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獲臨床批件 哪些原藥將受影響?

【天地網訊】

3月18日,由第一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領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院士領銜的醫療科研團隊研發的化溼敗毒顆粒獲得臨床試驗批件。這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覆的首個防治新冠肺炎的中藥臨床批件。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過程中,有3個抗病毒藥物和3個治療肺部損傷的藥物拿到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臨床試驗批件。這3個抗病毒藥物,分別是化溼敗毒顆粒、瑞德西韋和法匹拉韋。


化溼敗毒顆粒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專門針對新冠開發的新藥,它獲得臨床試驗批件意義重大。化溼敗毒顆粒能夠抗擊病毒,消除炎症,提高免疫力,在武漢新冠病人救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化溼敗毒顆粒在新冠肺炎病人救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黃璐琦院士介紹,化溼敗毒方,是“邊救治,邊總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它能夠抗擊病毒,消除炎症,提高免疫力。


通過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王秀傑研究員合作的一項生物信息學研究我們發現,化溼敗毒方構成的14味藥中有10味藥與病毒的Mpro及Spike蛋白有結合力,其餘4味中藥主要體現在對免疫、炎症及相關信號通路的影響。


化溼敗毒顆粒組成


化溼敗毒方傳承了中醫理論的精華,由多個經典名方化裁而來。具體來說,在前場,針對病毒主要感染的肺部,主要選取了麻杏甘石甘湯、宣白承氣湯中的部分藥物,起到了宣肺清洩,疏散上焦的作用;在中場,則選取達原飲、藿香正氣散中能夠化溼和胃的藥物,從而起到斡旋中焦的作用;在後場,主要任務是活血解毒,所以主要選取來自桃仁承氣湯、葶藶大棗瀉肺湯的藥物,通達下焦;針對臨床解剖所反映出來的新冠病毒對免疫系統的損害,化溼敗毒方還有針對性地加強防守力量,增強機體抵抗力,因而選取了起到補氣扶正、調理氣血的黃芪赤風湯、玉屏風散。


涉及14種藥材中哪些原藥將受到影響?


化溼敗毒顆粒中用到的中藥有蒼朮、黃芪、厚朴、大黃、苦杏仁、石膏、赤芍、麻黃、葶藶子、甘草、半夏、茯苓、草果、藿香。中藥材天地網自疫情發生時就一直監控相關藥材行情波動。上述14個藥材中除了蒼朮因野生資源儲備量緊缺漲幅較大以外,其他品種的價格雖有波動但都不明顯。


若後期化溼敗毒顆粒通過臨床試驗大批量用於疫情防治中,相關藥材供需關係發生變化,行情是否會迎來新的生機?


1、 蒼朮野生資源緊缺 行情仍會在高價位運行


蒼朮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品種,品源相對複雜。常見蒼朮分為北蒼朮、茅蒼朮、關蒼朮。茅蒼朮品質優於北蒼朮,北蒼朮品質遠高於關蒼朮。茅蒼朮價格較高,主要出口到日本。市面上主要流通的是北蒼朮及關蒼朮。北蒼朮以野生資源流通市場,關蒼朮主要是黑龍江及進口居多,雖藥典未收錄,但市場流通量仍然不小。


但這一兩年藥廠對於品源、質量要求較高,很多要求不再收購價格較低含量也較低的關蒼朮。北蒼朮成為支撐整個需求的主力軍。北蒼朮野生資源逐年枯竭,家種雖然有種植,但技術尚不成熟,年份超過三年含量基本達標,但外觀發生變化。故而市場上仍然以野生貨源支撐市場。


疫情發生後,北蒼朮的行情迅速從110元漲至150元的高價。近期隨著貨源流通正常,價格穩定在145元上下的價格。野生資源逐年枯竭,產區大面積發展家種蒼朮。隨著種植技術改進,將來家種資源有成為支撐市場流通的趨勢。


蒼朮種子


根據天地網信息站商家反饋,受到疫情影響,蒼朮種子由年前100-110元/斤的價格漲至140-150元/斤的價格,育苗也由年前0.25元/株漲至0.35元/株,看似只漲了0.1元的價格,但生長成本就要提高約20%。這個影響不得不說是巨大的。


內蒙產區家種光統貨價格也由年前80元(公斤價,下同)漲至時下100元的價格,在高價位刺激之下,農戶種植積極性空前高漲。近期購買種子、種苗的商家越來越多,河北、東三省、內蒙古、陝西、山西均有不少商家採購。


野生移栽四年生家種蒼朮


前幾年野生移栽的蒼朮基本在19年秋季採挖時挖起,20年春季採挖農戶在高價刺激下,至少有70%的在地面積會起挖。故而今年蒼朮不會出現無貨可用的窘境,行情仍將在高價位中震盪運行。


今年種植面積有大面積增加的趨勢,但蒼朮種植週期在三年以上。並不能保證未來三年行情一直在高價位運行,家種貨大量上市衝擊市場行情有大幅下滑可能。農戶切勿盲目跟風種植。


2、 黃芪、甘草、半夏、大黃行情微揚 種植面積波動不大


黃芪年前毛條售價在12-14元之間,時下售價在13.5-14.5元之間,各規格片子都有2-3元的上揚。但產區及市場可售貨源暫豐,需求量增加,供需關係也不會有太大改變。故而黃芪行情看穩。


大黃受到疫情影響,物流開通後,價格在原來基礎上有1-2元的漲幅,波動不算太大。甘肅禮縣大黃統貨售價自25元上下,好貨售價在29元上下。


甘肅產區,2014-2016年價格低迷,產區農戶棄種現象普遍。隨著陳貨庫存的消化見底,17年開始行情穩步上揚。農戶又開始種植,種植面積上面有很大的增加。18年價格已經突破了歷史價格,加之政府大力扶植大黃種植,基地、合作社大面積擴種,種植面積登上了新的高峰。


湖北產區,政府扶持種植面積本就很大,17年後大黃開始漲價,當地農戶自發擴大種植面積。當地已經連續兩年擴種。2019年採挖的是2016年種植的大黃,2020年採挖的是17年種植的大黃,種植面積要大於16年。故而產量不會低於19年的產量。


兩大產區種也將逐步迎來豐產年,所以大黃後期因缺貨導致價格上揚可能性不大。在需求量增加的前提下,預計價格會平穩運行。


半夏年前價格保持在83-84元的價格,年後隨著貨源消化,價格漲至88-90元的價格。不少持貨商看好後市行情,惜售心理較強,這也是半夏後期上漲的重要原因。甘肅、湖北產區種植已經完成,據商家反饋,今年種植面積沒有太大變化。


甘草行情整體波動不明顯,0.4片子售價9-10元,0.8片子售價15-18元。甘草是用量過萬噸的大宗品種,新疆、甘肅等地基本上屬於習慣性種植,需求量沒有大幅度提升的前提下,供需關係很難有

3、 麻黃、葶藶子、苦杏仁變數太多 後期值得關注


後期值得關注


麻黃是毒麻類藥材,受到政府管制。產區經營需要政府開具證明,市場經營需要相關部門辦理手續。所以麻黃的經營商相對比較穩定。


疫情發生後,因物流不通,價格基本沒有變化。全草統貨售價11元,切段貨售價13元,純根包含量貨售價15元。


葶藶子,多年低價,種植的很少,野生貨又很容易受到天氣影響。19年產量不大,加之歷史庫存消化,價格有緩慢上揚的趨勢。疫情發生後,物流不同,價格相對堅挺,淨貨售價在5.7-6元之間。


五月中旬葶藶子就能產新,貨源能得到有效補充,行情不具備大漲可能。


苦杏仁,行情一直相對比較穩定。疫情發生後也沒用太大波動,主要是因為有庫存支撐。統貨售價在30-32元之間,時下杏花已經陸續開放,但四月份很容易發生倒春寒,產量容易受到影響。


除此以外,赤芍有野生資源主供市場,家種也有發展。資源分佈交廣。影響現在還不明顯。

布交廣。影響現在還不明顯。


廣藿香是受疫情影響行情波動較大的品種,價格由年前的12元漲至22元的價位。廣藿香作為抗病毒品種需求,被大量用於抗疫消耗,無論是製藥企業生產投料還是飲片廠銷售,又或者是產區及市場的經銷商,各自的庫存都已被拉得較空,接下來不管是企業補充庫存還是商家繼續備貨維持經營,市場還會繼續迎來一波強勁的拉動。所以,廣藿香近期在減產、庫存薄弱、疫情突發被大量需求的多重因素影響之下時來運轉,行情升至高位,預計在2020年產新之前,廣藿香的社會貨源將會供不足需,後市如何變化值得留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