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后代和刘备的后代为何差别那么大?

故事非常好


不能说刘备的后代不如曹操的后代。换个角度思考,虽然蜀汉早于曹魏灭亡,但是自高平陵之变(公元249年)后,曹魏军政大权尽归司马氏,已经注定步献帝后尘,实质上应该是蜀汉晚于曹魏灭亡。

虽说是诸葛亮的功劳,但作为诸葛亮名义上的领导,以蜀地一隅之力,十数次北伐(包括姜维)远胜于自己国力的曹魏,实现了历史上罕有维持十数年的攻守奇观,名义上的领导功劳自然是有的。而曹丕在位时,伐蜀伐吴屡遭失败,和魏国强大的国力不符。更别说三代丢政权(实质)。从这个角度说,未必刘备后代不如曹操后代,假若双方互换位置,也许刘禅已经一统全国了。


一杯紫米露


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刘备的儿子没有妈,所以教育上没有爱,没有多少温暖的童年,他老孩又忙,忙着打孙权打曹操。

打个比方,那个年代就像祖国封建社会,男孩子要是事情没做好,一巴掌就过去了,赵云把他儿子救回来,他为了笼络人心,儿子都可以往地上摔,所以也不是好爸爸好父亲。

曹操虽然取的婆娘都是达官贵人战败后的婆娘,教育程度高,教育子女问题上要好很多。

在打个比方,曹操你把我男人灭了,虽然我搞不过你,那我一定要给你生儿子,好好培养,让你打下的江上最后我儿子取代了,所以好好服侍曹操,啊满心情愉悦了,种子也就优质一些。如果你觉得我的观点很赏心悦目就关注,回关赞赞赞[互粉]



番茄是太阳的眼泪


曹操和刘备都是枭雄,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那为什么他们的后代差别那么大呢?我以为有以下原因。

环境不一样,曹操是大家族,儿子出生时,也有了根基,孩子们可以很好的,系统的学习。而刘备呢?不过是一个编鞋的,而且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儿子们也跟着东奔西跑,即使有了基业,也是东征西讨,把心思都用在创业当中了。

数量不一样。曹操也许是小日子不错,也许是基因强大,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像曹丕,曹植等都很有才,而刘备连上义子满打满算才四个,除养子有能力外,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其他两个儿子幼小。从概率上说,结果也显而易见了。

后期锻炼不一样,你像曹操的儿子有很多都是上过战场的,像曹丕更是通过阴谋诡计,通过血与火的考验才脱颖而出,继承了曹操的权利。而刘备的儿子呢?就是养子经历过战斗,有点本事,还被杀害了,像刘禅顺顺利利继位后,就是诸葛亮一直兢兢业业的替他打理一切。

所以说以上三点就是曹操后代和刘备的后代为何有差距的原因。


涛哥聊古代历史


付二/代和付四/代的区别。

曹操和刘备

刘备

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后拜卢植为师,趁着黄巾起义,征讨董卓,投身革/命事业。因个人实力不行,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算是寄人篱下。后来终于熬出头,拿下荆州和益州,建立蜀汉。

出师表里,诸葛亮说“先/帝创业未半”。说的非常清楚,刘备是自己一手创业的,算是白手起家。典型的付一/代。

曹操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是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汉桓帝时,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国/防部/长,或参/谋/总/长)。

就算不考虑祖上的问题。曹操的爷爷这么厉害,他老爸又是大官,到曹操这也是颇有积累的了。同时曹家在亳州又是名门望族。

刘备是付一/代,曹操已经是贵/族世/子了。

前期影响

刘备四处漂泊,生刘禅的时候已经46岁了。刘禅出生在荆州,之后刘备南征北战,基本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顾或者教育这个儿子了。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曹丕是二儿子,生曹丕的时候,曹操大概是32岁。生曹昂的时候估计更早。曹操是大家族,还被举孝廉,做过地方长/官,相对更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和教育孩子。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而曹操相对是比较稳的,曹操的儿子受到的教育和影响不是刘备的儿子能比的。而刘备也就一个像样的儿子——刘禅。数量上也不占优势。

曹操早年征战四方的时候,几个儿子都一直跟着,耳濡目染的多,历练也多。长子曹昂就是因为在战场上救曹操而死。曹昂公元前197年死的,那时候曹操42岁。能上战场,曹昂应该在20岁左右,基本曹操20多岁的时候就成家立业了。

另外,这么多的儿子,终归会有出色的。

智慧、品行、格调和学识都需要积累

正所谓三世才能培养一个贵族。

白手起家,晚年的子的刘备,虽然自己学识和胆识足够,但是积累还是太弱,很难把这些东西传递给下一/代。

而曹操家族有很多这样的积累。曹操本身经历了这种沉淀的熏陶,而其子嗣更是得到更多的促进,这种大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是相当重要的,对其视野、品行和境界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曹丕、曹植不仅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成就,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相当了得,在中国文学史上他们父子的影响都不容小觑。

所以,fu二/代和fu四/代的差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疯哥哥l


因为曹魏和蜀汉的团队文化不一样。

曹魏团队文化——自家人优先。

曹魏团队从曹操开始就多疑,至使至终都对外姓人缺乏信任。再加上曹操家大业大,对他的帮助很大,家族人才济济。而在这两个因素的叠加下,其结果就是曹操只相信自家人,从始至终也都是依靠自家人包打天下。



比如说五子良将。张辽、徐晃、张合、于禁和乐进,那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他们在军事和谋略等方面都是当时的神级人物,不比曹操的近亲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差。但是翻看史料后却发现,像他们这种一流外姓名将在曹操麾下的军事权力和实际地位,其实都非常有限。

虽然他们也得到了曹操的赏识,但曹操从来没有把统军之权交到他们手里。而统军之权则至使至终都掌握在曹氏或夏侯氏手里。

曹操这么布局,结果很显然,那就是他的儿子曹丕、曹植、曹彰,侄子曹休,养子曹真等人都能得到历练。

有历练,有专门培养,曹家二代的综合素质还能差到哪去?



蜀汉团队文化——谁行谁上

刘备的出身比较低,虽然他顶着中山靖王后裔的名头,但家族对他的支持有限。刘备后来取得的成就,都是他自己闯出来的。

而家庭对刘备的支持有限,再加上刘禅出生的时间又很晚(刘备老来得子),这就导致刘备必须要信任外姓人,依靠外姓人包打天下。他的族亲,他的儿子,他都指望不上。

其实我们从蜀汉团队的创业到覆灭的全过程中不难看出,刘备的团队,不仅是他,包括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些团队骨干,从始至终,都没有培养二代接班。

诸葛亮的儿子,关羽的儿子,张飞儿子,赵云儿子、蒋碗儿子,费祎儿子。谁成才了?

家国一体,朝廷倚重于来自于五湖四海天下志士,谁行谁上,这才是蜀汉的团队文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姜维。



姜维是刘备的心腹吗?是刘备团队的创始员工吗?都不是。他其实只是一个在魏国不受信任了,被迫归顺蜀汉的小角色。像他这种出身卑微的人,在魏国是绝对当不到独掌军权的大将军的。大将军那都是留给曹家人来坐的,怎么可能轮到外姓人?

但是,姜维在蜀汉就可以做到大将军。只要有本事,谁都可以做蜀汉的大将军。

所以刘禅不如曹丕,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蜀汉这个团队的文化理念,是君臣互信、上下一心。君主对臣僚,始终都能够给予最充分的信任,朝堂重臣对君主也能有一种知遇之恩。保持了绝对的忠诚。

像司马懿在魏国干的那些事,权倾一时后就公器私用,借皇帝的信任,暗中培植自己的家族势力,让自己近亲或远戚布满朝堂,而不是把权力传给有才华的人。这在蜀汉是看不到的。

蜀汉的人,都不刻意培养儿子,都不刻意培植自己的家族势力。谁行就谁上。国家是大家伙的,而不是哪一家的。



总的来说。曹家二代优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曹操很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他把未来都寄托在了二代身上。刘家二代相对平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刘备压根就没有把未来寄托在刘禅的身上。

当然,刘备未必不想,但敌强我弱,他也没得选。刘禅还小,难以承担重任。刘备只能是唯才是举,只要皇位还是由刘氏来坐,他什么权力都可以下放。诸葛亮有本事就把未来寄托在他身上。诸葛亮也一样,诸葛瞻也小,难成大器,他也只能把未来寄托在蒋碗和费祎身上。

蜀汉的这种与曹操这与形成了极其鲜明对比的文化氛围,就是蜀汉二代不如曹魏二代的关键因素。


Mer86


个人认为是后天的教育和溺爱所致。曹操总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曹丕、曹植、曹彰和曹冲。曹丕,曹植和曹冲偏向文才,曹彰爱习武。由于曹氏的基业最终肯定会传给他们四个之一,所以四人的教书先生肯定都很精明,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以后能够继承大位,所以彼此之间就存在竞争,正所谓优胜劣汰,有竞争才能快速成长,这样就让曹操的四个儿子从小在这种坏境中成长,所以长大后都很出色!

而刘备老来得子,并且就那一个儿子刘禅,对他寄予厚望,所以就像现在的独生子富二代一样,从小没有严格要求,娇生惯养,甚至刘禅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快要去世时,刘备诏他前去交代后事,他竟然还想着他养的两只蛐蛐,想把他们一起带上,可想而知刘禅的贪玩和无知。所以被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


sunnyf888


你好,我是狐狸小姨,最近正在创作历史类的文章,欢迎浏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

其一,曹操和刘备差别挺大的。刘备和曹操相比,无论是学识还是为人都差一点意思。有一个更加优秀的父亲,儿子更加优秀的概率也会高。

其二,从小的教育。曹操从小就善于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次他把他的儿子曹昂带到一颗大树旁,问儿子这棵树长成要多久?儿子回答说:“百年。”曹操又问:“那把它砍了要多久?”儿子回答说:“不足半个时辰。”曹操借此教育他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百年的苦心栽培,可能在半个时辰之内就毁于一旦。曹操更是擅长因材施教,曹丕曹植文章写得好,曹操就让他们学习政务,准备让他们接班。曹彰从小好为将, 曹操也不逼着他读书,而是把他放到军营中去历练。相比较而言刘备就做的很不够了。甚至托孤的时候还跟诸葛亮说可取而代之,尽管这有试探诸葛亮的意思,但这是对自己的儿子多不信任才说得出来呀!


隔壁狐狸小姨


曹操的儿子优秀,首先是因为曹操本身优秀,这是遗传基因决定的,遗传基因决定一大部分,后天努力再决定一部分;其次曹操对他的夫人都特别好,夫妻感情好,自然生出的孩子从小家庭的环境比较利于生长和学习; 另外曹操还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曹营本来就不乏高人,请几个高人教育子女,也不是什么难事儿,而且曹操本身就是一个样板,身教大于言传,所以他的孩子优秀是必然的。

曹操之所以有头疼病,也是因为曹操用脑过度,操心的事儿太多,既要操心后院儿,又要操心孩子,还要操心朝廷,还有一个最大的事儿,就是天下之事。

所以你付出一分上天就会给你一分,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刘备拿他的老婆当衣服,用的时候穿一穿,不用的时候扔一扔,他们夫妻感情可想而知,那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能聪明到哪去,刘禅少年时多次差点命都没了;而且刘备自己是利用情感拉拢人心的高手,自己其他能力也比较一般;另外,刘备一直颠沛流离,孩子的教育也没有跟上;生出的刘禅,能统治蜀国40几年已经不错了,刘备也应该烧高香了。

我再看孙权,孙权不是一个厚道之人,对孙策的媳妇和孩子都不怎么样,孙策有恩于孙权,孙权却对孙策的妻儿不怎么样,他没有积那么大的德,他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去,人在做,天在看。

常言说,子孙昌是因为父母有德,这是至理名言,不可不信!


有李行天下


实际在我看来,三国后主都是一代不如一代,只不过蜀汉后主刘禅更为突出,如果曹操的儿子曹丕和孙子曹睿还算得上是能君的话,那曹操的曾孙曹芳执政时期,就已经无法控制权臣导致大权旁落,曹芳和曹髦二帝虽然都曾先后计划铲除司马家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我们不拿曹操的孙子辈儿跟刘备的儿子辈相比,单单比较曹丕和刘禅,为什么他们的能力差别如此之大呢?

一是出生环境不同

曹丕出生于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那时候虽已是东汉末年,但局势相比三国时期更加稳定,因而有较好的环境,没有遭受颠沛流离之苦,还有父母,最主要是母亲的疼爱和培养。

而刘禅出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当时天下已然大乱,刘备自身都半生颠沛,还未有一寸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而紧接着的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荆州,穷追刘备,是赵云七进七出救下襁褓之中的刘禅,但他的生母甘夫人却被刘备无情抛弃。后来刘备娶孙夫人,成为刘禅的继母。大家知道孙夫人并无什么才德,好舞刀弄剑,加之并非亲生,在培养方面一定不会是一个良母。建安十七年,孙夫人返回东吴时还曾想把他带走,只是被张飞和赵云截下。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早起培养比起曹丕而言,实在差得太远。

二是早年经历不同

曹丕从十岁起,便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军旅生涯最能锻炼一个人,无论是身体还是见闻,都加速进步,其后还有很多人的帮助和指点,特别是曹植的太子之争,更是极大地锻炼了他的政治能力和权谋水平。

反观刘禅,一生如女子一样深藏闺中,无论是征战,还是权谋,这些经历乏善可陈。

三是政权强弱不同

曹丕即位时,曹魏政权已有天下的十分之八,其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谋臣良将依然众多,遥遥领先于蜀汉政权。

反观比曹丕小二十岁的刘禅,刘备留给他本就不大的蜀汉,刚刚经历关羽失荆州、夷陵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惨败,国力大损。而且,刘备留下的还是个烂摊子,军事上力量极大削弱、良将多战死;政治上,荆州派、益州派等派系林立,明争暗斗;内部以雍闿等人为代表的夷族纷纷叛乱,才有后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当时诸葛亮都没敢平定叛乱,就是因为根基不稳。以这样的势力对抗曹魏,实在有点以卵击石的无奈感。


小白读资治通鉴


我们先来看看曹操、刘备二人的寿命情况: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享年65岁。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享年62岁。

刘备比曹操晚出生6年,也比曹操晚去世3年,所以两项叠加后,事实上刘备在寿命上只比曹操短了3年。这样的年龄差距,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也就是说,曹操和刘备之间,并不存在一个人寿命比另一个明显长很多的客观情况。也就没有因为年龄差异,造成子嗣繁衍能力方面的客观差异。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曹操、刘备二人,根据史料记载的子女相关情况。先说刘备:

儿子

刘禅,刘备之子。甘夫人所生。刘备称帝时最年长的庶子,后登上皇位,成为蜀国后主。蜀灭亡后,被封为安乐公。

刘永,刘备庶子,生母不详。先为鲁王,后封为甘陵王。与刘禅宠臣黄皓不和,被刘禅疏远。后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为乡侯。

刘理,刘备庶子,和刘永异母,生母不详。先为梁王,后封为安平王。早卒,谥为悼王。

养子

刘封,刘备养子。本姓寇。后因不援助关羽而令关羽被吕蒙擒杀,刘备将他问罪,赐死。

至少有二女于刘备南逃至长坂时被曹将曹纯所俘。

刘禅刘永刘理的排行均不可考。

再来说曹操:据《魏志·文帝纪》《任城陈萧王传》《武文世王公传》记载,曹操的儿子有25位。曹操儿子次序不可考,下以生母地位高低为序。

儿子

曹丕,魏文帝

曹彰,任城威王

曹植,陈思王

曹熊,萧怀王

曹昂,丰愍王,长子

曹铄,相殇王

曹冲,邓哀王

曹据,彭城王

曹宇,燕王

曹林,沛穆王

曹衮,中山恭王

曹玹,济阳怀王

曹峻,陈留恭王

曹矩,范阳闵王

曹干,赵王,末子

曹上,临邑殇公子

曹彪,楚王

曹勤,刚殇公子

曹乘,谷城殇公子

曹整,郿戴公

曹京,灵殇公子

曹均,樊安公

曹棘,广宗殇公子

曹徽,东平灵王

曹茂,乐陵王

女儿

可考证者6位。

清河长公主,名不详,夏侯楙之妻

曹宪,汉献帝贵人

曹节,汉献帝皇后

曹华,汉献帝贵人

安阳公主,名不详,荀恽之妻

金乡公主,名不详,何晏之妻

养子

可考证者3位 。

何晏,大将军何进之孙,貌美而无行,娶曹操之女金乡公主

秦朗

曹真。

如果我们不把养子计算在内,只讨论亲生子嗣的话,曹操共有儿子25名,女儿6名。而刘备,儿子只有3名,女儿情况几乎不可考,根据有限的史料推测我们暂定2名。

也就是说,单只子女数量这一项,曹操的子嗣繁荣程度,就超过了刘备五六倍。这样的差距也就意味着,由于曹操子女的基数远大于刘备,所以曹操子女中产生优秀人才的数量概率,自然也就远超于刘备数倍。

当然,这只是第一点原因。并不因为曹操在子女方面更“高产”,就一定意味着更“高质”。决定一个人的优秀还是平庸的关键因素,还是要看后天的成长环境。

民间有一种观点称,由于曹操是一世枭雄,而刘备不过是个织鞋贩履之辈,所以按照“老子英雄儿好汉”的理论,那么曹操的儿子优于刘备,就是理所当然的。对于这一观点,小文本人是非常不认同的。

原因在于,曹操是一世枭雄的说法小文认同,但刘备只是个织鞋贩履之辈的说法,小文却是万万不能苟同的。英雄不问出处,刘备出身的确是贫寒,但是却不能因此就说刘备的基因存在先天缺陷。恰恰相反,出身如此贫寒的刘备,能够一路“打怪升级”,白手起家,一步步做到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程度,已经非常能够说明,刘备的能力之强。

如果不是这一原因的话,究竟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曹、刘二人子女的巨大差异呢?

由于曹操的儿子众多,其中出色的也不少,比如曹丕、曹植、曹彰、曹冲个个都颇有名气,但刘备的儿子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历史上记载也相对较多的,就是后来继承了蜀汉政权的刘禅。所以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干脆就同拿曹操、刘备的长子曹丕、刘禅说事。

那么,小文认为,导致曹丕、刘禅个人能力相差悬殊的原因,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成长环境差异:看过《军事联盟》第一步的观众,想必都对在司马懿帮助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争夺楚君地位的曹丕,印象深刻。为什么曹丕作为长子,按照古代“立长不立幼”的原则,理应直接就被确定成储君,还需要如此艰难地去争夺?

首先,曹操不是寻常平庸之主,雄才大略如他,势必不会在传位这件事情上,全然依照古法。更何况,当时并非太平盛世,而是诸侯割据,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立贤不立长,显然就更加合适。

其次,谁让曹丕的兄弟太多,而且成才率又奇高呢?不要说那个才高八斗的曹植,就连深受曹操喜爱的小儿子天才儿童曹冲,都可能是曹丕的竞争对手。

最后,曹操戎马一生,历经生死。所以曹操对于孩子之间的皇位竞争,从其言行来看,非但没有阻止,反而有刻意纵容,然后暗中观察和选择的倾向。

可想而知,能够从如此艰难的竞争之中最终获胜的子嗣,其无论政治能力、管理能力、谋略能力还是其他各个方面,必然都是最佳的,这就是典型的优胜劣汰法则。

而反观刘禅那边,既无兄弟争宠,又无争锋相对。在刘备倡导的“以德服人”的思想之下,刘禅长期养尊处优,又是蜀汉唯一的皇位继承者。这样的成长环境,我们就是站在现在人的角度来看,也势必培养不出什么出色的人才,就更不要妄谈什么杰出的政治家了。

最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曹操、刘备二人教导各自儿子,如何驾驭群臣的手段。曹操教育曹丕的是君王之术,御下之法;而刘备教育儿子要尊丞相为父,言听计从。这个是政由己出,一个是旁人代劳。久而久之,一个能力越来越强,一个能力越来越弱。

二、客观条件差异:曹丕继位后,虽然由于寿命因素在位时间并不算久,但是就史书记载的情况看,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颇为可圈可点,有所建树。曹丕的政治能力是从哪里学来的呢?第一是他有个非常好的榜样,他的父亲曹操,曹操的政治能力毋庸置疑是相当之高的;第二是曹操极为重视后代的教育,为子女们寻找当世最好的老师进行培养。

而刘禅呢,貌似能够学习的对象,只有丞相诸葛亮。而诸葛亮原本就需要对蜀汉的内政外交一手负责,每天忙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多少的时间精力能够教育培养刘禅,我们可想而知。

最终的结果就是:曹操临死前,说的是“天下尚未安定,未得尊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者,皆不得离屯部。”什么意思?就是现在天下不安定,不要按照老传统大办丧事。把我下葬以后,也无须披麻戴孝多久,可以立刻去掉。带兵屯守要地的将军,都不能跑来为我奔丧。归根结底,只有一个中心思想:江山社稷最重要,不必把你爹我的死太当回事。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刘备这边,临死之前也留了诏书给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什么意思呢,就是教育刘禅要多读书,读好书,做个“圣人”。这都马上要继位当一把手的人了,现在想起来临时抱佛脚读书了,早干嘛去了?当然,刘备也心知自己儿子的水平,于是还留了另外一句话:“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翻译过来就是,你啥事儿都听诸葛亮的就行了。

两相一比,一个是从小培养的政治家,一个是纨绔子弟官二代,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三、个人志向差异: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叫做“三岁看老”。这话不一定全对,但是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我们不说三岁,这毕竟只是一个形容词。一个人的志向,其实从青少年时期就可以看得出来。

同样是登基之前,我们来看看曹丕和刘禅分别都在做些什么:我们就不说由于二人年龄的问题,曹丕从小就跟着其父曹操在战场上历练的过程了。我们就只说个人修养与素质上的。曹丕在青少年时期,在政治才能展露之前,就已经展现出了其在文学上的才能,和他的兄弟曹植,再加上他们的父亲曹操,被后世推为“三曹”,足可见三人在文学上的造诣水平。

而刘禅这边呢?文学修养,我们也就不要求了,毕竟曹丕、曹植有这方面的家教条件,曹操本人就是伟大的文学家。其诗作苍凉大气,十分受后世推崇。而刘备,我们基本没听说过他在文学上有什么造诣。先天不足的刘禅,后天在忙着干嘛呢?贪图享乐,大事小情一概依靠丞相诸葛亮。

曹操的儿子,从小就被曹操教育要树立远大理想,个个都以建功立业为人生理想。而刘备的儿子呢?知子莫若父,看看刘备临死之前对诸葛亮的托孤之词就非常明白了:“君才十倍曹丕,……,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什么意思呢?就是刘备自己都不相信他儿子刘禅,有任何能够逆袭的可能性。

四、基业规模差异:在《军师联盟》第一季中临结尾的时候,有曹操于高台之上,横槊赋诗的桥段。其中,曹操有一句台词是说,今天下九州,我独占其六。这一句,其实就彰显了曹魏和蜀刘,在基业规模上的巨大差距。

所谓天下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当时曹操所谓的独占其六,就是以上九州中,除了扬州(江东)、荆州(楚湘)、梁州(巴蜀)三州外,中国北方的几乎全部土地。

而且,我们不能站在当下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去考量汉末时期的实际情况。当下的长江以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都要优于长江以北。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长江以南虽然面积广阔,但是很多地方都还处于未开发的原始地带。三州中真正已经得到开发和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其实十分有限。

汉末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全部都在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带。就更不要提北方还拥有草原地貌,这是培育马匹的必要条件。而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相比步兵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相比曹操留给曹丕的基业,刘备留给刘禅的基业的确规模相去甚远。见识、格局、视野、理想,以及更重要的实现理想的客观基础条件,曹丕都要远胜于刘禅。所以刘禅不如曹丕,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