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醫生的三十而立:不要輕易被這世界改變

30歲的男人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古語有:三十而立。立德,立言,立身。但我更喜歡張衛健的說法,三十而立,不代表三十而富。它只是人的一生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分水嶺,代表著從青澀走向成熟,對這個世界樹立了正確的認知,併為信仰努力而努力奮鬥。

01

緣何從醫

最近有一個視頻很火,一個28歲的小夥子被醫護人員按壓了一萬五千次心肺復甦,終於將其從鬼門關拉回。要有對生命多大的敬畏,才能完成這樣一次磅礴的壯舉。

記得你跟我說過,好遺憾不能拯救每一個患者的生命,每每到那個時刻,都會覺得自己好無能。

可是你,學醫五年,從醫六年,雖然你還是個很年輕的醫生,但在面對每個患者時,宣誓那一刻的初心都未曾改變。即使這個世界給了你太多的惡意,面對病人渴求生命的眼神,也始終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帶給他們生的希望。

有個讓人很揪心的病例。一個兩歲的小孩跟奶奶一起住在農村老家,正在炕上玩耍的時候,一個不小心掉進了正在燒開水的大鍋裡。送到你們科的時候,已經不行了。你的面色很凝重,許久說不出話,我知道,你已經盡了全力;我也知道,這個可憐的小生命,他和兒子一樣大。

問你為何選擇學醫,當初不過是想讓生病的奶奶能夠得到自己的救治,奈何還沒畢業,奶奶卻已先離開了這個世界。世界上最遺憾的莫過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於是你把所有的能量全部都給了身邊愛的人,更給了經你的手救治過的每一個病人。

上不完的夜班,會不完的診,做不完的搶救和心肺復甦,還有打不完的病例和談不完的話。寒冷的冬夜裡,從住院部到急診科,從住院部到感染科,我已然跟不上你匆匆的腳步,沒有思考和停留的時間。雪地裡踩出一串串的腳印,彷彿在提示著你,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命在流逝。你只有快點,再快一點!

八十多歲的外婆最愛念叨的一句話就是:好娃哩好娃哩,要不是你我早就不在了。老人家是不會騙人的,見到你時眼裡的光更是真切的,你做了多少就會有多少的回報。

一句句感謝的話,是患者對你的認知;回家時疲倦的面容,是我對你的認知。從醫這條路不好走,有心酸,有害怕,想過放棄,但始終堅持。承認是要養家餬口,但更多的不過是認真的踐行希波克拉底誓言,努力為更多的患者爭取生的希望罷了。

一個醫生的三十而立:不要輕易被這世界改變


02

何為信仰

白巖松說,30歲需要在做了一系列加法之後,做一次減法。你不是所有的都適合,也不是適合你的所有事你都該去做。

於是你減去了你對生活的享受,用了五年的手機相機都壞了也捨不得更換,T恤衫穿薄了也捨不得扔,皮鞋都露腳指頭了也捨不得買。

於是你減去了休假的時間,一年公休5天。其他的時間,大部分時間用來拯救病人,下班的時間用來陪伴家人和孩子。因為疫情,很多景區都做出了免費向醫務人員開放的承諾。那麼多漂亮的地方,真的有機會去欣賞嗎?

就在今天,你給我和我的父母都買了禮物,三本書照顧到我的閱讀需求,七包三隻松鼠滿足了我的饞嘴,精心挑選的寫生工具鼓勵我媽在繪畫上由業餘走向專業,一大盒過濾菸嘴幫助我爸逐漸戒掉抽菸的壞毛病,還有我媽愛吃的阿爾卑斯糖,我爸愛下的象棋,甚至考慮到在家裡關久了彈盡糧絕,連大米和食用油都送來了…

曾經不止一次問你:你的信仰是什麼?每次都會得到同一個答案:家人健康的身體,和諧幸福的家庭。

多麼普通的願望,多麼樸實的信仰,猶如一道光,照亮了你前行的路。你從來不是一個把承諾掛在嘴邊的人,一旦許下諾言,便會竭盡全力實現。一如當年在婚禮上,你對他們的承諾:愛她,尊重她,護她一世周全。

沒什麼好說的,那便拼盡全力去做。哪怕這世界有著太多的不友好,也要竭盡全力保全自己的信仰。因為這個信仰就是你的命,你的根,是你這輩子最在乎的事情。

這就是30歲的你。

一個醫生的三十而立:不要輕易被這世界改變


03

三十而立

韓國著名的電影《熔爐》,片尾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話: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偌大的世界,也許我們可以改變的不多,但是我們可以做的卻不少。三十而立,要立得住的生存之本,要立得住的是為人處世之道,更要立得住的是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不被這紛擾的世間輕易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