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时期的东北为什么驻有日本军队?

一德格天1


张作霖是北洋政府时期,奉系军阀的首领,奉系军阀也是北洋军阀中,实力最为强悍的一支,张作霖本来只是个土匪,1902年被清政府收编,之后得到了徐世昌的重用,开始在奉天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在得到奉天巡抚赵尔巽的支持后,张作霖取得了奉天的军权,袁世凯死后张作霖担任奉天督军兼省长,1918年,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张作霖开始对东三省长达十年的统治,张作霖也被称为了“东北王”。

张作霖

在张作霖一步一步掌握了东三省的军政大权后,开始不断扩充军队,那么在张作霖统治东三省时期,东三省有多少的军队呢?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大战时,奉系军阀大概有25万部队,北洋军阀可以说是地盘意识很强的一群军阀,他们很多人在袁世凯死后迅速崛起,其实得益于在他们身后的西方列强,张作霖也不例外,支持他的就是日本人,张作霖统治东三省期间,东北虽然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但是这里除了驻扎着张作霖几十万的奉系部队外,其实一直都还有一支一万多人且装备精良的日本部队驻扎在这里。

张作霖虽然需要依靠日本的武力,资金的支持,但是他不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军阀,反而张作霖是非常有骨气的,他拉拢日本人的同时,却处处提防着日本人,他和日本人之间的关系用互相利用来形容更为合适,他一直极力的保护民族利益,免遭日本人侵蚀。俗话说“卧榻之侧 岂容他人酣睡。”张作霖在得到奉天军权的时候,就已经发觉日本人对中国东三省心存不轨,那么他为何还要容许日本人在东三省驻军呢?

日军驻扎在东北

事实上日本在东三省驻军,这和张作霖关系真不大,不少人以为张作霖投靠了日本人,所以才允许日本在东三省驻军,事实上,早在清朝末年,日本人就已经在东三省驻军了。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寇就开始觊觎中国领土,当时日本就想沿着朝鲜出兵侵占中国东北,但是那个时候俄国老毛子也在东北,怎么可能让日本插足进来,所以在西方各国干预下,这时日本只能暂时撤退了。

后来八国联军侵华,俄国想要借机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于是就在东北不断增兵,当时清政府根本无暇顾及东北,于是就想了一招损招,清政府以出让东北矿产,铁路建设的权益,把日本人给引进了中国,激化日俄矛盾,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了,俄国人打输了,还就此撤出了东三省,熊走了,白眼狼来了。清政府如约将旅顺、大连开了通商口岸,让日本人来东北搞建设,并且还允许了日本在中国东北驻军。所以日本的这支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军队就是这么来的。

日俄战争

后来满清王朝灭亡了,北洋政府上台,为了得到各列强国家承认北洋政府的合法地位,所以很多清朝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就照单全收了,张作霖虽然总看着在自己旁边驻扎着这么一支日本部队,浑身不自在,但是也拿他没法,再说了还要找日本买武器扩军,另外这一万多人,真要火拼起来,张作霖手下的奉系军队还真不怕他,所以这支日本部队就在东北一直待到了抗战结束后,去西伯利亚当苦力了。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张作霖表示,东北有日本驻军这个锅他不背,因为这是日俄战争造成的后果,要怪就怪清政府去。

甲午战争清政府失利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沙俄就强行租借了旅顺作为太平洋舰队的基地,此外还迫使清政府同意沙俄东北修建中东铁路,并获得了铁路沿线的警备权。

沙俄在中国东北势力的扩张,引起了同样对东北有野心的日本的不满,两国之间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在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争结果是沙俄大败,最后不得不和日本签署了《朴次茅斯条约》。按照条约规定,沙俄将在旅顺和中东铁路的南段(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南满铁路)的权益全部割让给日本。

日本得到旅顺以后,在1905年5月将其命名为关东州,随后又设立了关东总督府,成立了关东军负责守卫工作。此外日本还成立了6个大队独立守备队,负责南满铁路沿线的警卫工作。关东军大约有1个师团的兵力,加上6个大队独立守备队,这就是日本在东北驻军的开始。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历届政府都继承了清朝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在东北的驻军权自然也保留了下来,这也是日本借以扩张在东北势力的重要工具。

张作霖在早期虽然一直和日本有勾结,而且曾经借助了日本在东北的军事力量,但是日本在东北驻军这事,真不是他开的头。


不沉的经远


东北王张作霖可以说统治东北地区有着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在东北地界绝对是说一不二的人,但是即使以张作霖的强大,东北依旧驻扎着日军。那么为什么张作霖不把他们赶走呢?

历史因素

日军在东北地区实际上还是要追溯到清朝时期,早在甲午战争的时候,由于大清国战败,签订下了《马关条约》,而在这条约中,就牵扯到了一个地方,辽东半岛。但是他的野心何止于辽东半岛,只是被列强给阻拦了而已。



后来,在多方要求的情况下,大清国赎回了辽东半岛,但是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国家却野心大发,那就是俄国,他们发兵占领的东三省,简直比当年的日本还有张狂,于是这个也就引起了日本的不满,好嘛,劝我离开,你自己却占了上来。


于是日本就带兵打了过去,也就是日俄战争,最后呢?日本战胜了俄国,后来又借着满洲国的借口就在这里住了下来。

张作霖与日本

而且除此之外呢?张作霖其实也是靠着日本才能在东北这一片地方站稳脚跟。也就是说在他发家的时候曾经投靠过日本,但是他逐渐的强大起来,这才开始摆脱了日本的控制。

虽然张作霖摆脱了日本的控制,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可以与日军抗衡,所以即使是张作霖他也是有着自知之明的,他可以与日本人犟,也可以不理他们,但是要赶走他们,还是欠了些火候。



当然,他们和日军也有矛盾,但是还远远没有到那种地步,所以还是和为贵,张作霖对于日本人也是敢怒不敢言。


是阿维啊


在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早年奋斗经历里,“怒怼日本驻军”是桩出名给力的典故:1907年左右,张作霖带兵驻扎在新民府,却与当地的日本驻军发生了冲突。其麾下两名士兵被打死,事后日本人只赔了一千两银子了事。年轻气盛的张作霖(是年张作霖三十出头)哪吃得了这亏?接着派人打死三个日本兵,然后依葫芦画瓢送了一千五百两银子过去,结结实实把日本人一顿打脸。

这桩当时害得张作霖被清政府调离的风波,后来也常被大书特书,但细推敲一下,却更让人嗟叹:怎么连新民府,都有日本人驻军呢?其实,这正来自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东北一桩要命的特权:驻军权。

一场甲午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沙皇俄国却趁火打劫,先逼着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拿到了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权和驻兵权。谁知这特权还没焐热,日本人又张牙舞爪杀来,一场日俄战争,叫沙俄签下《朴茨茅斯条约》,把旅顺大连租借权以及长春至旅顺的铁路煤矿财产权,统统“转让”给日本。接着又给清政府补刀,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附约》,拿到了东北十六地的通商权与“行军铁路权”。

(甲午战争)

就是在这一系列特权里,有个重要条款:日本可以在这些地方的铁路,设置“守备兵”,每公里不超过15人。日本随后在中国的驻军,就来自这“法律依据”。可以说,对于当时磨刀霍霍的日本来说,这个条款,真好比在中国的土地上,生生撕开个口子。

于是,也就是日俄战争后,日本迅速见缝插针,各种侵略机构迅速设立。比如作为行政机构的“关东厅”,完全效仿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以及作为外交机构的“奉天总领事馆”。但最为张牙舞爪的一家,是1907年日本设立的“满铁守备队”,当然,它后来的名字更广为人知:关东军!

(日俄战争)

“满铁守备队”的设立,就是钻了日本特权里“守备兵”的空子,打着守备铁路的名义,日本从此公然在东北大地增派军队。1919年4月,日本正式在旅顺成立关东军司令部,拥有一个师团加六个守备队的兵力。当时的关东军,总数大概一万多人,但都是日本陆军里的精锐。好像一把匕首,早早捅在东北大地上。

而对于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来说,关东军的真正可怕之处,不是它的规模,而是它的渗透。正如前面所说,关东军是钻了“守备兵”条款的空子,所以它的布防,也与当时日本在东北经营的“满铁”息息相关:由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经营的“满铁”,不但渗透到东北交通、港口、矿山、农林等各个产业,铁路更是疯狂扩张。向东拿到吉长铁路经营权,还强行修建了吉敦铁路和四洮铁路。这些特权给日本赚取大量财富,更营建了强大的交通运输网。

(旅顺重炮兵队实弹射击)

所以,依托这样一条铁路线的关东军,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就可以凭着铁路特权,肆意在东北渗透:九一八事变前,关东军已经遍布公主岭、四平街、开原、铁岭、虎石台、奉天、抚顺、安东等近二十处要地。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发生事变,这支凶悍且蓄谋已久的军队,就可以凭着“第一时间第一速度”,对东北大地发起攻击。

以这个意义说,日本对中国的觊觎,真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处心积虑。

也正是因为这种处心积虑的渗透,所以作为“东北王”的张作霖,在他发迹的几个关键时期,都与日本侵略者有着莫大的联系。但深知日本野心的张作霖,也一直死死守住底线:《二十一条》里关于东北的条款,他都一概不认,另外还开发了“满铁平行线铁路”,并计划在葫芦岛设立港口。所有的这些苦心,都是为了遏制日本的侵华步伐。

(中日“二十一条”交涉)

以原东北大学校长宁恩承的感慨说:“为什么日本人要炸死老帅(张作霖)?因为老帅是爱国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张作霖在1924年设立的“东三省交通委员会”,这个东三省当时最高的交通决策机关,其实是抵制日本侵略的重要堡垒,几乎集结了王永江、杨宇霆、姜登选等当时东北最杰出的建设人才。之后的七年里,这个委员会的人员历经更迭,但“抗日”的宗旨从不变,陆续开发的多条铁路干线,极大消解了“满铁”的铁路优势。另外杨宇霆还开发了奉天至旅大的战备公路。这条公路的存在,可以保证一旦战争爆发,准备有序的东北军,完全能和依托“满铁”的关东军抢速度!

所以,看过奉系军阀建设东北时代,这一系列的操作,也不得不感慨:虽说日本处心积虑,虽说日军的刀把子,已经顶在了东北大地。但那一代东北的政要们,为了国家大计,为了阻遏日军的侵略野心,也是真拼。

只不过,这所有的苦心,都抵不过1931年九一八事变当夜,那一声“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的丑陋命令。几代人的努力,多少热血梦想,就这样一夜之间葬送。为什么“九一八事变”是国耻?看过这前因后果,耻到痛心!

参考资料:唐德刚《张学良世纪传奇》、孟晓光《民国初年东北官民自办铁路及对满铁铁路的抵制》 、张瑞强《九一八事变史略》


历史风云录


其实,日本屯兵于中国东北,始于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觊觎中国也不是什么秘密,丰臣秀吉这边才统一了日本,那边便迫不及待地出兵朝鲜,想将朝鲜作为入侵明朝的跳板;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崛起 ,便又打起了中国的主意,从吞并琉球到染指朝鲜,从染指朝鲜到挑起甲午战争,日本所为就是为了入侵中国。

1894年,日本趁朝鲜东学党作乱之际,获知清朝将出兵朝鲜的消息之后,也迅速派兵赶赴朝鲜,一则争夺朝鲜的控制权,二则趁机挑起甲午战争。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遭遇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一见 打不过日本,又迅速使出了惯用并且有用的“绝招”——割地,赔款!清政府和日本进行了和谈,最终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拿到了清政府赔的二亿两白银,同时, 还迫使清政府割让了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日本拿到了辽东半岛之后,哪能不驻兵?所以,从这时候开始东北便已经有日军了。

不过,沙俄看到日本割占了辽东半岛,心里也不爽了,于是联合德国、法国唱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的戏。日本和清朝打完甲午战争之后,正值疲惫之际,虽然得到了很多好处,可是还没来得及消化, 所以不敢和俄、德、法三国闹翻,最后只能在俄、德、法三国的干涉下,吐出了吞下去没多久的辽东半岛。当然,日本虽然不得不还辽,可又趁机敲了清朝三千万两白银。

俄国则趁机以“干涉还辽”有功,向清朝索要好处——打着所谓的“互相援助”的旗号,迫使清政府向俄国军队开放口岸和铁路,将辽东的铁路筑路权交给俄国,这为俄国日后渗透和侵占东北提供了便利 。俄国虽然联合德、法迫使日本吐出了辽东,打破了日本独吞辽东的美梦,也加快了对辽东半岛的渗透,可是日本军队可没有因此退出辽东。日本也不甘心吐出辽东,所以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再一次吞下 辽东,这便有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并且日本在此役中打败了俄国。如此一来,日本成功地取代了俄国在辽东的地位,俄国被迫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永远地让给了日本。所以,日军更不可能离开东北了。

张作霖崛起以后,东北为什么仍然驻有日本军队?他为什么不驱逐日军?原因也很简单,不论是执掌东四省的张作霖,还是执掌北洋政府、势力直抵上海的张作霖,他都没有足够的实力驱逐日本人。清朝 被洋人欺负了这么多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不也仍然受着洋人的气?这个局面不可能只在一朝一夕之间便能够改变。更何况,当时国内各系军阀林立,一个个如狼似虎地盯着对方,盯着北京政府,可是他 们想要逐鹿中原的话,首先便得有枪,枪从哪来呢?向列强们或借或买,所以,军阀们谁还没有个“外援”?张作霖的“外援”实际上便是日本人,所以,即便他不想日军出现在自己的地盘上,可是他为了 在东北站稳脚跟,只能依靠日本人的势力。

张作霖为了能够坐稳自己“东北王”的位置,也不得不和日本人进行选择性的合作,因为他要是拒绝合作的话,日本肯定会扶持别的人来和他对着干,威胁他“东北王”的地位,1928年,日本人因为张作霖不肯合作而制造了“皇姑屯事件”,所以,张作霖在不可能一 步便能够驱逐日本人的情况下,只能缓缓图之,一边尽量维持现状,一边发展自己的实力去摆脱日本人对自己的钳制。只可惜局势太过复杂,变化得也太快,张作霖至死没能统一中国,也没能将日本人赶出中国,反倒死在了日本人的手上。

在张作霖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此举标志 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李子涵一


最早的南满铁路是俄国人修建的,当时叫“中清铁路”,1904年日本打败了俄国以后以长春为界,长春到旅顺归日本人经营,长春以北还归俄罗斯经营,那个时候长春城区铁路以北是俄罗斯的租界,铁路以南大约一公里多的地区是日本人的租界,再往南也就是现在的上海路以南才是中国居民的居住区,最早的关东军就是日本的护路队。张作霖的东北军实际是在日本人帮助下建立起来的,1928年之所以要炸死张作霖是他想摆脱日本人的控制,东北正式归入中华民国的管理是在1929年,那个时候张学良才把国旗换成了青天白日旗,在此之前东北是相对独立的地区,有自己的旗帜,也可说和日本的附属国差不多,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的“易帜”,日本看要失去对东北的控制权,最后才发动9.18事变重新取得对东北的控制权。东北的抗战时期也是比较相对独立的,民国政府不出钱不出兵,共产党当时的能力很有限,不管是东北义勇军还是后来的东北抗日联军都是孤军奋战,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东北被苏联和民主联军接管,当时东北工业发展的相当好,对国共双方都是一块肥肉,国民党也派部队前往东北,而且宋美龄亲自到东北和苏军协商后,共产党才被迫撤出长春、沈阳等大城市,苏联红军也撤离了东北,国民政府控制了松花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1948年11月共产党又全部占领了东北。


关东汉子6


张作霖统治东三省时代,东北地区之所以有日本军队驻扎,实际上是日俄战争的“遗产”,追根溯源起来,则和甲午战争还有点关系。

(1905年,日俄两国进行讲和谈判会议的情景)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时,日本凭借马关条约强占了包括旅顺、大连湾地区在内的辽东大片区域。对此妒火中烧的俄罗斯乘着当时日本羽翼未丰,联合德国、法国一起向日本提出“劝告”,迫使日本吐出了已经到嘴的辽东。之后1898年,俄罗斯软硬兼施,逼迫清政府将旅顺、大连湾租借给俄国,成为了俄国殖民地。同时将西伯利亚铁路修进中国境内,连通至大连,即中东铁路。据此,当时俄国军队可以在旅大地区驻军,同时以保护中东铁路未有,可以在沿线驻军。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以俄国的战败结束。1905年日俄《朴茨茅斯条约》规定,俄国将对旅大地区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同时将中东铁路的南满段(长春至旅顺)转让给日本,由此日本就具有了在旅大以及南满铁路沿线驻军的特权。


海研会


军阀混战时期,张作霖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成功盘踞在东北三省,成为赫赫有名的"东北王"。

于是有人就会认为,是张作霖把日军这个祸端招到东北来的,而且张作霖在统治东北三省期间,主动和被动的投靠过日本,也与日本制定了一系列卖国条约和协定。所以在大家眼里就应了那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后来张大帅看着日军势力越来越大,他自己又没有办法,最后还被日军在皇姑屯炸死,可谓是玩火者必自焚,是因果报应。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张大帅表示,这口大黑锅他可不背!

那么在张作霖时期,东北驻扎着大量日军,大帅又委屈的明确表示这跟他无关,这群日军到底何时而来呢?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总是少不了狼子野心的国家前来窥视,沙俄和日本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日本自不必多说了,自从遣唐之后就被中华文化所折服,老想着把中国取而代之。所以从唐朝开始,他们就计划入侵中国了,可当时的唐朝正处于强盛时期,日本人选择在这个时候与唐朝在白江口爆发了战争无疑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后来他们自然是被打的偃旗息鼓灰溜溜的回到老家,还不忘学习唐朝文化。

明朝时期,丰臣秀吉又妄图征服中国,结果又被生生地打回去了。

可近代以来随着西风渐进、中国国力的衰落,日本终于逮到了机会,开始不断向亚洲大陆进行侵略。就如其著名的《田中奏折》所说的那样,先占领朝鲜,再占领满蒙,然后占征服全中国,最终称霸全世界。

而沙俄野心也是不小。

沙俄最早进入黑龙江流域是在1636年,沙俄雅库次克统领彼得·戈洛文派文书官瓦西里·波雅科夫率领132名哥萨克越过外兴安岭,侵入黑龙江流域。当地居民严正告知他们说:这里"从属于满族王公,而满族王公则属于中国皇帝",这里是中国的领土。

但侵略者无视中国人民的警告,窜入精奇里江上游的达斡尔入村庄抢掠粮食皮毛。当他们窜到黑龙江和松花江口、乌苏里江口掠夺时,遭到当地人的狙击,才狼狈逃回雅库次克。

到了清朝,大家也都熟悉,在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沙俄又明目张胆入侵东北,也被打了回去,才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到了晚清时期,中国国力衰弱,日本和俄国因为地缘优势,再加上一直以来野心不灭,所以对中国的瓜分侵略相当严重,东北日本后来驻扎大量的日军,就是二者相争的结果。

1894年,嗜赌成性的日本发动了第一次赌上国运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人举全国之力的赌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清廷战败之后,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仅赔款就超过2亿两白银。同时,日本还获得了台湾岛和位于东北的辽东半岛。这也是日本最早将触角伸到了东北地区。但这又触犯了俄国的利益,因此,俄国纠结同样野心勃勃的德国、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

中国逐渐收回了被占领土。这辽东是回来了,可请的这些"打手"也不是白干的主。1898年,沙俄以"赎辽有功"为由,强迫清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湾,租期25年。随后俄军把大连和旅顺租借地划为俄国的一个州,这个州便是历史上的"关东州"。

关东州的"关",指得是"山海关"。所以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的意思。

后来俄国的野心是越发的膨胀了,庚子年间,趁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沙俄出动十七万大军占据了整个东北地区,清王朝打不过俄国,与其谈判又未果。

于是,在权衡利弊之后,清王朝使出了一招引虎搏狼之计,请求日本政府帮助,许给日本东北铁路的修筑权以及各项权益,想要引得日本人和沙俄大拼一场。

而且俄国这一做法本就引起了日本的极大不满。1904年,在英国的支持下,日本发动了对沙俄的进攻,持续一年之久、参战人数超过百万的日俄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的过程就不说了,从性质上讲,这是一场帝国主义践踏中国领土主权的不正义战争。所以无论他们哪方获胜,最后受伤的还是我们。最终日本以阵亡八万余人的代价在海陆两个战场都击败了俄罗斯,迫使俄罗斯于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订和约。

日俄《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且不得阻碍或干涉日本对朝鲜的任何措置。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俄国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均转让与日本政府。

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

清政府在日俄战争中保持"中立",战后,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了《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其附约。

在此条约中,日本取得了在东北的驻军权,并租借大连和旅顺。此后日本人大批移民旅顺和大连,他们将这个地方称作"关东州",并设置关东都督府作为管理机构,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和陆军部。并成立了满铁守备队,后来满铁守备队升格为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旅顺口,这便是关东军的最初由来。

所谓的满铁,也就是全称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公司,负责经营由长春到旅顺之间的东清铁路及其所有的支线。这个满铁,也因此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最有力的爪牙。

而根据中日条约的追加条款,日本有在南满铁路沿线驻军的权利,具体的细则是:每公里可以驻扎15名士兵。因此在第二年,日本成立守备队,守备队名义上是负责守备满铁及其附属地,实际上成为了日本保持其殖民扩张及特权的武装力量。刚成立的日本南满铁路守备队,编成6个大队约4000人,同时,东北地区还有的一个日本常驻师团。

这两支部队后来被命名为关东军。

也就是说,最早日本在中国东北三省驻扎军队时,东三省尚属清朝的统治之下,东北王张作霖只是东北无数地方保安队伍中的一员。

当所谓的关东军成立之时,张作霖也刚刚投靠官府成为巡防营管带。因此,无论是日本在中国驻军还是日本关东军兵力特权不断扩大,刚开始时都与张作霖没有什么关系。

而大帅在战争期间左右逢源,成功的抱上了日本这条大腿。他利用日本人的势力挤掉了冯德麟,一个人独霸奉天全省。随着其一步步增强自己在东北的势力,1918年,张作霖正式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成为东北三省的统治者。

日寇在东北的实力和势力也因此进一步膨胀,野心也逐步增强,而这又与将东三省视为个人地盘的张作霖,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这才导致其被日军设计炸死。

可是说到底,胳膊还是拧不过大腿,张大帅成为东北王时,日本人已经控制了关东州、南满铁路沿线十几年之久。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才是东三省隐形的"东北王"。


历来现实


早在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就已经把触手伸到了中国东北地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俄国以保护侨民为借口侵占我东北。

1904年的2月10日,日本正式对俄国宣战,这场战争完全是日本和俄国双方为了争夺远东地区的殖民霸权进行了一次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这场战争大部分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而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却发表中立声明,对日本和俄国的侵略行为袖手旁观。

日俄战争最终以日本的胜利告终,并逐渐扩大改组驻东北的军队,并且在1919年4月份时,将东北驻军升格为关东军司令部。

再来看张作霖的发迹史。

张作霖早年学过木匠,当过货郎,卖过包子,做过兽医,加入过土匪,还在清朝的军队中当过小兵。相当坎坷。

1900年,沙俄出兵占领东北,负责保东北一方平安的大清王朝盛京将军跑了,东北地区混乱不堪。张作霖这时候拉起一伙人组织起“保险队”,保一方平安。得到他所负责的“保险区”里百姓的称赞,声名鹊起。

后来张作霖继续进行团练,不久接受清政府招抚,还一度升任管带。

日俄战争爆发张作霖鼠首两端先为俄军效力,后来看俄军势力弱,拍屁股走人,投奔日军麾下效力。

1907年,清政府新政继续推行,东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来到东三省担任总督,张作霖接受徐世昌管辖。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张作霖受到清政府的命令到奉天镇压革命党人,有功,被升为“关外练兵大臣”。

1915年,袁世凯准备称帝,极力拉拢张作霖。袁世凯称帝后把张作霖封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

袁世凯下台之后,张作霖又被继任的大总统黎元洪任命为奉天督军兼任省长一职。不久和张作霖共事的冯德麟因为参与张勋复辟被剥夺军权,张作霖获得了奉天省全部的军政大权。

1918年张作霖在秦皇岛强行夺取了直系军阀从日本购买的武器扩充自己的实力。而且还率兵入关支持皖系对全国进行武力统一。因此呗,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直到这时张作霖才算是利用这日本人的势力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张作霖是利用日本人的势力上台。


一盘拉条子


日本在中国东北驻军的历史要从1895年的甲午战争开始说起。当时的张作霖还不是东北王,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1895年,日军在陆战中击败清军,在事实上占领了辽东半岛。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企图割走辽东半岛,但是这一举动遭到德国、沙俄等国的干涉。最后清政府在《马关条约》赔款的基础上又多支付了三千万两白银,才算从日本手里又赎回了辽东半岛。

1898年,沙俄以“赎辽有功”为由,强迫清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湾,租期25年。随后俄军把大连和旅顺租借地划为俄国的一个州,这个州便是历史上的“关东州”。

关东州的“关”,指得是“山海关”。所以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的意思。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关东州这个名字是俄国人命名的(俄语为Кванту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跟日本的关东平原、关东地区没有任何关系。此关东非彼关东,名字一样只是巧合罢了。

1900年庚子国难,八国联军组团侵华,沙俄除了派遣18000人参加八国联军外,又独自出动了13万大军入侵东北。

在经过了四个多月不太激烈的交战后,清军驻守在东北的九万官兵被全歼,东北三省全境在事实上被沙俄侵占。《辛丑条约》签订后,沙俄忽悠七国联军从中国撤军,而被它独自侵占东三省,它却一直不撤军。

从1900年至1905年,俄军在东三省非法驻军了五年之久。

这里说一下张作霖。他在沙俄侵占东三省的这一时期,趁乱发了家。

由于当时俄军吹枯拉朽的团灭清军,盛京将军望风而逃。官军跑了,地方大乱。很多财主害怕被洗劫,就邀请像张作霖这样的绿林好汉出来维持治安。张作霖也不含糊,他在奉天赵家庙组织了一支队伍,严明军纪,保境安民,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他由此声名鹊起,这为后来他称霸东北积攒了基业的第一桶金。


沙俄在东北赖着不走,让英国很不满意。因为英国一直视中国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沙俄一口气吞了东三省,它很嫉妒。为此,英国通过外交斡旋让沙俄撤军。但是沙俄拒不理会,于是英国决心拉拢一个马前卒对沙俄开战。而这个马前卒就是日本。

为什么是日本呢?因为沙俄在中国东北驻扎重兵,威胁到了日本在朝鲜的利益。起先日本还主动向沙俄示好,希望通过放弃它在东北的利益,换取沙俄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权。然而沙俄看不起日本,坚持要把朝鲜半岛变成中立区,并且俄军还进驻朝鲜,故意威慑日本。这一下触动了日本利益,使得日本下决心掏老本对沙俄开战。

1902年,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明确支持日本打沙俄。

签约后,英国放出狠话,声称日本是自己的盟友,日俄交战,如果谁敢帮沙俄,就是与英国为敌!远在美洲大陆的美国立即响应英国,给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现金支援。

欧洲大陆的国家由于都惹不起英国,便都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沙俄,只有德国和法国私底下帮忙,但最终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比较搞笑的是,英俄后来和解,德俄反而还翻脸了。一战期间掐的那叫一个狠呐。



1904年,日本完成战备工作,在征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后,出兵三十万,攻打沙俄驻扎在东北的驻军。日俄战争由此爆发。

这场战争的过程就不说了,从性质上讲,这是一场帝国主义践踏中国领土主权的不正义战争。

1905年7月,持续1年零5个月的日俄战争最后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后,沙俄根据《朴资茅斯条约》,将自己在旅顺、大连湾及附近领土领水租借权,无条件的转让给日本。

于是,沙俄强迫清政府租借的关东州,就变成了日本人的关东州租借地。日本人获得了在关东州的驻军权和治理权,并且还获得了南满铁路的经营所有权。当时的关东州和南满铁路沿线,实际上就是日本在中国的殖民地。

在当时,不管是清政府还是后来的张作霖政府,都无权进入关东州和南满铁路沿线。如果不经同意擅自进入,就形同于对日本开战。


日本接收关东州后,没有改名字,而是继续沿用了关东州这个名称。据说不少日本人当时想改一个威风的日本名字,但是伊藤博文认为不应该刺激清政府和沙俄政府,隐藏日本对侵吞整个满洲地区的野心,便没有改名字。只是把被沙俄改为达尔尼的大连又重新改回为大连。

需要重点说一下的是,在日俄战争前后的这段时间,张作霖利用东北大乱的局面,成功的从一名绿林土匪改头换面的变成了清政府的巡防营长官,并且还傍上了日本人的大腿。

1901年,张作霖被土匪金寿山偷袭,兵败之下的张作霖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为团练长。

1902年,张作霖接受诏安,被任命为奉天马队管带(相当于营长)。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张作霖在战争期间左右逢源。他先是为俄军效力,后来看到俄军不行了,就改投日军,为日军效力。

正是因为有了这段为日军效力的经历,张作霖后来才会得到日本的支持。



日俄大战之后,日本开始经营关东州和南满铁路。

从日俄战争至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日本为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满地区的殖民统治,在辽阳成立了关东都督府,派出陆军大将大岛义昌率领一个师团和六个铁道守备大队的兵力进驻关东州,这支部队就是后来关东军的前身(当时还不叫关东军)。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东北政局变得不稳定起来,日本为了更好的管理关东州和南满铁路,就将原隶属于关东都督府的陆军部独立,直接归日本军部直辖。于是历史上的关东军便由此成立。

当时的张作霖刚刚挤垮了冯德麟,一个人独霸奉天全省。他对盘踞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关东军是既不服,也害怕。

不服的原因,是关东军垄断了东北的所有重要资源,比如铁矿、煤矿,只要是值钱的玩意都是日本人的。还比如铁路资源。当时张作霖要想用铁路运兵,他还得经过日本同意才行。若是关东军不肯借给他用,他也只能私下里骂骂娘。

害怕的原因也跟铁道网有关系。当时东北的铁路干线被日本和苏联控制,奉军的兵力调动被日本人掐的死死的。张作霖想要打关东军,他连门都摸不到。而关东军想要打张作霖,只要沿着南满铁路就可以从大连一路畅通无阻的打到沈阳城下。

卧榻之侧竟然有野兽虎视眈眈,换作你是张作霖,你能不又气又怕?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张作霖后来会特别重用不太懂打仗,但颇有实干精神的杨宇霆的原因。


杨宇霆留学过日本,懂什么叫近代化。在他的辅佐下,张作霖对东三省和整个奉系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比如建立东北海军,使奉军自成体系,增强了张作霖部队的实力,降低了奉军对关东军的依赖。

比如绕开了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单独修筑了奉军自己的战备公路,使奉军的交通不受日本的挟制。假如一旦跟日军闹掰,奉军可以利用公路与日军周旋。不再像以前那么受人制约。

比如创建了奉天(沈阳)兵工厂,自制武器弹药装备军队,使奉军的后勤不再受制于日本关东军。(奉军也是当时少有的能在武器方面做到自给自足的军阀)

公正客观的说,杨宇霆的改革帮助张作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对关东军的依赖。

但是,这毕竟还是杯水车薪呐,奉军在整体上还是受制于日本,张作霖依然还要看日本人的脸色行事。


总的来说,日本人在东北驻军时,张作霖还是个绿林草莽。不是张作霖卖国,要放日本人进入东北。而是早在清末,日本人就已经进入了东北。当张作霖成为东北王时,日本人已经控制了关东州、南满铁路沿线十几年之久。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才是东三省的“主”,他们是看着张作霖这个“客”,从一个绿林草莽一步步得成长为东北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