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上海,長三角、粵港澳誰將成爲經濟超核?

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上海,長三角、粵港澳誰將成為經濟超核?

導語:在互聯網時代,哪個地區率先轉型成功,誰就能再風光下去。

消息一出,大家心照不宣,國家又給了上海最好的支持。

7月10日,特斯拉與上海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共同簽署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將在上海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Gigafactory 3),該項目規劃年生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這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

其實,特斯拉本來有意去蘇州設廠的,最後還是上海獲得了機會。

一直以來,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緣和人才等優勢,ZY高度重視規劃上海,賦予上海的國際經濟、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全球科創中心的使命,引領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參與全球競爭。

ZY的這個大方向沒有變,也不會變。

蘇州、杭州、南京等長三角城市群,圍繞著上海這個龍頭,仍然是國家的期望。

但是,互聯網經濟時代,國家使命、產業集聚,並不會自動實現,或者說是創造性實現。如果是計劃經濟年代,只要之前定了哪裡是中心,並賦予相關資源,哪裡就一直會成為中心。現在好的,以後一般也會更好。

但是時代已經變了。

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上海,長三角、粵港澳誰將成為經濟超核?

長三角以三省26市的廣大區域,面積雄踞中國三大經濟區之首,經濟總量也是首屈一指。

不可否認,上海90年代引入外資總部經濟是一場巨大的成功。

外資在鐵幕外足足等了幾十年,憋足了一股勁快速湧入,這波資金直接引爆了上海經濟的起飛,再加上國家在當時放鬆了對上海的稅收上繳義務,上海財政終於有錢進行基建升級,這才有了“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

長三角是以圍繞上海為龍頭老大,依託江浙皖等周邊城市,依靠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來分工合作,協調發展。杭州的互聯網、上海的金融、江蘇的工業、安徽等地區的產業承接轉移。

也就是說,從長三角的結構來看,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格局,如果上海的轉型升級沒成功,那麼就帶不動周邊城市了,長三角的發展就受到嚴重製約。

粵港澳大灣區,不像長三角一樣上海一家獨大,這裡的城市緊密聯繫,配合得完美。

廣州以商業貿易、香港以金融,深圳以科技,三足鼎立,各擅勝場。在兩個一線城市和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帶動下,粵港澳的經濟發展更穩妥。

長三角雖然以三省26市12萬億GDP雄踞內地城市群榜首,但相比起來,廣東9市就有8萬多億。

長三角城市數量幾乎是珠三角三倍,但GDP只比珠三角多4萬億,而且像長三角的蘇州等城市,基建投資仍佔GDP的40%,可以看出經濟質量並不高。

而珠三角作為率先進行產業升級轉移的地區,已經擺脫低端製造業了,現在所處的階段是高科技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而長三角不少城市還在依靠低端製造業和基建投資。

所以說,在已經踏入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哪個地區率先轉型成功,誰就能再風光下去。

而目前來看,長三角整體佈局上是慢於珠三角的,粵港澳大灣區依然是中國經濟轉型和改革的先鋒!必然就比長三角快一步!

長三角老大上海目前民企只佔25%,主要為國企和外企,經濟活力不足,而深圳是90%。目前看來,只有上海走出當前的迷局,長三角才能迎頭趕上。

如今上海的處境尷尬,因為上海是中國財政的錢袋子,談改革的話,就關係到中央財政了。

其次,上海的戰略定位仍有“國際航運中心”這樣的定位,而在互聯網浪潮席捲之下,確實不合時宜了。

而深圳,早已成為中國的科技之都。有人說上海是金融中心,666,這個金融中心,只能是國內的金融中心了。

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上海,長三角、粵港澳誰將成為經濟超核?

既然ZY提出了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構想,對比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會獲得更寬鬆的環境,享受更多的自主權,這也是建設灣區基本條件。

建成的灣區,能媲美紐約,東京,舊金山灣區,科研,商業,金融,教育同樣引領世界。

相關領域在國際上能掌握更強大的話語權,輻射半徑達到整個東南亞!這是灣區的建設初衷!

灣區的建設,並不是以珠三角的哪個城市為中心或者以哪個城市為帶頭大哥去發展!

國家四個一線城市,有兩個在珠三角,加上香港強勁實力,也就是說,珠三角以深圳為中心直線距離不到兩百公里就坐落著三個頂級一線大都市!

其密度,資源的集中度,這是長三角所不具備的!三個城市都有個自很明顯的特點!

香港的金融-服務-教育-娛樂業-國際金融中心-號稱東方之珠-娛樂鼎盛時號稱東方好萊塢。

深圳的科研-創新-中國的窗口-號稱中國硅谷。

廣州華南政治-文化-教育-商業中心號稱第三世界的首都!

澳門的博彩-這個號稱東方的拉斯維加斯!

這四個城市的經濟特點都引領全國,這也是長三角所不具備的,這是建設灣區的優勢!

粵港澳灣區的重點就是,如果整合這些城市的資源,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深化合作。

不同經濟特點的城市產生的碰撞,相關領域相互的交融,不同理念擦出的火花所產生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珠三角這幾個城市都沒有這樣的概念,灣區建設就無從談起!如何整合,如何把控就要看粵港澳灣區城市的合作!

而長三角資源都過於集中在上海,其他城市的經濟特點也並不突出,城市之間的距離過於遙遠,資源整合與互補相當的不方便,而珠三角這些優勢都具備。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不叫長三角灣區,叫粵港澳灣區的理由!

至於長三角如果應對粵港澳灣區的既成事實,上海作為全國的金融中心經濟龍頭,其本身就帶走無法比擬的資源與政治優勢。

如果帶動其他城市的崛起,就看上海能不能放下身段,包容其他城市,做到資源共享,更深化的合作,因為杭州,南京,蘇州等這些大城市也極具競爭力。

如果杭州、南京、蘇州三市的經濟實力可以能和上海並駕齊驅的話,就直接秒殺粵港灣區,路雖然遠,但是也有可能。

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上海,長三角、粵港澳誰將成為經濟超核?

在上海兩會的一場會議,上海市委書記對著陸家嘴董事長說:你們步子完全可以邁的更大點,怎麼就看不到以前浦東開放的那股闖勁兒,是不是現在什麼都有了,反而說收縮腳了呢?

浦東的發展,是舉國政策與資源推動的成果,自然也吸引了跨國巨頭的投資,這與深圳的起家差不離,但若干年後,深圳完成了轉型。

此時此刻的深圳,華為在全球叱吒風雲、騰訊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不可一世、全球最大的住宅企業萬科,招行、平安這樣的市場化金融巨頭可圈可點。

這些經過市場充分競爭的全球企業巨頭已經在各自領域做到的極致,卻依舊年輕。

回望上海灘,找出一家在專屬領域做到全球翹楚的民企確實不多,有的多是國企、外企的影子,這是大上海願意且有興趣吸納的。

彼時,深圳羨慕上海有寶鋼、上汽、中芯、振華、華虹、上海電氣、上海石化、中商飛機、上藥、百聯、光明、錦江、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太平洋保險、盛大、攜程、分眾、復星,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

他們以上海作為他們的根據地,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拓展著他們的產業。而上海此番,卻在為盤大的國資改革而煞費苦心。

現在,一個騰訊,估值300億美元,相當於上海市屬前10大上市公司市值的綜合;一個華為,每年上繳的個人所得稅就相當於上海前50大公司上繳的個人所得稅的總和。

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上海,長三角、粵港澳誰將成為經濟超核?

長三角還是中國大陸真正接近“均富”的區域,但是一看年齡結構,對長三角就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長三角城市人口結構高度老化,幾乎就是除了東北之外,全部一二線城市中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地區。

長三角12市,整體計算,14歲以下人口占比為10.8%,65歲以上人口占比為12.1%;珠三角7市對應的數據是,14歲以下13.9%,65歲以上5.8%。

也就是說珠三角整體屬於“成年型”,而長三角則屬於中度“老年型”,平均年齡大約相差10-20歲。

分別看看這些城市14歲以下和65歲以上人口占比情況。

65歲以上人口占比標準:最年輕排行

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上海,長三角、粵港澳誰將成為經濟超核?

14歲以下人口占比標準:最老城市排行

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上海,長三角、粵港澳誰將成為經濟超核?

這兩張圖的對比不可謂不鮮明,長三角與珠三角佔據了兩端——

最年輕的12個城市,珠三角7城全都在列,長三角一個城市都沒有;

最老的10個城市,長三角有6個城市,珠三角一個都沒有。

65歲以上人口占比,只有2個長三角城市低於11%,但只有1個珠三角城市高於8%;而14歲以下人口占比,只有2個長三角城市高於14%上下;而珠三角城市基本全在13%以上。

這個差距意味著,即便長三角的人口結構就此凍結,珠三角也要10年才能在老化程度上追上長三角。

這個人口結構意味著珠三角在未來十到二十年的產業規劃、佈局、工藝傳承方面,將會有巨大的優勢。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廣佛同城、深圳東莞之間的產業協同,使灣區的經濟聯繫緊密度最高。

長三角區域江浙滬地區,城市密集,產業轉移、協同發展關係明確。

哪個城市會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超核?

從深圳和上海的實力對比、城市群的產業、人口對比,答案不言而喻,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頂層設計規劃戰略,毫無疑問,就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超核

接下來,敬請期待2018年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爐。


關注大鬍子說房——教你買到好城市、好片區的升值好房子。如有買房疑問,歡迎私信與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