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美食:诗咏珍馐鲁菜鲜,未曾入口已垂涎

鲁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是北方菜的代表,也是中国家常菜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鲁菜,就不可能衍生出如今这多滋多味的菜系品种。鲁菜自春秋战国的灶堂孕育而来,经过南北朝迅速发展,至元、明、清成为宫廷御膳的珍馐,至此,作为菜品公认第一派的格局形成。战火纷飞的历史更替,斩不断鲁菜鲜香浓郁的味道,鲁菜的延续,不止存在于制膳者的巧手之中,更沉淀于每个山东人的心头和血液,随着他们一代代的延续飘香至今。如今,对于山东人而言,鲁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传承,更担负着对中国传统烹饪遗产传承意义和发展责任。


山东美食:诗咏珍馐鲁菜鲜,未曾入口已垂涎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山东人对美食的追求,可以用孔夫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来概括。不了解山东的饮食文化,你就不可能知道鲁菜到底有多少种类,以济南菜为例,讲究“一味一菜,百菜不重”;而胶东沿海生长的比目鱼,就有十几种不同做法,百般变化于一鱼之中。上至宴席饕餮、下至街头小吃,每一道美食都用浓郁的香气描绘着自己的传奇,山东人在饮食方面丝毫不将就,酸甜苦辣咸,不仅是味觉,更是人生。


山东美食:诗咏珍馐鲁菜鲜,未曾入口已垂涎


山东人很爱吃,也很会吃。勤劳、聪慧的山东人民自古就懂得就地取材,将看似平常的食材,变为餐桌上无法抗拒的下酒菜。凡是你眼之所及、心之所想的东西,你都能够从鲁菜菜谱中寻得它的身影。食在山东,不只是高档宴席上的菜品制作方法精细,品种繁多,就连乡野之间的茅屋家庭也是如此讲究。


山东美食:诗咏珍馐鲁菜鲜,未曾入口已垂涎


如果你来山东参加宴席,不要惊叹于“十全十美席”、“大件席”、“鱼翅席"、“翅鲍席”、“海参席”、“燕翅席"、“四四席”的排场,光是宴席上的八碗八碟、四冷四热,四荤四素,四鲜四干的碗盘之多就让人眼花缭乱起来,更不用说这其中滋味;如果你在名山大川中游玩,不小心踏足山麓水畔的某个人家,或许它看似并不富裕,但你也不用担心吃不到美食,庭院里养的鸡、鸭,山上的蘑菇、野菜,就足够拼凑出一桌佳肴,让舌头沉浸在这鲜美之中。对待食材处理,无论是星级饭店的厨师,还是乡野之间的家庭主妇都是一样慎重,烹炒煎炸、葱姜蒜末,一样不少,各具风味。

来山东,不管什么季节,也不管去哪里旅游,都有你忘不了的舌尖记忆。诗情画意的大明湖畔,在清香淡雅的奶汤蒲菜中追寻夏雨荷的步伐,清淡优雅;碧海蓝天的黄金沙滩,在原汁原味的海鲜中解放味蕾,消夏避暑;青山绿水的山坳之间,在最纯粹的鸡、羊鲜美中品味自然,回归原野。这是舌头的旅行,更是心灵的旅行。


咸鲜为主 突出本味

山东各地自然条件和物产的不同,又造就了鲁菜的不同流派,分为济南风味菜、胶东风味菜、孔府菜和其他地区风味菜,不同地方的风味美食,口味各不相同,不过若非要概括鲁菜特点的话,唯有鲜、咸二字。2500年前的儒家圣贤们奠定了中国饮食对精细的审美取向以及五味调和的调味哲学,1500年前《齐民要术》中的“蒸、煮、烤、酿、煎、炒、熬、烹、炸、腊、盐、豉、醋、酱、酒、蜜、椒”奠定了中餐的烹调技法框架,这两种工艺的完美结合,造就了鲁菜经典。高手烹调的鲁菜,讲究造型精美,突出原本食材的鲜美,同时又注重与调味品的搭配,色艳味重,原汁原味。鲁菜是最为平常也最见功力的菜系,将最普通的家常菜做的不普通,是鲁菜烹饪的精髓。


鲁菜呈现出的特点绝非偶然,与山东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烹饪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齐鲁之邦地处半岛,三面环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气候适宜,四季分明。

相对良好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朴实无华的山东人民,无需费太多心思与生存环境斗争;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饮食资源,蟹鳖鱼虾、野味山珍、新鲜果蔬、五谷杂粮、飞禽走兽,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种植调味品和酿造调味品,章丘大葱、临沂豆豉、洛口醋、苍山大蒜、莱芜生姜等,为烹饪高手们提供了能够安心研究食品味道的条件和原料。

或许没有哪一种菜系,能比鲁菜更善于利用调味品的味道:大葱为山东特产,鲁菜的烹饪技法中,如炒、熘、爆、扒、烧等方法都要用葱来提味,尤其是葱烧类的菜肴,更是以拥有浓郁的葱香为佳,如葱烧海参、葱烧蹄筋;调馅.爆锅、凉拌都少不了葱姜蒜;无论是鲁西南鸡、羊还是胶东地区的海鲜,食材本身都有或腥或膻的异味,这些调味品可以很好消除异味,保证菜品的醇厚浓香;胶东菜里面的海鲜类讲究原汁原味,虾、蟹、贝、蛤,多用姜醋佐食;燕窝、鱼翅、海参、干鲍、鱼皮、鱼骨等高档原料,质优味寡,必用高汤提鲜。无论是鱼虾蟹海鲜之鲜、鸡羊鸭鹅口感之鲜,还是清汤、奶汤的清鲜,一个“鲜”字成全了鲁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