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的豹,豹D早期型是如何影响德军整体战略的

豹式坦克的初阵

豹式坦克是二战德军在接触到苏联研制的T-34坦克后作出的应对方案,该型坦克与此前德国设计的其他坦克大相径庭,采用倾斜装甲,弧形炮盾。豹式坦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誉为是德军在二战时期设计的最均衡的坦克,其拥有强大的火力和防护水平,机动性也可圈可点,不过复杂的加工工艺也导致该型坦克产量不佳。1942年11月,豹式坦克正式投入量产,并在次年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同斐迪南坦克歼击车一样,成为了库尔斯克战役中最强大的装甲车辆。

库尔斯克的豹,豹D早期型是如何影响德军整体战略的

一辆豹D坦克早期型,注意炮塔两侧的烟幕弹发射器和首上安装的bosch管制车灯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因为其电传动问题和超重的车体导致可靠性不佳,而豹式坦克在库尔斯克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虽然强大的L/70 Kwk42 75毫米主炮能够轻易摧毁苏军的任何装甲车辆。但是其机械问题也暴露无遗。早期的豹式D型坦克的行走机构常常出现问题,履带和悬挂都非常容易损坏,而且豹式D型的战斗全重在45吨左右,却搭载了一台可靠性很差的迈巴赫HL210 P30型发动机,该型发动机在战场上常常发生过热甚至起火等故障,极大的拖了豹式坦克的后腿。

库尔斯克的豹,豹D早期型是如何影响德军整体战略的

早期型豹D安装的迈巴赫HL210 P30发动机故障率极高,而且非常容易发生起火问题

最早期的250辆豹D型坦克底盘编号210001到210254,其与预生产型极为相似,所以也继承了预生产型的一系列问题。这250辆豹D型交付的时间是1943年5月左右,注意这个时间节点,当时德军在东线的情况不容乐观,曼施坦因建议希特勒在5月份发动进攻,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堡垒行动,然而希特勒却执意要等到新型坦克服役后。这250辆豹D型坦克交付后发现了严重的问题,其传动系统存在重大缺陷,必须返厂进行维修,结果希特勒就一直等到了7月份。

库尔斯克的豹,豹D早期型是如何影响德军整体战略的

早期的250辆豹D型和预生产型极为类似,继承了预生产型的一系列问题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苏军又在做什么呢?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集结了大量的坦克,火炮等等。在这一时期,由于德国入侵而被迫搬迁的苏联军工企业得以休养生息,其产能得以恢复甚至超过战前的水平,工艺简单的T-34坦克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而德军这边,就因为等待接收这250辆豹式坦克,错过了进攻的最好时机。

库尔斯克的豹,豹D早期型是如何影响德军整体战略的

早期型豹D的损失往往不是被击毁,而是因为故障问题被德军自己遗弃

库尔斯克会战前的德军装甲兵力构成

为何希特勒执意要因为这250辆豹拖延整整两个月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库尔斯克会战前德军的装甲兵力构成。当时德国的主力是三号和四号坦克,这两种战前设计的坦克采用垂直装甲,其改进潜力比较有限,四号坦克的车体较大,改装75mm炮后尚可一战,但三号坦克的37mm和50mm坦克炮很难对采用倾斜装甲的T-34造成威胁,相反四号坦克和三号坦克脆弱的正面装甲使得这两种坦克很容易被击穿。

库尔斯克的豹,豹D早期型是如何影响德军整体战略的

参加库尔斯克会战的III号M型坦克,虽然披挂了间隙装甲,换装长身管50mm炮,但仍与T-34有着相当的差距

除此之外,德军最强大的坦克就要数虎式了。在运用思路上,德军将虎式视为突破坦克,单独编成重装甲营,作为战场上的救火队员和突破者使用。而在堡垒行动之前,武装党卫军警卫旗队装甲师,帝国师和骷髅师也获得了虎式。值得一提的是,堡垒行动中,德国装甲王牌魏特曼第一次作为虎式坦克指挥官参与了战斗,魏特曼的虎式坦克编号为1331。他和他率领的虎式坦克在堡垒行动中表现出色,击毁了大量目标。

库尔斯克的豹,豹D早期型是如何影响德军整体战略的

堡垒行动中魏特曼的座驾,编号1331的虎式坦克

但是本身虎式坦克的重量就高达56吨,其不仅要对付苏军的坦克装甲车辆,还要对付库尔斯克松软的地面。早在6月2日,也就是堡垒行动的一个月前,德军就对虎式坦克进行了一番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虎式完全无法通过库尔斯克的松软地带。一旦松软土地或沼泽的宽度大于虎式坦克的长度,那么虎式坦克以自身的力量就无法通过。而7月份的库尔斯克草原到处都是这样的地形,至少需要3辆18吨牵引车才能勉强拖动陷入泥沼中的虎式坦克。所以前线部队对豹式这种新锐装备寄予了厚望。

早期型豹D的技术指标

我们再来说回这250辆豹式D型坦克,这批豹D虽然经过翻修,但是其机械问题仍然无法得到解决。还有一个问题是豹D坦克实在太容易起火了,一方面是因为发动机问题,另一方面也因为早期豹D的设计并不完善,包括炮塔两侧安装的烟幕弹发射器被击中后也很容易发生起火问题,古德里安曾在库尔斯克战役后表示:“他们太容易起火了,燃料系统缺乏足够的保护,由于经验不足,损失了一些乘员。”

库尔斯克的豹,豹D早期型是如何影响德军整体战略的

战场上损失的早期型豹D,后面是一辆八轮重型通讯车

早期的豹D沿用了大量预生产型零配件,其带有浓厚的实验色彩,包括一些车辆未切削的炮塔正面底部两角,在炮塔旋转时这两个角会与驾驶员舱门发生干涉,还有刚才所说的被击中容易起火的烟幕弹发射器。早期的豹D炮塔侧面还有一个脆弱的信号弹发射门。一些豹D沿用了试制车采用的发动机防爆网,发动机维修舱门上还保留有潜渡口,正面装甲两侧都安装有bosch管制车灯,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在库尔斯克会战后被取消或改进。


库尔斯克的豹,豹D早期型是如何影响德军整体战略的

标准的早期型豹D三视图,注意其管制车灯,首上冲锋枪口和炮塔侧面的圆形舱门

此外,早期的豹D还有一些问题,这些豹式都没有配备航向机枪,其首上装甲处只有一个冲锋枪枪眼,同时其车长观察塔上也没有配备防空机枪固定环轨,这种情况直到豹A后期型才有所好转。同样的,早期型豹式坦克的炮盾有着严重的窝弹区问题,其炮盾下部的弧度导致炮盾被击中后,炮弹发生跳弹,会击中脆弱的车体顶部装甲,这一问题直到豹G后期型才得到解决,而且早期的豹式采用的是TZF12双眼瞄准镜,其在炮盾上的开口有两个,相较于后期型有更多的弱点。

库尔斯克的豹,豹D早期型是如何影响德军整体战略的

早期型豹D并未标配备用履带挂架,但前线士兵往往会在炮塔两侧挂上备用履带增强防护

早期型豹D的可靠性一般,同时有着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最危险的猎手,很多豹D坦克甚至在赶赴战场时就已经损坏,1943年7月10日,也就是库尔斯克会战爆发5天后。48装甲团的200辆豹式坦克中有131辆处于待修状态,31辆坦克彻底损失,仅有38辆能够参与作战,7月20日。也就是会战爆发15天后,有41辆豹式完好,85辆等待修复,其中的16辆遭受严重损伤,需要运回德国本土进行维修,共有56辆豹式被击毁,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发动机被引燃焚毁的,还有两辆豹式是因为发动机起火自燃损毁的,尽管豹式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些坦克仍然击毁了苏军的267辆坦克,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强大实力。

库尔斯克的豹,豹D早期型是如何影响德军整体战略的

豹D坦克在库尔斯克虽然非常狼狈,但是其75mm火炮还是能轻易机会苏军的任何坦克

战后总结

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德军迅速对豹式坦克进行了修改,后面的豹式坦克换装了迈巴赫HL230P30发动机,可靠性大大提升,其主动轮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强度有所提升,后期的豹式坦克履带也进行了改进,接地面设计了八字形防滑齿。排气管也进行了重新设计,炮塔侧的舱门也被取消,车长观察塔上加装了环形机枪导轨,豹G更是加装了航向机枪,车内取暖设备,还改进了炮盾等等。

库尔斯克的豹,豹D早期型是如何影响德军整体战略的

一辆状态相当不错的豹D,可见乘员自行准备的备用负重轮和梯子等随车工具,甚至侧裙也非常完好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豹式坦克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产工艺过于复杂,大量使用轧制钢板和精加工件导致豹式坦克的生产只能在相关设施健全的情况下进行,相比之下,苏联的主力T-34坦克在初期德军入侵,工厂大量搬迁,遗失大量加工设备和车床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在1943年迅速恢复生产力,甚至一度超过战前的坦克产能,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其简单的设计,大量使用无需精密加工的铸造件等,相比之下,一些豹式坦克受损后在野战修理厂都得不到妥善的修缮,这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