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後期為何能成為無敵的存在?

shiyanbo


張郃後期無敵的原因在於能打的猛將都死的差不多了,蜀漢五虎將只剩趙雲,趙雲年邁已經不能萬不得已不輕易上陣單挑殺敵,力斬韓家五將是子龍的最後輝煌,曹操這邊張遼,徐晃,許褚後期接連死亡,能用的人太少了張郃前期就不弱更加重了他的勇猛,張郃對於對司馬懿來說就不是好消息,因為司馬懿造反張郃就是障礙,論資歷比懿高的多,論武曹魏內部沒人是張郃的對手,倘若張郃多活幾年仲達還得等,沒辦法出詭計害死了他才成就司馬家族的輝煌


牡丹主人李小白


在三國演義眾多名將中,張郃可以說是被埋沒的一位,雖然他從官渡之戰就出場了,但是卻先後被趙雲馬超等名將打敗,不過到了三國後期,他又成為了無敵的存在,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張郃自身的武力不低,他曾經和五虎將的張飛大戰而不落下風,我們來看看書中的描寫。

《三國演義》第七十回:飛自引兵一萬,離閬中三十里,與張郃兵相遇。兩軍擺開,張飛出馬,單搦張郃。郃挺槍縱馬而出。戰到二十餘合,郃後軍忽然喊起:原來望見山背後有蜀兵旗幡,故此擾亂。張郃不敢戀戰,撥馬回走。張飛從後掩殺。前面雷銅又引兵殺出。兩下夾攻,郃兵大敗。

這是張郃第一次大戰張飛,張飛在單挑中並沒有直接打敗張郃,但是,由於受到雷銅的夾攻,張郃敗退了。

《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張郃驟馬到面前,一槍刺倒,卻是一個草人。急勒馬回時,帳後連珠炮起。一將當先,攔住去路,睜圓環眼,聲如巨雷,乃張飛也。挺矛躍馬,直取張郃。兩將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張郃只盼兩寨來救,誰知兩寨救兵,已被魏延,雷銅兩將殺退,就勢奪了二寨。張郃不見救兵至,正沒奈何,又見山上火起,已被張飛後軍奪了寨柵。張郃三寨俱失,只得奔瓦口關去了。

這是兩人交手的第二回合,我們可以看到,這次張郃和張飛直接大戰了五十回合也沒有落敗,只是戰場形勢上對張郃越來越不利,張郃心裡壓力太大,只得撤走,但是在武力上,張郃絕對可以和張飛單挑而不落下風。

其次,張郃的戰術能力不低。張郃從漢末黃巾起義就應募入伍從此走上軍旅生涯,生平大小戰鬥無數,可以說是積累了豐富的戰場經驗。尤其在他投降曹操後,隨曹操攻烏桓,敗馬超,降張魯,立下了赫赫戰功。公元219年,劉備欲取漢中,時曹魏名將夏侯淵與張郃負責漢中駐防。劉備曾親率數萬人攻打張郃所部,然激戰數日終難攻克張郃,後不得不向益州撥發援兵。在主將夏侯淵陣亡後,張郃率眾退守陽平關,因深得軍心,被眾軍將推舉為主帥。據《魏略》記載:

“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意思就是劉備說:“要殺就要殺張郃,殺夏侯淵意義不大”。而張郃任帥後,一面安撫軍士,一面令士兵安營佈防,使魏軍的傷亡程度大大降低。後曹操於漢中敗於劉備後,又令張郃屯兵於陳倉以威懾劉備。

到曹丕時期,張郃官拜左將軍,曾南下江陵大敗吳軍。到曹叡時期,張郃最有名的一戰便是於街亭大敗馬謖了,此戰直接導致了諸葛亮無法再繼續北上攻取雍涼,使得蜀漢大軍首次北伐無功而返。由此可見,張郃在戰場上的謀略也是不可小看的。

最後一點就是到了三國後期,那些成名已久如蜀國的五虎上將都已經不在了,張郃可謂是沒有了真正的對手,也就更加肆無忌憚,再加上他出色的戰術頭腦和豐富的戰場經驗,所以在三國後期自然也就成為了無敵的存在。


漢時明月


在漢末三分時代,有個人非常值得我們敬佩。他有才能,也有理想,他奮鬥過也隱忍過,懦弱過也勇敢過,面對過也逃避過,失敗過也成功過,就像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的波瀾起伏的一生。

他就是張郃。


如果論單挑廝殺的武藝,張郃遠不如關羽、張飛;論衝鋒陷陣的勇氣,無法與典韋、趙雲相比;論領兵打仗的才能,比不上張遼、曹仁。

但要論不屈的毅力,張郃卻罕有敵手。

早在袁紹麾下效力之時,張郃就進入了“河北四庭柱”的行列,與顏良、文丑、高覽並列。而在這四人中,張郃的武藝是最弱的,但頭腦卻是最強的。其他三人都以勇猛聞名,而張郃卻智勇雙全,頗有戰略思想。

雖然張郃很有頭腦,但袁紹並不缺出謀劃策的人,審配、郭圖、許攸、沮授、田豐……這樣的狗頭軍師太多了。

所以,張郃和其他幾位“庭柱”一樣,是被作為基層執行人員來使用的。

張郃為袁紹還是出過很多好主意的。官渡之戰,曹袁雙方打得難解難分,僵持不下。張郃給袁紹出了個主意,建議組織一支輕騎部隊,迂迴切斷曹操的後援。曹軍若不察,後路就會被切斷,糧草後援被絕;曹操如果派兵去救,就削弱了正面的兵力。雙方兵力差距就更大了,曹軍兵力不敷分配,防禦漏洞就暴露出來了。但這被袁紹否決了。

得知曹操計劃要襲擊袁紹囤糧軍重地――烏巢,張郃又給袁紹出主意,建議重兵支援,加強防禦力量。但狗頭軍師郭圖卻認為,曹操分兵之際,正面兵力空虛,應該“圍魏救趙”,全力攻打曹操正面大營,張郃認為這太荒唐了,但又被袁紹否定。

袁紹寧願聽那些狗頭軍師們的紙上談兵,也不接受張郃這種執行層人員的合理化建議。

所以說,你再有本事,再有頭腦都不重要,關鍵是老闆怎麼定位你。做為執行層,你的意見左右不了決策層和謀劃層的意志。


而最倒黴的是,出謀劃策出主意時候,你怎麼說,他也不聽你的,但一旦出了問題,決策層和謀劃層就拿你頂缸,要你背黑鍋,讓你負起失敗的責任。

張郃就是這樣,提出來的合理化建議不被接受,但烏巢丟了,正面曹軍大營也攻不下來,上層卻決定讓他擔責任。

郭圖向袁紹進讒,說張郃出言詆譭袁紹,袁紹發怒,派人召張郃去回話。張郃見勢不妙,只好投降了曹操,防線洞開,曹軍趁虛而入,袁紹大敗。

歸附曹操之後,張郃被拜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隨大軍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立下了許多的功勞。

攻袁譚,圍雍奴,徵柳城,破烏桓,再次獲得晉升,封為平狄將軍。而在這個軍銜上,張郃呆了很長時間。

討東萊,伐管承,討陳蘭、梅成,破馬超,圍安定,降楊秋,平宋建,徵張魯,收漢中。張郃屢立戰功,卻始終也沒有獲得過升遷。


世界上總有不公平,立功的人很多,要想晉升,首先要考慮親疏遠近,其次還要論資排輩。

曹操已經是很開明的人了,但他也無法完全背離當時的歷史環境和政治形式。

其實從骨子來講,張郃也是內心極其狂傲自矜的人,這一點,他決不亞於關羽、魏延之輩。但張郃不同於關羽和魏延的是,他從來不在表面上流露出自己的狂傲。

張郃更堅忍,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堅信總有一天,自己的才華會大放異彩,所以他很珍惜自己,遇到勁敵決不死扛硬戰,見勢不妙,撒腿就跑。

曹操徵張魯,收服漢中,張郃被留下作為夏侯淵的副手鎮守漢中,以防禦劉備。 張郃率一支偏師駐守在外,有了獨立作戰的機會。


張郃這個人很有遠見,他預測到劉備集團的擴張企圖,就不一味死守,而是主動將戰線前推,以攻代守。張郃率兵南下,攻擊巴東、巴西,獎當地的人畜和財物遷走。這就給劉備的擴張造成了阻礙。

劉備聞訊,立即派出猛將張飛來對付張郃。雙方經過多次交戰,張飛終於將張郃擊敗,驅逐回去。

定軍山一戰,夏侯淵敗亡,由於張郃出眾的軍事才能,在軍中威望很高,被大家民主推舉為臨時主帥,繼續領兵抵擋劉備的進攻。

張郃始終受到上層壓制,使他的軍事才能無法得到盡情發揮。

夏侯淵死後有曹真,曹真死後又有司馬懿。張郃都只是做為副手被使用。

張郃憑著超人的毅力堅忍著。如果說張郃的武藝,在漢末三分時代,並不算突出,比他高強勇猛的大有人在:呂布、張飛、關羽、顏良、馬超、趙雲、典韋、許禇、黃忠、文丑、孫策、太史慈、徐晃、甘寧、龐德、曹彰、關平、夏侯惇等,就算是能與他武藝相當的也有張遼、曹仁、夏侯淵、曹洪、淩統等人。




以張郃的武藝,能儕身於三分時代武力榜的前二十名以內就算是不錯了。

但張郃的堅忍和自惜,使他能夠將所有比他武藝更高強的競爭對手全部熬死,直到自己成為天下第一,其毅力之強韌令人歎為觀止。

以蜀漢五虎將全部凋謝,趙雲死後為標誌,一直到木門道中伏,張郃就是那段時間的天下第一勇士。

張郃這一生很不容易,經歷過很多失敗,對抗許多勁敵,遇到過很多危境,身經百戰,死裡逃生,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也從來沒有屈服過。憑藉著超強的毅力,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傳奇。


饞嘴肥貓鏟史官


張郃,字儁乂,三國中比較長壽的大將,大批將軍謀士於公元220年左右逝去,他還又活了11年,於公元231年去世。前期,張郃浪得虛名,和馬超、趙雲、張飛等超一流名將屢戰屢敗,後期,他雄起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敗馬謖,奪取街亭要地。這是為什麼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得出三個原因。

其一,張頜前期不行,後期成為無敵的存在,是因為他活得夠久,排在他前面的名將除趙雲外,絕大多數都掛了。

張頜,在曹魏“五子良將”中排名靠後,僅比徐晃高一位。他前期屢戰屢敗,和超一流大將相比,太弱了。民間有一個關於三國名將的排名如下: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文鴦與姜維。

其中,二張中的老大是張遼,排第13,老二是張郃,排第14,這個排名不一定準確,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他們的武力大小。馬超排名第5,而張頜排名第14,排名整整高了9位。

公元228年時,排在他前面的13位大佬除了趙雲外,都掛了。“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憋屈了大半輩子的張頜,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他率領五萬先鋒,一路推進到街亭要地。他本以為軍事要地街亭是由趙雲或者魏延之類的大將駐紮,結果卻是“紙上談兵”的馬謖。張郃雖然打不過馬超、趙雲、張飛等人,表示對上馬謖,毫無壓力。

其二,張頜前期不行,後期成為無敵的存在,是因為他欺弱怕硬,善於見風使舵。

張頜曾是冀州牧韓馥手下,後袁紹奪取冀州,他歸順袁紹。官渡之戰中,張頜和高攬打了敗戰,不敢回去見袁紹,投降曹操。這樣一個“三姓家奴”,善於投機取巧,多次改換門庭。在馬超為父報仇,率領西涼鐵騎打進長安時,曹操眾將不是其對手,曹營的猛將曹洪和徐晃都被馬超打敗丟失潼關。曹操大軍趕到後,兩軍陣前,于禁出戰,八九回合戰敗而逃。

面對如此兇猛的馬超,張頜知曉十個自己也不是他的對手,因此他象徵性地打了二十回合,也逃跑了。只有傻乎乎的李通拼死作戰,結果戰死。這一戰,曹營眾將皆不是馬超的對手,發生了大潰敗,曹操割須斷袍才成功擺脫馬超。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曹操背後于禁出迎。兩馬交戰,鬥得八九合,于禁敗走。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李通出迎,超奮威交戰,數合之中,一槍刺李通於馬下。

後期,張頜來到街亭,打聽到街亭守將為馬謖,非常蔑視。他看到馬謖不懂兵法,沒有在五道口安營紮寨,而是在山頂上駐紮。他當時就笑了,認為馬謖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貨色。欺軟怕硬的張頜瞬間精神倍漲,在司馬懿的統籌安排下,他勢如破竹,截斷水源,圍困馬謖軍隊。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懿乃命張郃引一軍,當住王平來路。又令申耽、申儀引兩路兵圍山,先斷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亂,然後乘勢擊之。

其三,張頜前期不行,後期成為無敵的存在,是因為他活到老學到老,由量變到質變。

張頜善於學習,善於總結經驗。張郃前期多次戰敗,主要是他的對手太強了,如馬超、趙雲、張飛等人,隨便拉出一個來,都是能秒殺他的存在。這些戰鬥雖然失敗了,卻豐富了他的作戰經驗,提高了自己。

軍隊中沒有“常敗將軍”,沒有勝利,只是時候未到。張郃經過前期敗戰的積累,戰鬥技術不斷提高,直到公元228年,街亭之戰,發生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功夫不負有心人,張郃總結了數十年的作戰經驗,不是名不副實的馬謖可以相比的。

總結:天才不是一蹴而就的,張郃天賦雖然不如關羽、馬超、張飛等人,卻善於學習,善於提高自己,善於隨機應變。他前期與各位名將都有交鋒,積累了經驗,在街亭之戰成為無敵的存在。正是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造就了張郃這一位名將。我們普通人也是一樣的,在學校、在單位、在社會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我們的三國


張郃後期成為無敵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前後期跟隨的老闆差距太大。

張郃在三國前期遇人不淑,一身才華無法施展,到了三國後期,一遇曹操變化龍,張郃有了施展的空間,本身素質也不差,自然成了無敵。

一、跟隨的老闆和平臺影響張郃的發揮

1.張郃前期的經歷:張郃在黃巾軍之亂時應徵從軍,第一個老闆是冀州牧韓馥,韓馥這個人是很窩囊而且沒有擔當的,最後因為投降袁紹之後心理素質不過關,在廁所裡面自殺。

不過韓馥可以說提供了許多的網絡素材,大家眾所周知的“上將潘鳳”就是韓馥手下, “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這經典的話語就是韓馥所說,張郃在韓馥手下完全沒有用武之地,一身才華無法施展啊。

2.第二個老闆袁紹,袁紹出身四世三公之家,首先對於張郃這個“寒族”而且還是降將,是被袁紹看不起的,再者袁紹在進入冀州的時候,張郃勸過韓馥不能讓位給袁紹,袁紹心胸本不寬廣,對張郃第一印象就不佳。

官渡之戰,張郃深謀遠慮的大將之風就開始顯現,奈何袁紹不採納他的意見,張郃先是建議袁紹組織一支輕騎部隊,迂迴切斷曹操的後援。曹軍如果沒有覺察,糧草後路就會被斷,曹操如果派兵援救,勢必就會分兵,這樣防守上的漏洞就會出現,但這被袁紹否決了。

張郃又建議袁紹重兵把守糧草重地烏巢,但是袁紹偏偏聽從郭圖的意見,正面打擊曹操,導致烏巢被劫,袁紹糧草告急。

也正是因為烏巢之敗,張郃才棄袁投奔了曹操,這已經到了三國中後期了。

3.第三個老闆曹操,眾所周知,曹操是雄才大略之主,張郃雖然在曹操陣中一直是副將,但是曹操給足了張郃發揮的空間,攻袁譚,破烏桓,滅馬超,徵張魯,收漢中。張郃屢立戰功,名氣也慢慢打了出來。

二、牛人逐漸老去,張郃成為頭牌

到了三國後期,蜀國的五虎上將,曹操的五子良將,這些一等一的名將的逐漸老去凋零,所謂“三國無大將,張郃做頭牌”,同時代的牛人都老去,就更突顯出張郃的無敵了。

三、張郃自身的歷練與成長

張郃自身素質就很好,擅長謀略,數十年身經百戰,張郃的堅韌毅力與悟性使他的能力早已成長為不次於三國早期“關羽、張飛、張遼”這些超一流名將的水平。

綜上所述,張郃後期成為無敵存在,固然有時代強人老去、自身超強能力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選擇的平臺能夠最大化發揮實力。


飛馬觀世界


《三國演義》中,張郃前期並不出彩,那是因為三國前期名將太多了。曹操有許晃、許褚、夏候兄弟、曹仁曹洪、典韋。劉備有關張趙雲,東吳有孫策太史慈周泰甘寧。就連袁紹也有顏良文丑,張郃不過是和張遼一個擋次的武功,況且又在幹大事惜身,見小利忘命的袁紹手下效力,三國前期也就輪不到他出彩了。

但三國後期名將凋零,蜀國到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時代,張郃當於就無敵了。


jianchi


張郃前期就很猛,後期更威武。

張郃很有才幹。他是寒門子弟,黃巾軍起義爆發後,他投軍討伐。當了軍司馬,歸屬冀州牧韓馥。軍司馬是個很大的官,是大將軍的屬官,比當時劉備的縣令、關羽張飛的馬弓手、步弓手大多了。大概相當於大將軍的參謀長,估計韓馥的作戰主要就是依靠張郃。


韓馥被袁紹用計打敗以後,張郃帶著自己的人馬投靠了袁紹,當了校尉。很快因為功勞,當了中郎將。

張郃字俊乂,河間鄚人也。漢末應募討黃巾,為軍司馬,屬韓馥。馥敗,以兵歸袁紹。紹以郃為校尉,使拒公孫瓚。瓚破,郃功多,遷寧國中郎將。

官渡之戰,張郃已經是袁紹手下四大將之一。他的軍事才華在袁紹眾將及眾謀士中鶴立雞群,顏良文丑淳于瓊直流與張郃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但是他的正確建議總是得不到袁紹的採納。特別是在曹操偷襲烏巢的時候,張郃建議袁紹派大軍增援烏巢。如果袁紹真的採納了這個建議,那麼袁紹大軍主力與守烏巢淳于瓊前後夾擊,曹操必敗!可惜袁紹死活聽張郃的意見,最後全軍覆沒。


太祖與袁相拒於官渡,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烏巢,太祖自將急擊之。郃說紹曰:“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圖曰:“郃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為虜矣。”

戰事的發展與張郃的預料如出一轍,可見其對戰場態勢的把握和謀略的出眾!


張郃被逼無奈,投降曹操。曹操非常高興,把張郃比作伍子胥、微子和韓信。

太祖得郃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張郃跟隨曹操,打了很多勝仗。而張郃,往往是大軍的開路先鋒。

授以眾,從攻鄴,拔之。從討柳城,與張遼俱為軍鋒,以功遷平狄將軍。太祖徵張魯,先遣郃督諸軍討興和氐王竇茂。太祖從散關入漢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於前通路。

軍鋒、先遣、督諸軍。張郃儼然已經成為曹操手下最能打的將領。

用夏侯淵司馬郭淮的話說:

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

曹操死後,張郃又為曹魏東征西討,與諸葛亮廝殺多年。沒有吃半點虧。


張郃最後中了諸葛亮埋伏,被亂箭射死。但是根據《魏略》的記載,張郃其實是被司馬懿害死的。

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諸葛亮誘敵深入,司馬懿命令張郃追擊,張郃認為不能追擊!司馬懿不聽。張郃沒辦法,只好追擊。結果中了埋伏。

我們有理由懷疑,司馬懿是故意的,他要害死這個對曹家忠心耿耿的猛將。


三國志作者陳壽對張郃的評價非常中肯:

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寫了這麼多,就是要說明,張郃不是什麼無名小卒,更不是無能之輩。他從普通小兵,一路打到徵西車騎將軍,靠的就是出類拔萃的軍事才華,在群星璀璨的三國將星中,張郃絕對稱得上最耀眼的那一批。


上將噯福斯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正確,張郃在三國後期確實比較厲害,不過還沒到無敵的程度,蜀軍中的魏延、姜維等人都能和他一戰,只是並沒有擊敗他的能力而已。

張郃是河北名將,他的第一戰是在官渡迎戰曹操手下的大將張遼,兩個人大戰四五十合不分勝負,這個表現應該說不錯了。當然,張郃的武藝距離超一流武將還是有些差距,他先後敗給趙雲、馬超、張飛,和徐晃聯手無法擊敗黃忠,因此他的水平明顯弱於五虎將,在高手如雲的前期表現雖然活躍,但是卻並不搶眼。

不過到了三國後期,隨著原來的高手陸續去世,此時的張郃已經鮮有敵手,不過這不等於他已經是天下無敵了,蜀軍中也有幾人能和他一戰:

這裡面第一個就要數魏延了。魏延也是從三國前期一直活躍到後期的猛將,他擊敗過泠苞、馬岱等人,和文聘戰平,漢中之戰時還兩戰龐德,雖然最後敗於龐德之手,但是這個表現也非常不錯了。諸葛亮在北伐時要戰張郃時,也是第一個想到魏延,可見魏延並不弱於張郃。

第二個則是姜維了。姜維曾經在天水城下大戰趙雲,雖然打的時間不長,但是趙雲事後稱讚姜維槍法好。能得到趙雲的肯定,姜維的武藝應該不錯,否則趙雲也不會給他這麼高的評價。姜維對上張郃也不會落於下風。

除了魏延和姜維之外,王平、關興、張苞等人雖然弱於張郃,但是也可以打上一打。在街亭之戰時,王平曾經和張郃打過,兩個人大戰數十個回合王平才敗走。而關興在木門道前引誘張郃時,也多次和他交手,然後詐敗而走。張郃雖然生氣,但是也奈何不了關興。

所以張郃雖然在後期表現耀眼,讓諸葛亮有所忌憚,但是遠沒到無敵的程度。


不沉的經遠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吧!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主要是寫人物,他和一般的小說寫人不司,書中很少寫武將的擺兵佈陣,而是主要通過人物的單挑來突出個人的武藝值。張郃在前期,一半是因為出場時年輕,武藝並不是很高,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三國前期,各國武將如燦爛銀河,和他們比起來,張郃的武功並不佔什麼優秀,等到中後期,各國名將大將死的死亡的亡,而張郃又長壽,所以到後來就鮮逢對手、。


童146569245


《三國演義》尊劉貶曹,劉備陣營中的人物的能力都被羅貫中誇大了,所以就給人造成一種錯覺,蜀漢陣營中的人都是無敵的存在。比如前期的臥龍鳳雛、五虎上將,中後期的姜維等。每個人似乎看起來都有扭轉乾坤的能力,可是最終都因為天意而功敗垂成。



首先,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在表現人物形象上,就會用依據需要,用上一些表達手法。

1.張冠李戴。把其他人做的事,放到了蜀漢人物身上。比如,華雄被孫堅斬殺,文丑死於亂軍之中,作者把功勞都給了關羽,體現關羽的勇猛。再比如孫權借箭,作者寫成了諸葛亮並添油加醋,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這樣被神化的人面前,不用說張郃,就算周瑜都不能出彩。

2.編造事情表現蜀漢人物,或者把一些事情誇大。有些事情在三國並沒有發生,但羅貫中卻寫出來了所謂七分是實,三分是虛。比如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空城計。有些事情,確實有發生,但羅貫中卻誇大了。比如猛張飛喝斷長板橋,趙子龍單騎救主。張郃在這些掛外掛的神人面前,又怎麼能被注意呢?



3.貶低對手,抬高蜀漢英雄。張郃與蜀漢人物交手,印象比較深的有兩次:一次是長坂坡遇到趙子龍;另一次是瓦口隘碰到張翼德。在這兩位猛將面前,張郃都被寫成了草包了,張郃心裡苦啊。

而到了中後期,五虎將一個一個凋零了,蜀漢又後繼無人,張郃才開始展現了真實的自己。



其次從史實來講:

1.張郃身經百戰,年輕時就是河北四庭柱,官渡之戰就投靠了曹操,在三國時期活躍的時間很長,戰功赫赫,有豐富的作戰經驗。

2.後期三國鼎立局面基本確立,三國內部開始持續不斷的內鬥,政治鬥爭更加醒目。後期其實也有很多將才,缺少了表現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