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十九至五十章詩解創作 作者:李府鍾


《道德經》第四十九章(善者吾善)詩解創作 作者:李府鍾

《道德經》第四十九至五十章詩解創作 作者:李府鍾


原文: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詩解如下:

有領導能力的聖人,處事為人;

常常不存私心。

能將心比心地換位思考,

心中總想著百姓。

對待善良的君子,我以善良相待;

對待不善的小人,我也以善良指點迷津。

我們相信心中存有厚德,

一定會覓得善的知音。

對於守信之人,我以誠信報答;

對於不講信譽之輩,我也依然報以誠信。

我們堅信,只要德不泯滅;

一定會得到信的回應。

有領導能力的聖人,能立身天下;

是因為有歙歙收斂的不傲謙遜。

只要天下的民心都回到渾厚淳樸的圓點,

這個世界就一定會變得和諧溫馨。

普通的百姓都專注聽到好的消息,

看到眼前的現實,謀取利祿功名。

而有遠見的聖人卻別具一格,

彷彿看淡人生與世無爭,回到那嬰兒般的純真。

《道德經》第五十章(出生入死)詩解創作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詩解如下:

人從出生降世到死去離開人寰,

屬於長壽者,有十分之三;

屬於短命而亡的,有十分之三。

人本來可以生存更久一點,

卻為追名逐利 總離不開一個貪。

偏要往死亡的路上去冒險,

這樣的人,也有十分之三。

各位,這究竟是何緣故?

因為追求長生而奉養過度也是災難。

人太過富裕有惡人訂著打劫,

人養得肥胖,身體必出病患。

所以說:善於保護生命者事事謹慎;

遠離犀牛猛虎,不為發渾財而走偏路上兇山。

這樣的人,在戰爭中不會被兵甲傷害,

靈活機動 會騰挪躲閃。

犀牛再兇 無處投角衝刺,

山虎再猛 利爪無處致人傷殘。

兵甲雖勇 卻無處接觸對手,

因為對手 在用智慧作戰。

要說:這又是為什麼?

因為有智慧的人,不會被套進死亡的衚衕,似乎會神機妙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