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好戏,是否已为宋朝最终灭于元兵埋下伏笔?

牧思孤骑


杯酒释兵权,并不是宋朝对外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任何一个王朝建立之后,都会限制开国大将的权利,这应该说是正常的行为。

在宋朝创立之初,赵匡胤就实行集权制,募兵等军事活动由皇帝一手包办,削弱武将的权力,以达成文臣御武将的目的,而在军事结构上枢密院是属于策划战术,能调动军队,而三司却是可以掌控军队,无法调动军队,将两种权力分开相互制约。

宋太祖赵匡胤之后再也没有人举兵造反,但是这也让宋朝的军队的锐气减少、战力不如从前。

但是在总体上来说宋朝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由于文官多,导致宋朝的经济和社会一直都很稳定,而且在军事上很多出色的科技武器都被发明了出来,虽然火药在很早时就创造了出来,但是只有在宋朝的时候才被真正大规模使用在军队上,甚至直接组建了大规模的火箭军。在宋朝时期之所以让人觉得宋朝军事很弱,是因为宋朝的对外政策是以柔和为主,不需要向外扩张来获得经济,自身的经济发展足够迅速,当时宋朝的经济可以说在世界都数一数二。

另一方面,宋朝军事实力不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燕云十六州的失去,燕云十六州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战略基地,所在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并且是宋朝的重要的战马来源地。

在战略上,皇上制定作战方案,而用宦官去充当监军,或者直接用文臣去领兵打仗,从上传到下,中间就有很多波折,而且战场的机会又是转瞬即逝的,这种战略当然是极其不合理的,所以宋朝一直是内强外弱。

最后是他们遇到的元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不歪的周末


杯酒释兵权不过是政治手段,并不代表宋朝缺乏良将。北宋末有李纲、宗泽等主战的爱国将领,北宋末南宋初又成长了一批优秀将领,比如我们熟悉的岳飞、韩世忠、李浚等。等到南宋末,蒙元灭南宋已经是大势所趋。蒙元已经先后灭掉了金,西夏,大理等国,军事上对南宋形成了包围之势,且军力远远超过了南宋,政治上南宋统治者任用奸臣,百姓离心离德,虽有文天祥、陆秀夫等爱国官员,终究无力回天。


用户92606981788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在宋朝建立之初,确切的说是在宋朝建立后的第二年即961年;而宋朝灭于元兵是在公元1279年。这之间的时间跨度大约二三百年,其中还发生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事情,因而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好戏,是否已为宋朝最终灭于元兵埋下伏笔】是站不住脚的,也不合情理的。

雪峰居士常说,两宋经济文化之繁荣昌盛空前,也不乏忠臣良将,但自宋太祖赵匡胤以下就缺雄才大略、睥睨天下的名君。为什么要说宋太祖赵匡义以下?这就要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伟大之处了。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欺负后周柴氏孤儿寡母,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虽如此,但他名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就是因为他结束了自唐末以来五代军阀混战的乱世,开启了两宋经济文化之繁荣昌盛的大格局。赵匡胤同样是军人出身,为什么他建立的宋朝能够结束五代乱世,而在他前面的人不能?那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活的长、比别人更有雄才大略、有睥睨天下的壮志,虽然能力问题欠妥,但不能否认这些。

为结束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不再出现,同时为巩固新生的宋朝,避免拥兵将领跟他一样”黄袍加身“。于是在公元961年,

帝悟,于是召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力,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高枕卧也。”守信等请其故,帝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前后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和一系列的军事改革,达到了中央集权的目的,同时又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全国统一政策,逐步推进统一大业。很遗憾,他死的太突然,北汉和燕云十六州他死的时候都还没有夺回。当然,燕云十六州在两宋都未曾握在手中,成为北宋最大的隐患,这也是北宋灭亡的根源所在,也是两宋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外部政权,而非内部。

最最可惜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以下的宋朝皇帝们都没能好好领会杯酒释兵权,只知道防范武将,耽误了多少忠臣良将?这些以后的宋朝皇帝们不是太迂腐就是太刻板,要不怎么说没有雄才大略,不能乾坤独断一朝变法呢?

宋朝灭亡

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是有诸多原因的,比如内政方面任用奸臣致使政治腐败;比如外交方面,本来就一直没有燕云十六州的险要地势作为屏障,还联金灭辽,将挡着金国的屏障辽国灭掉。这……,不亡才怪!

南宋灭亡

南宋本身就是偏安一隅的南方政权。他被灭,更跟赵匡胤时期的杯酒释兵权扯不上什么关系啦。南宋在于没有进取心,同时也因为来自北方政权统一全国的需要,在正统观念下,国力衰弱的南宋不得不灭也!

雪峰居士论曰:

宋初的杯酒释兵权乃是处于巩固自身统治需要和加强中央集权,宋末被灭,乃是因为内政外交都出了问题,国力衰弱导致。因而杯酒释兵权不是宋朝灭亡的伏笔,而是解决宋初的问题,他并不是适应于发展后、巩固后的宋朝。

但有一点肯定是,无论北宋、南宋的灭亡,都跟宋太祖以后的继承人有关,没有那种雄才大略、睥睨天下之雄心壮志,在列强虎视眈眈之中,焉能不灭?先后面对金国骑兵、后又面对元朝骑兵,以步兵为主的南宋根本无力抗衡!南宋还能坚持那么久,就在于我们还有那么多可敬可佩的忠臣良将,如岳飞、韩世忠、吴玠、文天祥等人,否则,南宋何能撑如此之久也?



雪峰居士


杯酒释兵权跟灭亡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宋朝后期以为长期不打仗,兵疏于管理 ,无论是官还是兵都开始做起了生意。还有那时的元军领地已经越过长城,这个情况下官兵还是做生意不抓训练如果宋朝不亡倒是个奇迹。。有史为证。。。。


剪辑界的托泥


这个应该反过来思考,在那个时代,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战胜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


李小皮皮


赵匡胤因黄袍加身而得天下,用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们的兵权,宋太祖重文轻武,为靖康之耻埋下伏笔。


谈古论今30


没有,政策本来就是因时因势而定,宋朝初期,面对沙场老将,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比起刘邦,朱元璋来说不失为一个很人性的办法,后世帝王不知道随着文昌武衰的形势及时调整,不能将责任打到前任。


Putiny


是!


随风而去84156612


是的


每一天的生活工作


个人认为并不能这样说,首先来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改变的,不能用现在的结果证明很久以前的决定是错的。如果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后立马被灭了,那么你可以说确实有影响,现在这种情况你只能说对以后的制度产生了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赵匡胤为啥要做这件事,首先我们要知道宋朝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建立的。在唐朝灭亡后,位于中原地区地区的五个政权依次更替,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其余存在的一些割据政权被称为十国。


所以说啊,宋太祖是从这么战乱的时代过来的,自己怎么夺权的心里明白的很,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他当了皇帝了,最怕的也是这个。自己当了皇帝,没办法直接掌管军队了,就害怕其他武将也来个兵变,黄袍加身。所以他就杯酒释兵权,从此文官的地位就高于武官,而且他还使得军队和将领来回调换,使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而且打仗还要按照皇帝提前画的阵图打,这实际上把军队的战斗力和反应力都大大降低了。这样自己后院就不会起火了。


但是虽然军队不行了,但是这种制度却使得宋朝的文化和经济大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宋代应该是最繁盛的朝代了,唐朝也比不上,所以说也是有利有弊。而且当时人民经过战乱急需休养,这个决策应当算是十分英明的,但是后代子孙还要按照这个做法来做就是子孙无能了,不能归罪于赵匡胤。就像朱元璋废除宰相时候,也想不到后世竟然有许多宦官干政,甚至把他挂的铁牌销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