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可能有地震,為什麼人們還要在地震帶上建造房屋和生活?

艿草根


你這個問題就神奇了,那你的意思是東京,洛杉磯,北京,傷害,香港等等都沒必要了,因為幾乎所有沿海大城市都在地震帶上,地震帶一般跟板塊分界是一致的。

而人類文明的進步,首先考慮的是有水,然後時候耕種,發展到工業社會以後,城市的興建主要考慮的是交通、歷史傳承、地形等等。地震從來都不是決定一個城市興建,一個地方人多人少的理由。

還有一個簡單的道理,就算人們不想在地震帶上修建房屋,那其他地方也得有地方修啊,你說說,北京上海杭州福建廣州,重慶成都昆明等等城市都在地震帶上,如果這些地方不修建房屋,那修到哪裡去啊?


守門人7


現在中國地震監測帶上約有6.6億人。難道這6.6億人都要搬家?(還有未監測部分,並且中國歷史上沒有哪個省沒有發生過地震)

中國一個國家陸地地震帶佔全世界陸地地震帶三分之一。難道中國都不要住人了?(中國那麼危險,一群傻子還住在上面)

日本地震最多,級數最大。人家搬了嗎?(我們對家鄉對祖國的感情、不懼風險迎難而上的勇氣連日本人也不如嗎)

1900年至今地震死亡人數55萬。車禍每年平均死亡人數9萬。難道都不開車都不坐車了嗎?


蚩160788589


我想這也是萬般無奈吧,地震還是相對來說還是發生很少的,不能只因為在地震帶上就不居住人了,這是不現實的,中國地震帶縱橫交織成網狀,要這麼說,都不能住人了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人口多,不可能都群居一起的。居住都是永久的住房,也不能因為在地震帶上就要遷移,可能會考慮一些地方地震頻發,又是傷亡慘重,又不能避免,經過論證是不是需要集體遷移的可能性,如果現在建房可能會考慮這些問題的,比如遠離地震帶呀,建房抗震性等,所以大家不能恐震,不必驚慌失措,即使有地震了,都是大家去面對,不是個人所承受的,要學會遇震臨危不亂,學會逃生技能,現在科技很發達了,我們有能力去克服戰勝大自然所給我們帶來的災難,所以大家不必糾結一些事情,好好生活就好了?


手機用戶66941931273


人類是在不斷適應自然並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範圍內征服自然的道路上不斷向前發展的。

地震雖然可怕,但也並非不可戰勝,至少現在的建築較多年前更加抗震,更有利於人類生存和發展。

在抗震救災中凝聚和行成的智慧和力量將促進人們更加珍惜生活,砥礪前行。

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了並繼續證明著上述的說法。

積極勇於面對地震等自然災害是一種積極態度,因噎廢食的態度是消極的,不利於進步發展的,並應當予以摒棄的。


瑕不掩瑜世界殊


國家引導,川府實施,可以在地震帶區集中連片推出平原區,建輕鋼結構住宅小區,地震若來無山洪暴發吞噬,無房屋倒崩襲人,地震不可怕,就怕好建議無人看,看了也不當回事,一有地震就嚇得,重點在防,吃了虧記得長腦子。


湖南C金戈鐵馬


誰也不能保證哪個地區不發生地震。


用戶7714930108638


在哪裡都在災害。美國有龍捲風、歐美颶風、東南亞海嘯、沙漠沙塵暴等等。


黑眼歷史觀


我就是四川宜賓長寧的,也就是這次地震地方的人,很幸運的是我人在外地,老家是花灘鎮的,重災區就在我隔壁鎮,這次地震很多倒塌的房子都是老房子,新修的房子抗震能力還是可以的,至於你說的地震就遷走,對不起,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肯定不會離開的,最後,也感謝🙏消防官兵和武警戰士還有各界的好心人為我們災區提供生活和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番號永不磨滅


地殼下有軟流層,不同地貌就像冰山一樣浮在上面。青藏高原雲貴高原與四川盆地屬於兩種地貌,兩種”冰川”,摩擦久了容易地震。所以圖中紅線就是地震頻發地帶,汶川雅安宜賓都在上面。另外太行山燕山與華北平原交接處也是地震帶.

拿四川來說,盆地內尤其是成都平原,因為歷史屬於淤積地質板塊,內部很難地震,淤積物也有減震效果。即使離地震帶近,周邊8級地震對成都平原影響有限,基本無傷亡。

當然處於紅線上的汶川雅安宜賓瀘州等大地貌交界處,比較危險。幸運的是川內有成都,成都對川內各地甚至西藏,有些很大很強的向心力。



郭宥嘉413


看來我四川在川西一帶的同胞,為了預防地震災害,希望國家給四川優惠政策,不管在農村或城市都不要建太高的樓房,城裡最高建三層,最好的辦法,每戶每個床位用最大的曹鋼焊接成一個大床位置,周圍可用四亳米不繡鋼板做圍牆,然後再把床放進去,防備睌上睡覺時發生地震,不要太大太高和架子床尺碼就行了,別的地方可以不要,有條件更好給整房加固,希望國家援助四川貧困省居民吧,本人在此感謝國家萬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