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戴N95口罩,他鼻樑上壓出了老繭

題:常戴N95口罩,他鼻樑上壓出了老繭

走進亳州市疾控中心,探訪疫情防控一線“隱形戰士”


常戴N95口罩,他鼻樑上壓出了老繭

正在進行核酸檢測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變成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疫”。

在亳州,眾多“逆行者”奮不顧身、衝鋒在前。在 “逆行者”中,有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他們不像醫護人員那麼引人注目,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但他們日夜兼程,同時間賽跑、與疫魔較量,同樣是這場戰“疫”的主角,他們就是亳州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

近日,記者走進亳州市疾控中心,近距離探訪這群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隱形戰士”。

核酸檢驗 與病毒爭分奪秒

早上5點半,王慶從睡夢中驚醒,想起一大早還有檢驗樣品要送到實驗室,他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再也無法入眠。

從1月28日(大年初四)被抽調到亳州市疾控中心實驗室從事核酸檢驗工作以來,王慶只回過一次家。這唯一的一次回家是他買了菜送到家門口,連門也沒進,隔著防盜窗與懷有身孕的妻子揮了揮手,走了。

“想起懷孕的妻子和7歲的孩子,很愧疚。但這種愧疚也是動力,促使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來,為早日戰勝疫情盡我所能。”王慶動情地說。

1月27日,王慶所在的亳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接到“亳州市疾控中心需要增援檢驗人員”的通知,作為一名檢驗人員,他義無反顧地報了名,並於1月28日正式加入核酸檢驗小組。

在亳州市疾控中心檢驗中心核酸檢測小組,像王慶這樣的檢測人員共有28人。用沒日沒夜來形容王慶他們的工作絲毫不誇張。

為什麼沒日沒夜?檢驗中心副主任錢樹生告訴記者,患者的臨床診斷、治療監測、隔離解除,這都與病毒的核酸檢測密不可分,檢測的快慢至關重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中心承擔著全市各縣區採標樣本的核酸檢測任務,工作量極為繁重。28名檢驗人員分成4個檢測小組,實行四班輪崗,人歇機器不歇,24小時不間斷進行核酸檢測。“這都是為了儘可能為新冠肺炎的診斷和治療爭取時間。” 錢樹生說。

完成一次核酸檢測要經歷樣本整理、核酸提取、體系配製、核酸擴增等程序,一套程序下來最快也要4個小時。而且為保準確還要進行二次複核。在這些工作中,王慶和同事們要與病毒“面對面”接觸,精神高度集中,稍有不慎就有感染風險。

而由於標本可能含有病毒含量極高的汙染源,檢驗檢測組必須在25℃恆溫的特定實驗室內工作,穿上隔離服,戴上護目鏡、N95口罩、乳膠手套、鞋套……頂著這厚厚的裝備,王慶和同事們一待就是10個小時以上,整個過程中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到第二天凌晨才能吃上一口簡單的飯,已經是他們的常態。“沒辦法,防護服和N95口罩都太緊缺了,出去一次就意味著還要再更換一套。”王慶說,每次檢測結束出來脫下防護服的時候,裡面的衣服早已全部溼透,手也悶得發白。

進入實驗室時,出於防護需要,記者也佩戴上了N95口罩。戴上後的感覺,不是“高大上”,而是勒的臉、鼻子生疼。而王慶他們,一戴上就是10多個小時、20多天。由於長時間佩戴口罩,王慶鼻樑上的壓痕甚至慢慢長出了老繭。

據瞭解,截至2月23日,亳州市疾控中心檢驗中心共檢測標準數量為10491,共檢測人次9956人,更多的樣本還在陸陸續續送達。

常戴N95口罩,他鼻樑上壓出了老繭

流行病學調查 福爾摩斯般排查疫情

“請問您是哪天從武漢返回的?”“回來之後去過哪些地方,接觸過哪些人?”“當時您戴口罩了嗎?”……在市人民醫院的隔離病房裡,亳州市疾控中心流調人員楊康正在對一名確診患者進行著詳盡的溝通與核實。

“流調”就是流行病學調查的簡稱,在傳染疫情的防控中,他們像一名名“偵察兵”,詳細瞭解疑似病例的旅居史、接觸史、暴露史,通過細節詢問盡力排查傳染源,控制傳染源。

排查密切接觸者,猶如大海撈針。從發現一個確診病例開始,需要調查的人員可能有幾十甚至上百個,調查內容更是細微到當天與病例接觸時有幾個人,有沒有戴口罩,有沒有打噴嚏等等……這就需要楊康和同事們用敏銳的眼光和縝密的思維,透過紛繁複雜的生活片段,根據蛛絲馬跡精準查找傳染的源頭和關聯。

在流行病學調查中,最有暴露風險的就是流調人員時常需要與確診患者或者疑似患者面對面,仔細詢問。然而由於很多人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認識不夠,流調人員的調查工作並不都是一帆風順。“有些人對情況回憶不起來,我們就順藤摸瓜地幫他回憶在某一天坐過哪一輛車,去哪個超市買過東西等等。”也有個別群眾因擔心自己被隔離,害怕講出實情。遇到這種情況,楊康和同事們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厭其煩地與他們確認近期活動範圍,確保摸清病例就診前的每一個活動細節,排查清楚活動場所、接觸史、暴露史,並迅速向相關部門和機構發出協查通報,在最短時間內力爭找到每一位風險暴露者,進行醫學觀察,實施健康管理。

找出病人的感染源及其密切接觸者,只是流調工作其中的一步。在細緻入微的流調工作結束之後,楊康還要連夜撰寫疫情分析報告。因為到每日24時後才能獲取到前一天全市的疫情數據,而在次日8點之前則要把報告報送至省疾控中心。這就意味著楊康和同事們所撰寫的疫情分析報告必須在凌晨才能開始。“報告內容包含患者基本情況、發病經過、生活軌跡等至少九個環節,各個環節必須詳細嚴謹,寫一份報告至少需要三四個小時,甚至更多。”楊康所在的流調組組長劉強林說。這樣一來,楊康和同事們加班到凌晨三四點鐘是常有的事,然而第二天早上8點之前他們又步履匆匆地開展下一次流調工作了。

在亳州市疾控中心信息流調組,像劉強林、楊康這樣固定的流調人員共有7人,他們像福爾摩斯般通過邏輯推理,迅速鎖定密切接觸者。不遺漏任何一個線索,不忽視任何一個細節。及早發現可疑病例,防止疫情蔓延,同時也為病例臨床救治爭取寶貴的時間。

全員戰“疫” 有危險黨員先上

不僅是信息流調組、檢驗組,市疾控中心全員都在戰“疫”一線。

市疾控中心審時度勢成立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指揮部下設7個專業小組,分別是:信息流調組、檢驗組、督導組、宣傳組、熱線諮詢組、物資保障組和後勤安保組。全體人員放棄休假,超負荷運轉,24小時值守崗位,吃住在單位,嚴守以待,隨時出擊。

關鍵時刻,市疾控中心黨組織凝心聚力,黨員衝鋒在前,帶領全體職工,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在本次疫情處置過程中,最危險的檢驗組和信息流調組均以黨員任隊長,以黨員為業務核心骨幹,配置攻堅力量,充分發揮了疫情防控中的“先頭部隊”和傳染源(患者)甄別“一錘定音”的作用。

“有危險要黨員先上。黨組織的召喚、黨員的帶動,使整個中心幹部職工迅速團結起來,齊心協力投入戰鬥。”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止如此,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還表現在健康諮詢和健康教育、宣傳信息管理、後勤物資和安全保障上,所有有關人員放棄了春節期間與家人團聚的機會,24小時“泡”在崗位上,累了就在臨時安置的簡易床上休息一下,困了就灌咖啡提神。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卻從不言悔。

在後勤安保組和物資保障組,為了不讓檢驗和流調人員在病毒面前“裸奔”,他們一日奔波數千裡採購PCR用器材和試劑盒、運送樣本,保障一線物資充裕,全力備戰。

督導組則重點對全市所有縣區疫情流調工作、病例密接者排查和隔離、疫點疫區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和發熱病人篩查等工作開展督查,查找發現問題40餘件,提出整改建議和措施20餘條,並全部追蹤監督落實整改。

熱線諮詢組安排8名專業技術人員,分成2個工作組,設立2部諮詢電話,共接聽群眾諮詢電話近千個,內容涉及新冠感染防控的相關知識、狂犬疫苗接種門診相關信息、報告從武漢回亳人員或車輛相關信息、查詢新冠核酸檢測結果等。

宣傳組也是日日奔波在前線,及時準確傳遞黨和政府聲音,旗幟鮮明宣傳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蹟,綜合運用各種手段,讓市民消除恐慌、科學防護。

疫情來勢洶洶,防控任務艱鉅,但步伐堅定。其實在此之前,市疾控中心已有研判並採取了相應措施。

市疾控中心2019年將“有引起‘非典’類新型病原體出現,要引起大範圍易感人群患病”作為防範化解醫療衛生領域重大風險的首要內容,寫進了《關於防範化解醫療衛生領域重大風險專項工作方案》,由市委市政府聯合發文推動防範化解工作,在全市疾控人力資源補充、應急事件演練和應急物資儲備等方面為本次疫情有效處置奠定了物質、人才技術基礎和思想準備。

另外,1月10日,市衛健委印發《關於做好冬春季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密切關注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形勢,進一步加強了全市呼吸道傳播疾病的管理,為做好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爭取了時間上的主動。

柳樹發芽了、小草長高了、迎春花開了……走在流調路上,楊康第一次如此關注春天、期盼春天。“春天如約而至,病毒終將過去。”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