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荊州的不解之緣

李白與荊州的不解之緣

眾所周知,李白被稱為“詩仙”,也都學過李白很多的古詩,其實,李白與荊州也有一段不解之緣,那是什麼呢?

開元十三年,25歲的李白懷著“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遠大抱負“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開啟漫遊之路,“自荊徂揚”“江路而舟”,乘船沿江,順流而下,從荊州到揚州。

李白與荊州的不解之緣

從“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到“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最後“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與荊州結下了不解之緣,荊州也見證了李白的歡喜和悲痛。

李白與荊州的不解之緣

荊州,地處長江中游,逆流而上可抵巴蜀,順江而下可達吳越,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廣義上的荊州是指統轄數縣的行政區域,狹義上的是指荊州的治所江凌。


唐代的荊州是著名的交通要道,因特殊地理環境,經濟也十分繁榮。《中國經濟史》中描述:“工商業最發達的城市是在揚州,往南是廣州,往西是成都。


荊州是在揚州和廣州之間,臨長江,是貿易交換和流通的必經之地。”正是因為它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一個繁華的城市。


李白與荊州的不解之緣

再加上自秦漢以來沉積的文化底蘊,許多保存下來的名勝古蹟,流傳下來的歷史典故,在一定程度上為詩人提供素材和創作靈感,所以吸引著大批詩人與荊州結下獨特的情結。


唐代荊州的本土詩人較少,大部分關於荊州的詩作出自被貶至此的詩人。如比較有名的詩人張九齡,開元二十五年為李林甫所構,在荊州長史任上,時長三年。


詩人元稹,元和五年,貶江陵任曹參軍,在江陵長達五年。詩人白居易被貶,在江陵任官四年。


李白與荊州的不解之緣

也有漫遊、客居,慕名到荊州遊山玩水的詩人,如詩人杜甫,“大曆三年三月,在此逗留數月,時年五十七歲”(《唐詩雜論》)。其它詩人如孟浩然、劉禹錫、李商隱、王維、溫庭筠等等,均有詩文。


開元十三年春,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開啟他的漫遊之路。“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荊門浮舟望蜀江》),可知李白是在仲春出蜀。


李白與荊州的不解之緣

途經江陵,專程拜訪開元年間受三代皇帝尊崇的道士司馬承禎,作《大鵬賦》呈請其批閱。司馬承禎觀其容貌,看其文章後稱他“有仙風道骨,可以和他一起神遊八極之表”。


賦中李白以鯤鵬自比,司馬承禎是“稀有鳥”,抒發自己大鵬展翅的宏大志向,希望自己能有機會跟隨“稀有鳥”一起“神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