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業3·15|買葡萄酒防傍大牌,買白酒看清“老酒”

利用知名品牌誤導消費者、冒充老酒以新充舊、號稱“國家級釀酒大師頂級釀造”……目前在酒類市場中,仍有部分以次充好、誇大宣傳等現象。對於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一般消費者來說,在選購酒的時候,應該首選官方渠道,同時要警惕價格過於低廉且知名度不高的品牌。在3·15到來之際,酒業專家下面這幾點提醒,也可令你在選購酒品時避免陷入這類消費陷阱中。

◆ 用諧音山寨名牌打“擦邊球”

利用消費者對知名品牌的認知,故意混淆產品名稱來打“擦邊球”,是目前酒市場中經常出現的現象。近日,消費者李先生在逛某超市發現了一款打著波爾多名莊拉菲(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擦邊球”的某拉斐某某堡乾紅葡萄酒,這款葡萄酒售價僅為199元,標註為2015年“拉斐”南法餐酒。“這瓶酒名字看起來跟名酒拉菲很像,猛一看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李先生說。這瓶相對廉價的葡萄酒與名酒讀音相似,很容易讓消費者混淆概念。

專家提醒:購買首選官方渠道

酒水行業研究者歐陽千里提醒消費者,面對市場上魚龍混雜的情況,想要不受騙,首先應該選擇從官方渠道或實力雄厚的大公司購買產品,這樣即使買到副牌產品,也總比買到冒牌要好得多。另外,不要抱著貪便宜、撿漏的想法,很多明顯過於便宜的產品基本是“坑”。比如正牌拉菲是酒莊最頂級的產品,葡萄純手工採摘,超高的品質決定了它的市場價格定位。如果像案例中那種過於低廉的價格就需要謹慎判別了。最後,在購入產品前,最好上網查一下,這些產品是否在正規的渠道上有過呈現,如果沒有,買之前也要留心。

◆ 假老酒充斥電商平臺

在某知名電商平臺上搜索“茅臺鎮洞藏酒” 等,價格從十幾元到數百元不等。這些產品的吊牌上大多打有“茅臺鎮傳統佳釀”“天然溶洞貯藏”“茅臺鎮洞藏原漿酒”等標識,其中很多款酒不到20元即可購買一瓶,商家動輒號稱15年以上洞藏老酒。從包裝來看,這些所謂的老酒大多采用土壇陶罐裝置,外包裝採用做舊的風格,在產地方面多來自貴州。

專家提醒:一些年份酒不靠譜

歐陽千里表示,在業內,老酒的界定很寬泛,一是廠家標註的年份酒,二是瓶貯酒。如果把老酒的界限放在三年到五年,那麼很多酒都能滿足條件,比如茅臺酒、捨得酒等,因為酒體在出廠前都貯存了三年以上。老酒一般指具備流通價值、市場認可、價格參照的有一定年限的優質白酒,而非具備一定年限的所有白酒。要買好的年份酒,首先要看生產廠家是不是老牌企業,其次要看年份的時間,超過15年的年份酒有些並不靠譜,最後要看售賣的渠道,在網絡電商購買更要慎之又慎。

◆ 誇大宣傳

除了以次充好,以新充舊以外,消費者在選購酒的時候,還要警惕一些酒企在宣傳上的誇大和不實之詞。例如,在葡萄酒領域,一些在市場中並不知名的品牌聲稱“採用某某產區葡萄園的最好的葡萄釀造。”有些白酒則以“頂級釀造”為賣點。此前,陝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曾接到消費者舉報,要求對某知名白酒營銷公司涉嫌廣告違法的行為進行立案調查。經查,該公司在其某系列酒品外包裝上使用“……經國寶級酒海儲藏老熟”“國家級釀酒大師精心調製”等宣傳用語。

專家提醒:極限詞濫用涉嫌誇大虛假宣傳

歐陽千里表示,在酒類營銷過程中,極限詞使用需要特別注意,凡是廣告法不允許的,皆涉嫌誇大虛假宣傳。一般這類詞都具有誤導性,尤其是那些價格低廉的酒款,消費者在買酒時最應該關心的信息應該是一些能夠真實反映商品質量的有用信息。使用絕對化用語進行宣傳,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九條之規定,屬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的行為。廣告宣傳語面向社會大眾,直接代表企業形象,反映出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消費者的判斷和選擇。虛假宣傳或使用極限化、絕對化用語,不僅會誤導消費者,造成廣告亂象,而且還可能貶低同行,擾亂市場秩序。因此,消費者在選購酒的時候,看到包裝上如有 “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絕對化用語,就要提高警惕,避免陷入商家虛假宣傳的陷阱。

新京報記者 徐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