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觉自己离抑郁有多远?

九宸


首先,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不远,就像悬崖的边缘。

这个社会,是一个嘈杂的社会。

这个社会,是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

这个社会,是一个尔虞我诈的社会。

..........................................................

我相信你还能说出许多社会不好的一面。

可以说,这个社会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讲,好像真的不是太友好,有太多的不公平,太多的不平衡。社会在发展,我们的心态更需要调节,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步伐。

尽管现如今的社会有诸多的不好,但是我们从生下来,在这丰富的社会中走一遭,不能是痛苦的吧?人生在世,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心态问题,有一个好的心态,哪怕有不好的事情发生,都会迎刃而解。只有调整好心态,才能让自己快乐。自己快乐了,做什么事都会顺顺利利的。

希望能帮到你。


中医小馆


说到抑郁,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有时候自己都不知,你有情绪,你有烦恼,你就会被情绪所困,抑郁是情绪的体验,也就是说:人/在二个星期内,人的情绪在最低的状态下就会有抑郁。

抑郁就像一个坑,无时不刻的在我们身边,你不小心就会掉进这个坑。

我记得6年前的某一天,老家来电母病危,我的爱人就去北方陪护,当时心情低落,茶思不进,整个人进入了最低谷,这时底楼住户在院内搭建小屋,只要站在屋顶就能看见我家。我通过城管来调解也沒用(原因人家是老人,是离休干部),那段时间我感觉人活着沒有意义,人为什么活着,体重一下减轻20多斤。还好我有一条小狗,每天要出去遛狗(大小便在外),遛狗会碰到熟人,也有喜欢养狗的人,有位阿姨也养了一条狗,她从我的脸的表情中看出来,疏导着我,最后自己的心情也慢慢好起来,有时候旁人的一句话,旁人的一个行动就能改变我们,在这我要谢谢那位阿姨,也要谢谢我的小狗,虽然小狗以经离开我们快2年了,(别人偷走了)但我还会想起它,也希望它过的开心。(图片就是我家的小狗)

谢谢大家的关注,也可在评论区留言。

2020.3.25


魏铭一心理工作者


我是一个有10多年抑郁的患者,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是一个阳光,外向的大男孩,进入社会后,因为生活种的各种打击,情感经历我抑郁了,开始远离朋友,亲人,失去工作能力,整天想着结束自己的生命,整夜的失眠,一直感觉自己生活在炼狱中!每天尝试着走出抑郁,但是当看到自己镜子中的脸,觉得自己颓废,没有自信,每天都想着能回到过去哪个阳光的男孩,但是每天晚上都要面对还是回到自我的世界里痛苦得挣扎,直到我儿子的出生,我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气,看到那个小生命,我知道即使我不想活,但是我还是要照顾他!因为我爱他,其实抑郁离我们一直都很近,也许你在现实中看见的谈笑风生的人就是抑郁症患者,有人说抑郁症的都是好人,不忍心折磨别人,而转过来折磨自己,在我心目中,抑郁症治不好了,所以我只能试着习惯他,我能做的是不要再幻想回到过去,回到没有得病以前的自己,我能做的是接受已经得病的自己,尝试着喜欢自己,认可自己,抑郁也许会伴我终生,也许这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实实在在的自己!


六子就是老六


一个十年左右的抑郁患者的自白,还未走出来。

简单的介绍下自己吧

31岁,已婚,有个小宝宝。目前自己在北京,老婆孩子在老家。

自从去年老婆孩子回老家后就觉得特别孤独,每天下班回家,都是自己一个人。

而跟我爱人认识前,我也一直独处了大概五六年吧。

其实这么久了,都习惯了,偶尔承受不住了,会去找朋友出去散散心,平常周五下班,赶火车回家。

期间试过很多方法,出游,跑步,减肥,戒烟,戒酒,打游戏,好像只有跟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好一点。

前几天独自去爬山,疯狂徒步20公里,就如同这个背影,孤独,一直都在,逃离不了,更压抑不住。

我知道最终会爆发,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朋友们,我又能怎样做呢


老禹说事儿


我现在离抑郁症还是远的,主要还是感觉现在没有了压力了。不过想想十几年以前,有一段时间感觉情绪低落。那是在我三十几岁的那个时候,小孩子那时候还小。那时候,工资低,负担重,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大,再加上家庭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感觉自己没有一点点依靠,整日的都在无知觉的唉声叹气。

后来我才知道,无知觉的唉声叹气。不去扭转,发展下去了,那就会成为抑郁。发现我叹气的是我爱人,无厘头的叹气,走路的时候叹息、聊天的时候叹息、没有人的时候也叹息。当她发现并提醒我以后,我就就努力的克服自己,不要去想不开心的事,丢掉解决不了的问题,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慢慢的,慢慢的。以后再也没有了叹息。

但是,过了十年左右。我又听到了十多年前的那个叹息的声音,多么熟悉的声音。不是我的叹息。是我的一个同事,他年长我三五岁。在我眼里很能干的一个人,会搞钱,娶了两个老婆(再婚)。帮父母、帮兄弟、帮自己前妻的亲生儿子买房、结婚。感觉他混的风生水起,左右逢源。

我惊讶地发现他好几次无声的叹息。我提醒过他几次,感觉还是那样,没有效果。他长我三五岁,早我几年退休了。退休的头两年能量还挺大的,把厂里面检修的活还承包了一两个小项目,赚了点钱。再过了两年,同事说,那个同事得了抑郁症了。天天神神叨叨的,废了。

这是真人真事。我感谢我的妻子,她让我远离了这种叹息,让我忘记了不开心的事,让我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现在的我离叹息越来越远,已经遥不可及。


贫娱渡半生


我已经抑郁了。日盼夜盼,盼到了绿码盼到了通行证,毫不夸张的说:经历了千辛万苦和众多艰难险阻,好不容易盼到了上海,盼到了隔离期满,盼到了上班,想不到刚上班第二天就被约谈。不知道明天(今后)会怎样,湖北人有人要吗,好找事吗!?


用户2799701660458


抑郁、焦虑或急躁,疲倦、思维混乱、反应迟滞。这些症状像极了“重性抑郁障碍”,甚至医生也诊断为“抑郁”。但你要警惕,这可能是“疲劳综合征”而不是“抑郁”。

“抑郁”的重要标准“丧失愉悦感”或“抑郁心境”。很多人就是通过这点来判断,你需要谨记,“抑郁”是连续两周以上。不是一段时间内产生过或曾经产生过“抑郁心情”就是抑郁障碍。

人人都有过突然啥也不想做的想法,尤其在睡醒之后,很常见。但要不了一会就结束了。这个叫“抑郁心情”不是“抑郁心境”。

自我诊断往往会犯错

“疲劳综合征”是由于长期的压力得不到释放造成的。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尤其大城市,各种压力超级多,如何释放压力应引起重视。

灾难事件压力

“一种突发的、特殊的且异常严重的单一事件,需要全体共同应对、体验该事件。”新冠肺炎就属于一种才灾难。这种自然灾难无法归罪与谁。所以会造成巨大压力。但这样的压力属于偶然,压力很快会消退。

生活事件压力

重大生活事件,比如丧亲、丧偶、失业、离婚、暴力伤害是压力的重要来源。这些事件对个体的伤害要比“灾难事件”要大。因为它往往只影像个体一个人。

日常困扰压力

城市日常困扰异常烦乱和复杂。比如:噪音、拥挤、污染、堵车、排队、应聘、工作/家庭矛盾等等。这些生活困扰无处不在,压力强度比不上灾难和重大生活事件,但它们的持续性、频繁性、无规律性才是个体重要的压力来源。

也是让人易怒、抑郁、焦虑的来源。

长期处于压力下无法解压,从而造成“疲劳综合征”。

应对压力

健康的个体比身体虚弱的个体能更好的处理压力。积极的信念——当个体建新有积极的结果时压力会减轻。

旅游很多人认为旅游可以缓解压力,但事实上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因为旅游回来你依然面对各种压力。

支持是重要的解压来源。已婚人士夫妻间的互相鼓励是最主要的社会支持。相反婚姻不幸的人往往更加无法应对压力。朋友也会带来社会支持,所以有几个朋友是不错的选择。与家人多联系可以获得更多支持,记住别忘记给父母打电话。

控制感是指个体能够影响周围生活事件的信心。无论何时有信心就应对必然会造成压力降低。

笔述是缓解压力的最好办法。当然使用手机或电脑记录同样有效。记叙这些压力事件本身就是一种宣泄,并且不会影响他人。

放松训练也是对抗压力的有效武器。简单易学,甚至儿童都可以掌握。在网上搜索下很容易找到。

成功的应对压力才是治疗“疲劳综合征”的理想办法,否则你只有去深山老林做一个自耕农了。挑战、压力就是用来应对的,这才是人存在的意义。

这是“第三奇迹”为您回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三奇迹


有幸来回答这个问题。很多人不知道,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有本质区别的。有些人的情绪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对事物的看法更消极,遭受的压力更大,也更有可能从单纯的抑郁情绪升级为抑郁症。


大部分人都有过悲伤得不能自制,感觉被世界抛弃的情感体验。有时候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这只是一时的情绪抑郁,还是大脑在提醒我们,抑郁症正在前方对我们虎视眈眈。


就好比你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体重,你的思维模式也决定了你是否离抑郁症更近。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通过自我疗愈,重获心灵的健康。

那么,如果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抑郁倾向,该怎么改善呢?


1、多做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最好的防治抑郁症的手段。多运动能让人体分泌相关的激素,从而感到快乐,走出低潮情绪。


2、多倾诉,多与他人产生链接

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或者团体活动,给自己一些新鲜的体验,不要老让自己孤身一人。甚至,养一只喵星人汪星人,都能让你在情感上有所依托,从而有效赶跑抑郁低落的情绪。


3、尽早完成抑郁自测,了解现在的状态

通过心理测评量表了解自己是否有抑郁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做好预防工作。


爬上窗台的兰


我性情开朗,善于交友,对人对事和谐右善,理不亏气不短,没做亏心事,心理没压力所以从未考虑过是否会得抑郁症。倒是心术不正,问心有愧,压力山大之人才会闷闷不乐,过份压抑的人才会得抑郁症。所以说不是人人都和抑郁症有缘,而是要壮大心志远离抑郁症!


迟到的认知者


哈哈!这个问题只能自己问自己去,到目前为止回答是本人脑供血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