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將過:文旅大健康融合開發將受青睞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更給中國的經濟和企業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同時也蘊含著新的商業機遇。

疫情發生以來,文旅地產及上下游企業同樣損失嚴重,經營受阻業績停滯。疫情之下,對文旅地產行業、企業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和衝擊?文旅地產企業從業者應該怎樣應對和反思?對文旅地產市場有何預測和展望?

為此,50位行業專家、經濟學者、研究機構、商會領導展開專題採訪,圍繞疫情應對、營銷創新、預測展望等為文旅地產行業平穩發展提供真知灼見。

3月18日,針對疫情對文旅地產行業和企業的影響反思、應對建議、預測展望等問題展開討論。

疫情將過:文旅大健康融合開發將受青睞

疫情過程中,對文旅地產行業、企業影響和衝擊?

憑常識就可以判斷,如果沒有疫情,2月3日各行各業就都上班了,嚴控至今一個半月了,包括文旅地產在內,本來要銷售的地產項目,無法正常開展營銷、銷售工作,耽誤了一個半月的銷售期,靠門票、度假和消費等運營的文旅項目,也沒法接客,這個衝擊是很現實很直觀的,就是現金收入幾乎為0了。

當然,也有一些客戶或旅遊度假的家庭,因為疫情無法返鄉,滯留在了旅遊度假地,延長了假期,這方面產生的收入其實沒多少,和無法開展正常銷售和經營造成的巨大損失絕對沒法比,得不償失。

具體的說,對於迫切依賴銷售回款和經營收入滾動維持開發和運營的相當一部分文旅地產項目而言,現金流壓力很大,必然陷入危機。

疫情過程中,文旅地產行業從業者的應對和反思?

危機就是危難之中的契機。春天在哪裡?春天在冬天裡。微軟、寶潔和通用等偉大的全球企業和卓越的商業模式,都是在經濟衰退和蕭條期間創立和崛起的,所有偉大的企業家都善於把困難轉化為機遇,在危機中抓住契機,最好的商業模式,一定誕生在最壞的時期。冬天裡的春天,冰凍三尺,猶有花枝俏,是那使命般的激情,是生生不息的企業家精神,是對經濟之神“馬克挺”(Marketing)的敬畏與信仰。

具體的說,舉兩個例子吧。

其一:地產大佬,中國文旅地產的先行者,張寶全先生的紅樹林度假世界,在疫情期間,將反季營銷玩兒到了極致,開展了“餡餅俠”這一事件性的品牌營銷傳播運動,不僅沒有讓營銷停滯,反而進一步增進了客戶關係,與客戶建立了更長期的情感紐帶。那絕對不是表面上的預定特價優惠,而是和客戶對疫情之後、對未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嚮往和信念,融為一體,是情感營銷,是品牌的真諦。

第二個例子,嚴格意義上講,不算文旅地產,算是文化養老地產吧。這是我目前在做的一個項目。

北京市中心、可持續照料、高端連鎖品牌養老社區——首厚大家,在疫情封閉式管理期間,以九大措施,醫療級消毒殺菌防控,全面保障社區入住老人的健康安全,並通過豐富餐飲菜式、主題興趣活動和代取藥送藥等一系列特殊時期的增值服務,讓老人在首厚大家的生活幸福快樂,此外,首厚大家還開展了對醫護人員家屬優惠入住、免費幫助北京市老人代取藥送藥等公益行動。

這既是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也是一個養老品牌在危機中的品牌營銷策略解決之道,同樣是將負面問題正面化,在危機中發掘契機。

經過此次疫情,全中國人民乃至全人類,將進一步清醒的認識到,健康才是真正的剛需。需求決定供給,所以,我判斷,一旦疫情過後,文旅地產和大健康,包括健康產業、健康管理、醫療服務、養老照護等領域的跨界合作、資源整合將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

沒有內容支撐,只有遊山玩水、吃喝玩樂的文旅地產,註定沒有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優勢,沒有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價值支撐,如果導入高端健康管理、家庭醫生或私人醫生、養老護理等剛需內容,將為文旅地產注入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