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已经强大到了什么程度?

老韩视角


中国制造说很强大很强大了,这是自我膨胀,过头话,要说中国制造比较强大,这还可以。纵观世界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我们和先进国家还差很远,大飞机,我们还不行,发动机,高端机床,拍攝器材,等等,我们和先进国家还有不少距离。当然,在航天,铁路,桥梁,轻工等许多方面,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的优势在于产品多,,产业链成熟健全,别的国家不一定有我们这么多产品,产业链也不一定健全,这是不用谦虚的。听说,特朗普开征收中国三千亿关税征求意见会,有与会者说:总统,你看看你手上的遥控器是谁造的?川普一看:中国制造。这情况足以说明了一切。


听雨13063


中国制造,是全球门类最齐全的,没有之一,只有第一,这点毫无悬念;具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全体系,小到大头针、钮扣,大到轰炸机、航空母舰,全门类全产业链工业体系,世界上已经找不到第二家这样的国家了。

目前,中国国内的制造业水准,在全球已经处于中高端的位置,离发达国家最后的工业堡垒越来越近了,事实上有幸看到本文的读者大都能见证这一天的到来,作为军迷个人相信,特别是随着5G时代到来,中国必将实现垮越式发展。

最能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能力的,莫过于钢铁产量了,现以2011年全球十大排名为案例,事实上就已足以说明问题了,为何某些国家如此紧张的原因之所在。

第一名:中国(不包括河北省);第二名:中国河北省(不包括唐山市);第三名: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不包括瞒报产量);第四名:日本;第五名:美国;第六名:印度;第七名:俄罗斯;第八名:韩国;第九名:中国河北省唐山市的瞒报产量5000万吨;第十名:德国。

就钢铁而言,中国早就全球第一了,2016年的钢铁产量大概为11亿吨多,许多读者对11亿吨钢铁缺乏概念,那么横向比对二战的军事装备,就知道什么叫可怕的钢铁洪流了。

苏联,在二战时期,制造了10万架战机,4万辆坦克,而二战时苏联钢铁产量最高峰时,也只有1800万吨;日本才只有500万吨左右,却建造了2艘满载排水量7.2万吨的大和级战列舰,以及高达120万吨总排水量的海军联合舰队。

那么,11亿吨钢铁, 一旦开启战时模式,就可以制造600万架战机,250万辆坦克,还只是一年的钢铁产量;鉴于当下的坦克和战机,重量要比二战时期有所增加,即便打个对折,一年的钢铁产量还能制造300万架战机,125万辆坦克,读者就明白什么是钢铁洪流的力量了。

在核战争打不起来,常规战争中,除了拼精确制导武器以外,坦克、战舰、战机等陆海空三军武器装备都是用钢铁制造的,一年的钢铁产量,足以制造300万架战机,125万坦克,即便二战时开启战时模式的美国都做不到,由此可见中国制造有多么的可怕。

所以某些国家急了,但要在工业上超过中国,首先得超过唐山市、河北省,目前来看,也是非常困难的,曹德旺可以说最深有体会,到此国办了个玻璃厂,根本就招不到年轻人,最后,只能找来70岁的爷爷辈干生产玻璃的体力活。

这国的年轻人都去了硅谷,或跑到华尔街,没学历和能力的年轻人,就躺在家中吃低保、生儿育女、吸毒、玩同性恋、成为街头混混等。

在冷战时期,中国从社会主义阵营获得了第一次技术积累、80年代中西方蜜月期间又获得了第二次技术积累,入世以后全球资本和技术的涌入让中国获得了第三次技术积累,老虎已从笼子里出来,再要想遏制就非常困难了。

在全球化、互联网时代,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技术积累,具备了自主技术创造以及技术更新的背景下,有了突破技术壁垒的能力,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等都成了对外输出的拳头产品,充分显示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在5G通讯领域也已经勇立潮头,在超导、芯片、新能源、精密制造、信息科技、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也将有所突破,成为世界科技的第一方阵。


国平军史


首先,衣食住行这些层面,中国制造基本已涵盖了方方面面,当然,中国制造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领域并非尽善尽美,甚至鱼龙混杂 , 但中国制造这个词组,有个很深刻的内涵:它未必是最好的,但却一定是最适合供应商进货也最适应市场的。比如,我一个朋友在浙江开厂,两代人经营的家族企业,产品就一种,那就是冰箱上的电容,这个东西科技含量并不高, 但据说,全球冰箱上的这个零件,七成都是他家的产品。欧美日不能赶超吗?分分钟的事, 但问题的关键是,成本都要比他家的高。而中国制造的难能之处,则恰恰就是能在产品质量,顾客接受度以及价格上找到自己合理的点位。同样的,没啥知识含量的打火机,中国能点燃全球,其他服装,电子零件莫不如此。

其次,中国制造不仅反应在产品端,也体现在配套服务上。前阵子,媒体炒作欧美日厂商在大陆撤资迁往东南亚和印度。这本应是正常的产能结构调整,但却赋予了投资环境恶化这类的别样深意。但这些企业搬家了,新地段除了优惠条件更便宜的劳动力外,有没有大陆便利的交通物流条件,有没有大陆相对清明高效的政府配套服务,有没有大陆这样齐全的配套上下游产业链,有没有大陆这样夜不闭户的相对安定的大环境,就未可知了。而这些看似摸不着看不见的配套软硬件 则是中国制造的另一层深意。

第三,中国制造在军事高科技领域,意味着集全国之力办大事的超级能力。华为事件后,很多媒体惊呼 原来芯片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手中,其实,何止是芯片或配套科技如此,很多科技都是如此,比如材料技术,美国发动机尾喷口的材料能承受几千度高温而不变形,俄国的次之,中国又次。再如高精度数控机床欧美日可以达到二十多轴联动,中国最先进的也才十几轴,再比如光刻机技术,等等等等,都是要害命门。也是我们将来可以重点突破的目标。

而我们更需看到,拜主席所赐,通过无数人不懈的努力,新中国从无到有,七十年间已经建成了全球绝无仅有的全系列工业制造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让我们从容应对各类封锁和制裁,假以时日,也必将发挥-出远比欧美小高科公司单一领域闭门造车更强大的能量。而从历史上看,几次工业革命的爆发,都不是某样或几样技术畸形发达的小国所引领的,而是工业部门更齐全,产量更大产业布局更均衡更合理的相对大国来承担起来的,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德国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美国,莫不如此,种类齐全的工业门类是工业革命从量变到质变时最重要的土壤,而这一点至少在华为事件上来看,尚不能通过全球化来解决,个别大国的梗阻将使得全球化进程中断甚至夭折 ,同样则会导致未来工业门类相对齐全的地区更容易实现科技跨越甚至革命。而这点优势,中国制造不好意思又占了个便宜。


石海钓沉


强大到核心零部件日美国家一断供等分钟停摆的地步,为什么不能多一点危机意识没事就在那逼逼逼的吹牛逼。马云说得好,就算我是顶级的我永远都说我是老二。更何况中国制造离顶级还任重而道远。我坚信自吹自擂只会毁了自己。只有虚心钻研,兢兢业业才是正确的心态。作为中国人我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但很多人包括好多的专家学者的心态我无法苟同


景涵老爸


制造业强大于否?不是自吹自擂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硬实力!

任何一个制造业强大的国家,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才能強大起来;

一,精良的汽车制造水平,有自己的品牌。

二,高端创造技术的成熟,广泛应用于强大的制造业?

三,具备高端创造加工的车床,能加工生产出所需的任何高端部件?

请问都具备这三点要求了吗?

具备了上述三点,说明制造业真的強大了?如果连汽车都要合资,始终没有自己的品牌?能在世界同行产业中,占一席之地的汽车,还能谈上有強大的制造业吗?


鑫挺83563181


中国制造业有喜有忧,可喜之处就在于,中国制造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是世界上产业链最完备的!这不是有些人所想象是中国自封的!这是有数据可查的。



忧虑的地方就在于大而不强,很多地方落后于世界尖端。

美国总统川普,想强制性让苹果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苹果直接拒绝,理由很简单,有很多零件美国没有,直接在美国生产,需要从中国采购,将极大增加成本。

大家都知道,这一次的贸易战很多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特别是越南,这些主要是为了躲避关税,事实上大量的零件依然是中国生产,然后到越南进行组装,也正因为如此引起川普的不满,对越南加大施压力度。

拿手机制造业来说,CPU的生产,不提台积电,大陆也是可以生产的,只是落后于台积电。光刻机和蚀刻机也是可以生产,同样光刻机落后于ASML很多。就连EDA也是有的,同样落后于美国。

不过也不用贬低自己,这些东西全世界就没有几家能生产,中国是以一家之力对抗全世界的制造业。



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大而不强是有致命缺陷的。也因此才产生了中国智造2025!将制造全面升级成智造!

中国制造业本身已经最大、最全面,如果还是最领先,那么将会对美国制造业产生沉重打击,所以这是美国绝对不允许的。这次的中美经济战争只是表象,深层次的还是科技战争,川普主要针对的正是华为这类高科技产业。

哪一天中国的500强企业,不再是以房地产、石化业、金融产业为主,而是一大堆的华为、比亚迪之类的企业为主,那才是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



泉映静月原创:支持我的,欢迎关注我哦…

泉映静月


中国只是制造业大国,离制造业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任何弯道超车和捷径可以走,踏踏实实去提高自己的制造业水平争取缩小和制造业强国的差距才是当前最主要的!


宇刚1968


中国是全球唯一的全产业链的国家,拥有最全的工业门类,全球仅此一家,中国的经济这40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制造业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依然是有各种质疑的声音,说中国这个不会,那个不会,大到芯片被人卡脖子,操作系统被人卡脖子,发动机都造不出来,小到圆珠笔的笔芯都造不出来,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主要零部件还得依赖外国,这种声音从来就不缺乏。

在这些人的眼里看不到中国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进步,满眼都是缺点和不足,对于这种声音,笔者的看法就是,就当是一种鞭策吧,过去十几年中国的奔溃论、中国被唱衰已经很多次了,这对中国也并非是坏事,正是因为国内外有众多的人在唱衰中国,才让中国没有那么多的阻力,可以安心的发展自己的经济。这也算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贡献吧。

尽管 中国的制造业和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差距,但是这个差距正在缩小,而且能够和中国比较高端工业和制造业的国家也就那么几家,无非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等有限的几个国家,这些国家早在几十年前甚至百多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而中国40年才走完工业化,目前才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高端制造业碾压其他地球上的所有国家,包括强大如美国也没有这个能力,美国科技实力强大,但是也并不所有领域都是领先于世界,也不是自己什么都能研发和生产。

全球化的分工是给了所有国家和地区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某一个领域或者多个领域内具有绝对的优势,这个就是全球化的产业分工带来的,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把所有的工业门类做都全,除了中国,至于高端,中国正在往这个方向走,中国已经站稳了中低端,正在向高端发起进攻 ,而已经遇到了强大的遏制力量,因为中国一点在高端站稳脚跟,那么发达国家的优势还在吗?

最后说两个数据,中国2018年工业增加值是5.53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是23.4%,而美国的工业增加值是3.55万亿美元,而整个欧盟地区的工业总值是4.19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的工业生产总值比整个欧洲都要多。

中国的工业增加值相当于:

1.56个美国;

3.89个日本;

4.94个德国;

7.5个印度;

9.7个韩国;

10.4个俄罗斯;

10.8个英国;

11.8个法国;

12.4个意大利;

上面的国家已经是这个地球上工业能力最强的国家,至于瑞典和瑞士,也只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具有很强 的竞争力。

中工业增加值相当于“日本+德国+印度+韩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的总和。

而在制造业这方面,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是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的30%,这个比例是高于工业增加值的全球占比的,中国无愧于世界工厂。

而美国是2.17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54%,而整个欧盟地区是2.73万亿,相当于是中国的68%,日本是1万亿,相当于中国的25%,德国是0.83万亿,相当于中国的20%。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相当于:

1.84个美国;

4个日本;

5个德国;

9个韩国;

10个印度;

13个意大利;

14.8个法国;

16个英国;

19个墨西哥;


至于中国的制造业有多强?目前全球的科技中心是美国,能够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压制中国的也只有美国。


大而不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没有大何来的强?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大作为基础的!中国的进步速度是最快的!国家和国家的竞争是用50年的时间为单位的,中国40年前是什么样?今天是什么样?40年前港资要在内地建一个酒店都找不到配套的零部件。

想想20年以后的情况,40年以后的情况。


壹号股权


无论是东南亚、美国还是非洲、印度,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有能力承接起中国制造的全面转移。

13亿人内需的迸发完全能支撑起高质量的中国制造,而这需要一系列深层次改革的配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产值占全球比重达到33%、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国地位,研发经费投入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当然,如果谈到规模数量之时,很多朋友会表示对此不屑一顾,原因就是我们是制造业大国,但却并非世界制造业强国——在很多世界尖端科技制造业领域,我们仍然不及美国、日本和德国,如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芯片设计与制造等领域,我们的差距还非常明显。这也是我们在标题当中强调的,由制造业大国步入到科技强国已经刻不容缓。

不过,显然中国经济决策者已经意识到科技强国的重要性,中国实体制造业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乃重中之重。
中国经济发展的数据不能简单地与世界各国进行对比,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当下的国情。尽管我们的制造业总产值已经达到美国的2.58倍,亦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能妄自菲薄。凭借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我们国家的经济一定会越来越好!


学霸铁军


但是恐怕很难说中国制造已经强大,主要有两个原因,让中国制造变得真正强大要经过一番磨炼。

首先,中国制造的大部分还是偏低端的产品,大部分还是处于生产制造链的底端,像苹果很多部件都在中国制造,但核心技术还是在美国。

其次,随着印度,越南等更廉价劳动力市场的出现,中国制造关键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再突出了,这已经让很多高端企业将工厂搬离中国选择越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制造的还远远不成熟的状况,要有危机意识。

你觉得中国制造能真正成为强制造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