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剪影丨歐洲中世紀修女的盛行,如何體現女性意識的覺醒反抗?

著名的思想家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曾說:

"人們生來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自從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建立種種社會制度來保障種族的延續和發展以後,各種各樣的枷鎖也隨之產生,而這種枷鎖,在社會制度還不夠發達的封建時代,體現的最為突出,古今中外皆然。

正當中國古代封建禮教逐漸成熟,對女性的道德綁架逐漸深化的時候,中世紀的歐洲大地上,同樣的封建社會對於女性貞潔的要求和自由權利的壓制,促使了"修女"這個特殊人群的出現。

文化剪影丨歐洲中世紀修女的盛行,如何體現女性意識的覺醒反抗?

一、中世紀歐洲崇尚女性"貞潔","修女"身份獨立自由,共同催生了中世紀盛行的修女現象

修女,也就是指在天主教修道院修行的女性。由於其純潔和虔誠的信仰,逐漸與其他信仰天主教的女性區分開來,成為一個特殊人群的代名詞,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女尼。但與尼姑不同的是,尼姑可以是結婚後出家,修女則必須發誓終生侍奉"天主",不能結婚。

修女的產生,與中世紀歐洲對於女性"貞潔"的崇尚,有著直接關係。中世紀的歐洲,政教合一,宗教在社會生活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教皇和諸多神職人員,又處於社會頂層,很多時候與貴族階層是合二為一的。

文化剪影丨歐洲中世紀修女的盛行,如何體現女性意識的覺醒反抗?

神職人員和貴族階層的融合,就促使當時世俗貴族階層的普遍價值觀對於宗教概念的影響。而中世界的歐洲,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城邦制,一個城市往往就是一個公國。諸國林立,各自為政。

這種社會現實之下,每個國家要保護自己的有序繼承,就必須強調血統的純正,這也是歐洲貴族一個傳統的世俗觀念。在男性集權的封建時代,要強調血統的純正,就只能通過對於女性的約束來實現。

於是整個貴族階層對於"貞潔"的強調,到了一個非常變態的程度。

十三世紀的歐洲貴族學者菲利普曾說:

"一個美麗而又貞潔的女人,實在是上帝的完美傑作,天使的真正榮耀,地球的罕有奇蹟,世界的惟一神妙。"

這種出於家族血統,過分強調貞潔的價值觀,隨著貴族社會對教會上層的影響,逐漸成為修女所必須的"道德標準"。

文化剪影丨歐洲中世紀修女的盛行,如何體現女性意識的覺醒反抗?

當然僅僅如此是不能造成"修女"現象盛行的,實際上很多中世紀歐洲女性,選擇成為修女,是自願的。這種自願除了整個社會在精神層面上對於女性的洗腦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女性出於提升自身地位的考慮。

社會對於女性的種種道德綁架,根源是女性社會地位的低下。而因為宗教在中世界歐洲的重要地位,作為把自己一生獻給神的修女,其在社會地位和生活環境上,也會有相應的提高,而這也是當時修女現象盛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二、歐洲中世紀修女的盛行,是極度壓抑的社會制度下,女性意識覺醒和反抗的體現,同時反映著世俗和教會雙重影響的特點

提起歐洲中世紀,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在宗教高壓下掙扎求生的人民。實際上單純的把中世紀歐洲的黑暗歸結於教會是不公道的。

《伏爾泰語錄》中有一句話: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在宗教至上的中世紀,"修女"現象的出現,可以從這樣一個角度去看:即信徒們把自認為最好的,最完美的東西奉獻給神。且不提"神"是否願意要這樣一份禮物,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人們認為貞潔的女人是最完美的奉獻。

關鍵還在於整個社會的主流認知,而這種認知是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共同造成的。如果說修女盛行的起因是社會強加給女性的枷鎖的話,那麼修女現象的盛行,則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女性對於這種枷鎖的反抗。

文化剪影丨歐洲中世紀修女的盛行,如何體現女性意識的覺醒反抗?

男權社會崇尚所謂"貞潔",當然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血統"的純正,不是真正的要將女性都變成"修女"。但女性在強大的無法反抗的社會習俗面前,發現了修女現象所能帶給自己的力量和地位的提升。

也即是說,男人們將"修女"推向神位的過程之中,女人們意識到了這種方式可以用自由來換取地位的上升和生活環境的改變,充分體現著當時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反抗。

另一方面,修女現象在中世紀歐洲的盛行,也反映出世俗社會和教會之間雙重影響的作用,史學家們總說黑暗的歐洲中世界是教會的高壓統治造成的,然而從修女現象這一點來看,不難看出當時世俗社會,尤其是貴族階層借教會來推廣對自己有利的價值觀。

正如同中國宋元理學興起後儒生們對於女性在道德層面的種種綁架一樣,同樣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考慮。

這種世俗貴族出於保障自己"血統"的純正,利用自身和教會之間重合的維度,將世俗價值觀念宗教化的過程,正是當時社會神權和世俗結合,共同造就中世紀歐洲"黑暗"現狀的體現。

三、修女現象的產生和發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矛盾,提升了女性教育水平,但也助漲了男權至上的封建思想

從女性自身的角度來講,中世界歐洲修女現象的盛行,對於提升整體的女性地位,尤其是很多深受男權壓迫的女性,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助於緩解社會衝突。

如同中國古代一樣,中世界歐洲的婚姻方面,也是包辦婚姻,父兄做主。女性在選擇自己的愛人方面沒有任何權利,尤其是在貴族階層,各種各樣的政治聯姻,完全就是將女性當成是工具來使用。

在修女現象沒有出現以前,受到這種壓迫的女性就只能選擇接受或者死,但修道院之中開始盛行修女現象之後,女性至少多了一個選擇。

文化剪影丨歐洲中世紀修女的盛行,如何體現女性意識的覺醒反抗?

但另一方面,修女在社會上地位的提升,就促使了"貞潔"這種道德綁架有了具體的例子,類似於中國古代的貞潔牌坊,對於當時社會穩定秩序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但是對於後世社會價值觀的扭曲,也是非常明顯的。

也就是說,修女現象的盛行,給其他女性立起了一個道德標杆,促進了社會對於女性"貞潔"綁架這種價值觀的推廣和氾濫。

除此之外,從歷史的縱軸上來看,修女修行的場所,也就是中世界歐洲修道院的的教育,對於歐洲女性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克里斯托弗·道森寫的《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中說:

"從古典文明的衰落到12世紀,歐洲各大學的興起這一長達700多年的整個時期內,修道院是貫穿於其中的最為典型的文化組織。"

文化剪影丨歐洲中世紀修女的盛行,如何體現女性意識的覺醒反抗?

同中國古代一樣,中世紀的歐洲社會並不重視女性的教育,這使得整個社會在男女教育水平上,有著極大的差距。雖然沒有像中國古代那樣強調"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歐洲中世紀的女性教育,明顯是落後於男性的。這不僅體現在女性受教育的整體質量上,更表現在女性受教育的場所上。

由於"貞潔"觀念的盛行,大多數的女性是不被允許去公共場合去學習文化知識的。而修道院和修女的出現,則彌補了這一點。在修道院學習之外,其身份和特殊的地位,也使得她們能夠進入那些貴族家庭,或者是為平民階層的女性提供教育機會,從而提升了整個社會女性的受教育水平。

結語

綜上,中世界歐洲修女現象的出現,是在男權社會下,貴族階層為了保障自己血脈的傳承,利用自身和宗教融合的機會,將世俗觀念宗教化的過程。而其後,女性在意識到"修女"這種特殊身份,能夠在犧牲一定自由的同時,提升自身一定社會地位,從而主動投身於修女當中,實現相對自由的方式。

從這個角度上講,修女現象的盛行,是中世紀歐洲女性在面對男權的壓迫下,一次自發的,被動式的反抗,體現著一定的女性意識覺醒和反抗的精神。

修女現象的盛行,對於當時的社會來說,有助於完善在封建社會制度下的社會關係,緩解社會矛盾,但另一方面也助漲了男權社會以"貞潔"綁架女性的價值觀念的盛行,可謂是有利有弊。

而拋開男女關係,單從女性自身的角度出發,修女在修道院之中獲得了更多的受教育的機會,進而影響並擴散到整個女性群體,對於女性在封建時代整體的教育水平提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伏爾泰全集》

《社會契約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