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是如何崛起的,只因这两件事。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民国就有这样一位著名人物,他幼年丧父 ,出生微寒。然而凭借精准的眼光和自身努力最后成为民国总统。他就是近代颇具争议的人物:蒋介石。抛开历史争议,功过是非。我们来看一看他是如何凭借努力由名不见经传最后崛起成为民国第一人的。

一、赴难永丰舰,攫取政治资本

蒋介石是如何崛起的,只因这两件事。


1922年,孙中山在南方广州又遭到革命生涯中一次出现大的失败。“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孙中山曾经报以厚望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围攻总统府。孙中山在卫士的掩护之下离开总统府,突出重围,登上了停在珠江上的宝璧舰,次日转登永丰舰。

蒋介石当时在上海,在接到电报以后,当即决定前往广州。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让人感动。29日蒋介石抵达广州。然后潜行穿越叛军严密的封锁线,抵达永丰舰,晋见孙中山。

此时,孙中山身边的人已所剩无几,叛军四面包围,处境极其险恶。蒋介石冒险到来,孙中山自然十分高兴,同时也感动无比。他当时说:“蒋君一人来此,足当两万援军。”随即授予蒋介石海上指挥全权。

从1922年6月29日至8月9日,蒋介石在永丰舰上陪伴孙中山度过了最难熬的42天。这让孙中山相信,坚定不移支持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

蒋介石也颇有心计,不仅让人拍下了自己与孙中山在永丰舰上的合影,而且事后还写了一本《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的书。孙中山为该书作序,对蒋介石在这次事变中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称:“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余侧,而筹策多中,乐与余及海军将士共生死。”这也就成了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崭露头角的一笔丰厚的政治资本。

永丰舰事件之后,孙中山很快委蒋介石以重任。1922年10月,蒋介石被任命为“东路讨贼军”参谋长,准备由福建开赴广东讨伐陈炯明。

1923年2月孙中山就任大元帅之职,先后四次电催蒋介石赴广州就任大本营参谋长一职,说:“军事枢机,不可一日无人也”。6月17日,孙中山又改任蒋为大元帅行营参谋长,直属孙中山领导。

二、经营黄埔,培植亲信

蒋介石是如何崛起的,只因这两件事。


正当孙中山受到西南军阀的排挤和陈炯明叛变的打击,处在进退维谷的困境之中时,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同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使孙中山深受感动。他最终下定决心走与苏俄结盟的道路。

1923年1月《孙文越飞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正式确立。从此,孙中山便决定以俄为师,学习苏联的苏维埃组织、军队和教育的组织,改组中国国民党,建立军官学校,组织训练一支完全受国民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为此,他派遣了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访问。

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设立陆军军官学校一案付诸实施。1月24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李济深、沈应时等7人为委员。5月3日,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兼任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一大早,军校全体师生在操场列队整齐,高唱黄埔军校校歌。孙中山神采奕奕,与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登上了主席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黄埔军校终于建立起来了。

与此同时,作为校长的蒋介石,其政治生涯也进入一个腾飞的时期。而他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后,一改以往花天酒地的生活作风和浮躁轻慢的工作态度,摆出一副励精图治的姿态。而蒋介石也通过黄埔军校,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为以后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