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共享汽車倒閉並非壞事

共享出行企業需要面對更大的投入和更長時間的投入產出,這對於原本就不富裕的行業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這樣的狀態必將加快部分共享出行企業走向滅亡。


從沒有一個行業會像汽車共享領域一樣如此割裂,一邊是途歌、GoFun、EVCARD等老牌共享車企問題頻出,一邊則是吉利、戴姆勒等傳統車企加速佈局共享出行。


3月9日,北京蔚星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蔚星出行)正式成立,這家新公司蔚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蔚星科技)旗下的全資子公司,而蔚星科技是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團與戴姆勒旗下移動服務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總部落於杭州,共計投資17億元,雙方各持股50%。據悉,該公司主推高端車型共享出行服務,其中一部分高級服務人員具備中英雙語交流能力,可滿足國際客戶需求。


為什麼說共享汽車倒閉並非壞事

無獨有偶,就在蔚星出行正式成立一週之後,東南亞共享出行巨頭Gojek也獲得了12億美元的融資,以便與當地曾經火爆的Grab相抗衡。

這是近期共享出行領域為數不多的好消息,在此之前共享出行領域就經過了近乎殘酷的洗禮,友友租車、中冠共享汽車、EZZY、car2go、途歌等共享汽車平臺悉數停運,製造共享汽車墳場EVCARD和受疫情影響“被迫”推出優惠日租業務的GoFun也並不好過。


疫情影響雪上加霜

自2017年3月,友友用車發佈停止運營公告開始,這個極大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行業,便開始蒙上了一層陰影。緊接著2017年10月,EZZY宣佈解散;11月,天津"小靈狗"被曝跑路。到了2018年,麻瓜出行宣佈停止服務;北汽旗下業務輕享出行宣佈進行業務升級,弱化企業作為運營者的角色;不固定停車位的途歌也開始退出南京市場,一年之後,途歌創始人王利峰便登上了“老賴”的名單。

在途歌問題頻出的同時,共享汽車墳場也開始逐步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紅極一時的汽車共享業務迅速墜入泥潭。而在此期間,身在青島的大道用車,也出現了押金退不出的情況;三加壹共享汽車負責人被捕,退押金遲滯;主攻合肥的小明出行,押金也無法退出。一時間,退押金難成了諸多消費者難言的苦衷。


為什麼說共享汽車倒閉並非壞事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態,主要是因為絕大多數共享出行項目都是在虧本經營。在去年10月19日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汽車產業論壇上,上汽集團的董事鍾立欣就曾透露了大道出行倒閉原因。他說:“大道在關閉以前,他們每輛車每天的營收可以做到一百塊錢,意味著一個月的收入是三千塊錢,要支付1350元的汽油費,45%是汽油費,另外保險,攤到每個月是五百塊錢,調度費每個月是584,停車費200,維護費250,累計加起來是3067塊錢。這部車子每個月產生的收益是3000塊錢,運營費用就要花掉3067塊錢,所以運營是非常重。”

雖說以燃油車為主的共享出行企業並不多,但其並不受續航里程的影響,而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共享企業,意味著要投入更多的人力,進行車輛調動和充電,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整體的運營成本。從這裡說來,虧本經營是絕大多數共享出行企業的常態。


為什麼說共享汽車倒閉並非壞事

而在新冠肺炎爆發的背景下,共享出行企業變得越發艱難,首先是人流量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用戶基盤變小,車子的使用頻率下降;其次,對車子進行整備、消毒的成本也有所提升。換句話而言,共享出行企業需要面對更大的投入和更長時間的投入產出,這對於原本就不富裕的行業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這樣的狀態必將加快部分共享出行企業走向滅亡。

共享出行倒閉的積極意義

任誰都不願看見一個極具潛力的行業,走向了失敗的邊緣,但現實就是如此,業內早有斷言,在無人駕駛到來之前,共享汽車很難取得突破性發展,而目前的狀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這一點。


不過,在記者看來,目前共享出行領域問題頻出的狀態並非壞事。首先而言,倒閉產業升級,成了不少共享車企的唯一出路,這其中既包括吉利、戴姆勒在高端共享出行領域的探索,也包含諸多理論模式的創新,不管是用燃油車、新能源車,還是採用固定車位和不固定車位的方式,都已經有企業進行了探索,這將為後者提供很大的借鑑意義。


其次,對不少佈局共享出行的整車企業而言,行業暫時的不明朗將促使其加強對這一領域的管控和探索,暫時降低對共享出行的佈局,加大對無人駕駛領域的投入,或許將成為諸多車企最好的選擇,如此一來,必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


為什麼說共享汽車倒閉並非壞事


再次,最為重要的是,部分共享出行企業的倒閉,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新能源市場的正向發展。從前文的敘述中也不難看出,率先倒閉的共享出行企業,以體量較小的為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新能源車為主力車型的企業。


在國家大力推動新能源市場發展的背景下,電動車領域迅速湧現出了一批新興企業,但一方面因為新興的新能源車企整體運營能力不強,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不高,導致很大一部分電動車流向了共享出行行業,這早已成為了業內的共識。


而在共享出行行業發展不順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銷路也將產生不小的影響,這是當下新能源市場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也是促使新能源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的主要因素。毫無疑問,產品力差,競爭能力差的新能源車企將逐步被市場淘汰,這對於新能源市場的升級發展來講,並不是什麼壞事。

(摘自 汽車公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