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用户65969511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句话出自马一浮的《旷怡亭口占》,是一首充满人生况味的五言律诗,原文如下:

流转知何世,江山尚此亭。

登临皆旷士,丧乱有遗经。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

而其中的“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之句,是这首诗中最具有哲理意味的一句。前半句写天地之广阔深远,视角极其开放,思想也极豁达,后半句却将镜头拉回,聚焦到眼前的小小草木上。大小之间的对比和错位,让人不得不探究人活于世,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与之相处?

而2020庚子年的春天,似一杯新茶,开水注入的刹那,茶叶被烫的跳起来,可正是这痛苦,造就了先苦后甜的一种况味。

迎着拂过乡村原野的暖风,我从鉴江河畔回到了珠江河畔,开始去度过这个突殊的春天。每天小心翼翼的戴着口罩、进出小区测体温,关注着这场波及全球的新冠状病毒役情。晨早从半山晨练归来,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念缓缓地在我内心流动。正常的生活和自由的呼吸从未显得那么重要。其实我不要什么,只要早晨可以摘下口罩与家人去山顶观绿,归来可以在院子里偷闲品茗,可以看得到阳光升起,可以看到月光清澈,信步庭院和小路,且听风呤,于喧嚣浮躁之中,寻求一份安然,我心已足矣。

一条大河宽两岸、河畔万物迎春生长。春雨绵绵之日,风摇花枝之时,我总爱在珠江岸边散步。每每树下听花落之声,其寂寥惆怅之意,尤难为怀。庚子年的春天,因为新冠状病毒役情,春暖花开来得如此艰难。但是以前的春天,花开好的时候,其实我也没空多看两眼吧!人生在世,该珍惜时要珍惜,人生如梦,我投入的确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她。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爱是山间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2020庚子年春天带来的好事,我以为大体是没有的,不过年轻时看不到的东西现在可以看到了,不明白的东西现在弄明白了,这些还是让人感到有所得。这个春天虽不如愿,然而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或许可以庆幸自己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认识了变化,认识到变化最核心的精髓就是与周遭和谐。想起达尔文的一段话:“自然界生存下来的,既不是四肢最强壮的,也不是头脑最聪明的,而是有能力适应变化的物种”。我觉得人与变化的关系就是这样。世界是我的,也是你的,但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的免疫力。

2020庚子年的春天,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一路上你;这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这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历经山河,且听风吟,人间值得。在2020庚子年的春天,马一浮的《旷怡亭口占》这首充满人生况味的五言律诗,特别是“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名句,让我更深刻、更灵动、更理性的去思考人生,去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瑞坤朋友圈


经常有人诧异地问我,这么多花草,你是如何照顾的?那得用多少时间和精力啊!得有多累啊!如果你这一生中,没有一件事为之痴迷,那么你是不会懂我的。但是如果你有,我便不必解释了。读书,讲易,修行在乙丑运途,累并快乐着!同时期待下一运势到来之际可以厚积薄发!

同样买花这件事

从来也不需要为了节日而做

只是为百无聊赖的生活

增添上那么一点小小小情趣

王阳明《传习录》里有段著名的话: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撇除哲学命题不谈,

我要庆幸自己还具有感知美好的能力。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今天有幸读到出自儒学大师马一浮《旷怡亭口占》更好的诠释了此刻的心情!

乾坤二字何其大,天地之间,越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越要懂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越要懂得俯下身,低下头,在自然规律中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人生虽然刹那芳华,万事万物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谁也争不过朝夕,赢不了岁月!

愿历经岁月洗礼的你我

仍能够在红尘岁月中修篱种菊,

在草长莺飞的轮回里

期许岁月静好,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

尝尽尘世烟火的你和我,

仍能用一颗无尘的心,守望生命如初的美丽。

………

附原文

“流转知何世,江山尚此亭。

登临皆旷士,丧乱有遗经。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





花店小主聊易经


这两句诗出自儒学大师马一浮《旷怡亭口占》:

“流转知何世,江山尚此亭。

登临皆旷士,丧乱有遗经。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意思是阅遍世间沧桑繁华,才更能看到平常人看不到的,真的与他人共情,真正地与别人感同身受,真的做出大事。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实例感受一下:

第一个例子是大政治家张居正。

张居正天资聪颖,十分早慧,但他步入官场后,只是个不懂事的愣头青。对严嵩的一手遮天以及百官的懦弱忍无可忍,于是请病假回家,四处游历。在这个过程中,张居正不只游遍了大好河山,也看到了人间真相。他知道有的大户人家鱼肉乡里,他们的后代碌碌无为却能享受一生荣华;而勤劳的百姓却经常吃不饱饭,住不起房子,穿不起衣服,甚至活活冻饿而亡。

再次回到官场,张居正变了很多,他变得城府深沉,明明是帮助徐阶与严嵩相斗,却一次次骗过了严嵩一党。在扳倒严嵩后,他又联合冯保扳倒高拱,成为明朝最大的权臣。

但权倾天下的张居正依然记着水深火热里的百姓,并不像其他人只会玩弄权术,他积极改革,实行了“一条鞭”税法,很大程度减小了百姓的负担,改善了人民生活。

第二个例子是千古圣人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曾身居高位,也曾惨遭贬谪;他曾积极实行新政,也曾颓靡不振。他曾游遍世间大好江山,也曾见过官场一切的污浊黑暗,这一切不仅没有让他同流合污,却让他更加记得以天下为己任,所以说得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一直记得体恤百姓,因此懂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万事万物,唯有经历,方能超越。

没有霹雳手段,难怀菩萨心肠。


乐道文化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这句话出自儒学大师马一浮的《矿一亭口占》意思是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见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喜悦之情。

现实生活中的磨难谁都多多少少经历过,纯净自然的心灵也有许多人向往,但并非谁都能够注意到门前的小草今天又长了一对新叶,乡下的瓦房顶上满是好看的瓦松。

我感觉是,虽知道天命循环,仍然怜爱幼小的生命,就像,即使我有通天之神,跳出三界,可是看到身旁一株努力向上色小草,还是忍不住露出笑容。

我吃过所有美食,还是会对着一串街边的糖葫芦垂涎





认修知行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语出儒学大师马一浮《旷怡亭口占》[1],意思是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喜悦之情。

诗句解释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多么温柔的一句话呀!

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怜悯之情。草木之枯荣于我之人生有何增益?春秋之轮换于我之富贵能添几何?生活之重担已令人不堪负,又有何心力去关心草木是否变青、春花是否再发?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意识被周遭的声音裹挟着前进,情趣被“务求成功”的价值湮没,“情怀”二字,抵不过一纸房产证的份量。即便我十分喜欢这份“草木之心”,但不敢轻易去评价其价值和意义。这份对草木的怜悯太过沉重,有关人生之乐趣与价值,出发于宇宙观和美学观。


奇正国学


看到了天地之大,奥妙无穷,难以参透,领悟到生命的渺小与无奈,面对广博的宇宙,人就是一草,面对永恒的规律,人无力改变什么,但无需气馁,依然要对生活、生命充满热望。就像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执着的热爱它。哪怕一路荆棘,也要认真地走下去。


静待花开love


举一个例子:“虽高居庙堂,却也知民间疾苦”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这句话是别人形容汪曾祺的。ps:张佳玮在一个回答中这样描写汪曾祺:“骨子里,江浙读书人其实都是汪先生这样的。不求显贵,不想刻薄人,只想平静温柔的享受生活,享受生活里的美好事物。汪先生骨子里,还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喜欢规矩,他喜欢自然纯净。”你理解中什么是“草木青”呢?如果是指经受磨砺后纯净自然的生活和心态,那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么?

不谙世事的满腔热血是廉价的,洞察了世间艰苦丑恶之后依旧坚持的理想主义才有真正的价值。

单纯懵懂之时的善良是幸运的,被人伤害遭人欺辱之后依然愿意热情善良,才是可贵的。


自强不息sy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之大,什么样的人都有,唯独自然真性情的人最可贵。


紫木云杉


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怜悯之情。


咬文嚼字的文艺女青年


横眉冷对千夫指,伏身甘为孺子牛。意味有点近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