角展現五大特徵 一體化孕育九大趨勢

圖4 長三角“三省一市”二產佔比

長三角展現五大特徵 一體化孕育九大趨勢

圖5 長三角“三省一市”三產佔比


二是國企、民企、外企優勢互補,市場主體有活力。長三角區域市場主體結構較為均衡,上海的央企、地方國企、民企、外企對經濟的貢獻各佔1/4,2017年浙江、安徽、江蘇的民營經濟佔GDP比重分別為65%、57.8%、55.4%,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在區域內呈現較強的互補優勢。優質民營企業數量通常代表地區經濟活力,從2018年末各省上市公司中的民營企業佔比看,浙江近83%,江蘇近74%,分列全國前兩位。

三是地區財政實力強,稅源結構較豐富。長三角區域財政收入佔全國財政收入比重連續多年維持穩定水平,上海、浙江的稅收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均高於全國水平。長三角區域稅源結構豐富,並不依賴於個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像營業稅、契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稅種佔稅收收入的比重均高於全國水平。在財政支出方面,長三角區域在城鄉社區事務、教育、一般公共服務、科學技術上的支出比重高於全國水平。

長三角展現五大特徵 一體化孕育九大趨勢

圖6 稅收收入佔地方公共財政收入比重

長三角展現五大特徵 一體化孕育九大趨勢

圖7 個稅佔稅收收入比重

四是居民富裕程度高,財富增長潛力大。長三角區域常住人口為2.24億人,約佔全國1/6。從人均GDP看,除安徽以外,上海、江蘇、浙江均比全國的人均GDP高3萬元以上。從人均可支配收入看,2018年上海、浙江、江蘇分別為64183元、45840元、38096元,均遠高於全國28228元的平均水平。從2018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看,上海、江蘇、浙江均跑贏全國增速。

長三角展現五大特徵 一體化孕育九大趨勢

圖8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長三角展現五大特徵 一體化孕育九大趨勢

圖9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長三角展現五大特徵 一體化孕育九大趨勢

圖1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合計佔比


五是金融機構體系健全,金融業務規模龐大。長三角區域彙集了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消費金融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集聚了股票、債券、貨幣、外匯、票據、期貨、黃金、保險等各類全國性要素市場。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截至2017年末,上海的持牌金融機構總數達到1537家,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17.7%,佔全國金融業增加值的比重為8.1%。

總之,從國內看,長三角區域在城市數、人口、面積、GDP總量等指標上均優於粵港澳,但在人均GDP、城鎮化率等方面與後者還存在差距。從國際看,相比於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長三角區域的提升空間還非常大。

二、一體化趨勢下的長三角區域經濟展望

為加快向世界頂尖城市群靠攏,2018年6月,《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簡稱《行動計劃》)發佈。《行動計劃》覆蓋交通能源、科創、產業、信息化、信用、環保、公共服務、商務金融等12個合作專題,聚焦交通互聯互通、能源互濟互保、產業協同創新、信息網絡高速泛在、環境整治聯防聯控、公共服務普惠便利、市場開放有序等7個重點領域。

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未來長三角區域經濟或呈現以下趨勢:

一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按照規劃,上海、江蘇、浙江的交界處將設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示範區將成為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試驗場,在制度創新、產業協作、資源共享等方面將發揮先行先試作用。一旦示範區落地,蘇浙滬邊界地區將成為跨省域經濟合作的橋頭堡和要素流動的集聚地。

長三角展現五大特徵 一體化孕育九大趨勢

圖11 長三角區域內26座城市的GDP情況

長三角展現五大特徵 一體化孕育九大趨勢

圖12 長三角區域內26座城市的人均GDP情況

長三角展現五大特徵 一體化孕育九大趨勢

圖13 長三角區域內26座城市的經濟密度情況

二是高質量產業集群加快形成。為進一步發揮長三角區域產業集聚度高的優勢,長三角區域設立了協同優勢產業基金,致力於打造實現國家戰略增長極的功能載體。據規劃,協同優勢產業基金總規模1000億元,重點面向生物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產業,預計將覆蓋超過5000個創新實體項目、1000個前沿技術領域,為高質量產業集群發展增添強大動力。

三是民營經濟快速壯大。當前,上海、江蘇、安徽的民營經濟佔比低於全國水平,民營企業中的“單打冠軍”較多,但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全球知名企業較少。目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有利於人流、物流、資金流在區域內快速流動,為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提供有力支撐。

四是外向型經濟提質增效。長三角區域進出口總額連續多年佔全國比重超過33%,2017年上海對外貿易依存度達107%,遠高於全國33.6%的水平。上海、江蘇、浙江的港澳臺投資、外商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均明顯高於全國。在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對外開放政策推動下,長三角區域將成為外企、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首選地。

五是縣域經濟蓬勃發展。《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8》顯示,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榜單中,江蘇和浙江各佔23席、14席,合計佔比超過1/3,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佔6席。隨著長三角交通互聯互通進程加快,長三角區域的縣域經濟總量或創新高,蘇中、蘇北、皖北、浙南等價值窪地將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六是互聯網經濟引領潮流。當前,浙江的互聯網、江蘇的物聯網、上海的人工智能共同構成了長三角區域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抓手。隨著長三角區域推動5G網絡先行先試、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深化重點領域智慧應用,長三角區域的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有望協同發展。

七是總部經濟效益凸顯。2018年底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達670家,其中研發中心有441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將促進區域內產學研深度聯動,區域的科技創新與研發能力將邁向國際先進水平,未來有望成為最具研發能力的城市群。在總部經濟帶動下,長三角各省市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產業梯度轉移有望加速,安徽或成為重要受益者。

八是金融市場由大變強。截至2017年末,長三角金融市場規模約為93萬億元,約佔全國金融市場規模的24%。長三角區域化發展將加速金融機構集聚、推動金融服務創新、助力金融市場開放,長三角金融發展將實現質的飛躍。

九是居民財富穩步增長。目前,在長三角“三省一市”中,安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尚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江蘇和浙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上海的69%和82%,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下,蘇皖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此外,《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提到的26座城市將成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點關注對象。經過比較分析,總的來看,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下,目前綜合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包括上海、蘇州、南京、無錫、杭州、寧波、常州、南通、嘉興、紹興)將繼續保持先發優勢,而隨著一體化進程深入推進,鎮江、合肥、揚州、泰州等城市將釋放較強的發展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