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看《三国演义》,最爽的一段,大概就是诸葛孔明和司马仲达俩人的斗法了,俩人从心理到军事,从战术到战略,从生前到死后,都在不停斗智斗勇,真正做到了“不当基友当对手,你来我往一辈子”。

而其中最精彩的,则要数俩人在渭滨斗阵这一段了:

司马懿的一气混元阵PK诸葛亮的八卦阵,司马懿派出了戴陵、张虎(张辽的儿子)、乐綝(乐进的儿子)三将闯阵,可结果却是“三人杀入蜀阵,只见阵如连城,冲突不出”,最后仨人还被蜀军剥光了衣服扔了回去。

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这一战,诸葛孔明赢得漂亮加愉悦,司马仲达则丢人丢到姥姥家,蜀粉们爽到不要不要。

基本上,只要战阵一出,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都立马提升三格,简直有“化腐朽为神奇、化白痴变牛顿”的功效。

很多三国迷甚至展开联想:如果孔明同志无敌的战阵一路开道,是不是就能打过黄河去、统一全中国?

然鹅,这些是演义,战阵的使用,远没有小说描述的那么神奇、神秘。

古代阵法到底是什么?

这首先就要问问战阵是啥?

所谓战阵,就是战斗部队摆的pose,这造型不见得妖娆,但一定——吓人。

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它最初的目的很简单:刀口向外,后背朝里。换句话说,就是方便于拎刀子捅人。

战争这东西,大家都希望自己损失更小,对方脑袋掉的更多。所以,战争逐渐上升到“艺术”层面,在咱中华军事史上,诞生了一大票军事谋略专著。

比如:《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吴子》、《尉缭子》、《将苑》、《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而几乎每一本都会对阵法大书特书。

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这么说吧,在冷兵器时代,懂得排兵布阵,对手往往会大方地赞一声“用兵有方,不可轻举妄动”,而队形散乱的,一看就是泥腿子——打你没商量!

那年月,要说士兵平时训练啥?除了铁人三项,九成九是在排兵布阵,演练战术配合,喊出的口号大概就是:“平时多布阵,战时少流血”!

那些传说中的阵法,真的这么神乎其神?

关于阵法,咱大中华有绝对深入而执着的研究,除了咱们熟知的八卦阵之外,还有:孙膑的兵法十阵,搞死老同学庞涓,十阵功不可没;南宋宋威的撒星阵,这是南宋步兵克制女真骑兵的万金油阵法;

明代戚继光的鸳鸯阵,这是一套长短互补12人小队,可攻可守,一旦结阵,堪有“射雕”系列“北斗七星阵”的威力,专克武器精良的倭寇;

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孔明同志的八阵图,《三国演义》对这神奇的八阵图大书特书,仅仅石头版的“八阵图”,都差点困死陆逊。

那这神奇“八阵图”到底是怎样一个bug级的存在?

很可惜,它失传了!《晋书》记载,东晋桓温曾经看到疑似八阵图的图垒,可问了一圈,就是没人认识。连晋代人都蒙圈的神奇存在,更别提一千五百年后的我等。

而后来郦道元在编写《水经注》时,也曾经想寻找八阵图的遗踪,结果郦老师得出了三个疑似结果:一是在陕西沔县;一是在重庆奉节;一是在四川新繁。学究天人的郦老师,最后自己也糊糊涂涂。

但不管是哪个发现,八阵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有石头堆或者土堆。

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形象

这也就是说,八阵图,是严重依赖地势的一种军事阵法,士兵的位置往往都占据着居高临下的优势,如果再加上老天作美,弄个影响视线的雾啥的,这边敲个锣,那边擂个鼓,光这心理压力,就够入阵者喝一壶的。

除了八阵图,咱们经常挂嘴边的还有——龙门阵!所谓摆龙门,就是指的龙门阵!

这龙门阵,据说,是薛仁贵同志征辽东时研发出来的,它的特点是:变幻莫测、威力无穷,甚至具有“七龙珠”的威力——召唤真龙助阵。

当然,这纯属文学加工、小说演义,后来这龙门阵逐渐发展成了“变幻多端、复杂曲折、波澜壮阔、趣味无穷”的代名词。

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而要说最复杂、最传奇的阵法,当属“车悬阵”,它的创始人正是大汉战神霍去病。

这个阵法,不光在霍去病时代大放异彩,而且在日本战国时代大显神威:上杉谦信正是凭借车悬阵,纵横沙场几十年,而未尝败绩,被后世称为军神、“越后之龙”。

所谓“车悬阵”,与直接向前冲锋的战阵不同,它是一种螺旋装的布阵,向车轮一样往复碾压式进攻,战阵中的士兵往往是接敌后一轮齐射,即向侧面撤离,把战场正面交给战友,如果再辅以不同兵种协同作战,绝对是威力无穷。

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这套战阵不但对士兵素质、配合度要求极高,而且对军事统帅的排兵布阵与临机应变的能力,也是要求极高。

论复杂度,古往今来,它是妥妥的NO.1!而也正因为它过于复杂,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它很快就失传了,成为阵法传说。

搞笑的“平戎万全阵图”

冷兵器时代,战阵无疑更能发挥团体实力,实现“1+1>2”的效果。其重要性,只能说没有最重要,只有更重要,以至于甚至有皇帝把阵图排布上升到绝对战略层面!

比如我们的大宋朝,赵官家们就疯狂地迷恋上了“画阵图!”

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而始作俑者,正是赵二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同志战斗水平不咋地,可是自信心却绝对的爆棚——我理论水平很高!全宋朝都没他高。

这自负的结果就是——从此以后,阵图指挥战争。赵二皇帝更是呕心沥血的“研发”出了“平戎万全阵图”,据说人家这是诸葛亮“八阵图”的改良版。

这图咋说呢?理论上看起来“很完善、很完美”,可实际效果简直就是个笑话:

比如某次和西夏拼刀子,将领们屁颠颠的跑去布阵,不布不知道,一布吓一跳——根据阵图,宋军居然要水洼子里扎营!

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再比如和辽景宗的满城大战,赵官家给出的指示是步兵八阵出击,这阵势简直就是人家骑兵的活靶子——辽国骑兵冲完第一阵,一个回旋就能再冲第二阵……幸亏主将李继隆脑子活络,关键时刻,“勇敢”的抗旨变阵,才用步兵方阵顶住了契丹骑兵的冲击。

战场之上,战局瞬息万变,坐在皇城里的赵官家,千里之外画阵图,这简直就是拿大宋士兵的脑袋开玩笑,堪称“最血腥”的幽默。

所以,从宋太宗开始,大宋朝的对外战争基本就没赢过,小伙伴们不要怪前线士兵不努力,实在是赵官家“阵图”太幽默。

现代战争中,还用得到阵法吗?

既然,在冷兵器时代阵图如此重要,那现代战争,还需要阵法吗?

当然要,只不过空间格局更大了:在冷兵器时代,交战双方的接战范围很小,方圆几十里,这已经是绝对的大场面了(火烧连营七百里是瞎忽悠)。但到了热兵器时代,方圆几十里的战区,只能算一场小打小闹的骚扰战。

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作战范围扩大了,那战略格局和布阵思路,跟冷兵器时代肯定是既有继承,也有不同。

首先说继承,小规模的战斗,其作战队形与冷兵器时代,其实差距不大。

比如,中日甲午海战,北洋舰队摆出的阵型就是攻击性的“夹缝雁行(hang)阵”,这虽然属于近代船阵,但却与中国古代的弓箭手常用的雁行阵,系出同源。

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再比如战斗机编队,黑压压飞来一片,看着很整齐、很有型吧,人家那可不光是为了美观好看,正确的战斗队形,正是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上面说的空军、海军都是算是单兵种作战,而如果是多兵种协同作战,那阵法就更复杂了。

比如德国的闪电战法,在经典的波兰突袭战中,就是将飞机、步兵、坦克排布成了攻防一体的超强作战阵型,一举击溃波兰防线。

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而近现代最成功的阵法,可能要数抗日战争中薛岳的“天炉战法”了。

“天炉”就是将兵力在作战地带,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与士气,最后,把敌军“拖”到决战地区,再狠狠的围歼之。

最终,薛岳取得了“长沙会战”的辉煌战绩,成为抗战时期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另外,在会战中,薛岳选择发动的战机是南方多雨的夏季,又利用了湖南多丘陵的地形,在战前又发动群众将农田灌水,迟滞了日军的坦克等重机械武装。

这一战中,天、地、人,都是薛岳布阵的棋子,堪称薛岳一生巅峰之作。

无论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阵法在战争中的战略和战术运用中都很有意义。

阵法是个好东西,运用得当,自然是有扭转乾坤的功效,可是如果遇到赵宋官家那种瞎胡指挥的大老板,经理人在运用阵法时,还真要仔细考量。

古代阵法现在还有用吗?他凭借此阵,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否则,即便是老司机,也可能阴沟里翻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