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出頭的年紀和沒有出頭的事業,從律師行業看“三十而立”

已經出頭的年紀和沒有出頭的事業,從律師行業看“三十而立”

已經出頭的年紀和沒有出頭的事業,從律師行業看“三十而立”

已經出頭的年紀和沒有出頭的事業,從律師行業看“三十而立”


作者 | 賴賴

單位 | laKingdom


古人說,“三十而立”,而當今社會30歲也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節點。一到30歲,房子、車子、票子、家庭都成為了成功的標配,三十歲成了一個分水嶺般的存在。如果說畢業是要求我們一天長大,那麼30歲就是要求我們一夜暴富。

律師行業的人群數量一直相對較少,到2018年年底,全國的執業律師人數才達到42.3萬而已,相對於14億的人口基數,簡直是鳳毛麟角。

而律師的收入在普通人眼裡則是謎一般的存在,大眾眼裡的每位律師都是收入可觀的青年才俊和都市麗人。不否認,這個群體確實是青年才俊、都市麗人的聚集地,但收入是否可觀還待我們來細細研究。


首先來看律師行業的年齡結構如何?

從司法部最新發布數據來看,截止到2018年底,全國共有執業律師42.3萬人。其中30歲以下的律師7.7萬多人,佔 18.43%;30歲(含)至49歲的律師 26.7萬多人,佔63.65%;50歲(含)至64歲的律師 6.3萬多人,佔15.21%;65歲(含)以上的律師 1.1萬多人,佔 2.71 %。


已經出頭的年紀和沒有出頭的事業,從律師行業看“三十而立”

再結合前瞻研究院關於2013-2017年對律師人數的統計結果來看,五年內的新增律師人數總共達到17.5萬。


已經出頭的年紀和沒有出頭的事業,從律師行業看“三十而立”

按此比例再上溯五年,可以推測出,目前年齡在23-33歲的律師大約有27.8萬,佔律師總人數的2/3。所以目前撐起整個律師行業的主力部隊就是這批正在面臨“三十而立”和即將面臨“三十而立”的青年律師。


他們的收入如何呢?

2016年,中國整個律師行業30多萬律師共創造了700多億人民幣營收。光看這個數字可能不夠形象,不知其是高或是低。我們不妨先來看下面這家會計事務所一年的營收。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全球22.5萬名員工,早在上一年度,就創造了254億美元營收,換算成人民幣是2300億。

忽略輕微的時間差距(小編實在沒找到德勤2016年的數據),中國律師整體的年度營收只相當於德勤會計這一家事務所一年營收的1/3。

儘管沒有找到同年的數據,但是2017年年中(僅相差半年),德勤會計事務所的營收就已經高達388億,摺合人民幣約2680億,再創新高。由此可見2016的營收不會差得太遠。

話說回來,整個律師行業的營收沒拼過一家會計公司,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而2017年數據顯示,律師人均年收入為6.6萬人民幣左右。這個數字高嗎?

要知道中國是個擁有“北上廣”的國家,光是北京、上海、廣東這三個地區就佔據了中國律師業收入的70%—80%。

所以如果說其他行業的收入遵循“二八定律”,那麼律師行業遵循的可能是“一九定律”。可想而知其他地區的工資份額有多低,儘管律師的人均年收入在6.6萬,但事實上很多省市還達不到這個標準。

從職業本身來看,律師事務所的數量增速已經超過律師數量的增速,所以絕大部分律所的規模依然很小。在這種情況下,律師只能沿襲傳統獨立辦案,案件從頭跟到尾都是一個人,工作量大,產出有限,惡性循環。

已經出頭的年紀和沒有出頭的事業,從律師行業看“三十而立”


有很多律師尤其是爭議解決律師,在剛開始工作的幾年基本沒什麼案源,沒有案源就無法累計經驗,沒有經驗就無法增加自身的專業度,在業內堅持了四五年依然在做律師助理的人也比比皆是。

“三十難立”。對於律師行業來說,如果25歲研究生畢業,30歲只是入門年齡,跟其他的行業的同齡比,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都不算高。多數的律師都處在“已經出頭的年齡卻還沒有出頭的事業”這樣的處境。


而家庭呢?

律師的工作量有多大?據調查,律師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長超過12個小時,在剩下的12個小時裡除去吃飯、睡覺、交通,留給家庭的時間屈指可數。專注一個case時,更是無暇顧及家人和朋友。


已經出頭的年紀和沒有出頭的事業,從律師行業看“三十而立”

舉個栗子:6月19日,美國檢方提交了70萬頁證據資料,指控華為涉嫌23項罪名。下一次的庭審時間是9月6日,這意味著華為的律師團隊將在未來的70天時間裡內,平均每天要審核的資料超過10000頁!

以上,無論從收入,還是從家庭來看,大多數律師都是無法做到傳統意義上的“三十而立”的。


而立之年一定要侷限於30歲嗎?

新一代的年輕人,不只是律師,可能太過功利,過於重視短期回報率,導致“焦慮”成為常態。

在這裡,不想提有多少偉人是在40、50還是60歲才取得成就,反倒是想提一下3月份的熱門話題“996”。沒有哪個企業有權利強制員工“996”式工作,驅動你堅持下去的是金錢,是興趣,是對未來的期許。


已經出頭的年紀和沒有出頭的事業,從律師行業看“三十而立”

大學時期看《喬布斯傳》,喬布斯曾接觸到日本禪宗,這幫助他學會與自己獨處和思考;接觸過書法,於是蘋果創造設計了自己的字體;他家裡裝修時接觸到大理石,所以尤其重視用戶體驗,從蘋果體驗店的設計就可以體現……所有接觸到的知識和增長的閱歷都在後來的某個時刻幫到他,好像冥冥之中的註定。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大人物也都是先修內功,內功越紮實,武功越高。對律師來說也是一樣,打好基礎,職場才能長遠且穩定的發展。

如果可以重新定義“三十而立”,那就是在30歲前擁有獨立的人格和獨當一面的專業能力吧。


那麼如何儘早實現個人的成功?


可以從提升以下4個能力入手:

深度能力

法律服務依然是一個商品交換的過程,用服務換取報酬。律師的服務能力,也就是專業能力是客戶的第一需求。


年輕人怎麼提高專業素養?就是細分領域,選擇一個具體的方向,比如知識產權、勞動人事等,進行深度學習和探索。與其什麼都會,什麼都不精,還不如成為某個領域的“尖子生”,也更有利於律師個人能力的培養。

寬度能力

之前的文章曾提出了一個問題,律師寫的專業文章為什麼沒人看?客戶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法律教育和培訓,條條框框的法條生澀難懂,如果只是生硬的表達,很有可能造成無效溝通。客戶很容易產生一種“你很專業,但你不知道我需要什麼”的印象。


所以站在客戶的角度,把法律服務內容簡單直觀的呈現,才能形成有效溝通。這對業務的獲取和發展非常有用。可見不僅要提升專業能力,也要提升交際、溝通表達能力。


已經出頭的年紀和沒有出頭的事業,從律師行業看“三十而立”

高度能力

人往高處走。當你獲得了深度能力和寬度能力的同時,還需要從每個業務中提綱挈領,用戰略思維去思考背後的深層原因。提高自身戰略思維和決策能力,就先打開眼界,從一個律所、律師行業的觀察者和思考者做起吧。

行業優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事實上早在2017年中國就已經有921個行業,要一口氣說出這些行業的名字都不太可能,又何談為他們提供法律服務呢。所以在提升專業能力的同時,能精耕於某個行業,以行業優勢立足,也不失為一條捷徑。

已經出頭的年紀和沒有出頭的事業,從律師行業看“三十而立”


顯於才華,始於人品。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自己投資完全看人品,100%投人。人品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提升自身能力是一方面,但獲取客戶,以及持續性發展客戶最最關鍵點是人品。投機取巧只能獲得“一次性客戶”,而人品卻能讓客戶保持忠誠度,發展持續性的合作關係。所以為人處世不怕吃虧,堅持利他主義的原則,是事業成功的關鍵。

現在的律師行業,困難和機會並存。不必介懷年齡,以變治變,用心耕耘,未來誠可期。laKingdom與你同行!



2019年laKingdom法盟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合作成員進行組織框架變革,向精細化、產業化轉型,在當地創建法律顧問品牌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