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剪影丨欧洲中世纪修女的盛行,如何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反抗?

著名的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曾说:

"人们生来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建立种种社会制度来保障种族的延续和发展以后,各种各样的枷锁也随之产生,而这种枷锁,在社会制度还不够发达的封建时代,体现的最为突出,古今中外皆然。

正当中国古代封建礼教逐渐成熟,对女性的道德绑架逐渐深化的时候,中世纪的欧洲大地上,同样的封建社会对于女性贞洁的要求和自由权利的压制,促使了"修女"这个特殊人群的出现。

文化剪影丨欧洲中世纪修女的盛行,如何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反抗?

一、中世纪欧洲崇尚女性"贞洁","修女"身份独立自由,共同催生了中世纪盛行的修女现象

修女,也就是指在天主教修道院修行的女性。由于其纯洁和虔诚的信仰,逐渐与其他信仰天主教的女性区分开来,成为一个特殊人群的代名词,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女尼。但与尼姑不同的是,尼姑可以是结婚后出家,修女则必须发誓终生侍奉"天主",不能结婚。

修女的产生,与中世纪欧洲对于女性"贞洁"的崇尚,有着直接关系。中世纪的欧洲,政教合一,宗教在社会生活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教皇和诸多神职人员,又处于社会顶层,很多时候与贵族阶层是合二为一的。

文化剪影丨欧洲中世纪修女的盛行,如何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反抗?

神职人员和贵族阶层的融合,就促使当时世俗贵族阶层的普遍价值观对于宗教概念的影响。而中世界的欧洲,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城邦制,一个城市往往就是一个公国。诸国林立,各自为政。

这种社会现实之下,每个国家要保护自己的有序继承,就必须强调血统的纯正,这也是欧洲贵族一个传统的世俗观念。在男性集权的封建时代,要强调血统的纯正,就只能通过对于女性的约束来实现。

于是整个贵族阶层对于"贞洁"的强调,到了一个非常变态的程度。

十三世纪的欧洲贵族学者菲利普曾说:

"一个美丽而又贞洁的女人,实在是上帝的完美杰作,天使的真正荣耀,地球的罕有奇迹,世界的惟一神妙。"

这种出于家族血统,过分强调贞洁的价值观,随着贵族社会对教会上层的影响,逐渐成为修女所必须的"道德标准"。

文化剪影丨欧洲中世纪修女的盛行,如何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反抗?

当然仅仅如此是不能造成"修女"现象盛行的,实际上很多中世纪欧洲女性,选择成为修女,是自愿的。这种自愿除了整个社会在精神层面上对于女性的洗脑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女性出于提升自身地位的考虑。

社会对于女性的种种道德绑架,根源是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而因为宗教在中世界欧洲的重要地位,作为把自己一生献给神的修女,其在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上,也会有相应的提高,而这也是当时修女现象盛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欧洲中世纪修女的盛行,是极度压抑的社会制度下,女性意识觉醒和反抗的体现,同时反映着世俗和教会双重影响的特点

提起欧洲中世纪,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在宗教高压下挣扎求生的人民。实际上单纯的把中世纪欧洲的黑暗归结于教会是不公道的。

《伏尔泰语录》中有一句话: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宗教至上的中世纪,"修女"现象的出现,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看:即信徒们把自认为最好的,最完美的东西奉献给神。且不提"神"是否愿意要这样一份礼物,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人们认为贞洁的女人是最完美的奉献。

关键还在于整个社会的主流认知,而这种认知是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共同造成的。如果说修女盛行的起因是社会强加给女性的枷锁的话,那么修女现象的盛行,则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女性对于这种枷锁的反抗。

文化剪影丨欧洲中世纪修女的盛行,如何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反抗?

男权社会崇尚所谓"贞洁",当然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血统"的纯正,不是真正的要将女性都变成"修女"。但女性在强大的无法反抗的社会习俗面前,发现了修女现象所能带给自己的力量和地位的提升。

也即是说,男人们将"修女"推向神位的过程之中,女人们意识到了这种方式可以用自由来换取地位的上升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充分体现着当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反抗。

另一方面,修女现象在中世纪欧洲的盛行,也反映出世俗社会和教会之间双重影响的作用,史学家们总说黑暗的欧洲中世界是教会的高压统治造成的,然而从修女现象这一点来看,不难看出当时世俗社会,尤其是贵族阶层借教会来推广对自己有利的价值观。

正如同中国宋元理学兴起后儒生们对于女性在道德层面的种种绑架一样,同样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

这种世俗贵族出于保障自己"血统"的纯正,利用自身和教会之间重合的维度,将世俗价值观念宗教化的过程,正是当时社会神权和世俗结合,共同造就中世纪欧洲"黑暗"现状的体现。

三、修女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提升了女性教育水平,但也助涨了男权至上的封建思想

从女性自身的角度来讲,中世界欧洲修女现象的盛行,对于提升整体的女性地位,尤其是很多深受男权压迫的女性,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助于缓解社会冲突。

如同中国古代一样,中世界欧洲的婚姻方面,也是包办婚姻,父兄做主。女性在选择自己的爱人方面没有任何权利,尤其是在贵族阶层,各种各样的政治联姻,完全就是将女性当成是工具来使用。

在修女现象没有出现以前,受到这种压迫的女性就只能选择接受或者死,但修道院之中开始盛行修女现象之后,女性至少多了一个选择。

文化剪影丨欧洲中世纪修女的盛行,如何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反抗?

但另一方面,修女在社会上地位的提升,就促使了"贞洁"这种道德绑架有了具体的例子,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贞洁牌坊,对于当时社会稳定秩序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对于后世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也是非常明显的。

也就是说,修女现象的盛行,给其他女性立起了一个道德标杆,促进了社会对于女性"贞洁"绑架这种价值观的推广和泛滥。

除此之外,从历史的纵轴上来看,修女修行的场所,也就是中世界欧洲修道院的的教育,对于欧洲女性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克里斯托弗·道森写的《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中说:

"从古典文明的衰落到12世纪,欧洲各大学的兴起这一长达700多年的整个时期内,修道院是贯穿于其中的最为典型的文化组织。"

文化剪影丨欧洲中世纪修女的盛行,如何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反抗?

同中国古代一样,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并不重视女性的教育,这使得整个社会在男女教育水平上,有着极大的差距。虽然没有像中国古代那样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欧洲中世纪的女性教育,明显是落后于男性的。这不仅体现在女性受教育的整体质量上,更表现在女性受教育的场所上。

由于"贞洁"观念的盛行,大多数的女性是不被允许去公共场合去学习文化知识的。而修道院和修女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点。在修道院学习之外,其身份和特殊的地位,也使得她们能够进入那些贵族家庭,或者是为平民阶层的女性提供教育机会,从而提升了整个社会女性的受教育水平。

结语

综上,中世界欧洲修女现象的出现,是在男权社会下,贵族阶层为了保障自己血脉的传承,利用自身和宗教融合的机会,将世俗观念宗教化的过程。而其后,女性在意识到"修女"这种特殊身份,能够在牺牲一定自由的同时,提升自身一定社会地位,从而主动投身于修女当中,实现相对自由的方式。

从这个角度上讲,修女现象的盛行,是中世纪欧洲女性在面对男权的压迫下,一次自发的,被动式的反抗,体现着一定的女性意识觉醒和反抗的精神。

修女现象的盛行,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有助于完善在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但另一方面也助涨了男权社会以"贞洁"绑架女性的价值观念的盛行,可谓是有利有弊。

而抛开男女关系,单从女性自身的角度出发,修女在修道院之中获得了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进而影响并扩散到整个女性群体,对于女性在封建时代整体的教育水平提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伏尔泰全集》

《社会契约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