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给关羽封侯,关羽拒绝,为何却对曹操给的汉寿亭侯视如生命?

红云文化社


汉寿亭侯关羽

先说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怎么来的,这是白马之战的时候,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给关羽赐封的侯爵。

因为在西汉的时候,既保留了秦朝首重军功的良好传统,又定下了有非刘姓不得封王的规矩。

所以列候就是汉代非刘姓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关羽呢就是帮曹操在对抗袁绍的时候斩杀大将立下大功,曹操非常开心于是给了他汉寿亭侯的爵位作为奖励。

虽然这时候的侯爵已经只是一个虚名,但他的确是出自正统的大汉皇帝之手,盖了玉玺生效的,对于平民出身的关羽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而且是自己实打实的军功得来的,自然会对其视若珍宝。

所以,后来关羽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的时候,把曹操送的东西都封还了,只有两样总是到哪都带着,那就是赤兔马和汉寿亭侯的封号。

刘备为什么没有给关羽封侯

我们知道,刘备在汉中称王之后,也给一些人封了爵位,同样是最早跟随他的张飞成功封侯,但刘备却没有给关羽封侯。

这是为什么?

1.给张飞封侯,是因为张飞没有侯爵在身,而且在蜀汉团队中居功至伟又与刘备关系最为密切,必须当做典型来给其他人树立榜样;

2.不给关羽封侯,是因为关羽已经有了汉寿亭侯的封号,刘备没有必要再给关羽封侯。

汉献帝封的侯爵比他这个自立的汉中王封侯含金量高太多了,而且刘备自己当时只是王爵,不可能也给关羽封个王爷吧?那也太不像话了,如果这样做刘备和关羽都会成为笑话。

3.刘备后来称帝的时候,理论上有名正言顺封王的权限了,为什么还是不给关羽封王?

刘备把自己的政权称为季汉,意思是继承自刘邦的汉室正统,毕竟他对外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而中山靖王是西汉的皇室,与东汉不相干。

既然继承了西汉的法统,那么老祖宗的规矩就得一并继承,“非刘姓不得封王”又是一条铁律,所以刘备不可能给不姓刘的关羽封王,而关羽大概也不会为了封王而改姓刘吧,况且刘备称帝是关羽死了之后的事情了。

要知道,论功劳诸葛亮辅助蜀汉两朝皇帝的功劳可比关羽大的多,他也只是被封为侯爵而已。


历史痴


我们都知道关羽的爵位是汉寿亭侯,关羽在斩颜良之后,曹操上表汉帝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关羽时常以汉寿亭侯自居。这里存在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是曹操封关羽为汉寿亭侯的,其实不然,这个汉寿亭侯是汉室朝廷所授。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三足鼎立这段时间,刘备虽然在乱世之中三分天下,可是刘备是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不管刘备真是心境如何,表面上还是以汉帝为尊的。

毕竟刘备需要笼络那些心存汉室之人共图大业,关羽在演义中与刘备桃园结义,除了心服刘备仁义之外还有就是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为汉室江山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东汉是一个讲究出身的年代,同时在汉代封侯也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关羽在我们后世是名动天下忠义无双的武圣,可在当时关羽的出身并不高贵。

演义中关羽也是出身底层,虽然与刘备结拜后跟随刘备讨伐董卓,并且以温酒斩华雄名动天下,当时的汉室朝廷并没有奖赏于关羽任何封号,在关羽斩颜良之后,曹操上表汉献帝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虽然汉寿亭侯之位是曹操上书献帝之后才加封于关羽,在天下人心中那怕是关羽心中,汉寿亭侯依然是汉室朝廷对关羽战功的认可,关羽汉寿亭侯才名动天下。

汉朝把侯爵封为五等:郡候,县侯,乡侯,亭侯和关内侯五等,关羽的亭侯爵只比关内侯高一个档次,但是作为将领能够被朝廷正式封侯那绝对是无上的荣光。

刘备在夺取荆州之后给张飞封侯,到刘备称汉中王之时也曾封手下将士侯爵,可并没有加封关羽,那怕封关羽为前将军之时,关羽都以其他借口回绝,最终关羽还是以汉寿亭侯自居。

其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信息,就是关羽一直是心存汉室之人,面对刘备封其为前将军也是有所不悦,对刘备忠心也是因为刘备有皇叔之名,代表的是汉室。

作为三分天下的刘备自然知道关羽对汉寿亭侯之名的重视,刘备自封汉中王其实也是受到曹操的影响。当时曹操加封自己为魏王其实已经有僭越之举,毕竟汉朝在刘邦之时就立下白马盟约,异性不能封王,曹操自封魏王刘备为了汉室正统才加封汉中王。

饶是如此,刘备也不敢私自加封关羽其他爵位,也不敢兴僭越之举剥夺关羽的汉寿亭侯,关羽忠的是汉室,自然视汉帝所授的汉寿亭侯如生命一般珍贵。

可能很多人疑惑不解,当时明明是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所谓爵位意义应该不大,其实这里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区。

不管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还是奉天子令不臣,曹操阵营中的献帝是天下共主,只不过诸侯们对曹操以天子的身份下诏有所不满,可是对于天下人而言,天子诏令依然是出自天子的口谕,诸侯们对天子的奖赏跟之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其实关羽被我们后世作为忠义的代表,不仅仅是关羽对刘备兄弟情义,更多的是关羽对汉室朝廷的忠心,关羽至死都是以汉寿亭侯自居可见关羽的忠义。


豫北老崔


从历史进展及人物形象等来分析,不难以看出关羽对汉寿亭侯视如生命

1关羽历来被世人视为忠义化身,正气凛然;刘关张三兄弟共举义事,是为匡扶汉室,但后期刘备入蜀称帝,以改变初心

2曹操虽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匡扶汉室,方得始终,不忘初心,正好与关羽志向不谋而合


大白菜剪辑


这个问题好解释。

曹操代表的是正统大汉朝廷。自曹操进洛阳,解救了汉献帝,献食物以供朝廷各官员解决温饱问题,包括汉帝在内的东汉朝廷,就把曹操视为正统汉室代表。

又迁都至许都,给汉帝修了新宫殿,重新建立了朝廷礼仪,设置三公九卿,完善了汉室品阶,官封丞相。汉朝期间,丞相是百官之首,代表皇帝统御群臣,所以在当时的天下人眼里,曹操是皇帝的代言人。

曹操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代表的是当时的大汉天子汉献帝,委任状上是盖了皇帝的玺印的,是正统的汉朝君侯,所以当时关羽受封汉寿亭侯时,高兴了好一阵子,天天和曹操手下的大将们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可以想象这个爵位在关羽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所以后来,曹操以汉帝名义发布讨袁命令,关羽义不容辞的出征,为心目中的汉朝建功立业,斩颜良,诛文丑,很是露了一把脸,并且还丝毫不顾他大哥刘备在袁绍军里的危险境地。

而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偏居一隅,相当于占山为王。刘备称汉中王时,没有敢大封群臣,因为当时汉帝还在,只是曹操称魏王,刘备自认是汉室正统,不服气而为之,但他始终不敢僭越皇权。对关羽的汉寿亭侯不敢有丝毫言语,从始至终,刘备都没有剥夺过关羽的汉寿亭侯封号,默认其到死也没有动过。
因为刘备早就看出关羽对汉寿亭侯封号的珍惜程度,也说明关羽贯穿始终的大汉情节,可以说是大汉的忠实铁杆粉丝,刘备一是为了兄弟情义,二是为了表示自己到死也是心向汉室的忠臣,所以一直没有在爵位上动过心思。

因此,刘备根本不敢给关羽封其他的封号。

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曹操的确代表着大汉天子,虽然其他诸侯话里话外都不愿意承认,但当曹操拿出天子之诏封他们这个那个各种官职的时候,他们还是乐于受之的。所以可以看出,不光是关羽,其他人其实也是一样一样的。

我们看关羽,他不光是杀人逃亡出来的犯人,其实他还是一个大汉子民,他也是有一颗忠于汉庭的心的,所以他把曹操代表朝廷封给他的汉寿亭侯视若生命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谢谢阅读。


白云山水居


题目所述略有偏差,关羽在世的时候,刘备从未对其有过任何的封爵。至于汉寿亭侯一爵,也不是曹操所封,而是曹操表奏给汉献帝刘协,而后汉献帝才明面任命的。原因如下。

关羽汉寿亭侯这一爵位的由来

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刘备奉命去讨伐袁术。行至途中,忽闻袁术已暴毙,进而辗转徐州,杀徐州刺史车胄并公开反对曹操。

在建安五年这个时间里,曹操势力已经准备和北方霸主袁绍展开对决了。刘备这个时候的反抗,在曹操一方看来,必定是曹袁双方对决时最不稳定的因素。同时,“衣带诏”事件的爆发,更是让曹操势力视刘备为眼中钉。

因此,为了拔除刘备这一不稳定的因素,曹操再次亲征徐州。虽然刘备势力对曹军展开激烈的反抗,但仍然不是曹军的对手。很快,刘备把妻子托付给关羽保护后便北上投袁绍,而关羽则在下邳外的一处小山坡中被曹军包围,最后也不得不暂投曹操。

曹操对关羽这一员猛将一直有想法,在得到关羽的暂时投降后,曹操就封关羽为偏将军,五日一大宴,三日一小宴,百般关爱关羽。但可惜的是,关羽一直对此表示抗拒。可曹操的这一番心意也不全白费,在解白马之围时,关羽就借着赤兔马之便前去刺颜良于马下,斩首级而去。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关羽立下了大功。

在汉代的侯爵中,一共有五个等次,分别是郡侯、县侯、乡侯、亭侯,以及关内侯。因为白马一战,关羽被汉朝廷封为汉寿亭侯。亭侯这一爵位虽低于郡县乡等侯爵,但终究还是汉朝廷封的正统侯爵。而在当时的刘备势力中,能正统的接受汉朝廷封爵的,仅有刘备和马超等少数人。

关羽生前,刘备仅是汉中王,无封爵的权力

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的时候,关羽趁着曹操和孙权争合肥之际,发动了襄樊之战。

同年,刘备势力在汉中之战中胜利,并斩杀了曹方有名的大将夏侯渊。同时,刘备在三次辞拒不得之后,被麾下众人推为汉中王。刘备晋升为汉中王后,开始对麾下的众人进行一一封赏。但奈何他只是一个王,只能封将军,并无封爵的权力。毕竟,虽然为乱世,这种情况应该不由汉朝廷做主。但是,刘备却一直以汉室宗亲自居,且以“匡扶汉室”等为理想。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备只能遵守汉朝廷的制度,不能出现逾越之况。所以,在对麾下众人的封赏中,多为前后左右等将军。而关羽,则是被封为前将军,五虎上将之首。而这一官位也一直伴随着关羽一生。

在关羽败走麦城,被江东孙权所杀,刘备在公元221年建立蜀汉之前,关羽的爵位也就停留在汉寿亭侯这一层次上。

关羽曾介意官位的高低

刘备在汉中晋升为汉中王后,便开始封赏麾下的文臣武将。因为当时的关羽正在镇守荆州,所以,刘备就派遣费诗为使者,捧诰命到荆州。

当费诗到了荆州,和关羽进行一番礼仪的问候后,关羽开口的第一句,就是问刘备封了他什么爵位。

从上面这张图片中,我们不难看出两个信息:

1、关羽还是介意自己官位的高低,而且还把自己的定位放在何爵这一层次。换句话来说,关羽还是希望自己的亭侯往上挪一挪的。

2、关羽不希望和黄忠为同一等级。不仅仅是因为黄忠在长沙之战的时候,落了他关羽的面子;还是因为关羽不服黄忠,看不起黄忠的迟暮之躯。

所以说,在刘备封关羽为前将军一职时,关羽最初还是看不上眼的。这不是因为关羽嫌弃刘备的封赏,而是因为有着汉寿亭侯这一汉朝廷正统的官职在身,眼光自然会放高一点。

汉寿亭侯是曹操所表奏,汉献帝所封,关羽接受的心安理得

关羽在下邳暂投曹操的时候,就明确的约法三章,自己是投降于汉朝廷,而不是投降于曹操。而曹操所封的偏将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过汉献帝之手的。

虽然,在这个时候,汉献帝是曹操手中的筹码,而曹操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不管曹操是否挟天子,其在封赏高官职的时候,都会禀报给汉献帝,再有汉献帝去封赏。尽管这样有立牌坊的嫌疑,但是一个好的名声,正统的封赏还是有一定的含金量的。

而刘备势力中,刘备就一直以汉室宗亲的身份自居,而后更是天子口中的“大汉皇叔”。在这一点上,刘备在蜀汉势力的眼中,就是大汉的延续。而且,刘备势力的众人也都是以“匡扶汉室”为目标的。

因此,当曹操因为关羽在白马一役中的精彩表现,要给他封侯爵时,便表奏给了汉献帝。当时,汉献帝对刘备势力还是存在着一点期望,希望刘备能够解救于他水火之中。所以,当曹操表奏给汉献帝时,汉献帝很爽快的封了关羽一个亭侯的爵位。

所谓青云直上,光宗耀祖。汉献帝作为当时的正统,能够给自己一个侯爵的身份,在关羽看来,就是一种荣耀。而且,这个爵位和荣耀并不与刘备相冲,所以他接受的心安理得。

总而言之,关羽身上的汉寿亭侯这一爵位,并不是说他把这视如生命,也不是说他有多忠于曹操,更不是说刘备没有封赏。而是汉寿亭侯直接来源于汉朝廷,而刘备也因为身份的限制,以及为了避免功高盖主,无处可赏的尴尬局面,才有了“前将军”一职给关羽。

因此,在个人看来,题目所述有所偏差。


韶华倾梦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点是误的。其一《三国志》并无刘备给关羽封侯、关羽拒绝的记载。其二、汉寿亭侯并不是曹操给的,而是关羽通过战功,曹操上表大汉天子,汉献帝封给关羽爵位的。

正史里记载刘备没有给关羽封侯,但给关羽很高的官职

关羽不仅是刘备阵营的一员文武兼备的名将,更与刘备有着亲似兄弟的手足之情。刘备对关羽也是倍加信任和重用。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了荆南四郡,然后封拜各有功将士,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派他驻军江北。

后来刘备西进平定益州,授权关羽督掌荆州大政,荆州是当时刘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本营,交给关羽全权负责,是对关羽的信任和重用。

刘备入川拿下成都和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时,对有功的文武进行加封,因为关羽之前已有爵位,没有对关羽爵位进行加封,所以关羽沿用了汉献帝封的汉寿亭侯。官位上刘备封关羽为前将军,并授予假节钺。

由此可见,刘备并未对关羽封侯,也没有关羽拒绝封侯的意思。

为何关羽对曹操给的汉寿亭侯视如生命?

前面说过,汉寿亭侯并不是曹操给的,官渡之战时曹操在汉朝廷的官职是司马,行车骑将军。曹操还不是魏王,是没有任何权利给关羽加封的,曹操只能通过上表给汉献帝,才可以对部将进行封赏。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说下汉寿亭侯正确的读法是汉寿在前,亭侯在后(汉寿是个地名)。

官渡之战中,袁绍派大将颜良在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进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帅旗车盖,策马上前刺杀颜良于万马军中,将其首级割下返回,袁绍军中的将领们没人敢出阵阻挡,于是解除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关羽为何对汉寿亭侯如此看重,汉初刘邦有过“非有功不得封侯”的盟约,“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也表示封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关羽是通过斩杀袁绍大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的军功来获得汉献帝的封赏。加上当时汉室天下犹在,关羽从军也是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所以对于汉室朝廷加封的汉寿亭侯的爵位,关羽是非常看重的。

结语:凭着关羽的能力、威望与关系,想要封侯易如反掌,但刘备鉴于关羽曾经受封于汉献帝,就没有对关羽爵位进行加封,也是成全关羽对汉室的赤胆忠心,于是在官职上予以加封,关羽也欣然接受,并没有所谓的关羽拒封赏。另外刘备自立汉中王尚且要上表汉献帝,可见得到汉室朝廷认可的重要性。关羽对汉寿亭侯的重视,正是因为这个爵位是汉室正统皇帝汉献帝所封的缘故。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据查证,刘备未给关羽过侯,只是认命为五虎上将,他认为与手下败将老黄忠为伍,有点不愿意,但经诸葛军师的劝说,也欣然接受(三国演义)。汉寿亭侯是汉献帝封的,虽然小了点,但也实现了封官进爵的理想,如果刘备封他,以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不会不接受的。




趣说三千年


其实就是一句话:刘备是赝品!

关羽为啥跟刘备?就因为他打着皇家的旗号,关羽其实本心效忠的并不是刘备,而是刘备一开始就吹下的光复汉室。关羽是忠义之人,在他心目中,其实只认可汉家正统皇帝的封赏,所以他接受的不单单是个爵位,更多的是对爵位背后真假正统的判断。



糊涂小葫芦


我就不复制粘贴了,提问的朋友自己衡量吧。说一下我的见解:《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忠义的典范。因此被后世敬仰和供奉,接受汉献帝封侯也是忠义的体现,所以这位朋友提到的汉寿亭侯是曹操封的是不正确的。三人结拜时,刘备想光复汉室,但最后也称帝了,这与关于追求不符,甚至排斥。在他心里,光复汉朝第一,兄弟感情第二。



乐观豁达努力


  哪里是关羽不接受刘备的封赏,分明是刘备根本就没有给关羽封过侯;当然,严格意义上说,曹操也没给关羽封侯。

  关羽之所以被封为汉寿亭侯,是因为在官渡之战中,他刺颜良于马下,解了白马之围: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细节:


  一、关羽是把颜良刺于马下的,不是“斩颜良”。

  实际上,根据史学家考证,长柄大刀这种武器在中国大约是元明时期才出现,不可能在三国时就有“青龙偃月刀”。

  二、关羽的侯爵是曹操表奏天子所封的。

  彼时的曹操还仅仅是汉朝的司空,他是没有权力封侯的,能封侯的只有皇帝。


  因此,关羽接受这个侯爵接受的心安理得——虽然这个人情实际上是你曹操给我的,但是毕竟上面盖的是大汉天子的玉玺,我领的是汉朝的侯,不是你曹操的侯,那我还有什么不能拿的呢?正好,还能体现我是大汉的臣子,岂不美哉?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终关羽一生没有获得刘备的封侯的原因——关羽死的时候,刘备还仅仅是汉中王,不是皇帝。

  作为诸侯王,刘备只有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的权力,并没有封侯的权力。等到刘备称帝的时候,关羽的人头都被同样已经去世的曹操以诸侯之礼安葬了,哪还有机会给他封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