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唐詩之門,遇見詩仙李白之《登太白峰》

《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天寶元年(742年),躊躇滿志的李白應詔入京,然而,由於“體制內”適應力欠缺,外加當朝權貴的排斥,李白的政治抱負最終沒能實現,這使一向心高氣傲的他感到無比的惆悵與失落。


打開唐詩之門,遇見詩仙李白之《登太白峰》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登太白峰》,便是此間李白鬱悶心情下的一首代表詩作。此詩生動地表現出太白山高聳入雲的雄姿壯景,含蓄地表達了李白無法實現政治理想的愁悶心緒。


打開唐詩之門,遇見詩仙李白之《登太白峰》


太白峰,在今陝西武功縣南九十里;武功山,在今陝西武功縣南。詩中描寫李白登上太白山和神仙悄語密話,並幻想神遊天界的奇想,化實為虛,以虛寫實的表現手法,將李白浪漫主義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


打開唐詩之門,遇見詩仙李白之《登太白峰》


當地俗語說:“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勢如此高峻,李白卻要攀峰至頂,開篇“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兩句寫李白直到夕陽西下才登上峰頂,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聳。一個“窮”字,表現出李白不畏艱險,奮發向上的精神。


打開唐詩之門,遇見詩仙李白之《登太白峰》


登高壯思,浮想聯翩,彷彿聽到:“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想象新穎活潑,富有情趣。在這裡,李白並沒有直接刻畫太白峰的高峻雄偉,只寫他和太白星側耳傾談,悄語密話的情景,生動鮮明地表現出太白山的雄姿。


打開唐詩之門,遇見詩仙李白之《登太白峰》


“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意象自由輕快如天馬行空,境界異常開闊任意馳騁,李白彷彿飄然出世。“願乘泠風去”化用《莊子•逍遙遊》中“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的語意,運用之靈活自然,毫無斧鑿之跡。


打開唐詩之門,遇見詩仙李白之《登太白峰》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這兩句的意境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頗為相似。李白滿懷豪情逸志,幻想擺脫俗塵到達理想世界。其意境高遠,想象奇特,藝術構思新穎,為全詩高潮所在。


打開唐詩之門,遇見詩仙李白之《登太白峰》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一旦離別而去,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呢?李白在朝廷“格言不入,帝用疏之”,鬱郁不得志。登太白峰神遊幻想,正是苦悶心情的反映。末兩句細緻的表達了李白欲去還留,既出世又入世的矛盾心理,言有盡而意無窮,蘊藉含蓄,耐人尋味。


打開唐詩之門,遇見詩仙李白之《登太白峰》


打開唐詩之門,遇見詩仙李白之《登太白峰》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皮日休(晚唐)


此詩亦如是。想象力奇雄的李白忽而馳騁天際,忽而回首人間,跳躍多變,大起大落,雄奇跌宕,恰如他傳奇人生的真實寫照。


看得見的李白文化

青蓮李白詩歌小鎮

轉自:李白青蓮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