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荊州,敗夷陵,丟街亭,哪一個對蜀漢影響最大?

許章杭


首先失荊州關羽被殺,從情感上還是蜀軍不可戰勝的勢頭上有很大影響,失去了北伐水路並進的配合作,讓北伐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但並沒有影響蜀軍強大的生力軍,只是丟失了一個堡壘基地,對蜀國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丟街亭是諸葛亮在曹魏沒有準備之時的一個突然襲擊,作為此時弱小的蜀國雖然節節勝利,最多再拿下幾十個城池,想取得最後勝利是很難的,曹魏最壞也只是向東吳稱臣,唇亡齒寒東吳也會相助的,丟了街亭只是戰術上的一種失誤,諸葛亮早晚要回撤的。

敗夷陵是蜀國最大致命打擊,不但損失了本國幾十年的精銳部隊,連附屬國的友軍也全部陣亡,此戰是蜀國由強變弱的轉折點,可以說是元氣大傷


富元製作


街亭失守,最多是北伐大計受到影響,但是無損蜀漢國力,所以三者之中丟街亭的影響是最小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也有將士為馬謖求情,因為造成的後果不是特別嚴重,當然這是相對失荊州和敗夷陵來說的,所以最後斬馬謖是因為諸葛亮想起來劉備曾經說過馬謖此人誇誇其談不可重用,所以揮淚也只能斬馬謖。

失荊州和敗夷陵最可悲的是找不到責任人,失荊州的關羽已經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敗夷陵的是劉備本人,所以縱然諸葛亮有天人之能也只得吞下苦果,雖然從結果上來看敗夷陵給蜀漢帶來的傷害最大,但是從影響上來看失荊州的影響才是最大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無論是失街亭也好還是敗夷陵也罷,那都是蜀漢在對外戰爭中的敗仗,而失荊州則是防守戰爭中的敗仗,關羽大意失荊州不但丟了前沿陣地,連自己性命都搭上去了,所以後來劉禪追封關羽的諡號是“壯謬侯”,意思雖然勇武但是沒有發揮出來有些言過其實的意思。

荊州作為九州之中,佔據那裡既可以北伐中原(曹操憂懼關羽之威意欲遷都),也可以南下吞吳,是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方,而沒有失荊州的話蜀漢自然不會有夷陵之敗,所以從整個蜀漢的命運來看,失荊州對它的影響是最大的。


飛凡看歷史


看影響差別,那就先來看一下這三件事沒有發生,而且在最好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沒有丟荊州的話,就說明關羽拿下了襄樊,還打退了東吳。漢中、上庸、襄陽的漢水防線就徹底穩固下來,曹魏想要攻打荊州的成功率大大降低,進可攻退可守,而且許都面前就只剩下南陽這一座重鎮,按照當時南陽不斷髮生叛亂來看,甚至南陽都有可能一舉攻下。

然後等到第二年曹操之死,或者曹丕篡漢,任意一個時候,都滿足了諸葛亮“天下有變”的條件,當曹丕忙著爭位,或者壓制國內忠漢勢力的時候,一路大軍出漢中,攻打隴西,另一路出襄陽,佯攻宛洛,從武關道進攻關中,雍涼甚至可以一戰而定。到時候佔據雍涼荊益四州之地的季漢,就不是魏吳任意一方能壓制的了。
夷陵之戰獲勝有兩個結果,一是打敗了陸遜,逼得東吳割地求和,拿回荊州三郡,就恢復了襄樊之戰前季漢的版圖。而且更重要的是,季漢的中堅力量得以保存下來,黃權馮習張南傅彤等眾多良將都能得以保存下來,甚至通過這場戰役徹底進身名將之列,不會比後期的張嶷王平等人差到哪去。憑藉荊益兩州之地,又可以兩路北伐,只是荊州受到了東吳的掣肘,又沒了關羽這種級別的名將,恐怕荊州這一路只能起到牽制作用了。

另一種可能就是趁著曹丕伐吳,徹底一舉滅吳,這種情況的話季漢就不得不與曹丕南北分治,甚至南方一些重要城池都會被曹丕所奪,沒有了東吳的牽制(曹丕在位時特別喜歡打東吳,相反沒怎麼和季漢打過),直面曹魏的話,對於季漢來說並不是什麼好消息,畢竟滅吳之後也是慘勝,沒有三五年功夫恢復不過來,季漢之所以在夷陵大敗後還能休養生息那麼久,一是蜀道難,曹丕攻不進來,二就是曹丕把注意力放在了東吳那邊。東吳沒了後,季漢想要抗住曹魏的進攻,恐怕元氣會大傷。

因此,前者是最好的結果,只是卻成為了第一種情況(關羽保住荊州)的弱化版,畢竟損失了關羽。而且一旦劉備上頭,非要滅吳,恐怕情況就要更糟了。

保住街亭的最直觀的影響,就是隴西徹底被諸葛亮所奪,形成“斷隴”之勢,如此以來,曹魏也徹底失去了涼州的控制,諸葛亮可以從容的去奪取涼州,這樣一來,北伐的前沿基地就從漢中變成了隴西,而且還得到了一大批養馬基地。諸葛亮的步軍本來就能吊打曹魏的騎兵,要是給了諸葛亮充足的馬源,再加上馬代姜維這兩個頂級騎兵人才,季漢的軍力會提升的更為恐怖。而且佔據隴西之後,就可以在這一塊地方開展屯田。關中八百里沃土,隴西之地一樣擁有上好的良田,給諸葛亮兩年時間,就可以得到充足的糧草,而且不用在艱難的蜀道上運輸,就再也沒有乏糧之憂。

而且拿下隴西之後,長安面前就是一片平原了(潼關、武關都在長安之東),只要諸葛亮穩紮穩打,逐步蠶食,就算曹睿親至,也守不住長安,最後只能退守潼關,讓出關中。

這樣一來,季漢的版圖就擴充到了雍涼益三州之地,實力不弱於東吳(作戰能力則是遠超),僅比曹魏弱一些。而且佔據了關中後,對於曹魏就從南北對峙之劣勢變成了東西對峙之優勢,無論是出武關道攻打南陽,還是出潼關攻打弘農,甚至北上攻打併州,再進兵河北,都大有餘地。只是和前兩種情況相比,都沒有了荊州,曹魏也沒有了“天下有變”的良機(等到淮南三叛,司馬氏篡權,都不知道過了多久了),只能一點點的啃,就結果來看,肯定是不如前兩者的。

因此得出結論,丟荊州影響最大,夷陵戰敗次之,丟街亭則是最小。

我是老王歡迎各位一起研究討論歷史!!!


隔壁老王談歷史


關羽丟失了荊州是後續一系列事件的起點,可以說沒有關羽的失荊州,就絕對不會有後面的這些事情。劉備就不會發動夷陵之戰中,也就不會輸的那麼慘,更加不會出現失街亭的可能性。


蜀漢由於荊州的丟失,最明顯的影響就是關羽以及他手裡的五萬軍隊全部損失掉了。關羽麾下荊州軍的損失一下子使得蜀漢集團損失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軍隊,這使得蜀漢的軍事實力弱於孫吳,在三分天下的形勢下居於最後一名。

比軍事力量的直接損失更加不利的是,蜀漢集團的戰略態勢變得很糟糕。首先諸葛亮制定的隆中計劃之間破產,因為兩個北伐基地之一的荊州丟失了。這迫使劉備在荊州丟失後,拼命要想法設法的奪回荊州,最終匆忙發動的夷陵之戰,給蜀漢集團造成了更加嚴重的損失。
蜀漢丟失了荊州就意外著孫吳取得了荊州,孫吳的實力獲得了巨大的提升,也擁有了長江中游至下游的所有控制權,而蜀漢則只能在益州一地發育,幾乎沒有什麼發展的前景了。


浮沉的歷史


大家好,我是拖鞋,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失荊州對蜀漢影響最大,敗夷陵次之,丟街亭影響最小,下面我們依次來分析三場敗仗讓蜀漢失去了什麼?

失荊州

蜀國本是三國之中最弱小的國家,所佔州縣不過益州一州和荊州三郡,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不過關羽、張飛等人,諸葛亮在出山之時就制定了兩路北伐的策略,而這一策略也一直被當作是蜀漢的國家戰略,荊州作為三國時期兵家必爭之地,具有極大的戰略意義。荊州的失敗首先導致了蜀漢的戰略規劃全盤打破,也使諸葛亮六次北伐只能一路推進。其二,荊州的失敗使荊州一路兵馬全軍覆沒,更使大將關羽身死,導致國力受損,人才流失。其三,荊州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劉備發動對吳戰爭,導致了張飛被部下謀殺。最後,荊州的失敗斷了蜀國的運勢,在荊州失利前,劉備一路攻佔漢中,關羽一路圍困樊城,蜀漢形勢空前明朗,此時也正是削弱魏國勢力的最好時機,如果孫權同時北伐,那麼魏國形勢岌岌可危,問鼎中原也未嘗不可,但孫權卻奇襲荊州,導致蜀漢就次衰弱,吳蜀發動戰爭,互損國力,可以說沒有荊州失利就不會發生接下來的夷陵之戰,所以,失荊州對蜀漢的損失當屬最大。

敗夷陵

夷陵之敗是三場敗仗中損失最慘的一場,陸遜火燒聯營八百里,使得劉備孤身逃回白帝城後不久便死亡,蜀漢多年攢的家底一仗敗光,夷陵之戰發生在公元221年,此戰過後蜀國國力銳減,一直沒有能力對外作戰,直到公元228年才有所緩解,諸葛亮進行了第一次北伐。按照損失程度來說,夷陵之戰要大於荊州之戰,但上文說過,失荊州直接導致了後面的夷陵之戰,所以敗夷陵次之。

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備因夜遁,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

丟街亭

丟街亭相對於前兩場敗仗來說,對於蜀漢的影響較小,丟失街亭直接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諸葛亮最接近出漢中的夢想,因為馬謖的失誤而功虧一簣。從此以後,曹魏集團加強對蜀漢的防守,諸葛亮多次北伐都沒有成功,最後諸葛亮也累死在五丈原,至此,蜀漢走向衰亡。

最後總結來說,失荊州的影響在於使得蜀漢的國家戰略發生改變,也導致了夷陵之戰的發生,因此影響最為嚴重,敗夷陵是蜀漢損失最慘重的一場戰爭,導致了國力衰竭,所以排名第二,而丟街亭隻影響了諸葛亮的一次北伐,故排名第三。


劃過天空的拖鞋


這三次失敗分別發生在不同的時期,對蜀漢的影響也各有不同,可以說這三次失敗決定了蜀漢最終的敗局。

若要將其作一比較,雖然夷陵之戰使蜀漢的兵力損失最為慘重,但是如果從對大局的影響來看,我覺得應該是丟失荊州對蜀漢的影響最大。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可以從荊州的丟失所造成的影響來分析。

這個時期應該說是蜀漢集團的巔峰時期。劉備攻下益州並進位漢中王,眼看諸葛亮當年制定的《隆中對》戰略格局已經初步形成,蜀漢形勢一片大好,接下來便可以有條不紊地實施第二第三步戰略目標了。

然而,由於劉備、諸葛亮的戰略失誤,沒有及時察覺到與孫吳集團之間已經出現裂縫,過度信任孫劉聯盟的穩固性,而沒有及時回防荊州。

再加上關羽求功心切,打敗於禁、龐德之後,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竟然兵分兩路圍兩城(襄陽和樊城),碰巧又遇到曹魏集團善於守城的名將曹仁,關羽硬是將攻堅戰打成了持久戰。

襄陽本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其地形格局四通八達,對於曹魏來說是志在必守。

即便關羽打敗了一兩撥援軍,但可以保證的是,曹魏後續的援軍肯定會一撥接一撥的繼續來,直到徹底打敗關羽為止,但關羽看不到這一點,最後兵敗往荊州退卻。

而此時,空虛的荊州因糜芳、博士仁的反叛,已經落入東吳之手,接下來便發生了關羽敗走麥城的事。

荊州之失,可以說讓劉備痛心疾首,不僅僅是因為丟失了荊州的部分兵力和名將關羽,剛剛建立起來的《隆中對》戰略格局就這樣被打破。更為嚴重的是,失去荊州、關羽被斬直接導致的是孫劉聯盟的徹底瓦解,而這也正是荊州丟失對蜀漢所造成的嚴重影響。

這個時候的蜀漢集團,面對的是兩種選擇:

一是忍氣吞聲,低下頭向東吳示好,重新修補孫劉聯盟,共拒曹魏;

二是與東吳結仇,從此獨自面對曹魏和東吳兩個方面的敵人。

很遺憾的是,劉備選擇了後者,所以便有了後來的夷陵之戰。

而夷陵之戰,則大傷了蜀漢的元氣,劉備也於戰後不久一命歸西。

再後來,經過諸葛亮勵精圖治,使國力得到恢復後,準備通過北伐逆襲。結果用人不當,街亭失守。從此,當年劉備雄心勃勃“匡扶漢室”的美好願望,完全成了泡影。

所以我對這個問題所持的觀點是:如果沒有丟失荊州,關羽沒有死在東吳手上,那麼蜀漢為了維護彼此的關係,即便讓出荊州部分地區,孫劉集團就不至於完全撕破臉,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夷陵之戰,更不會有後面艱難曲折的北伐之路。從這個角度來講,如題,則是荊州的丟失對蜀漢的影響最大。

只要荊州不丟,在諸葛亮《隆中對》戰略的規劃下,國力強盛之後兵分兩路夾擊中原,那麼成就霸業的可能性也並不是沒有。

即便《隆中對》的戰略,最終無法實施,但只要孫劉集團關係長期穩固,那麼曹操一統天下的進程便會無限延期,這樣雖然蜀漢集團僅僅屬於偏安一隅,但至少有北伐中原的機會或者希望。

或許我的觀點太過於理想化,對此,大家是什麼看法呢?都來說一說吧!


歷史不忍錯過


這還用說,土地乃一國之根本,當然是失荊州對蜀漢的影響是最深遠的。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是假如關二爺沒有發動樊城之戰,也不至於被曹孫夾擊,痛失了荊州,連他自己也犧牲了。當然這樣一來,劉老大也就不會發動夷陵戰爭,更沒有後來的失街亭了。

可以這麼說,失荊州與敗夷陵和丟街亭屬於間接因果關係,有必然的聯繫。

公元221年7月,劉老大稱帝后雄心萬丈,已經迷失了自我,聽不進勸,為了給關二爺復仇,實則是想奪取荊州,吞併東吳,一統天下,發動了夷陵之戰,最後被東吳陸伯言大敗,自己也駕崩於白帝城。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二爺失荊州後的又一次實力大損。但前提是荊州已經丟失。

至於丟街亭劉後主時代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發生的一場戰事,雖然這次丟街亭對北伐戰爭的成敗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對蜀漢王朝的影響遠沒有失了荊州那麼大。而且,如果荊州不失,諸葛亮完全可以從樊城,襄陽一帶起兵北上伐曹,或者至少兩邊同時出兵,讓曹式集團首尾難顧。要知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從成都北伐要越過蜀道,出漢中,穿八百里秦川,冷兵器時代,先不說交通完全靠馬匹和步行,就糧食都很難運到前線。

因此,失荊州才是對蜀漢影響最深的!


創業狗的故事


三大戰役中,對蜀漢影響從小到大依次是:街亭之疫,失守荊州,夷陵之戰。

228年,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攻打曹魏,諸葛亮的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響應,震驚曹魏,魏明帝更親身到長安督戰,並派張郃抗擊進攻祁山的諸葛亮。

諸葛亮攻祁山時,眾人都建議用魏延、吳懿等人任先鋒,但諸葛亮不聽,任命自己十分賞識的參軍馬謖領導諸軍,並遣馬謖守街亭抵擋曹魏將領張郃的進攻,結果馬謖因佈陣于山頭而失守街亭,使諸葛亮第一次北閥失敗,撤退之時讓投降三郡居民一千餘戶遷入蜀地,並嶄殺馬謖及二位部將。

由此可見,街亭戰敗,蜀漢的主力部隊並沒有遭受打擊,地盤幾乎沒有縮小,只是損失小部份戰時錢糧物資,失去一次北伐勝利而已。

荊州失守: 關羽發動圍襄陽、攻樊城之戰時,關羽掌控荊州其實只有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南郡五郡。曹操佔據南陽、襄陽兩郡。孫權據章陵和江夏兩郡。

此時荊州,可以說五分四裂,經過赤壁之戰及後來的戰役,人口銳減,物產不豐,作為蜀漢的後方免為其難。

荊州失守在國土、兵力、人才、物資等方面有較重大的損失。五郡之土盡屬孫吳,兵力可以說全軍覆沒,大概5萬左右。 人才方面除關羽外,關平、周倉、糜芳,趙累等死的死,降的降。

可以說荊州失守使蜀漢不僅失去第一良帥關羽,而且讓蜀漢喪失重要的戰略根據地。也導致後來夷陵之戰的發生,蜀漢元氣大傷。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兵力方面損失:

蜀漢損失8萬餘人,一說1 0萬餘人,要知道當時蜀漢集團全國只有20萬左右的兵力。

人才方面損失:

劉備的逝世是蜀漢集團的巨大損失,他是荊州元老的代表,是蜀漢集團最高統治者,說他雄才大略並不為過,他的逝世,引起益州本地集團的多次反叛,同時他是外來投誠人員的依靠,所以只有劉備有把握使荊州元老、益州本地人士和外來投誠人士等三方達平衡。

另他帶了四位謀臣,分別是黃權、程畿、馬良和陳震,其中1個投降是黃權、2個戰死是馬良和程鋱畿。可以說馬良是謀士中佼佼者,黃權是能文能武的全能人才。

戰略伙伴摩柯沙戰死,戰將馮習、張南等人戰死,杜路、劉寧投降。

至於錢糧物資馬匹不計其數,可以說經過此戰役,給蜀漢造成巨大損傷,使蜀漢集團再無實力與東吳,曹魏抗衡。諸葛亮後來的北伐只是實現統一的承諾、和以攻為守的戰術罷了。所以三次戰役中,夷陵之戰對蜀漢影響最大!





狐羊樹


大家好,我是“被遺忘的歷史角落”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就這三場蜀軍的失利的影響來說,敗夷陵大於失荊州,失荊州大於丟街亭。因為

古代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講究的是天時,地利和人和。且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從這個角度分析的話,可見丟街亭為失天時,失荊州為失地利,敗夷陵為失人和,具體的原因可以從這三次失利所造成的損失來分析,如下:

一,丟街亭,街亭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戰,街亭雖然不大,但是它是蜀漢連接大後方的糧道。大軍出征,糧草先行,糧道被斷,無疑是斷了蜀軍的後路。而當時蜀軍已經拿下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如果街亭此時能守住,,那麼就可以趁勢擴大北伐的戰果。且這次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魏國並未做好充足的防禦準備,街亭一丟,蜀軍後路被斷,無法繼續擴大進攻,諸葛亮只能退守川蜀,街亭的失手讓到手的勝利付諸東流,此戰之前也是備戰多年,積累多年的錢糧,街亭的失利讓此次出川作戰的計劃化為泡影,且間接的造成的三足鼎立勢力的

此消彼長,後續的出川作戰會付出更大的代價.但此次作戰在實際的損失相較另外兩場失利來說,除了耗費到不少錢糧之外,並沒有丟失太多的土地和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

對蜀漢的根基沒有造成太大的打擊,退回川蜀,重新振作,還有翻盤的機會.此戰蜀軍失去了天時。

2,失荊州,荊州的失利造成的損失很大,直接的損失當然是關羽的戰死和其部下近5萬人的軍隊徹底覆滅,荊州的丟失,使蜀漢失去了逐鹿中原的立足之地,只能退守川蜀,

促使蜀漢的人口和疆域都顯著下降。更為關鍵的是,諸葛亮在隆中的計劃中荊州是北伐中原的重要立足之地,荊州一旦失去,蜀漢北伐運糧只能走祁山,運輸所耗費的錢糧驚人.荊州之失,間接引起了後來的夷陵之戰.荊州的丟失對於蜀漢的國力的影響同樣非常致命,此戰蜀軍失去了地利。

3,敗夷陵,夷陵之戰造成了大量的軍事人才以及戰將戰死的損失,此戰蜀軍兵力及物資損失慘重,劉備大軍幾乎全軍覆沒。《三國志陸遜傳》記載道:“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劉備也因此而含恨病逝,使劉備徹底失去奪回荊州的希望。陵之戰成為蜀國由盛到衰的轉折點,從此之後,蜀國國力日漸衰弱,這也為蜀國日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此戰蜀軍失去了人和。

綜上所述,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層面,個人認為就這三場蜀軍的失利的影響來說,敗夷陵大於失荊州,失荊州大於丟街亭。謝謝


被遺忘的歷史角落


丟街亭肯定排在第三。

私下以為失荊州第二,兵敗夷陵才是蜀漢的滅頂之災。

荊州丟失,對於蜀漢集團來說,已經是非常嚴重的事情。這使得蜀國失去了逐鹿中原最重要的前沿陣地,並且荊州不光軍事意義重大,而且經濟等意義也十分重要。東吳向來是注重防守而謹慎進攻的,為何對於荊州始終是心心念念?稍有機會,便痛下殺手,足見荊州之地的重要。


荊州既然已經失去,蜀漢集團就更應該謹慎行事,做失地存人的打算。誰知,劉備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勸阻,一定要發動夷陵之戰。發動夷陵之戰贏了也好,結果還是大敗虧輸,僅陣亡的青壯年士兵就超過8萬人。


地也丟了,人也沒了。這一下徹底糟糕了。

從此以後,蜀國的國力大大的受損,成了三國中實力最弱的那一個。

至於後來,諸葛亮的六出祁山,不斷北伐,那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搞的以攻代守。

蜀漢集團已經失去了從容面對另外兩家,逐鹿天下的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