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開國第一宴”名酒,是它,而非茅臺

茅臺是我國酒中奢侈品,價格不菲是它最為直觀的特點之一,通常一瓶茅臺酒的價格可能就是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就算它的口感再好,普通家庭的人也是消費不起的。茅臺價值高昂,自然也就作為禮尚往來的珍品,體現了中國特有的面子文化,茅臺自然也就成了一種階層的象徵。

揭秘“開國第一宴”名酒,是它,而非茅臺

價格如此之高,自然吸引了很大部分對它的關注,一些關於茅臺的傳聞也在民間流傳。在這些傳聞中,一部分因為年代久遠,所能考證的資料很少,因此很難判斷出真相究竟是如何的?在這些傳聞之中,有兩個問題的爭議性是非常大的。而這兩個問題分別是:1、“開國第一宴”的用酒究竟是哪種品牌?2、茅臺酒為何那麼貴?

今天,小編將圍繞這兩個問題,逐一給大家講解。

1、“開國第一宴”用酒究竟是哪種?

這個問題受到的爭議是非常大的。首先,我們先來搞清楚何為“開國第一宴”?1949年9月21日,第一次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開幕,這場為期共10天的會議在當月的30日順利閉幕。這次的開幕閉幕以及開國大典之日,都分別舉辦了隆重的國宴,而這三次國宴,也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國宴。

可以確定的是,當時喝的酒肯定是白酒,至於是什麼酒才是最具爭議性的話題。茅臺酒多年來宣傳自己為國酒,但其實,熟悉茅臺的酒友肯定知道“國酒”這一稱謂其實是茅臺自身或者民間的稱呼,官方並沒有承認我國的“國酒”為茅臺。

揭秘“開國第一宴”名酒,是它,而非茅臺

由於茅臺自身的宣傳和其品牌知名度,導致許多人誤以為“開國第一宴”用酒就是茅臺,但事實並非這樣。著名的歷史老師紀連海在經過一系列研究認為,符合當時“開國第一宴”的用酒標準有三個:一是必須為中國的名酒品牌;二是運輸要便利;三是供應量要足。眾所周知,茅臺產於貴州,但在那個時候貴州還屬於國民黨統治的地區,想要運輸大量的茅臺酒到北京,是不太可能達到的條件。因此在那時,能達到這個要求的名酒品牌只要一個,那便是山西汾酒。當然,我們不能光憑這一點而妄下定論“開國第一宴”用酒是汾酒而非茅臺。

據相關資料瞭解,汾酒的酒廠組織了一部分人員,走訪了當時在場的多個目擊者以及各個專家,並且還找到了當時該酒廠的負責人的日記,此人名叫楊漢三,在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1949年9月10日貯存了將近一年的老白汾酒,經過長途轉運,被正式擺在"首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國宴席桌上。

並且,原中央警衛局戰士、北京飯店的副總經理高彤曾親歷國宴現場也證實當時的國宴由中央人民政府典禮局局長餘心清操辦和主持,國宴喝的酒是他向周總理寫報告點名要的汾酒。作為如此重要宴席的承辦地,北京飯店也有相關文檔記載,一本名叫《北京飯店史聞》的書中也並未提及到有關茅臺酒的文字。

《百年茅臺》是茅臺酒廠官方自己拍攝的宣傳片,此片中提到過1949年茅臺酒被賣到過重慶、貴陽以及香港,但卻並未提到過北京。

通過以上的資料表明,其實答案已經很明確了,當時“開國第一宴”的用酒並非是茅臺酒,而是山西汾酒。

2、茅臺酒為何這麼貴,質量究竟如何?

俗話說,一分錢分貨,茅臺酒既然能賣到如此之高的價格,那麼它的質量也應該是最好。其實,這樣的看法也很絕對。

就算如今大火的茅臺也曾遇到過低谷期。1955年,周恩來總理曾強調茅臺酒一定要保證質量,當時還將輕工業部食品局組成了工作組。局長杜子端親子率領小組前往茅臺酒廠,對茅臺酒的生產過程、酒的質量以及品牌聲譽問題開展了各方面的工作。但直到1956年,根據茅臺酒廠的一份內部資料的顯示,茅臺酒的次品酒的比例竟高達55.39%。因此,《貴州都市報》2011年8月27日一篇名為《五十年代茅臺酒 不可不說鄭義興》也曾指出:茅臺酒廠1956年的合格僅有12.19%。

由此可以看出,並不是價格第一,質量就第一。價格再好的酒,它曾有過低谷期。因此,在選擇酒的時候,不能只一句價格選擇,根據自己的口味以及喝酒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酒才是最重要的。

揭秘“開國第一宴”名酒,是它,而非茅臺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全網搜索“國酒說”,為您帶來更多酒類小常識,還有驚喜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