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探讨儒学,就有人说你没领略到儒学的精髓,儒学真的难懂吗?为什么?

用户3486437905


蠕学又不是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不过是一些语录式的心灵互鸡汤,有什么难学的。之所以一探讨儒学,就有人说你没领略到儒学的精髓…,是因为这些蠕教信徒怕被质疑,怕被揭穿真面目,而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罢了。


就孔孟那点东西,用脚指尖想想就能明白的事,他们的信徒偏偏二千多年只敢修补注解,从不敢超越,也不知道这帮家伙的奴性有多深。


任何普世价值都是天经地义、不需要过多解释的。就如人权,生而为人,谁都是赤果果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也无权剥夺无辜的生命,这有什么难理解的?但是……

孔子诛少正卯,是以思想罪和文字狱来杀人!在夹谷之会时,孔子就以不符合礼节腰斩演员。从孔子时代起,儒家所克己复的礼就是吃人的!不管什么学说、思想、文化、宗教,以思想和礼为名杀人都是邪恶的,蠕教就是邪教,蠕教徒都有原罪!


国学本身就是个垃圾筐,所谓的国学大尸都是装Bi的垃圾。

国学根本不用刻意学,真正有用的东西,肯定流传下来了,在你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使用了;灭绝的肯定是没用的东西,你刻意浪费时间学它干嘛?学点能养家糊口的真本领、赚干净的钱不好吗?

当然,你要想靠国学坑蒙拐骗赚昧心钱,你就得怎么高深莫测、怎么鄙视别人没领会蠕学越好。


猛哥厉史


首先我们要清楚儒家学说是建立在以《易经》中“天人合一”为基础思想体系之上。在汉朝时,董仲舒在给汉武帝所上的奏折中明确提出了“天人三策”,从此,中国进入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家治理方式。所以,如果要深入理解儒家礼乐文化的本质内涵,就必须对易经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我的主页中,写有《浅析“天人合一”》系列,想要了解的可以去看一下,这里就不再重复。

下面分别回答您提出的三个小问题:

第一个小问题是关于普世价值,在我国的俗语中,有一种叫做“老掉牙的道理”,其实这就是,国人对普世价值的另外一种称呼,意思就是凡事有价值的真实不虚的道理,她一定是能够长久的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的,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真理。而这种真理都有一个特点,我们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但如果去追究其深层次的哲学理论基础,那就是非常艰难的一个工作。例如我们很早就听过的非常流行的歌曲,叫做《让世界充满爱》,相信很多人都能够脱口而出,这首歌所表达的理念,相信大家也都是乐于接受和信奉的,但是如果要追究这种理念背后的哲学理论基础,就涉及到对生命乃至整个世界的深刻认知,就属于哲学的基础议题,时至今日,人们还是难以完满解答的。这就是普世价值容易被人接受却难以深刻理解的根本原因。

而第二个问题,其实在咱们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说了,这里不再复述。

第三个问题呢,是关于如何通俗的去普及国学,这个就需要从个人学习国学的方面下功夫,一个人对国学理解越深刻,那么越能够通俗的用日常人们容易接受的比喻方式来讲解国学。这不是方法技巧的问题,而是在国学方面造诣深浅的问题。所以,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增强自己的国学造诣。

好了,回答完了,如果觉得好的话,记得转发和点赞哦



国学归元


谁说你没领悟到儒学精髓?他只是对你懒惰,随口言谈。谈及精髓这么好的词语,谁能自信地说是什么?

你去看看文物的图片,从夏商周的铜器造型、纹路开始,也看看每个地区编钟的各异,会感到相较于西方作品的亲切,这不只因为是自己的,当看见某些非洲的古老雕刻,也会感到亲切。从文物上,会了解到是什么样的人打造出这样的器物,这样的器物是什么样的人们日常所见。孔子总结夏商周三代,差不多分别是朴野之美、庄素神秘、文质彬彬(见图)。质是质朴敦厚,属于夏的特征,这里看出一个人类文明演进的足迹,似是有失有得,在初期,在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看到文明奠定了朴厚雅致、包含弘广、活泼睿智的开端,孔子本人就是她这些优点的集大成者、总结者、启下者,孔子心明眼亮,德才备至。春秋时,言辞中就有了不同于商代膜拜鬼神的意见:夫民,神之主也;吉凶由人;妖由人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些是多么聪明的话啊,可爱的思想,从那时已见端倪。这种话是需要领悟的,我尚未明白这种领悟力传承自什么。

现在来结语,每一个中国人都已领会到了儒家的精髓,没错,他们成长起来的灵魂,就已沐浴了她的灵性、美德,德是人立生之本,是会动脑的生命在无限无垠的天地间如何运作与面对这无限无垠的倚靠。



诗人杨镇


题主是个有思想的人,但是,多数回答问题的人都是白痴。儒这个词在我国历史上不同阶段有不同含义。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儒是诸子百家的一个学术流派,由孔子创立,孟子集大成,至战国末年形成了以礼为核心,以修身养性为载体的完整学术体系,所谓“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第二阶段自汉武帝听从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元末。因为儒家的礼以孝为基础扩展出一套社会规范,容易为世人接受,又从孝发展出了忠,符合最高统治者需要。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分别都找到了自己能够接受的内容,于是长达一千年时间,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主流价值观。其他学说逐步没落。第三阶段是明清时期。随着明王朝的建立,已在民间形成一定基础的理学登上了主流意识形态宝座。这个时期的儒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明朝的科举考试,非常规范的列出了四书五经作为经典读物。但是,四书是儒家经典,但五经却只有礼记算是儒家经典,其他都不是。所以,这个时期的儒已经不是儒学的意义,而已经是知识分子的泛指(当然只是文科知识分子)。二是程朱之流,假借注疏,对四书等儒学典籍极尽曲解之能事,伪托圣人之名,建立了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理学体系。理学体系是封建社会伦理学最僵化最腐朽的体系,也是封建意识形态发展的巅峰。一度因孟子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思想萌芽,将其逐出孔庙,从亚圣宝座上拉下来。所以,这个时期的儒已经与儒学相去甚远,准确的应该叫理。第四阶段是自五四运动至今。基本延续了明清时期对儒的歪曲,你说什么男女授受不亲等等都是孔子说的(孔子本身是父母野合所生,怎么可能否定自己出身?何况早期儒学典籍并无这类内容),我就说打倒孔家店。儒学之所以变成了玄学,主要是拜程朱所赐。难懂的,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理学,不是儒学。如果有能力读一读朱熹的《四书集注》就会很直观的发现,朱熹的注释比四书很难懂,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你不解释我还有些懂,你一解释我就彻底不懂了。


雨轩品茗2


若说《易》难读,与我而言,是的。

《诗经》也是有点难度。

至于《论语》《孟子》,有点古文基础的,没觉得会读不懂。

至于持“批儒的人,都是连《论语》都没读过”或者“读了《论语》还说孔子坏话的,都是什么什么”观点的人,大致上:

一、成年式幼稚,圣人说什么就信什么。跟小屁孩似的,凡事老师说得都是对的,小屁孩会长大,这种人永远长不大。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道理他们忘了。

二、缺乏基本的思辨能力。唯心给出个结论,有过基本逻辑训练的人,是说不出这种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道理他们也忘了。

三、心证。凡事我认可的都是对的。推理?不需要!举例?我不听。什么兼听则明,没那事。

我对儒家不满,只说一条:儒门核心内容“三纲领,八条目”,逻辑上不能自洽。核心如此,细枝末节即便说得天花乱坠,也是胡说八道。


荼蘼香晚


此问击中当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难点与要害。试论如下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1,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历史是由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社会主义社会逐级递进的。

2,社会各阶段均由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两大部分构建而成的。两者相对平衡与失衡的历史变化,导致社会变革而改朝换代,递进发展。

3,上层建筑包括政体,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等;经济基础包括所有制,生产力(含科技),分配制度等等。

4,可见思想,文化仅仅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而已,非上层建筑的全部,更不是社会的全部。这正是思想,文化在社会历史中的角色与定位,毋庸无限拨高,免得不能承受之重。

二,儒学的精髓何在

孔子编《六经》,撰《易传》,口述《论语》。可见儒学是继承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前二千五百年文明的集大成者,不是凭空的悟道,不是空穴来风。其主要精华(孔孟之道)体现在:

1,“以人为本“(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普世价值观。难能可贵的是其极:富远见,跨越时空,与二千多年后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心有灵犀。

2,儒学强调的是构建人伦道德体系,“止恶扬善“,旨在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世界。诚然受社会发展规律内在的制约,儒学这种构想只能是“梦想“而已。但这种超越,时空的真知灼见,更彰显其在人文领域的普世价值。

3,儒学强调个人通过格物致知,提升自我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强调个人的家国责任与情怀,“穷则自洁其身,达则重济天下“。承认人的差异性,尽力就好。

4,儒学的“仁义“核心思想,不是孤立的说教,而是与它的对立面“不仁,失义“而较量中擦出的火花。大善为仁,义薄云天是杀身成仁,这是对壮士,英雄的赞歌!

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实践人道主义最简单易行的径途。这是慈善的直径。

一句话,儒学是中华民族人伦道德塑造的殿堂。难怪西人说:儒学是宗教。

三,儒学在当今的角色与定位

1,儒学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不是全部。故其社会角色也仅仅是思想,文化的脉络,而不是社会的全部。

2,儒学二千多年来,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文化传统是历史的选择,其普世价值超越,时空还在不断验证的过程中。在某种意义而言,传统文化的价值最大化是看其能否与当今社会主流思想,文化相勾连融和,这才具古为今用,故切勿厚古薄今。

3,儒学属有溶为大。不要把儒学视为排它的思想体系。阴阳对立统一是万事万物的相生相伴之道,但坚守老子揭示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就好。

总而言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唯一源远流长不断的宝贵文化,这正是它强大生命力的体现。而更重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超越时空,蔭及当今,走向未来。我们中华子孙应引为荣,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基因之根,灵魂之根!


哲海冲浪


儒学好不好懂,难不难?说难一点都不难,因为它就在我们生活之中,耳濡目染,耳熟能详。比如尊老爱幼(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人要讲礼貌,要守规矩,要有孝心,尊师重道,与人为善,学以致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民为本等等。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中无处没有儒学,很多人所推崇的西方人所谓什么爱,文明等,儒家思想里都有,不但有,而且很完备,除了现代理念的民主,自由没有。

很多人一方面在骂儒家,甚至说道德没有意义,一方面又在骂某某名人没有道德;一方面在骂儒家思想没用,一方面又在骂这个,那个没有素质,不讲文明,对西方一些东西羡慕的不得了;一方面在说儒家不好,一方面又对社会上那些假冒伪劣,碰瓷,忘恩负义深恶痛绝,大加挞伐,殊不知,这都是被很多人狗屁不通,人云亦云,大骂特骂的儒家思想最传统的东西。而且完备,深入,系统。是我们自己丢掉的东西。它同时也说明,儒家思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真正学了,用心了,一点都不难。

在我们国家处理民族关系上,处理国家关系上,在国家领导人,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里,无不闪耀着儒家思想的光辉,比如包容,宽容,君子和而不同,言而有信,与人为善,以和为贵,和谐等等。

儒学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里面,所以不难。说难也难,首先儒家经典毕竟是古文,你得懂文言文;其次古文言简意赅,你得对当时的时代有所了解,才能很好理解;再其次,你得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人生的感悟,也就是说你得有点智慧,你才能理解孔老夫子的深意,他老人家为什么要这么说?第四,你得学会抽丝剥茧,得会分析,因为众所周知,历朝历代都在推崇儒家,也在改造儒家,有意或无意,以为我朝所用,以致后人可能歪解,可能误解,将真正孔老夫子,先秦儒学的真实思想给掩盖了!第五,儒家思想影响,浸淫中国两千多年,可以说关于儒家思想的著作浩如烟海,你得有所取舍;第六,自五四运动以来,各路所谓的知识精英,由于无知,由于偏激,由于幼稚,由于智慧不足,病急乱投医,急于找到一个我们国家之所以落后的原因,想来想去,想到了儒家,于是各种脏水,污水都往儒家身上泼,由于政治需要等等,对儒家思想各种打压,污蔑,曲解,批判等等,影响恶劣,深远,误导了相当多的人,再加之西方思想观念的涌入,很多人又极其自卑,自贱,盲目崇拜,而大多数人又有从众心理。这更使学习专研儒家思想,要有定力,要有智慧,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精神,不受外界左右。

毛主席说过,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深以为然,儒家思想诞生于两千多年前,因为儒家思想重在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多思想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像吃喝拉撒睡一样,只要人还有生命就必不可少的,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从这个意义讲,它是永恒的,而儒家思想正是关于这方面的思想,而且系统,深入,完备。我们当然应该继承和发扬,发展的,但也有一些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在今天则不能照搬照套。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继承,发展,改良的思想,我认为是很重要的。


厚积薄发才是精品


自古以来,儒学是儒者传下来的,而不是靠学者传下来的。

儒学是继承中华文化道统的学问。学儒学首先要学习儒学十三经,从《孝经》和《论语》开始。学儒学经典要找儒者去学习,就像学习佛学要找真正做工夫的法师才行。学儒学,如果只是看看市面上的普通解释,很多都是错的,或者程度不够。学《论语》可以看看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和朱子的《四书集注》,还有跟随朱翔非先生学习,朱翔非是钱穆先生和马一浮先生的再传弟子,是当今少有的儒者,因为他传播儒学,要做心性工夫。

儒学也不复杂,没有多高深,关键在于做到。人人生而有良知,也就是仁,时刻用仁来一言一行就不会错,这就是心性工夫,颜回可以三月不违仁。

中国文化源于农业文明,自给自足的中国人,我们的文化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国学就是让中国人的生活之学,人人活得更好的学问。





大橘子侃古诗


应该说,任何的学,都应该有化繁为简的力量。儒学也不例外,孔子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儒家有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儒学讨论的也都是平常可见的东西。

古书,大多成于千年以前。古人,也有认识的局限,因此会有:玄。但历经千年,时代在发展。历史上,儒学也毫无例外的有了实践的考验,起了争论,有了演变的过程。可见,认识的不同,或许只是所见到的书有不同。

现代社会,课本《语文》可以说,本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者。五四运动的“新文化”,变化巨大,民主、科学的引入,传统文化也因此有了新生。新中国的成立,文化的传承,更是有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包括儒学。《沁园春.雪》,大气磅礴,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因此,历史走在了今天,今人本就有了继承。读古书,也必定是一个以站在当代时间轴的视角,对“历史”的智慧的汲取。现代人的科学,可以同前人的某一个明晰的观点,作一个借鉴,可以从历史的脉络,总结出发展的规律,这是前人所不具备的条件。也正是因为此,儒学只可能是经过时间的沉淀,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能化繁为简。高深莫测的说法,或许只是自己的引用有不同,视角的不同,罢了。


呵呵说吧


尊老爱幼是老子道德经提倡的。尊师重道也是老子提倡的,跟孔腐儒根本没有关系,只不过是孔老二借老子言语表现一下而已,老子荀子教育学子以民为贵,以民为重,要统治阶级为民着想,亲民爱民。而孔腐儒眼睛向上看根本就不是为人民着想,教他弟子轻民说劳动者是贱民下等刁民,教统治者如此鱼肉百姓,这就是与老子差别,旦凡有作为的统治集体都是丢掉这种自私自利祸国殃民腐败之理论,现在总有所谓国学砖家叫兽鼠辈又跳出来否定用毛泽东思想来法治国之根本提娼孔腐儒愚弄全中国人民,重回黑暗时代鱼肉百姓,这些渣渣其心可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