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曹操為什麼沒有死?

小龍81739


曹操被關羽網開一面放走了。

 先說赤壁之戰,諸葛亮和周瑜用火攻,殺了個曹操措手不及,曹操逃走的時候,身邊僅僅剩下了三百餘騎,一路慌慌張張敗走彝陵。

走到烏林之西的時候,曹操一看周圍樹木叢雜、山川險峻,覺得這是個伏兵的好地方,於是大笑周瑜和諸葛亮,不知道在這兒埋伏兵馬,結果還沒笑完,就引出趙雲趙子龍來,諸葛亮早安排好人在這兒等著了。

 一番亂戰,靠著徐晃、張郃兩員大將保護,曹操才得以逃脫。按說受這一嚇,損兵折將,曹操該安穩些了吧,結果到了葫蘆口,人困馬乏,埋鍋造飯的時候,曹操又笑了,於是如願以償,張飛又率兵殺出來了。

 許褚、張遼、徐晃三人纏住張飛,兩軍混戰,損兵折將之下,曹操趁亂又跑了。等到甩開張飛追兵,一群殘兵敗將被曹操帶著好不容易來到華容道,只要出了這個地方,就到曹操地盤上了。

 結果曹操沒憋住,再次大笑,笑這兒沒有伏兵。想啥來啥,關羽橫刀立馬,默默站出來了。曹操手下這回真跪了,說打是打不過了,你們是熟人,要不你去求求他吧,說不定他就把我們放了。

 曹操和關羽確實是熟人,當年曹操打徐州,劉備吃了敗仗,關羽沒辦法投降了曹操(當然名義上是歸降朝廷)。曹操對他挺好,在他幫曹操斬殺顏良之後,還給他封了個漢壽亭侯。但是架不住關羽和劉備才是“原配”,所以後來關羽一知道劉備消息,就立刻“掛印封金”跑去找大哥了。

 面子和命哪個重要?當然是命,曹操就站出來求情,關羽說不行,你對我好,我也幫你殺人了,一碼歸一碼,現在我得抓你。曹操又說,你忘了過五關斬六將的事兒了?你當時要走,我可沒攔你。現在你也別攔我,就當放我一馬吧。

 

關羽平時最是講義氣,聽到這裡,又見曹軍悽慘,心一軟,就放曹操過去了,曹操就這麼逃得一命。

 

所以說,孔明的多智近妖,在這一場戰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赤壁之戰還沒打,基本上曹操敗退的後路,就被諸葛亮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如果關羽和張飛或者趙雲任何一人對調,基本上曹操就很危險了。但諸葛亮安排的時候,說過,他給曹操算了下命,他現在還死不了,留個人情給關羽做,還顯得他義氣深重。

 

所以雖然最後是關羽放走的曹操,但基本也算是劉備和諸葛亮默許的。

 

當然正史中,關於赤壁之戰,就記了簡單的幾句,曹操並沒有敗得那麼慘,自然也就沒有性命之憂。





子不語新


《三國演義》中,曹操率83萬兵馬南征,劉備和孫權迅速結成孫劉聯盟共同抵抗曹操。雙方在赤壁進行了一場激戰,周瑜用火攻大破曹軍,曹操敗逃。曹操率殘兵敗將走到華容道時被關羽攔截,曹操求關羽放過他,關羽念在昔日投降曹操時,曹操待他不薄,於是感其恩情,就放了曹操。曹操這才逃回了北方。

赤壁之戰曹操為什麼沒有死?



那麼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關羽在華容道把曹操放了,但實際這都是諸葛亮故意這麼做的。諸葛亮知道關羽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他料定關羽在華容道不會殺曹操,而且會放了他,所以諸葛亮故意讓關羽還曹操一個人情,派他鎮守華容道。那諸葛亮為什麼要放曹操一馬呢?

如果殺了曹操,北方必大亂,這時孫權則會趁機北上攻城掠地擴充勢力,這樣就會造成孫權一家獨大的局面。當時的劉備實力太弱,連個自己的地盤都沒有,如果出現這種形勢,孫權要想滅劉備相當容易,這是劉備不願看到的。對劉備最為有利的局面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具體是:曹操赤壁之戰敗而不死,退回北方後繼續保留一定的勢力;孫權呢,讓他見好就收;劉備則趁此機會拿下荊州,先有個棲身之地。



這樣,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他們互相牽制,劉備相對來說才安全。因為曹操還是最強一方,孫權還會和劉備結成聯盟,這樣也符合東吳的利益。

總之,曹操不死最符合劉備的利益,諸葛亮算準了這一點,所以才讓關羽放了曹操。




聲明:本文為“博超講堂”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創作不易,抄襲必究。作者水平有限,不足之處還望朋友們批評指正,歡迎留言!

博超講堂


其實,按道理講曹操是應該死的。因為到了劉備的駐地,關羽所守之地就應該死了,這個時候曹操集團人困馬乏戰無鬥志,又是泥濘小道。能到這裡完全是因為火燒赤壁戰船之後,一些捨命將士拼命死搏,全力護衛,神魄末定的曹操才稍有定神。但危機未過,精明諸葛亮早就算到這一地這一點,他也知道關羽講情義,講交情。曹操集團示弱並由曹操代為遊說,關羽也就只有放的份了。然而歷史果真到這,曹操死了,社會就徹底亂了。所以當時當地曹操是不能死的,這也算是天意吧!雖然諸葛亮的人為成份很大,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及應變識人之材。據此曹操得以生還,三國演義得義以後續延說,沒有英雄的對手,勝利能叫勝利嗎?此後三國典立,劉曹孫再論輸贏,一統天下!


劉海1688


原因一:在華容道被關羽放掉啦

原因二:死了三國就得改名字變成兩國演義

原因三:也是最重要的,按照專業人士分析,如果這個時候殺掉曹操,孫劉聯軍戰勝魏國,對蜀國不利。三足鼎立,各方互相牽制,蜀國才能在夾縫中求得生存,逐漸壯大。如果,此時曹操死掉,魏國滅亡,那麼此時局勢就變成了孫劉兩個政權的爭奪。以劉備此時的戰鬥力而言是無法與孫權相抗衡的,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說放掉曹操,保持這種三足鼎立的局面,好從中取利。中國共產黨的八路軍不也是在抗日戰爭中逐漸壯大的麼?


一百萬斤的微塵


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的地位,赤壁之戰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就像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說的:北方未平,曹操若死,北方必然打亂,苦的是黎民百姓。


楊柳依依春來到


你無意中積下的功德,不知道在未來的哪一天才會有回報。有些力量,在失敗的時候,也會有託底的功能。


楊槍楊炮


如果說,《三國演義》中曹操死了,那就沒有三國了,也就沒有所謂的三國鼎立了。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赤壁之戰,曹操一敗塗地,幾十萬大軍火燒,水淹,差不多死光了。

可以說,曹操敗退之路,是劉備的地盤,那他是必死無疑了。可是他,沒有死,過華容道,被關羽放掉了。

其實,這應該都是諸葛亮放的,因為他知道,如果曹操死了,那整個天下就大亂,百姓將要流離失所,整個北方將陷入戰火中。因為諸葛亮明白,只有曹操才能振住。

他若死了,他的那些將軍將各自割據一方,相互征伐,就會又到春秋戰國了。

所以,赤壁之戰之後,曹操實力將削弱,形成三國鼎立之勢,才是諸葛亮若要的。

大家都知道,以諸葛亮之聰明,他算到曹操必經過華容道,可是偏偏派了關羽,因為關羽受恩曹操,必定放了他。如果隨便派張飛,或趙雲,曹操則必死無疑。

所以,曹操未死,一則是諸葛亮放了,二是《三國演義》小說的需要!





撩文大叔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曹操是不能死,曹操死了就沒戲了,不僅僅是關羽在華容道放在曹操,其實就是關羽不在華容道放曹操,曹操並非是《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通過演義出來的,其實歷史上的曹操不但愛才,而且也非常重情義,這也是他後來要成功建立魏國,曹操重情義,重人才,對天下所有的人才恨不能為自己所有,曹操的寫作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是說出了所有人的想法和願望,其實不僅僅是古代,現代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所以從曹操的詩作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並非像《三國演義》那樣的反面角色,其實歷史上的曹操也算是位真正的人物,所以,曹操《赤壁之戰》能夠活命。其實並非天意,而是曹操本心就希望能夠天下所有有才能的人好好地和他共事!任何一部寫戲的人最多是還原歷史,不篡改歷史就已經很不錯了。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區別太多了,根本與曹操是兩個世界上的人,曹操其實是歷史上的一個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其實就是把曹操這樣人物寫的有點貶義的意思,真是看《三國志》雖然沒有《三國演義》好看.

《三國演義》只能說是野史,野史改變過的曹操並非是歷史上的曹操。《三國志》也只能算是還原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