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古代北方战斗力长期强于南方?

布谷看世界


中国古代统一中原的,基本上是北方统一南方,明朝朱元璋统一除外。北方的战斗力是比南方的战斗力要强,历史上其他地区也基本上是这样,那就得有一定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北方生存环境恶劣,难以生存,促使北方人抢掠南方人。第二个原因,北方经常战乱,北方人和大量的草原游牧民族融合,获得了好战的基因。

第一个原因,北方生存环境恶劣

历史上北方草原民族入侵中原。这些游牧民族军事战斗力强大,民风彪悍,入侵中原,中原人长期处于军事劣势。那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是因为这些草原民族所处的环境比较恶劣。



  • 第一,蒙古高原上主要分布三种地形,草原,戈壁,荒漠,其中戈壁荒漠占60%,草原上可以这样说,除了草就是石头,这就说明这个地区的物资十分匮乏。大家都听说过穷山恶水出刁民,这是因为这个地方太穷了,牧民饿着肚子,处处在生死线挣扎,所以这个这种情况所养成的习惯是勇武好斗。
  • 第二个便是气候,对于中原人来说,冬天的西北风有多么寒冷,大家心知肚明。然而,对于蒙古高原上的草原游牧民族来说,冬天的西伯利亚寒风,寒风刺骨,一次寒潮可能会使家中全部的牲畜冻死。一家一年的口粮全部没有了,气候如此恶劣。如果是小冰期的话,游牧民族南下便十分厉害,比如中原时期,辽金西夏宋并存,以及后来的蒙古。为什么这一时期的游牧政权如此厉害?这是由于小冰期造成的,生存环境的恶劣,促使他们南下,所以宋朝人是打不过这些游牧民族的。



第二个原因,中原人的北方人和大量的草原民族融合,获得了好战的基因。

  • 其实我认为基因决定论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比如说一个母亲的智商很高,那么生出一个男孩的话,男孩很大程度上也很聪明,一些人性格也是可以遗传的。因此在中国的民族大融合的期间,中国融入了很多草原游牧民族,匈奴人,鲜卑人,契丹人,蒙古人以及后来的满人等。中国的一些人可能获得了好战的基因,根据自然选择理论,在蒙古高原上的生存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一个民族不是能征善战的话,他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不下来,草原的法则便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于草原游牧民族而言,他如果没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没有聪明才智,没有过硬的本领,他怎么能在这种情况下活下来呢?



  • 举个反例,大家可能都会说,匈奴人自先秦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生存着,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匈奴人的基因应该是最适合打仗的,最适合生存的基因啊,应该越往后这种基因越积累越多,最后的结果应该是战无不胜,那为什么最后匈奴人会被鲜卑人人给替代了呢?我认为这种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匈奴人自己内部的分裂,自己内讧导致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中原人的打压,以及接受了中原文明,失去了血性,后世的很多游牧民族都是这种情况。

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西夏时期,元明清的民族大融合,北方人的基因被注入了游牧民族的好战基因,或许这些基因决定使北方人战斗力强。



总结

北方人战斗力比南方人强,第一个原因,北方游牧民族所处的地区大部分过于恶劣,他想要生存,必须使自己强大。第二个原因,中原北方人和草原游牧民族基因融合,使得北方中原人获得了大量的好战基因。


经济战略


在我国历史上北方战斗力长期强于南方确实是事实,这也是大一统王朝大部分都是北方统一南方而很少有南方政权统一全国的原因。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相对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地理环境、危机意识、军事装备等等方面的因素构成了这个事实,直到明朝的建立才算完成了一次突破。

北方军队战斗力强于南方不是单独存在的,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和充沛的后勤保障、精良军事装备、彪悍尚武的战斗意志以及百战百胜的自信都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些与北方长期在实力大于南方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单兵素质、战斗意志、彪悍尚武、百战余生才能让北方军队如虎添翼。下面我们从南北方实力差距和军队战斗力自身两方面来做一下详细阐述:

历史上南北方比较,北方综合实力长期领先南方是不争的事实;实力的差距必然会导致军事装备上的差异

经济重心长期在北方

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夏朝开始,到宋朝之前北方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经济中心。富庶的关中平原以及华北平原不但成就了汉唐等大一统王朝的强大,即便是南北割据时北方政权也成为碾压南方的存在。从夏商周三朝的统治核心都在北方,到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有六个在北方。

秦国通过富庶关中的经济才能装备带甲百万,统一天下的征战大军。直到大秦南征军团平定百越,整个南方才彻底纳入中原版图。所以南方经济起步较晚,自然在王朝中的话语权就小。加上古代王朝的生死大敌通常在北方草原,所以北方军队的实力强于南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交通和自然环境

南方多山脉大河,完整的南方被这些天然屏障划分为几个独立的封闭环境。基本上南方大致可以根据山脉、水系大致分成益州、荆州、扬州、岭南四个板块,所以容易诞生割据势力。而北方除了北方的燕山、太行山以外基本上是一马平川,所以北方统一的难易程度要远大于南方。况且南方多山、交通不便,不利于人口大规模增长和贸易往来。所以南方不容易形成规模化的军队和机动性极强的骑兵,因此在相当长一段周期内被北方的军队压制。

气候环境不利于优良战马的产出

古代没有坦克、装甲车这类机械化装备,而战车早就在战国时代就被淘汰了。所以军队的机动性严重依赖骑兵,北方的河套地区、河西走廊以及西域都是出产良马的地方。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牧草以及优良的种马都构成了优良战马出产的因素,而南方则不具备这个条件。南方一是自然环境不理想;二是南方多山少地,不可能提供大规模的草场。

如果南方喂养战马所需要的资源可以抵得上几十个士兵的需求,而云南的滇马更多的用作运输工具。即便是南方养战马,同样的战马数量南方需要付出的成本远高于北方。所以两宋尤其是南宋非常缺乏战马,以步兵为主的宋军即使能击溃对手也因机动性不足无法歼灭敌军。这也是南方军队在一段时期内战斗力不如北方的原因之一。

北方地区由于长期和北方草原游牧政权对峙厮杀,所以北方军队在兵员素质、战斗意志、彪悍尚武方面远超过南方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每一个都是中原王朝的生死大敌。北方草原民族不事生产,经常南下掠夺。所以北方尤其是长城附近居民经常沦为游牧民族劫掠的对象,所以北方在于游牧政权厮杀中变的彪悍尚武。每一代大一统的王朝基本都要通过和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残酷的战争以后,才能迎来王朝的鼎盛,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定律。

中原王朝与草原帝国搏杀肯定出动更适应气候的北方军队。所谓百战出精兵,通过残酷战争磨练出来的北方军队自然不是南方军队可比的。经过长期战争的锤炼,北方军队从兵员素质、战斗意志以及彪悍尚武的性格方面远胜南方军队。

小结:

由于古代北方于南方相比富庶(宋朝之前),所以北方更容易武装其数量庞大的军队。由于中原王朝与草原政权的对于主动权的争夺,所以通常都是通过残酷战争来进行。长期战争的锤炼加上北方大量产出的战马,都让北方军队的战斗力在相当长的历史周期内强于南方。


我们以史为师


要从地缘政治方面说起 远古人们为了生存,就需要寻找既有山有水源,又便于交通的地带生活居住,而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带满足了以上需求,故而北方居住人口要多于南方。逐渐形成了多个各自割据的政权。各国为争地盘难免军事斗争,多以陆战为主,军队长期处于战争状态,自然锻炼了战斗力,从商周到春秋,各国争斗最终被强悍的西北战狼—秦军所击败统一。北方以寒冷为主的的气候也锤炼了军队的性格,四季分明的气候赋予了北方人爱憎分明的粗犷豪放的个性。自然也不乏争强好胜之徒,加之士兵的组成基本为农民和无业人员等最底层的群众,他们没有更好的生存手段,只有通过军功来获得晋身之阶,自身性格加上动力驱动自然也就打造了好勇斗狠的血性汉子。冷兵器时代战争除了谋略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单兵素质 毕竟所有的战争目的都要靠士兵去完成,彪悍的士兵和灵活的战术,往往是他们取胜的法宝。北方游牧民族充足的肉类也保证了他们的体力充沛。反观南方士兵战斗力,因地处江南富庶地区,除非全国性的大一统战争,一般不愿意往北方苦寒地区讨伐 即便打胜了也没有更多的战略价值 反而使自己处于包围之中,对生活相对容易的一些老百姓来说从军只是谋生的手段,并不是拼命的理由。历史上南下作战的很多,北伐的却很少 。以上情况只是相对来说 ,战争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且不论指挥人员的谋略和武器的优劣,从单兵素质来看,似乎北方军队要强一些,历史上中国的政治统治中心几乎都在北方。秦魏到隋唐,金宋元明清,其中南宋是因为亡国才南迁的 明朝的朱元璋和后来的蒋介石,虽然都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没有巩固住胜利成果 后来都被北方军队打败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北方军队强悍的战斗力是有历史渊源和传承的。


怒向刀


常规的解答一般都认为中国地势北高南低,顺势而下自然是由北往南而攻者占便宜。

个人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北方地势以大平原为主,适合马匹的驯养,同时地理上与关外草原相邻,亦可大量购买军马。而冷兵器时代骑兵与步兵作战的战损肯定是几倍的比例。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女真兵满万则天下无敌之说。

当然北方地势平坦,不似江南河流纵横,也更有利于后勤粮秣运输,同时中国自秦汉以后北方尚武而南人崇文也是一个原因


青藤狗窝


古代北方战斗力强于南方那是因为在冷兵器时代。主要原因是北方草原居多只适合放牧,农商业发展不如北方。要想得到生活物资只能靠抢富庶的江南。再加上马匹有的是,我国地势北高南低,古代打仗骑兵占优势。言而简之北方生产力落后 完全是逼出来的战斗力!


彦1981


自古北方出武将啊


乡土啊辉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解史。

事实证明,题主的问题并不新鲜,但是很少有人可以说得清楚。古代王朝的士兵往往是北方强于南方,也有一小部分南方精锐的战斗力强的可怕的!

为什么说北方士兵强于南方士兵,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小果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由政治原因造成的

在封建王朝的历史记忆里,大多数的统治政权会将国都建立在北方,南方作为陪都以及钱粮仓库。

政权的建立自然会带来最优秀和最精锐的军事力量以及工艺力量。北方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战略空间,可发展性强,并且交通便利,地形适合建造更多的城市和更强的军事堡垒。伴随在帝王身边守护皇城的肯定是本朝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毋庸置疑。

一国之都大都形成了围绕聚集的现象,南方虽然富裕,但是人口密集度和政治影响力却远不如北方。并且国都都建立在帝王的封建迷信上,北方拥有大多数的风水龙脉,适合建都!


二、由环境原因造成的

自古以来,南方柔美,北方彪悍,在所有人的印象里,提到南方,第一印象是美女,第二才是经济。

北方的环境气候凛冽粗陋,民风凶悍。北方人的性格在这种环境里更容易生存,恶劣的环境也培养了北方人好勇斗狠,顽强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

军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守护一个国家不受外敌侵犯的保证。士兵的挑选相对于偏向身高体壮的北方人,在战斗过程里,北方人的强壮往往比南方人更能震慑敌人,打败敌人!

北方由于地理原因,拥有漫长的边境线,处于长期和敌人对抗的状态,饱经战火的北方士兵无论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都要强于看不到硝烟的南方军队!


三、由经济原因造成的

南方经济发达,水路纵横,自古以来,南方就是各个王朝最重要的金库。可以说南方人天生的适合做生意,南方的地理位置更让商人所接受,在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减少了运输成本,并且海外贸易对于北方人而言,完全没有头绪!

伴随着繁荣的经济体系衍生出的绝对是骄奢淫逸,富裕的南方无论在谁的眼里都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脂粉气和金钱的魅力往往最能消耗一个人或者一支军队的战斗力,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熏染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北方人比南方人强壮,北方士兵比南方士兵敢打仗,但是事情无绝对,南方士兵虽然不善。骑马,在水上作战的能力要远远强于北方士兵,只不过古代很少有大规模的海战发生罢了,中原王朝的主要敌人都在北方!


诗涵果果解史


导读:在我国历史上北方战斗力长期强于南方确实是事实,这也是大一统王朝大部分都是北方统一南方而很少有南方政权统一全国的原因。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相对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地理环境、危机意识、军事装备等等方面的因素构成了这个事实,直到明朝的建立才算完成了一次突破。


北方军队战斗力强于南方不是单独存在的,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和充沛的后勤保障、精良军事装备、彪悍尚武的战斗意志以及百战百胜的自信都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些与北方长期在实力大于南方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单兵素质、战斗意志、彪悍尚武、百战余生才能让北方军队如虎添翼。下面我们从南北方实力差距和军队战斗力自身两方面来做一下详细阐述:


历史上南北方比较,北方综合实力长期领先南方是不争的事实;实力的差距必然会导致军事装备上的差异

  • 经济重心长期在北方

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夏朝开始,到宋朝之前北方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经济中心。富庶的关中平原以及华北平原不但成就了汉唐等大一统王朝的强大,即便是南北割据时北方政权也成为碾压南方的存在。从夏商周三朝的统治核心都在北方,到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有六个在北方。

秦国通过富庶关中的经济才能装备带甲百万,统一天下的征战大军。直到大秦南征军团平定百越,整个南方才彻底纳入中原版图。所以南方经济起步较晚,自然在王朝中的话语权就小。加上古代王朝的生死大敌通常在北方草原,所以北方军队的实力强于南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 交通和自然环境

南方多山脉大河,完整的南方被这些天然屏障划分为几个独立的封闭环境。基本上南方大致可以根据山脉、水系大致分成益州、荆州、扬州、岭南四个板块,所以容易诞生割据势力。而北方除了北方的燕山、太行山以外基本上是一马平川,所以北方统一的难易程度要远大于南方。况且南方多山、交通不便,不利于人口大规模增长和贸易往来。所以南方不容易形成规模化的军队和机动性极强的骑兵,因此在想当长一段周期内被北方的军队压制。

  • 气候环境不利于优良战马的产出


古代没有坦克、装甲车这类机械化装备,而战车早就在战国时代就被淘汰了。所以军队的机动性严重依赖骑兵,北方的河套地区、河西走廊以及西域都是出产良马的地方。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牧草以及优良的种马都构成了优良战马出产的因素,而南方则不具备这个条件。南方一是自然环境不理想;二是南方多山少地,不可能提供大规模的草场。

如果南方喂养战马所需要的资源可以抵得上几十个士兵的需求,而云南的滇马更多的用作运输工具。即便是南方养战马,同样的战马数量南方需要付出的成本远高于北方。所以两宋尤其是南宋非常缺乏战马,以步兵为主的宋军即使能击溃对手也因机动性不足无法歼灭敌军。这也是南方军队在一段时期内战斗力不如北方的原因之一。



北方地区由于长期和北方草原游牧政权对峙厮杀,所以北方军队在兵员素质、战斗意志、彪悍尚武方面远超过南方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每一个都是中原王朝的生死大敌。北方草原民族不事生产,经常南下掠夺。所以北方尤其是长城附近居民经常沦为游牧民族劫掠的对象,所以北方在于游牧政权厮杀中变的彪悍尚武。每一代大一统的王朝基本都要通过和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残酷的战争以后,才能迎来王朝的鼎盛,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定律。

中原王朝与草原帝国搏杀肯定出动更适应气候的北方军队。所谓百战出精兵,通过残酷战争磨炼出来的北方军队自然不是南方军队可比的。经过长期战争的锤炼,北方军队从兵员素质、战斗意志以及彪悍尚武的性格方面远胜南方军队。


小结:

由于古代北方于南方相比富庶(宋朝之前),所以北方更容易武装其数量庞大的军队。由于中原王朝与草原政权的对于主动权的争夺,所以通常都是通过残酷战争来进行。长期战争的锤炼加上北方大量产出的战马,都让北方军队的战斗力在相当长的历史周期内强于南方。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我国古代北方军队战斗力显著大于南方,具体来看,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冷兵器作战时代,骑兵是军队战斗的主力。北方四季分明,适合牧草生长,孕育了天然的马场,历朝历代骑兵训练基地均在北方。加上平时防御少数民族入侵的需要,北方骑兵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优势显著。

2. 古代南方开发较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长江以南开发难度较大,直到南宋以前,经济和政治中心始终都在北方。所以北方兵员丰富,能征善战。

3.地形原因,导致国家防御和争夺的重点在北方。南方一马平川,除了长江天堑在,几乎无险可守,所以古代的统一战争都是先统一北方,而后南下统一。除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由南向北统一中国外,再无其它例子。所以看起来给人的印象南方军队很弱,其实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证明了南方军队本身战斗力不弱,只是缺乏一些天时,地利要素罢了。





泠喃


我国以淮河和秦岭为界,将中国分为北方和南方。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地理上的划分明明是以气候为标准,怎么能扯到战斗力上呢?

众所周知,夏商周三代时期,人类主要居住在气温适宜的淮北地区。特别以农业技术起家的周王室,本就居住在北方的渭水流域,当地的传统农作物多以黍稷菽麦为主,有些并不适合南方生长。因此,受到种植技术约束的老百姓,大多选择淮河以北为自己的居住地。而当时的淮南地区基本被视为南蛮,他们和中原来往也不多,直到楚国的崛起。

之前,中原的斗争都是发生在北方地区,也就是淮北。除了诸侯之间的内部摩擦,外部就是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争斗为主。

春秋战国,吴楚不弱

周平王东迁后,楚国还是介入中原的纷争之中。从春秋到秦朝建立的500年间,你能说代表南方的楚国是被北方诸侯压着打的吗?显然不成立。想当初,楚成王一人对垒齐桓公的诸侯联军也并没有身处下风,之后泓水之役实力碾压宋襄公。到了楚庄王时,又力挫晋国,问鼎中原。

要不是后来楚国人才流失严重,不说楚国会将中原诸侯怎么样,但势均力敌是没问题的。

再说说,南方的吴国,短短数十年,便脱颖而出。且不说,他与同处南方的楚、越如何相争。就观其北伐,吴王夫差摇着船攻打齐国,把中原劲旅收拾得服服帖帖,后来又去叫板中原霸主晋国。你能说,南方战斗力弱于北方吗?

虽说笑到战国最后的是秦国,然而楚国也是比较难打的一个,嬴政为此出动了60万大军是真的。然后,秦国虽统一天下,作为南方代表的楚国屈服了吗?

秦汉之间,项羽、韩信不服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住在吴地的项羽不服,住在淮阴的韩信也不服,刘邦虽然身处淮北,但也在原楚国境内。

南方的三个代表,三年便终结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北方王朝,你能说南方的战斗了差吗?别忘了,项羽带出去的八千精锐之师,可全是我吴地好儿郎。

三国时期,东吴不弱

南方弱吗?孙仲谋也不服啊。别忘了赤壁之战,曹操的80万大军还不是输在几万吴蜀联军手里。后来,要不是刘备贸然破坏了吴蜀联盟,曹魏想统一天下,还不知道何年何月呢?

北方有你的骑兵,南方也有我的水师,所谓各有千秋,不能简单地说谁更胜一筹。

元明时期,朱棣不服

南方弱吗?老朱家也不会同意啊,蒙古人是谁赶走的?南方人朱棣直接迁都到北京,扬言“天子守国门”,想想哪个北方皇帝有这样的魄力,大多是躲在最险要的河西之地吧。

清朝末年,南方不服

虽然后来满清入关,霸占了中原之地,那又是谁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又是谁带领中华儿女建立新中国的。

因此,简单地说北方人长期强于南方人,就是个伪命题。只能说,北方发展的比南方早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