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深夜給孩子餵奶:育兒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的責任也不容忽視

最近,蔡少芬在社交平臺上曬出的一張老公張晉給新生兒子餵奶的照片,還配上了文字“上夜班”。

照片中,張晉穿著睡衣,拿著奶瓶給孩子餵奶。昏暗的燈光下,他雙眼溫柔的望向懷中吃奶的孩子,整個場景溫馨而又美好。

張晉深夜給孩子餵奶:育兒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的責任也不容忽視

網友們也紛紛留言點贊;“滿分的奶爸”、“真是個盡職盡責的爸爸!”“晚上爸爸餵奶,這應該是甜蜜的煩惱吧”

讓父親參與到育兒的過程中,是很多媽媽的心願。父親,不應該只做名義上的家長,也不應該做家庭育兒中那個被忽視的角色,他們需要也必須要全情投入到養育孩子上,做孩子成長的參與者與見證者。

01

父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特別力量

英國心理學家格爾迪認為:“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美國權威親子關係專家斯蒂芬在《爸爸的力量》這本書中講到,父親對於孩子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母親,孩子未來的職業發展、孩子自信心的建立都與父親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作者斯蒂芬在書中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路易斯的父親卡爾是名牙科醫生,在路易斯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的愛始終守護在自己的身邊。即使父親卡爾的工作比較忙,但仍不惜高薪僱用了兩名醫生,這樣就可以隨時出席路易斯的每一場鋼琴獨奏演出和音樂會。

父親卡爾不僅會在他的身上花費時間悉心陪伴,還給予了充分的愛與信任。在父子的相處過程中,路易斯不懼怕在父親面前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即使犯錯也不擔心父親的批評,因為他知道父親就是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堅實臂膀。

正是有了父親的成長陪伴,最終路易斯成長為一家知名交響樂團的總經理,他充滿活力,富有創意,帶領著自己的樂團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盈利。而他也將自己的成功歸結於父親的支持。“父親支持我選擇自己的道路,即使成功的機會不多,但也讓我有面對失敗的勇氣。”

正如有人說“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父愛的力量遠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強大的多。與母親的細膩溫暖不同,父親總是帶著他特有的堅毅與韌性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行為與性格。父親,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那個特別力量。

張晉深夜給孩子餵奶:育兒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的責任也不容忽視

02

在父愛的滋養下,孩子更有安全感和自信

耶魯大學一項研究表明:父親帶大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更自信,也更優秀,走向社會以後會更容易成功。

媽媽們要大膽放手,讓父親更多的參與到育兒中,陪伴孩子成長。父愛的滋養會帶給更多的改變與成長。

演員馬伊琍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獨立和自信、有氣場的女性代表。她經濟獨立、事業獨立、人格獨立,而這種性格與個性的養成,離不開父親對她的影響。

在《朗讀者》節目中,馬伊琍講述了一個和父親之間的故事。她上高中的時候,老師懷疑她早戀,便在她的學生手冊上思想品德一欄中打了個差評。當父親看到這個學生手冊時,親自趕往學校問老師這是怎麼回事。

張晉深夜給孩子餵奶:育兒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的責任也不容忽視

老師說:“你女兒跟多個男生早戀”。父親則淡定的說;“那把男生的名字寫下來吧”老師寫了一個男生的名字,爸爸問:“不是說好幾個嗎?我的女兒我最瞭解!”

面對老師對馬伊琍的批評,爸爸選擇堅定的相信馬伊琍,並沒有指責她,相反而是維護她,給予了她最大的尊重。而馬伊琍也對父親的信任表達出無限感激,她也明白無論什麼時候父親都會堅定的站在她的背後,而自己也要更加自覺,只有做的更好,才對得起父親的信任。

正是在父愛滿滿的滋養與保護下,馬伊琍從一個上海石庫門弄堂的小女孩,一步步變成獨立而又自信的演員,無論是面對工作還是生活,都能展現出她堅毅與自信。

張晉深夜給孩子餵奶:育兒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的責任也不容忽視

03

父愛缺失,將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心理傷害

心理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擁有積極健康的情緒,可以讓孩子更加從容的面對學習與生活。很多兒童及少年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和他們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而孩子健康的心理,離不開父愛的關懷。

心理學家曾有調查發現,那些沒有得到父親足夠關愛和陪伴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焦慮、孤獨、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甚至攻擊性強、喜歡較勁、叛逆等性格和行為問題。

北京軍區總醫院青少年成長基地也有研究發現:在所收治的網絡成癮病例的統計發現,排名第一的傷害是父愛缺失,佔比高達87%。

父愛不缺席,孩子成長無遺憾。讓父親參與到育兒過程中,亦是保護孩子心理健康的防護盾牌。


張晉深夜給孩子餵奶:育兒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的責任也不容忽視

04

如何擺脫“父愛缺失”,讓父親也能成為育兒的“局內人”?

父親,是孩子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參與者。作為一名家庭育兒的“局內人”,如何才能在育兒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呢?

第一:建立“沉浸式父愛”,蓄能親子關係,解鎖親子問題

所謂沉浸式的父愛陪伴,指的就是父親要全情投入跟孩子在互動中建立信任與愛。如果父親不能做到沉浸式的陪伴,而總是扮演高高在上的角色,或者一邊陪伴一邊玩手機敷衍型的陪伴,孩子能感受冷落而因此生氣或拒絕家長的陪伴。如果父親能做到投入,孩子就會因此而興奮,並在整個互動過程中發展出創造力、合作力等多種學習能力。

演員杜江就是一個善於給到孩子沉浸式陪伴的父親,他為了能更好的照顧孩子,在自己事業上升期不惜推掉了很多電影電視劇的工作,而將更多的時間給予陪伴孩子。他自己坦言:兒子小的時候正處於叛逆期,經常是你說什麼他聽得懂,但就是不照著做。而他自己能做的就是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用更多的陪伴來建立與孩子之間的溝通。

於是我們經常能在杜江的微博上看到,他帶著嗯哼去旅行,給嗯哼講睡前故事,享受在嗯哼肆意的跟自己的玩鬧中。現在他的工作逐漸恢復,在出差拍戲或者宣傳電影,也會把孩子帶在身邊。也正是杜江作為父親給予兒子這種全情的沉浸式陪伴,讓嗯哼成長為一個樂觀、善良、充滿愛心與安全感的孩子。

現在,很多父親總是將工作忙、沒時間來作為自己疏於親子陪伴的原因。但實際上,融洽的親子關係,是進行育兒溝通的前提,作為父親,給予高質量的陪伴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張晉深夜給孩子餵奶:育兒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的責任也不容忽視

第二:善用“因果律”,引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劃定安全界限

因果律是指所有事物之間最重要、最直接(可以間接)的關係。表示任何一種現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即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之意。

父親參與到育兒過程中,往往有兩個極端,要麼過分嚴格要求,認為嚴格之下必然成才,要麼過度愛護,用不斷的妥協來討好孩子。但事實上,有規矩的愛才是真的對孩子好。

運用“因果律”,就可以讓孩子體會到自我行為下的必然結果,用結果來對他們的行為習慣做出糾偏,從而增強遵守規則的意識。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與其千方百計的逼孩子吃,或者因為孩子不吃飯而訓斥,不如讓他體會到不吃飯而導致“飢餓”這一結果;同樣,如果孩子總是想先玩後寫作業,當他有過一次深夜加班加點硬撐著眼皮補作業的經歷後,就明白了先寫作業再玩是一件多麼明智的事情。

其實,“因果律”這種教育方式,與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的“自然後果法”的教育方式有異曲同工之處,他們的核心點都在於在孩子犯了錯後,要讓他們自己親自體驗並承擔自己所造成的後果,在結果中形成經驗,接受教訓。當孩子明白了什麼行為有什麼樣的結果後,自然而然能在內心形成自我約束,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這樣自發產生的認知,就是他們今後行為的執行準則。

張晉深夜給孩子餵奶:育兒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的責任也不容忽視

第三:發射“父愛信任微波”,給他們的自信增添動力

信任能使人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充分挖掘潛力,釋放能量。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表現出事事完美,學習優秀是標配,表達能力強、邏輯思維能力棒,最好再加上琴棋書畫、十八般才藝。家長們總是認為孩子越優秀,就越能呈現出自信的心態。但事實上,我們不是完美的家長,孩子也不是完美的孩子。別苛求完美, 對孩子來說信任比完美表現更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在電影《銀河補習班》中,鄧超飾演的馬皓文對兒子馬飛的信任讓我們看到了父親給予孩子信任的力量。馬飛成績墊底,不受老師的重視,也沒有來自同學的欣賞,可以說他在學校的表現並不優秀。而馬皓文作為父親,他並沒有對兒子喪失信心,相反他一直信任著馬飛,認為馬飛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並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教導馬飛去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最終馬飛成長為一名舉世矚目的航天英雄,這些無不跟父親對他的信任息息相關。

所以,作為一名父親,千萬不要用含蓄壓抑自己的情感。多對孩子說一句“我相信你”“你可以的”“你很棒”鼓勵的話,用語言和行動向孩子發射來自父親的信任微波,能強化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也就終將會綻放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光芒。

張晉深夜給孩子餵奶:育兒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的責任也不容忽視

第四:修煉“父愛幽默力”,事半功倍的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維.閔德思在《笑與解放》一書中指出,“人人都可以成為笑的創造者,都可以把幽默感當做一種主動有效的才能,應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

幽默不僅可以帶來愉悅的感覺,拉近親子關係,同時也是一種指出孩子身上問題的巧妙方式。當孩子犯了錯後,別一味訓斥孩子,可以學著用幽默來解決問題。

我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梁漱溟9歲時,影響他一生的小事。他9歲時,辛苦積攢的一小串銅錢不見了,到處尋找都沒有下落。第三天,父親在院子裡的樹枝上發現了銅錢,他沒有聲張,也沒有訓斥,而是寫下了一段趣味很生的話:

一小兒在桃樹下玩耍,偶將一小串錢掛於樹枝而忘之。到處向人詢問,吵鬧不休。次日,其父親打掃庭院,見錢懸掛於樹上,乃指示之。小兒始自知其糊塗……

寫完,父親默默遞給梁漱溟,他看完馬上知曉,跑到樹下伸手一摸就找到了銅錢,不禁羞愧萬分。父親這種幽默而又不失警醒的做法,代替了常規的斥責,給梁漱溟保留了尊嚴,也讓他意識到了自己隨意丟東西的壞習慣。

誰說嚴肅和嚴厲就是父愛的代名詞,幽默一樣可以成為父親管教孩子的一種方式。一本正經的說教不會讓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還可能激化親子關係與矛盾。當把枯燥的命令指示增加一些幽默的成分,能讓孩子更心甘情願的改正自己的錯誤。

張晉深夜給孩子餵奶:育兒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的責任也不容忽視

05

結語

長久以來,母親都成為育兒的主力。但再完滿的母愛,也無法替代父親在育兒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與影響。美國秘魯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真正在父愛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但童年得以完美,人生往往也會得以圓滿。

為了避免家庭育兒中出現“父愛缺失”,文章總結了這幾個方法,讓爸爸也能順利成為育兒的局內人,:

第一:建立“沉浸式父愛”,蓄能親子關係,解鎖親子問題

第二:善用“因果律”,引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劃定安全界限

第三:發射“父愛信任微波”,適當放低對孩子的要求更能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第四:修煉“父愛幽默力”,事半功倍的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