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老子《道德經》的精髓是什麼?你是如何評價這部作品的?

一抹書香伴君行


老子《道德經》的精髓就在首章“道,可道”篇。原文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此章總言道之體用,及入道功夫。老子之學,盡在於此。其五千餘言,所敷演者,唯演此一章而已。

所言“道”,乃真常之道。“可道”之“道”,猶言也。意謂真常之道,本無相無名,不可言說。凡可言者,則非真常之道也,故非常道。且道本無名,今既強名為“道”,是則凡可名者,皆假名耳,故非常名。此二句,言道之體也。

然無相無名之道,其體至虛,天地皆從此中變化而出,故為天地之始。斯則無相無名之道體,全成有相有名之天地,而萬物盡從天地陰陽造化而生成,此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為萬物之母。此二句,言道之用也。

此下兩句,乃入道之工夫。常,猶尋常也。欲,猶要也。老子謂:“我尋常日用安心於無,要以觀其道之妙處;我尋常日用安心於有,要以觀其道之徼處。”教,猶邊際也。意謂全虛無之道體,既全成了有名之萬物,是則物物皆道之全體所在,正謂一物一太極。是則只在日用目前,事事物物上,就要見道之實際,所遇無往而非道之所在,故莊子曰:“道在稊稗[ tí bài ],道在屎尿。”如此深觀,才見道之妙處,此二“觀”字最要緊。

老子因上說觀無觀有,恐學人把『有』『無』二字看作兩邊,故釋之曰“此兩者同”。意謂我觀無,不是單單觀無,以觀虛無體中,而含有造化生物之妙;我觀有,不是單單觀有,以觀萬物象上,而全是虛無妙道之理。是則有無並觀,同是一體,故曰“此兩者同”。

老子恐人又疑兩者既同,如何又立“有”“無”之名,故釋之曰“出而異名”。意謂虛無道體,既生出有形天地萬物,而有不能生有,必因無以生有;無不自無,因有以顯無。此乃有無相生,故二名不一,故曰“出而異名”。

老子恐人又疑既是有無對待,則不成一體,如何謂之妙道。故釋之曰“同謂之玄”。斯則天地同根,萬物一體,深觀至此,豈不妙哉?

老子恐學人工夫到此,不能滌除玄覽,故又遣之曰“玄之又玄”。意思是說:雖是有無同觀,若不忘心忘跡,雖妙不妙。殊不知大道體內,不但絕有無之名,抑且離玄妙之跡,故曰“玄之又玄”。工夫到此,忘懷泯物,無往而不妙,故曰“眾妙之門”,斯乃造道之極也。

似此一段工夫,豈可以區區文字者也之乎而盡之哉?此愚所謂須是靜工純熟,方見此中之妙耳。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1] 。《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志者道遠


老子《道德經》的精髓“天 人 合 一 ”的 思 想 念、“道 法 自 然”的 處 事 原 則、“無 為 而 治”的 行 為 方 式,是 其 思 想 精 髓。

評價:這部作品論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念是天與人在自然界諸多矛盾中的一對矛盾。“天”是上天賜與的自然環境;“人”是這個自然環境中受用主體;“合一”是說“天人”的矛盾體互為依存,始終守恆於自然界中,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念。"天″是老子說的“道”,“道”是“天”。天人合一是道德合一,而“合一”的理念是“順其自然。

天與人之合的自然界互為依存著矛盾體的生存法則,是人們之間存在著即有德性的掌控,必須讓人們與自然界之間有德性的處事原則,尊重客觀自然界環境的理念。這樣的想法在當時的古代也是要求人們懂得大自然是上天賜予的寶藏,珍惜和愛護順應其自然界規律,這樣的做法是讓自然界保護人們的生存,不會有大自然懲罰人們。

人們的身體健康是與自然界分不開的,人們的德性要心術正,不能有私心存在,這樣的與自然界依賴著使人們的身體,心裡,三觀方為能生存在大自然中。所以老子是人們衣食父母的家長,認為自然界中賜給的天然食物,花鳥,動物與人們之間形成的鏈條不能斷裂,互相依靠;互相維護;互相生存,這樣的秩序是關係到國家長長久久的永不失色。

做任何事情不要超過各種法則,宇宙萬物的生存都有其規律可循,有著取之不竭 用之不盡的自然財富,也要明白“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這個道理,告訴了人們不要急功盡利做事情;不去宣揚自己不好的形為;不要貪得無厭的破壞大自然做自己想要的;要謙卑低調為人;不做自然界的敵人,這樣也是現代人的高科發展的一切,都是來自然界的方方面面的給予人們的思維創舉,現代人的一切生活離不開自然界,所以告誡了人們與自然界互存。

人們要順從客觀規律出發的道理,不要主觀規律判斷事物,要以自然規律的方法去決定做任何事情,讓事情自然形成往對的方向發展,而不是等待著不去做任何輔助工作,同時說明讓人們愛護大自然如同愛護家人那樣的處事原則;也同時是愛護家人那樣去愛護我們的國家,使得自然界-國家-民眾有著互為生存的法則,形成正方向的模式,讓人們做自然界之主人維護好大自然賜予的一切。


Eleazarchen


讀了呂洞賓的一首詩,人生豁然開朗

仙人呂洞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姓呂名巖,出生於唐代,傳說他四十六歲時去長安應考,在酒肆中遇見了仙人漢鍾離。經過了南柯一夢,呂岩看破了人生,後隨鍾離權去終南山學道,終於得道成仙,成了著名的八仙之一。

傳說呂洞賓為人瀟灑飄逸,寫出來的詩也是文采飛揚,清麗絕塵。在他流傳下來的詩集裡面,除了一些丹道修煉的詩之外,還有許多寫景和說理的詩篇。他的許多詩篇不僅有很高的藝術性,而且有的還非常具有哲理性。即使在當今社會,一些詩篇也能對我們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便是仙人呂洞賓寫給我們芸芸眾生的一首詩。這首詩選自於《呂祖全書》,詩的名字叫做《訓人》。

你沒有看錯,就是訓人。身為仙人的他,逍遙世外,遊戲人間,對我們這些芸芸眾生,又是如何訓示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訓人

何事勞勞死不休,為名為利在心頭。

要知造化皆前定,莫逞機心啟後憂。

大地有緣能自遇,憑天付與莫他求。

廣行方便存陰德,何事區區作馬牛。


整首詩只有四句話分別闡述這幾句話的含義。

我們這些凡人整天把金錢,地位等等放在心上,為了這些累死累活操勞一生,甚至到死都不肯休息。殊不知,人生中的貧富貴賤,生老病死,得失成敗,這些往往並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而是由天地因果自然造化所決定。換句話說,一切得失都是有定數的。他告訴我們,不要為了得到名和利,苦苦鑽營,費盡心機,甚至不擇手段。假如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了名和利,恐怕會給自己留下日後的憂患。與你有緣的事和物,你會自然而然的遇到,就像是上天賜給你的一樣,不需要向誰去祈求。換句話說,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要去求,求也沒用。修心修德修行可以改變命運,我們做人只需要廣行方便,樂於助人,多做善事,積功累德。福報自然而然的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哪裡需要把地位和財富整天放在心上,一輩子為了這些做牛做馬呢?


漢唐之音


自律,與自然相諧。用現代話說:管好自已不影響他人。

人若能水乳相融於自然和社會,同類相親,哪還有當今世界如此亂象?如今,人類自許的燦爛文明僅是物質的,其餘一無是處。看!披著文明華服的海盜屠夫劊子手在新冠病毒的激發下復活了!


乾衍334


道德經一部修身治國,論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由道返人的神書,治國篇因為不是政府官員所以沒有切身體會,修身篇講守柔、守弱、似水、慈、儉、不敢為天下先、致虛極、守靜篤,人要學習大地的德行:厚德載物,大地是道的表現方式,天是自然、是道,個人認為跟易經的乾坤兩卦很相似。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易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道運行,萬物自強不息,地德運行,包容萬物,厚德載物。人效法大地,大地效法天道,天道效法自然。


阿堯文字


學《道德經》下可齊家,上可治國平天下!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對立而又和諧統一,陰中有陽陽中也有陰。好中有壞壞中也有好!

而不是西方的“二元對立”,“二元對立”告訴我們不是好就是壞;不是真就是假。它倆是對立水火不容的,所以很多在西方國家待久了的國人,回國以後總碰壁,最後發現是西方“二元對立”思想惹的禍!

《道德經》裡的陰陽是和諧統一的,它們並不矛盾,所以學懂了《道德經》,捋順了思想,我們的人生也就不再矛盾!





楊雨奇道學研修


道法自然



山中之人


老子“禍兮福所寄,福兮禍所依”是哲學:一件壞事辦好了會成好事,一件好事辦不好會成壞事?一一一這是哲理思維,對人有教育意義。


高廣福204高廣福204


精髓:闡述何為“道”

道可道,非,常道!

大道至簡,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雨謙國學


我覺得很簡單,就是“母愛”!

《道德經》一書中母愛貫穿全書,它體現的是天地的大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