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多地,深入一线,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辽宁省鞍山市中医院内科主管护师王瑛慧,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随后,她作为辽宁省鞍山市第二批驰援湖北襄阳医疗队队员奔赴疫情最前线。

转战”多地,深入一线,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

在湖北襄阳,王瑛慧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着密不透风的口罩、眼镜、帽子、鞋套,为病区的患者们忙碌着。在抗疫工作中,她深受身边“战友”们的鼓舞,毅然写下入党申请书。她说虽然每一次进防护区呼吸都很费力,脸上的压痕也很深,衣服被汗水浸湿得如同被水洗过一样,但她不后悔参加驰援工作,她的每一份付出都是一名医护人员应该做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她能做的就是和湖北人民一起战斗。

援鄂工作是不易的,但她一直坚持,没有退缩,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3月24日下午,安徽省支援湖北第六、七批医疗队的325名队员们平安凯旋,其中包括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5名医护人员。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呼吸内科医生王六喜

来武汉支援工作的一个多月里,最大的感受离不开两个关键词:感动和温暖。从飞机上的空乘人员到武汉当地的志愿者、再到进驻酒店的工作人员以及本地医务工作者,都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我们虽然看不清彼此的面孔,但却能感受口罩下的微笑,武汉,加油!

重症医学科护士代冰雪

三十多天不分昼夜的努力,无数人的辛苦和汗水,终于换来了武汉的光明和希望,武汉人民为此付出了太多的坚持与努力,胜利是对他们最好的回馈,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

重症医学科医生韦彪

武汉同胞的坚强、本地医生的辛苦、第一批突击队员的无畏,深深地感动着我,同他们比起来,我们的付出微不足道。今天就要回家了,心里既兴奋又不舍,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武汉的兄弟姐妹!

脑病二科护士许孝姗

来武汉支援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有太多的感动,也让我看到了武汉人的坚强和努力,今天就要回家了,真的很高兴却又舍不得离开这座城市,今生能够为武汉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相信武汉的明天会更好!武汉加油!中国必胜!

呼吸科医生孔令洋

鄂州大地,瘟疫肆虐,应召驰援,岁月如梭,众志成城,齐力断金,党之所指,民之所向,心之所系,华夏无惧,弘扬岐黄,杏林春暖,樱花满园,暗香浮动,喜迎欢送,情满人间。

看着山东援鄂医疗队队员们一批批返回家乡,仍然在武汉坚守的宋玉芳依然按部就班地做着工作,“坚守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有许多感动烙刻在心底。”宋玉芳说。

来自山东省广饶县中医院的护师宋玉芳是东营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她还记得初入武汉时,天气是多雨湿冷的,像极了那时候人们的心情,“相信我们的到来,就是要为武汉擦拭最后的泪水。”随着医疗队员们的不懈努力,最初工作的武汉三院首义院区患者逐渐出院,她们转战武汉三院光谷院区,“天儿开始放晴了,太阳出来的时候,大家的心里都暖烘烘的。”宋玉芳在日记里写道。

转战”多地,深入一线,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

在这里,医疗队员们精湛的医术驱散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融洽的医患关系凝成了爱与信任的光芒。宋玉芳说,光谷院区的老年患者居多,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最无私的理解和关爱——96岁的老奶奶是院区最年长的患者,与68岁的女儿住在同一间病房,女儿虽已痊愈,但仍选择留下来照顾年迈的母亲;27床的一位爷爷瘫痪在床,一边哭还一边把“点赞”写在每个队员的防护服上……”

医患之间的关爱、理解与信任,让离家千里的医疗队员们体会到家人般的爱意,而武汉的医护人员、爱心人士的帮助,则让他们体会到同甘共苦的支持。

宋玉芳说,刚入职半年就遇到疫情的护士小妹让她看到了坚定;最早一批被感染的医生治愈隔离期满后立即再入战场让她感受到坦然;不论几点都会准时接送队员们上下班的志愿者司机师傅们用行动诠释奉献;不管几点都在驻地大堂给队员们准备好热饭的小哥哥让大家感受到坚守……

“天晴了,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我们将与靓丽的武汉一起迎接最后的胜利!”宋玉芳在日记里写出的,是最美丽最动情的心声。

3月19日,在贵州第七批援鄂医疗队返家的这天,武汉阳光明媚。

“黄医生,听说你们今天回家,我今天也要出院了。”抱着手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黄丹开心地笑了,这是她一直都十分挂念的一位武汉出院患者。

“太好了,我们一起踏上归途。”

医者的逆行与付出,在这一刻,换回了最想要的结果。

大年初一写下请战书,2月6日支援贵州省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省职工医院,2月19日作为贵州省第七批医疗队员出征武汉,25日上午进驻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27日转战武钢二院。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指令总是来得很急,黄丹和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14位同事一起,“转战”多地,深入一线。

虽然地点不同,但目标一致。队员说,“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

在武钢二院,“战场”并不轻松,作为周围社区几家大型养老院的定点医院,收治的病人年龄普遍偏大,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多。且病房很长时间没有使用,医疗设备、药品和防护用品等需要逐一对接协调。

“医生,为什么我的检测总是阳性?”“医生,我住了这么久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家?”黄丹记得,只要见到医生,患者总是焦急地向她发问。

而有的患者会陷入沮丧。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管护士刘蕾记得自己查房时,一位婆婆突然哭了起来,“亲人不在身边,连坐起来都要麻烦你们,我感到自己是个累赘。”

焦虑和病毒都是敌人。“中医说情志致病,除了药物治疗,心安而不惧才有利于恢复健康。”黄丹说。

为了帮助病人客服不安和恐惧,贵州医疗队在治疗方案上注重个体化,并提出了精细化护理理念,不仅照顾患者的治疗起居,也调节他们的心理。

“我们每天带着大包小包去上班,包里都是患者最需要的日用品和营养品。”陪伴也是特效药,有了沟通,温暖才能传递。

转战”多地,深入一线,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

发挥中医优势,刘蕾和同医院护师刘林建带着患者站桩、打八段锦,既养身又养心。

3月14日,随着4名患者出院以及27名患者转院,贵州第七批援鄂医疗队在武钢二院的救治工作结束,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零回头”的“三零”目标。

“穷医道精髓,献仁术爱心”,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唐阿梅说,武汉“战疫”,我们实现了诺言,践行了担当,无论面对再多再重的患者,还是再苦再累的工作,都以专业的技术、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难,用生命守护生命。

1月28日,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昱跟随甘肃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投入了抗击疫情的战斗。在50多天里,王昱发挥重症医学和中医学的特长,全力挽救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他说:“穿上防护服,武汉就是我的战场。”

甘肃医疗队刚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时,医院不仅医护人员紧缺,连管理人员、清洁人员都缺。医疗队的医生、护士除了治疗,还主动承担起了病区清扫、患者生活护理等工作。工作上的辛苦都算不了什么,最让王昱担心的是患者的状态。他们收治的第一批患者,有很多都是发热多天才住进医院的,不仅病情重,而且患者情绪比较紧张。

很多患者入院后蜷缩在床上,透着恐慌和无助。医疗队接手的第一批患者中,有一位乳腺癌手术后刚刚接受完化疗,又感染了新冠肺炎的患者。她住进病区时情绪激动,而且伴有严重的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是一名重症患者。这位患者一个人裹着被子蜷缩在床上,对医护人员也很排斥。除了治疗外,王昱和队友们尽可能多和她交流,帮她打水、送饭,尽力疏导其情绪。王昱还发挥自己的中医专长,为她开展了中医治疗。吃了两三天中药后,这位患者的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情绪也随着病情的稳定逐渐平复。到后来,医护人员来到她身边时,她还会主动聊聊家常。

转战”多地,深入一线,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

最初在武汉,王昱和队友们的工作量非常大。戴上N95口罩、眼罩,穿上防护服,憋闷的感觉时刻都在伴随着他们。一个班次至少需要10个小时,长时间的水米未进和衣衫尽湿,极大地考验着他们的体力和耐力。但是只要进入病区面对患者,这些困难都算不了什么。因为在患者眼里,医护人员是他们最大的希望,所以就算再难,王昱和其他队友们都会把最好的状态展现给患者。

在武汉50多天,王昱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前一个月,每天生活非常简单,上完班睡觉,睡醒了就又开始下一个班。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王昱所在医院的入院患者逐渐减少。王昱说,我们将继续战斗下去,直到武汉疫情结束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