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激励学生最有效果的一句话是什么?

雎枫


为你的梦想而学习!

古有王阳明“为成为圣贤而学习”,影响了后面无数学子,前有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感染了很多人投身革命。

我们都从学生时代走过来,求知欲是每个人具备的本能,但是激发这种本能旳因素或初心动机不同,决定了人生的成长差异。当今学子,受社会流俗影响较大,多数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方向和目的不清晰,往往是弄个学位、公务员、谋个身计等等为标的,缺少远大理想和大担当的人生抱负。

而“为什么而学习”这个根本问题至今没有深入体系,大都停留在“学什么”上,学什么是知识,为何学是智慧,学什么是向外探寻,为何学是向内探求。不明白“为何学”的“学什么”往往是被动学习,“学什么”带来的结果是可思议的,“为何学”带来的结果是不可思议的。“学什么”往往造就一种可能,“为何学”却能造就无限可能!“学什么”往往是生存本能出发,“为何学”是生命本能出发。而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生命!

因此,我认为激励学生最有力的方式是对生命的唤醒,人生而皆有梦想,并且梦想都是大而利他的,只是惯性生活中逐渐被淡忘,用愿景激励,用“为你的梦想而学习!”来唤醒其生命本能,才能进入主动学习的投入中。用生命去感受作为学子和人子如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必将成就非凡人生!



楠书房国学主播


作为一名教师,1996年毕业,工作22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在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口号激励学生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主任经常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来及离我们好好学习,过上这样的生活,的确,那个时候,住的是茅草屋,经常停电。

在毕业到2002年,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我一直是采用“为祖国而读书”“争做社会主义接班人”对学生进行教育,感觉这样的口号有点虚,抓不到摸不到;

从2003到2005,是用“只为成功找理由,不为失败找借口”来激励学生,也是受那个时候全社会都在“直销”的影响。

从2005到2006,正好教一二年级,我用的是“我成功,我自信,我能,我行,我是最棒的”,这样的口号对学生来说是极大的激励,效果也很好。

2006——2011,《亮剑》风靡全国,我用的“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激励学生,学生被我带的嗷嗷叫,在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拔河中都获得了第一名,甚至学校鼓号队有四分之三都是我的班级的人。

2011到2014,我采用的口号是“相信自己” ,正好那个阶段,《我是歌手》在热播,每周到了时间,没有作业,专门看直播。

2015到现在,这三年一直带高年级,我采用的口号是“让自己成为有书香味的孩子”,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读书。

总之,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最有用的口号是“我成功,我自信,我能,我行,我是最棒的”;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让自己成为有书香味的孩子”最有用。





山雨欲来30158010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也常常为此种事情苦恼,想不出好办法。

不过后来在慢慢地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我自己有了一点小小的心得,我们可以讨论下。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的大圣人都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有什么话可以一直激励我们自己吗?我自己可以肯定的是,我在不同的阶段喜欢不同伟人,不同的诗歌,不同的作品。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矛盾,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同样不同的人喜欢,爱好的东西也存在差异性。因此我们的孔圣人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才让我们觉得特别有教育和启迪意义。

所以我在教育实践中,就渐渐的放弃了同一个标准,同一种口号的行为(除了学校的行政命令以外)。因为我接触的孩子们,都生活在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好多东西,作为老师的我,都不太清楚,他们全都知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自己的学生除了保持师生关系之外,其它一切都是平等的。

在与学生相处时,我始终保持尊重,理解,平等,和倾听。其实很多孩子很聪明,只要我们多鼓励,他们就能自己发挥出无限可能性。

如果一定要说一句话送给学生的话,我会给学生说: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让别人左右自己。


遇见诗歌


“你不吃学习的苦,将来会吃生活的苦”,今天看了一期访谈节目。一个知名的上市公司的HR正在面试一个的大四的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有两个环节,我记忆犹新。HR问,你的英语程度怎么样?本科生回答说我过了4级了。对方接着说,你想知道985毕业的院校的学生会怎么回答我的问题吗?他们会告诉我雅思考了多少分或者托福考了多少分。还有另外一个环节,HR问本科生,你在大学期间最值得骄傲最自豪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本科生回答说当学生会主席,那你当学生会主席主要干什么,HR接着问,本科生说协调一些人与事,HR说那就是管人和管事。那你想知道985毕业院校的学生会告诉我什么吗?他们会说他们已经在花旗等国际知名公司实习过半年及以上的时间。并且学会了什么什么。HR说,这就是我今天代表公司会拒绝你的原因。简短的一段对话也说明了普通本科毕业生和一个985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区别,孩子们,你本应该该努力拼搏的时候选择安逸,恐怕未来人生之路更是风雨兼程。



生活似锦


我认为现在用一句话就能对学生产生激励效果,很难。用一句话就能激励学生,要看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是和什么样的背景人物在一起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学生要获得鼓励,光靠励志语、鸡汤语、煽情语是很难打动其内心的。现在的孩子接触的外界事物太多太多,影响深,成熟早,有主见,不会仅仅依靠一句激励语就改变自己。我曾经带过一位初中生,这个女孩学习不好,智力一般,从小不爱思考,所以基础很差,靠家长关系进入一重点初中。但孩子有一最大优点,就是待人热情,愿意付出,所以 同学关系都不错,还有一两个成绩优秀的贴心“闺蜜”同学,闺蜜也很帮她,作业完成不了就借给她抄。这样,到了初三要中考了,成绩依然没进步,家长老师也经常和她谈心,不管用,照旧。结果,某一天,依然是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依然是拿着闺蜜的作业来抄,这时,闺蜜说了一句话“你要考不上重点高中,我们可能就不能在一起读书了”。就是这句话,可能触动了她哪根神经,回家后,就要妈妈帮她购买习题集什么的,然后就每天坚持刷题,不懂就向闺蜜老师请教,完全换了一个人。当然,结果也可想而知,最终以五A的优异成绩和闺蜜一起进入了我们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这,应该就是激励她的最有效果的一句话。


美术联考及生涯规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zvtcjxsh


我有今天的一点小成绩,全靠我爷爷在我小的时候在我耳朵边念叨的一句话,这句话对我的人生影响极大,我准备把他作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现分享给大家。

1: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是先开宗明义说明道理。但为什么呢?接下再来一句。

2:要想老来不吃苦,只有年轻的时候多吃苦。这句是说明因果关系,是对吃苦的深入理解。最后还有一句。

3:年轻的时候吃苦不叫苦,老来吃苦才是真的苦。这句是说明现在不吃苦以后为怎样的后果。

三句话其实是一句,互为因果,逻辑清晰,通俗易懂。我爷爷用的方法是时不时在我耳朵边来一句,第一次可能没重视,第二次可能没听进去,但多了以后就开始入脑入心。这就叫量变引起质变。谎话说千遍都可以成为真理,何况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






诸强新老师说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小王老师的王老师


没有这样的话,如果真有,老师们还不知道把“激励学生最有效果的话”拿出来天天念叨吗?

话又说回来,如果某一句话真的效果好、作用大,那就更用不着天天念叨了,这样的话开学时念叨一次足矣!

依我看,“最有效果的话”莫过于唐僧的“紧箍咒”。当孙猴头不听招呼时,唐长老把那“最有效果的话”小声念上几遍,猴子立刻变得服服帖贴的。然而这只是神话而已!


松鼠快乐翁


我认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激励的话应该是不一样的。

比如小年龄段的,“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这些话就很好。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那么什么话激励大学生最有效呢?我常用的一句话是“做事情,看决心”。

这句话比较中性,比“加油,你相信你一定可以的”来的有效,学生听了不会有太多压力,同时也知道做事努力的方向,要做成一件事,决心、态度、投入、坚持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