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到2025年蘋果畝均效益增加500元以上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3月26日訊(記者 張穩) 日前,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蘋果種植面積穩定在400萬畝左右,年產量達到1100萬噸,畝均效益增加500元以上,優質果率達到90%以上,現代栽培模式果園發展到120萬畝。

《計劃》同時提出了實施六項重點工程。其中包括,實施品種更新換代示範工程,加快名特新優品種示範推廣,深入實施果樹良種苗木繁育工程,每年在蘋果主產縣(市、區)扶持建設1個單體面積100畝以上的蘋果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示範園,全省總量控制在10個左右。深入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鼓勵涉農高校、科研院所加強蘋果新品種創制,整合設在山東農業大學的國家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果品創新團隊、農業農村專家顧問團林果分團的優勢科技資源,推進省級仁果類果樹種質資源圃建設,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品種。

實施栽培模式示範提升工程。示範推廣現代栽培模式,每年建設單體面積不少於200畝的省級現代矮砧集約高效栽培示範園若干個,總規模1萬畝左右,帶動全省新發展現代栽培模式蘋果園10萬畝以上。改造提升傳統栽培模式,每年建設單體面積不少於200畝的省級傳統栽培模式改造示範園若干個,總規模1.5萬畝左右。到2025年,全省完成適齡鬱閉果園改造提升任務150萬畝。到2025年,全省現代果園灌溉、噴藥、施肥、割草等生產環節機械化作業率達到60%,節水50%,節肥節藥30%以上。

實施科技支撐工程。加快蘋果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加大省力化疏花疏果、果園智能化管理等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在果實免套袋栽培技術、化肥農藥減量技術、土壤有機質提升等方面開展集中攻關。建立健全果業技術推廣體系,落實機構、人員和經費,依託煙臺農科院加快山東蘋果·果業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省農業良種工程、省農業重大應用技術創新課題等適當向蘋果產業傾斜,集成完善一批標準化生產、貯藏保鮮、精深加工等系列綜合配套技術。加快中東歐果樹科技合作創新中心建設,加強技術交流合作,引進消化吸收世界先進蘋果生產管理模式和栽培技術。加快蘋果採摘、田間管理、產後加工等機具裝備的研發生產,大力推廣經濟實用型果園機械,著力構建覆蓋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的蘋果機械化管理體系,實現果園管理的全程機械化和採收半機械化。

實施經營主體培育工程。落實好國家出臺的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各項政策,鼓勵各類工商資本投資發展蘋果產業,培育壯大一批大型蘋果加工銷售龍頭企業,建立一批規模化、專業化果品生產基地,推進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支持村黨組織(書記)領辦合作社等成功做法,發展一批蘋果專業合作社。鼓勵果農通過轉包、互換等方式,發展一批蘋果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壯大果農經紀人隊伍,支持發展蘋果協會,探索開展果園託管、半托管等既適應一家一戶小規模生產,又適應規模化經營的產業服務方式,推動公益性服務體系與社會化服務組織有機銜接。到2025年,全省培育壯大蘋果種植經營面積30畝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50家,生產組織化程度明顯提升。

實施品牌培育提升工程。完善農產品品牌目錄制度,深入開展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評選,積極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到2025年,全省培育打造省級以上知名蘋果品牌10個以上。每年在煙臺舉辦中國·山東國際蘋果節,通過開展並組織企業積極參加各類展覽展銷活動,廣泛宣傳推介山東果品品牌,提升市場影響力。加強市場營銷,發展產銷直掛、連鎖經營、電子商務、“互聯網+”等新型營銷模式,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企對接、農校對接等產銷對接活動,提高山東蘋果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加強果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建設田頭貯藏、預冷保鮮、分級包裝、冷鏈物流、城市配送等設施,減少流通環節,縮短流通時間,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鼓勵制定市級地方標準,完善生產環節標準體系,利用3年左右時間,制定發佈蘋果全產業鏈省級地方標準。

實施加工增值增收工程。依託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引導蘋果加工企業向產業園區和優勢產區集聚,把果汁、果脯、罐頭、果乾等初加工產品作為發展重點,佈局建設一批烘乾、保鮮、包裝、儲藏等初加工和商品化處理設施,提升蘋果初加工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一批蘋果高端精深加工企業,形成蘋果精深加工的雁陣集群,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競爭力。推動蘋果加工企業與果農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增加農民產業增值收益和就業機會,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共同體,帶動農民穩定增收,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