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很难?四个方法帮孩子轻松突破重难点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认识人民币》很难?四个方法帮孩子轻松突破重难点


在一年级孩子已有生活经验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有三个方面。

  • 使孩子们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
  • 使孩子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 为以后的学习尤其是小数的学习做些铺垫。

在每年二月份开学前的家长会上,提到新学期学科内容时,一年级的家长常常会听到数学老师在台上提到认识人民币,希望大家能够提前预习这部分内容。

言外之意就是,这个知识很重要,还很难,你不提前帮助孩子预热,到时候学习这部分内容,孩子可能囫囵吞枣,不知道味道如何。

《认识人民币》很难?四个方法帮孩子轻松突破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为什么这么难呢?

1.难在缺乏生活经验。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约翰·杜威

从支付宝到微信支付,不管是足不出户还是出门采购,一个手机就可以实现买家和卖家的需求,货币被智能化,钱不再是一张一张用数学知识计算好交给收营员,而是二维码一扫,不找零式付款。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对人民币的认识几乎为0,对买东西找零钱的过程认识为0,没有生活经验,没有认知常识,走进课堂,他不能理解的东西就有很多很多。

《认识人民币》很难?四个方法帮孩子轻松突破重难点


2.难在第一次

在这个单元,孩子们要经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知道一个概念有三个单位,一个叫单,两个叫双,三个及以上就是多了。三个单位对孩子们是考验,不管是辨认不同单位的人民币,还是后面的单位换算,紧接着的解决问题,知识逐步深化,难度渐渐增大,前面没走稳,后面易摔跤。

这两个主要因素构成了孩子难掌握,老师操心多,家长一头乱麻的景象。

《认识人民币》很难?四个方法帮孩子轻松突破重难点


这个单位到底学点什么,有哪些重要知识点呢?

整个单元有7个例题。从七个例题来看,

  • 孩子要学会辨认人民币。例1例3。
  • 能根据单位进率换算人民币。例2例4例5。
  • 会进行人民币的加减运算。例6。
  • 会解决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会买东西,找零钱等。例7。


《认识人民币》很难?四个方法帮孩子轻松突破重难点


知道了这个单位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个能切实帮助孩子轻松掌握的方法。

1.给孩子准备好学具。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和形的自然科学,要让小学儿童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中的数学符号表达式,靠什么转化?靠的就是学具。

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所以,让孩子认识人民币,不能空空无物,如果让学生用现实中的人民币进行学习,一方面有货币安全风险,一方面也有卫生隐患,所以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买模拟人民币使用。

《认识人民币》很难?四个方法帮孩子轻松突破重难点


2.去体验买东西的过程,让数学知识回归到日常生活中。

很多老师在教授这部分知识时,会在课堂上安排孩子们玩买东西的游戏,有的老师甚至课前准备了大量的道具,待新授环节上完,就开始鼓励学生上台买东西,一人买,其他孩子看。这就是还原场景,帮助孩子思考。

但教室毕竟是上课的地方,情景还不够真实和有趣,如果家长们能够在周末带孩子去商场买东西,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孩子不仅能深刻理解付了多少钱,物品价格,找多少钱,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还能体验数学的乐趣,更能促进亲子关系呢!

《认识人民币》很难?四个方法帮孩子轻松突破重难点


3.锻炼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学具也用了,商场也逛了,孩子怎么有时明白,有时糊涂呢?原来,孩子的确看到了人民币,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但孩子没有去深刻理解呀。

怎样深刻理解?很简单,让孩子当小老师把过程说一说。说一说怎么辨认人民币,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换算,说一说买东西卖东西的过程里有着怎样的数学知识。这才是不能漏掉的环节呀。

《认识人民币》很难?四个方法帮孩子轻松突破重难点


4.从现实生活回归到作业习惯。

以上三点方法运用之后,孩子基本掌握清楚了,掌握了生活经验就一定会做题吗?不一定。还要让孩子在题目中感受经验转化成文字后,仔细分析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和题目条件之间的关系。

完成后,除了有必要的反思回顾之外,还要提醒孩子答题规范,书写完整。

孩子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解决问题时写算式单位忘带。

换算单位时看错单位。

这些细节里都有不可漏掉的数学知识。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数学之所以让人周密,就在于这细枝末节的考验中。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经验和见解,如果对您有帮助,点赞评论转发,多多益善,多多支持!我是@枣枣,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