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江西省,簡稱贛,素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美稱。江西酒文化也是歷史悠久的,自古物華天寶,清泉溪流,稻菽滿倉,釀酒製品古已有之。江西地區多產白酒、米酒、藥酒等,酒是家家戶戶必備的“飲料”。江西人善飲,又善勸,你去到江西,不喝點酒那真是說不過去了。

江西盛產的名酒眾多,大家都可以脫口而出幾款家喻戶曉的江西名酒,那麼您記憶中的那瓶江西老酒是哪款?四特,章貢,堆花,李渡。。。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江西酒是否勾起了你的回憶,下面就跟隨老酒收藏之家來重溫那些記憶中的經典江西省老酒吧。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四特酒(四特牌)

產地

江西省清江縣樟樹四特酒廠。

原料

以肥碩大米、糯米、高粱、小麥為配製原料。

  釀造

用優質小麥製成的大麴為糖化發酵劑,匯合甜酒與大麴酒兩者之長,形成自家獨特的操作工藝。採用伏曲,經地窖發酵,醅香蒸酒,摘取酒身等工序後,再貯存陳醇,老酒為底,精心勾兌,最後調味裝瓶等工序而成。

特點

四特酒屬其他香型大麴酒。酒液無色透明,酒香濃郁強烈,酒體豐厚諧調,入口醇甜綿軟,飲後既不幹口,亦不容易上頭,而且回香獨特,感覺恰到好處。酒度為54°。

榮譽

四特牌四特酒自出廠以來,接連受到贛省評酒家的青睞,在1963年、1980年均被命名為江西省名酒,連續兩次,被評為江西省優質產品。1984年時,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銀盃獎;在1988年,中國第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章。

歷史

四特酒有四大特點:亮似鑽石透如晶,芬芳撲鼻迷逗人,柔和醇甘無雜味,滋身清神類靈芝。因而得名“四特酒”。

四特酒廠位於贛江與袁水會流處的樟樹鎮。該地釀酒歷史悠久,在樟樹鎮附近的多處古文化遺址中,有商代早期的酒器,如青銅器的觚、原始瓷釉的樽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元、明兩代,樟樹鎮以藥業和酒業著稱於世,為當時全國33個著名的大工商城鎮之一,鎮中“望津樓”是有名的酒肆茶樓,為酒翁騷客必登之處。不但酒家釀酒,連民間亦有佳釀,稱之“谷酒”。在《清江縣誌》中載有:“稻,種類不一……有早糯、晚糯,並堪釀酒。”明清時,四特酒原名“高粱酒”,因按酒質分級,以四個特字標記為最優之品,人們俗稱該酒為“四特酒”。1933年,四特酒產量達到40餘萬斤,較有聲望的酒坊有“集義”、“婁源隆”兩家酒質最佳、產量最大,遠銷省內外各地,並在長沙、漢口等地設有分店。但解放前夕,酒業蕭條,瀕臨停產。1952年成立樟樹酒廠,請回了散失的釀酒技師,於1958年正式恢復四特酒生產。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贛泉酒(通天巖牌)

產地

江西省贛州市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大米、中溫麥曲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中溫麥曲為糖化發酵劑,採用固態傳統工藝,老窖發酵,吸取名酒技術精華,科學釀製,精心勾兌,貯存老熟等工序釀造而成。

特點

贛泉酒屬濃香型大麴酒。酒液無色,清亮透明,芳香濃郁,醇和清洌,甘綿淨爽等特點。酒度為52°。

榮譽

通天巖牌贛泉酒自1980年起連續多次被評為江西省名酒,並榮獲江西省優質產品稱號。

歷史

贛州古稱虔城,是我國江南的歷史重鎮,地處羅霄山、武夷山、九連山和五嶺交會之地,城西有章江,城東有貢江,匯流於城北為贛江,城內到處有古井名泉,尤以“東門井”和“廉泉”最為著名,水質清澈甘洌,其源不涸。宋代詩人蘇軾與邑人楊孝本夜話贛州美景,有“山為翠浪湧,水作玉虹流”的名句。明清時此處題詞有“章貢第一泉”,並建有“夜話亭”。贛泉酒因取“東門井”泉水釀造而得名。贛州釀酒歷史悠久,宋代熙寧年間酒課為“三萬貫以上”。清代釀有“黃酒、麴酒”。釀酒作坊有十餘家,酒業盛極一時。咸豐年間以“萬源棧作坊”所釀酒品著稱。1952年在舊作坊基礎上建成贛州釀酒廠,1962年易為現廠名。1972年在具有百年老窖、歷史悠久的贛州大麴酒傳統工藝基礎上,吸取國家名酒的先進技術,投產此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慈禧益壽酒(恆湖牌)

產地

江西省新建縣恆湖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糯米、茯苓、白朮、當歸、人參、等多種中藥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優質糯米為基礎酒,配以茯苓、白朮、當歸、人參、等多種中藥,經傳統工藝而釀成。

  特點

慈禧益壽酒屬保健露酒。此酒,呈琥珀色,澄清透明,藥香、酒香自然高雅,柔和甜潤,酒味醇和,藥味較淡,餘味香長。酒度為25°。

飲慈禧益壽酒可增強肌體活動,調整代謝,舒筋活血,益氣補脾,強身壯體等功效。

  榮譽

恆湖牌慈禧益壽酒於1988年被評為江西省優質產品。

 

 歷史

新建縣古屬洪州,釀酒歷史悠久。晉代釀有“竹葉”酒。宋代釀有“雙泉、金波”酒品,熙寧年間洪州酒課為“四萬貫以上”。清代釀有“黃酒、火酒”。1960年建成恆湖食品廠,1984年更為現名。1985年挖掘祖國遺產,以《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一書中“養心延齡延壽丹”等13個長壽補益方劑,經篩選驗證後投入生產。

溥傑賦詩曰:

當年玉液釀椒房,

今獲延齡秘苑房;

十億明時人益壽,

長驅四化藉匡襄。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純糧大麴酒(牛頭牌)

產地

江西省永修縣恆豐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大米、玉米、高粱、蕎麥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小麥中溫大麴為糖化發酵劑,採用傳統工藝,人工老窖發酵,按質取酒,貯存陳釀,精心勾兌調配而釀成。

特點

純糧大麴酒屬其他香型大麴白酒。酒液無色,清亮透明,香氣濃郁,入口醇厚,回味悠長。酒度分為48°、52°、54°三種。

榮譽

牛頭牌純糧大麴酒於1984年被評為江西省優質酒。於1985年被命名為江西省名酒。1984年、1986年均獲得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獎。

  歷史

永修古稱建昌,屬南康轄區,位於江西省北部、修水下游、鄱陽湖西岸,是贛北著名魚米之鄉,釀酒歷史悠久,宋代熙寧年間南康酒課為“三萬貫以上”。清代釀有“黃酒、高粱酒”。1954年在舊作坊基礎上建成恆豐酒廠,1979年試產純糧大麴酒,翌年正式投入生產。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七寶山老窖(七寶山牌)

  產地

江西省上高縣釀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大米、小麥、豌豆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小麥、豌豆製成高溫大麴,工藝採用抑乳增己措施,糧糟低溫入窖,雙輪底增香,長週期發酵,精心勾兌,陳貯三年而釀成。

特點

七寶山老窖屬濃香型大麴酒。此酒無色,清亮透明,窖香濃郁純正,入口醇和綿甜,餘味悠長,酒體豐滿協調。酒度為52°。

榮譽

七寶山牌七寶山老窖於1985年、1989年被評為江西省優質產品。

  歷史

上高縣古屬筠州,釀酒歷史悠久,宋代熙寧年間均州酒課為“三萬貫以上”。清代釀有“麴酒、黃酒”。1957年在舊作坊基礎上建成該廠,繼承傳統工藝,同年投產此酒,因引七寶山泉水釀成,故名“七寶山老窖”。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麻姑酒(麻姑牌)

產地

江西省南城縣江西酒廠。

原料

選用麻姑山所產優質糯米為原料。

釀造

配以清涼泉水定時浸泡,蒸飯冷卻後,以根黴曲作糖化發酵劑,經發酵精心壓榨,按比例分3次摻入優質大麴白酒,密封陳釀,並進行駁缸別腳3次,封存數年,精心過濾釀製而成。

特點

麻姑酒是具有獨特風格的甜型黃酒。此酒,呈琥珀色至棕紅色,晶瑩光亮,芳香濃郁,味美甘甜,酒性柔和。酒度為16-18°,糖分22-24%,總酸0.35-0.40%。

榮譽

麻姑牌麻姑酒在1963年、1980年、1983年連續三屆被評為江西省名酒,1980年、1984年兩次獲江西省優質產品稱號,1990年獲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

歷史

南城古為建昌府,地處贛東、撫河上游。縣城西南有麻姑山,相傳為麻姑仙女得道成仙的地方。據《神仙傳》載:麻姑為東漢桓帝時人,她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為王母祝壽。故麻姑酒又稱壽酒。儘管瑤池蟠桃盛會和麻姑獻壽只是個神話傳說,但麻姑酒釀造歷史由來已久。《麻姑山志》記載:“麻姑山人,取麻姑泉水釀酒,飲之冷比霜雪、甘比蜜甜,一盞入口,沉病即痊。”又據明代《建昌府志》載有:“唐鄧紫陽真人,獻皇家壽酒,系用麻姑山銀珠糯米、麻姑泉、麻姑山藥材所配。”歷代對麻姑酒均有文獻記載,文人名士也多有讚譽詩篇。清初也有堯下豪門釀酒獻京師之說。1915年,南城慶樂酒坊釀製的麻姑酒暢銷海外,參加國貨展覽會及工商部國貨展覽會均獲二等獎。民間譽有“麻姑糯質,仙泉靈藥,冷霜甘蜜,清腦提神,驅風壯胃,祛病延年”之稱。1958年在舊作坊基礎上建成南城麻姑酒廠,繼承傳統工藝,繼續生產此酒,1988年易為現廠名。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九江陳年封缸酒(長青牌)

產地

江西省九江市封缸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糯米為原料。

釀造

用根黴曲作糖化發酵劑,前發酵階段多次加入50°醅酒(白酒),待酒度達到20°時,帶糟貯入大缸,密封6個月,得酒後再入大缸陳釀,密封陳釀達5年之久,故又叫陳年封缸酒。

特點

九江陳年封缸酒屬甜型黃酒。此酒,色澤淡黃,逐年轉成琥珀色,其香氣濃郁,鮮甜醇厚,酒性平穩,餘味綿長。酒度為16-18°,糖分為24-26%,總酸為0.3-0.45%。

此酒採用景德鎮漂亮的瓷瓶盛裝,上繪古畫,古色古香,是這一名酒錦上添花。

榮譽

長青牌九江陳年封缸酒為江西省歷屆名酒和省優質產品,1979年在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盃獎。

歷史

九江古稱潯陽、江州,釀酒歷史悠久,唐代釀有名品,據《唐國史補》載有“潯陽之湓水”酒。元和年間釀有“醅酒”,詩人白居易人江州司馬時,曾吟詩曰:“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宋代酒業更為興旺,熙寧年間酒課達“四萬貫以上”,當時九江高築酒樓,如“潯陽樓”酒建立在臨江之地,招攬遊客,曾風行一時,成為歷史上著名酒樓之一。明代,醅酒經封缸陳釀,自然轉化成琥珀色澤,酒味鮮甜醇厚,獨特風格已成定型,故名“陳年封缸酒”。清代末期以“震泰號之封缸陳釀”著稱。1956年將黃利源、意興、老同興、大天然、小天然、鄢福泰、胡景源、怡然生、羅興發、江義順、伍華、繼華等12個作坊進行公私合營,恢復投產陳年封缸酒。1958年改建為九江市綜合食品廠,1973年易為現廠名。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江西特曲(盱江牌)

產地

江西省南城縣江西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糯米、大米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特製高、中溫曲藥,吸古泉水,採用傳統工藝和國內名酒廠先進技術相結合,經發酵、蒸餾、陳貯、勾兌等工序釀成。

  特點

江西特曲屬其他香型白酒。酒液無色,清亮透明,香氣濃郁、清雅,酒質醇綿,口感純潔、爽適、柔和、甘潤、回味悠長,具有四特酒風格。酒度為52°、38°兩種。

榮譽

盱江牌江西特曲曾於1985年被評為江西省優質產品。又於1987年再度被評為江西省優質產品。

歷史

南城古稱建昌,釀酒歷史悠久,漢代已有釀酒。唐代以釀有“麻姑酒”聞名,詩人李商隱題有“欲就麻姑買滄海”詩句、歷代對麻姑酒均有記載,如宋代《曲本草》、明代《本草綱目》等。又,清代《江西通志》曰:“神功泉在南城麻姑山,清而甘美,宜於釀酒,故盱江有麻姑酒。”南城除釀有“麻姑酒”還釀有其它酒品如“米酒”、“燒酒”。宋代熙寧年間酒課為“三萬貫以上”,為江西主要產酒地區之一。1958年在慶樂酒號、合記酒坊等舊作坊組建成南城麻姑酒廠,釀製“黃酒、白酒”,1983年投產此酒,1988年易為現廠名。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堆花特麴酒(鼓樓牌)

  產地

江西省吉安市釀酒廠。

原料

選用糯米、大米、高粱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大麴為糖化發酵劑,引真君山龍泉水,採用民間釀造精華和現代釀製工藝相結合,經破碎、蒸煮、人工老窖發酵、緩慢蒸餾、按質接酒、長期貯存、勾兌等工序釀成。

特點

堆花特麴酒屬其他香型大麴酒。酒液清澈透明,芳香濃郁,微有植物芳香及獨特的藥香,酒質醇厚,飲後清爽,尾子乾淨,風味獨特。酒度為50°。

榮譽

堆花牌堆花特麴酒曾於1981年、1983年、1986年、1988年均被評為江西省優質產品。又先後被評為江西省優質酒和江西省名酒。

歷史

安吉古稱廬陵,在贛中部、贛江和禾水匯合處,風光絢麗,物產富饒。早在1700多年前,就有釀酒作坊,後由糯米甜酒發展成為糯米燒酒。到了宋代,“堆花酒”開始問世,酒作坊遍及全城,大有“白鷺洲頭書聲朗,縣前深巷酒飄香”的景象。

廬陵縣是南宋文天祥的家鄉,在寶祐4年前,相傳文天祥在白鷺書院讀書時,十分喜飲堆花酒,讚道:“層層堆花好燒酒!”至今民間尚流傳著“美酒泛白花,堆花酒質佳,鄉民祭文公,祭酒獻堆花”的民謠。解放前夕時尚留有“長豐”等29個釀酒作坊。1952年建成吉安市釀酒廠,繼承當地傳統釀造工藝,結合現代科學釀製方法,使這一傳統名酒放出異彩。銷往北京、上海、天津、黑龍江等地。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上饒大麴酒(信江牌)

  產地

江西省上饒地區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大米、麥曲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麥曲為糖化發酵劑,經潤料配醅,混蒸混燒,人工老窖發酵,緩火蒸餾,山洞陳貯,調度勾兌等工序配製而成。

特點

上饒大麴酒屬其他香型白酒。酒液無色,清澈透明,醇香濃郁,口味醇和綿甜,香味協調,後味爽淨,回味悠長,具有四特酒風格特點。酒度為55°。

榮譽

信江牌上饒大麴酒於1979年、1981年被評為江西省優質酒。又於1985年、1989年被命名為江西省名酒。再於1988年獲得商業部優質產品銀爵獎。

歷史

上饒古為信州,在贛東北部,信江上游,南倚金山,風景秀麗、有清泉,是適宜釀酒的理想場所。宋代釀酒業較興盛,熙寧年間酒課達“五萬貫以上”,為江西省產酒最多的地區。南宋詞人辛棄疾寓居上饒,題有“一杯千歲”的詞句。1956年在舊作坊基礎上建成上饒地區釀酒廠,1958年繼承傳統工藝投產此酒。1981年易為現廠名。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李渡高粱酒(李渡牌)

產地

江西省進賢縣李渡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大米、高粱、麥麩、麵粉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上等麥麩、麵粉製成大麴為糖化發酵劑,在百年小圓窖和人工老窖進行中溫發酵,蒸餾取酒,陳貯勾兌而成。

特點

李渡高粱酒屬其他香型大麴酒。酒液色清透明,香濃馥郁,回味悠長,味純醇厚,具有獨特風格。酒度為54°。

榮譽

李渡牌李渡高粱酒曾於1962年、1979年、1983年、1989年均被命名為江西省名酒。

歷史

李渡酒廠地處贛中、撫河下游的文明古鎮李渡鎮。該地有著名的“仙泉”,水質甘冽、清甜,是釀酒之佳泉,相傳“仙泉”原是鎮中會仙樓釀酒用水之泉,八仙之一的鐵柺李路經此處,在會仙樓酒醉,並大讚此酒,故得此名。宋代詞人晏殊是撫順臨川晏家村人(今為進賢縣轄),他的詞中也多有反映富貴悠閒的詩酒生活的,可謂“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酒。”由於釀酒歷史悠久,故在江南一帶享有“聞香下馬,知味攏船”的酒鄉之稱。清代宣統二年(1910)所產的土燒酒,以酒味純淨而聞名於世,最高年產量達20餘萬公斤。原為糯米燒酒,後發展為高粱酒。1959年李渡酒廠建立,使李渡高粱酒得到迅速發展。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百花洲特曲

產地

江西省南昌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大米、麥曲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大塊麥曲為糖化發酵劑,經陳年老窖發酵,分層蒸酒,按質取酒,陳貯老熟,精心勾兌調配等工序釀製而成。

特點

特麴酒屬其他香型。酒液無色,清亮透明,芳香郁馥,醇厚綿柔,酒質純正,回香悠長,具有獨特風格。酒度為50°。

榮譽

百花洲牌酒是江西省八大名酒之一。曾於1963年、1980年、1983年均被命名為江西省名酒。

歷史

南昌古稱豫章、洪都、洪州,釀酒歷史悠久,晉代釀有“豫章竹葉”酒,馳名各地。宋代釀有酒品,張能臣的《酒名記》載有“洪州酒之佳者曰雙泉、曰金波”,成為全國的名酒,熙寧年間洪州酒課達“四萬貫以上”,為江西省產酒最大的地區之一。民間釀製甜酒和小曲土燒酒的歷史較為悠久,在300餘年前,才釀有大麴酒,據傳明末清初時,南昌有個釀酒作坊,到山西學藝,才傳進大麴酒釀造法,於是南昌的“大麴酒”逐漸聞名於世,1952年,在原工農、八達等幾家釀酒作坊基礎上,成立國營南昌酒廠,運用先進技術和經驗,更新傳統操作工藝,釀製成優質大麴酒,得以問世,享有較高的信譽。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雲中酒(雲中牌)

產地

江西省九江市廬山釀酒廠。

原料

選用潘陽湖地區的優質大米、麥曲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麥曲為糖化發酵劑,經地窖發酵,蒸餾摘酒,陳貯勾兌等工序釀製而成。

特點

雲中酒屬濃香型大麴酒。酒液無色、純淨,窖香濃郁,醇和甜潤,入口清洌,餘香綿長。酒度55°。

榮譽

雲中牌雲中酒曾於1980年參加江西省評酒會被評為省優質酒。1983年被評為江西省優質產品。銷往江西、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歷史

廬山又稱匡山。在贛北九江市南部,聳立於潘陽湖、長江之濱。廬山是古老變質岩斷層山,多峭壁、清泉、飛瀑等景,尤以江湖水汽鬱結,雲海瀰漫,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稱。所謂“匡廬獨秀”,不僅秀在山峰,更秀在雲霧。清代黃宗羲說廬山“雲之在下,真同浪海,小山之見其中者,無異蘊藻,奇也。”廬山酒廠釀出的美酒有奇異的特點:天氣晴暖,清冽透明;天氣陰冷,則泛出棉絮狀的團霧;若復置於溫水中,團霧又頓然消失。故酒名為雲中酒。

廬山自古以來,產有美酒,引得各代文人墨客前來飲酒賦詩,流連忘返。東晉(365~427)陶淵明,傲岸自潔,隱居廬山,日日醉酒,留有“醉石”遺址。唐代李白放逸超脫,也隱居廬山,留有《山中與幽人對酌》詩篇:“兩人對酌心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廬山民間以小窖釀酒甚多。50年代初,周總理在廬山曾品嚐過這種酒,給予很高評價。1970年成立廬山釀酒廠,雲中酒才正式投產。

廬山酒廠位於天池山的白鹿昇仙臺處,有著名的“天池神泉”,神話傳說是文殊菩薩開化時以手插石而開的水泉,又稱“第一泉”。此泉水清洌甘潤,為釀酒極佳之水。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清華大麴酒(鄣公山牌)

 產地

江西省婺源縣清華婺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大米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傳統固態釀造工藝,老窖發酵,緩氣蒸餾,量質摘酒,長期貯存,精心勾兌等工序釀製而成。

特點

清華大麴酒屬濃香型大麴酒。此酒,清亮透明,窖香濃郁,酒質醇綿,諸味協調,入口微甜,回味悠長。酒度為52°。

榮譽

鄣公山牌清華大麴酒於1980年、1983年、1986年、1989年均被評為江西省優質產品。

歷史

婺源古屬歙州,宋代已有釀酒業,據《熙寧酒課》載熙寧年間歙州酒課為“三萬貫以上”。清代釀有“燒酒、黃酒”。1958年在清華鎮建成婺源縣共大鄣公山分校清華婺酒廠,又簡稱婺源縣清華婺酒廠。1979年投產此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天龍液(全南牌)

產地

江西省全南縣釀酒廠。

原料

選用純真糯米、甜曲餅為原料。

釀造

經浸米、蒸飯、淋飯、拌曲、發酵、壓榨、煎酒、勾兌、陳貯等工序釀成。

特點

 此酒,色澤褐紅,清澈明亮,芳香濃郁,酒質醇和,甜酸適口,餘味綿綿。酒度18°,糖分18%,總酸0.6%。

  榮譽

全南牌酒於1986年被評為江西省優質產品。

歷史

全南原稱虔南,古屬虔州,宋代已有釀酒業,熙寧年間虔州酒課為“三萬貫以上”。清代釀有黃酒。1957年在舊糟坊基礎上建成酒廠,1976年繼承傳統工藝,投產此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白鳳烏雞補酒(白鳳牌)

產地

江西省泰和縣烏雞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小曲白酒為基礎酒,輔以烏骨雞、當歸、黨參、枸杞、黃梔子、川芎、熟地、山奈、小茴香、桂皮等10餘味中藥材。

  釀造

採用浸漬工藝,經烏骨雞除腥、脫脂,配上藥材,在小曲酒中冷浸、過濾、調兌、陳化等工序製成。

特點

白鳳烏雞補酒屬動物類露酒。此酒,色澤呈棕紅或棕黃,清亮透明,酒香純正,藥香和諧、獨特,甘甜綿和,諸味協調,藥味適中,餘味悠長。酒度分30°、27°、24°三種,糖分5%,總酸≤0.09%。

此酒能益氣補腎,健脾和胃,舒筋活血,對神經衰弱、腰病陽痿、赤白帶下,筋骨疼痛有一定輔助療效。

榮譽

安樂牌、白鳳牌白鳳烏雞補酒於1982年被評為江西省優質產品,1984年在全國第四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1987年被命名為江西省名酒,1988年獲輕工業部優秀出口產品銀質獎。

歷史

泰和古屬吉州轄區,釀酒歷史悠久,宋代已有釀酒業,熙寧年間吉州酒課為“一萬貫以上”。清代釀有“火酒、老酒二種”為泰和名產,順治年間進士施閏章賦有《泰酒歌》讚譽泰和酒。據《泰和縣誌》載:“邑有酒名泰和酒,有雞名泰和雞”,其雞“羽之屬……而武山雞為尤者,以烏骨、綠耳、紅冠、五瓜、羊毛白色者為佳。”又《本草綱目》載:“烏骨雞。氣味甘、平,無毒。主治補虛勞羸弱,治消渴,益產婦,一切虛損諸病。”1956年建泰和縣酒廠,1977年投產此酒,1988年更為現廠名。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清華婺酒

產地

江西省婺源縣國營珍珠山墾殖場酒廠。

原料

選用糯米、粳米為原料。

  釀造

用麥曲製成的大麴酒為基礎酒,配入凌竹葉、菊花、砂仁、山柰和丁香等十餘味名貴中藥材,經浸汁,調以冰糖和白糖,封存陳釀而成。

特點

清華婺酒屬高度酒配製露酒。此酒,呈金黃色,清澈透明,香氣芬芳,藥香和酒香協調,綿甜醇和,餘香悠長,飲後令人心曠神怡。酒度為50°,糖分10%。

適量常飲有舒筋活血、健脾益氣、疏氣化痰等功效。

榮譽

天香亭牌清華婺酒於1960年曾被評為江西省名酒,1963年在江西省第一屆評酒會被評為省名酒,1980年又榮獲江西省優質酒稱號。

  歷史

珍珠山墾殖場酒廠建於1958年地處贛東北山區,清洌的山泉,長年不涸,是釀酒極佳用水。墾殖場酒廠以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於1959年試製成功高級滋補飲料酒,由當時江西省副省長王卓超提議命名為“清華婺酒”,因清華是婺源縣一鎮名,原為古婺源縣城,又是當時墾殖場總場所在地;而婺源又產“婺綠”名茶,以“婺酒”和“婺綠”比翼齊飛,故取此酒名。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陳年伏酒(通天巖牌)

產地

江西省贛州市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糯米為原料。

釀造

小藥曲為糖化發酵劑,傳統工藝釀造,分次加白酒,陳釀貯存3年以上,再精心勾兌而成。

特點

陳年伏酒是具有獨特風格的甜型黃酒。此酒,呈紅褐色,晶亮透明,香醇濃郁,味美醇厚,鮮甜爽口。酒度為18-19°,糖分23-25%,總酸0.6%以下。

酒中含有多量葡萄糖和多種氨基酸,營養豐富,適量常飲,有滋補、健身、養顏等功效。

榮譽

通天巖牌陳年伏酒於1973年曾被評為江西省優質酒,1980年和1983年在全省第二、第三屆評酒會上,均被評為江西省優質產品。

歷史

贛州古稱虔城、虔州,風景優美,氣候溫和,有古井名泉,水質清澈甘潤,具有釀造美酒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歷來各地釀酒名師雲集古城,酒業盛極一時。據《熙寧酒課》載:宋代熙寧年間酒課為“三萬貫以上”。清代釀酒作坊有10多家,釀製麴酒和黃酒。咸豐年間萬源棧作坊始產該酒,經多年貯存,酒色深紅,質佳味美,馳名遠近,曾遠銷港澳地區。1952年建立國營贛州市酒廠,繼承傳統釀酒技術,於1958年恢復陳年伏酒生產。此酒每年冬、春季投產,經夏秋伏天后才供應市場,古稱伏酒,經數年陳釀的伏酒稱為陳年伏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金櫻酒(金櫻牌)

產地

江西省全南茅山酒廠。

原料

選用金櫻子為原料。

釀造

用優質大米白酒為基礎酒,經科學釀製工藝,陳釀數年而成。

特點

金櫻酒屬滋補配製露酒。此酒,呈褐紅色,晶亮透明,芳香醇郁,綿柔甘甜,酒質協調,飲後舒適。酒度19°,糖分16%,總酸0.03%。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金櫻子久服令人耐寒輕身。”該酒具有固精益腎、利尿止瀉等功效。

榮譽

金銀牌金櫻酒於1979年和1983年連續兩屆被評為江西省優質酒。

歷史

1959年建廠,1970年投產此酒。1972年以來,銷往香港、澳門地區和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日本、印尼等國。

除了上面的這些江西名酒,

江西地區老酒還有以下這些,更加稀缺。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80年代,江西特曲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80年代江西名酒 董酒工藝 瑞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80年代 醬香型 贛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80年代江西封缸酒廠 太白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江西中華甲魚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90年代,百花洲三花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80年代,清泉大麴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90年初江西名酒,全良液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80年代初 廬陵小曲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80年代江西石鐘山牌 女兒紅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80年代 江西浮雲特曲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80年代,江西白泉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80年代 章貢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江西省地方名酒


中國酒文化博大精深,而江西地區老酒更是眾多,以上羅列的只是具有代表性的很少一部分江西地區名優老酒,歡迎酒友們在文章底部留言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