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川河名考

据《水经注》记载:“苑川水地,龙马之沃土”。远在数千年前的史前时代,苑川河两岸已有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诸文化类型的先民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苑川河名考


秦始皇三十三年大将蒙恬斥逐匈奴,树榆城河为塞,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置四十四县,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汉代时,由于这一带川原水草丰美为“龙驮沃土”故汉政府设牧苑于此,筑“东西二苑,城相去七里”,因河水穿苑而过因此而得名苑川河。西秦乞伏国仁建国都苑川,号称苑川王。

苑川河名考


苑川河源头为临洮站滩,流经龙泉、高崖、甘草店、清水、夏官营、金崖、来紫堡等乡镇长84公里,于桑园峡注入黄河,其流域几乎覆盖榆中60%土地,苑川河谷水浇地30万亩,为榆中最为富庶区域,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苑川河名考


因为先置县后有城,兰州区域内人类繁衍、经济繁荣是从苑川河两岸开始,逐渐发展形成了以祠堂宗庙、古驿商会、七月官神、古戏楼、苑川水烟为代表,具有浓郁苑川特色的宗族、商旅、民族、水烟、建筑和饮食文化,是兰州文化的主流,所以说苑川河文化是兰州文化的母体。

苑川河名考


而今日,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其名被篡改为“宛”川河,不知何故,需要正本朔源。苑川河最早记载见《禹贡》,只以河水称谓;《秦始皇本纪》蒙恬置县以河为境,尚无名称;以苑川为名,见于郦道元《水经注》:苑川水、出勇士县之子城南山,经汉牧苑之地。

苑川河名考


自此以后,以苑川为名。1949年榆中地图名苑川河,1999年榆中地图标识也为苑川河,2001年《榆中县志》所记载都为苑川河。2010年之后“宛”川河开始见诸报端、文件、水文资料等,想必是那个文盲读了别字,又有哪个才子理所当然形神为弯弯曲曲的“宛”,可怕的是自此以后交通、水利、农业项目全部以宛川河为名,以讹传讹,张冠李戴,竟然无一人无一部门纠正,“宛”川河像个小三一样登堂入室,榆中历史从此再无苑川河,悲哉!

苑川河名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