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公元1097年,花甲之年的蘇東坡被貶海南儋州,他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某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春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後事矣。今到海南,首當做棺,次便做墓。”

今天水何澹澹、風光旖旎的國際旅遊島在過去一直都是犯人流放的地方,是未開化的蠻夷之島,只因地處天南,孤懸海中,難以管理。

直到30年前,中共中央設立經濟特區的時候,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海南島才開始舊貌換新顏。

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中國最大經濟特區的人才爭奪戰

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在接見外賓時說:“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島經濟特區,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提出的關於設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議案。

4月26日,海南省委省政府正式掛牌。5月4日,國務院批准和公佈了谷牧主持制訂的《關於海南島進一步對外開放加快經濟建設座談會紀要》和《關於鼓勵投資開發海南島的規定》。

由此,海南島實現了歷史大跨越:從廣東省的一個行政區成為共和國最年輕的省份,從落後的蠻荒之地成為共和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千年寂寥的海南島一躍成為人才湧入的熱土。

“請到天涯海角來,這裡四季春常在,海南島上春風暖,好花叫你喜心懷……”1988年,在駛向廣東湛江的列車上,乘客要求列車員播放《請到天涯海角來》。

數以萬計的知識青年跨過山和大海,穿過人山人海湧入海南。改革開放中的第一次人才爭奪戰就這樣出現了,被稱為“十萬人才下海南”

在這十萬人才大軍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佔90%,35歲以下的佔85%,具有高級中級職稱的有近7000人,一時間海南人才濟濟。

這十萬人才大軍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闖海人。闖海人中,最著名的就是“萬通六君子”。王功權、馮侖、王啟富、易小迪、劉軍、潘石屹,6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湊足了3萬塊錢,在海南開始了一場華麗的冒險。到1993年改名成立萬通集團時,他們已經賺到了3000萬元。從海南做房地產起家,萬通六君子中的馮侖、易小迪、潘石屹都成為中國房地產界的大佬,王功權後來轉身成為著名投資人。

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要掙錢,到海南,要發財,炒樓花

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隨後,中央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

海南建省和特區效應開始得到全面釋放,大量的資金湧入海南,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波地產熱在海南燒了起來。

高峰時期,這座總人數不過655萬的海島上竟然出現了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平均每327個人一家房地產公司。

房價也是水漲船高,在當年北京房價每平米2000元的時候,三亞出現了單價破萬的樓盤。據《中國房地產市場年鑑(1996)》統計,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價格為1350元/平方米,1991年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漲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達到7500元/平方米的頂峰。短短三年,增長超過4倍。

一時間,“要掙錢,到海南,要發財,炒樓花”的口號響徹大江南北。

先來的開放商圈地炒地,後來的開發商直接炒項目,在紙上賣出了一棟棟不曾面世的大樓,賈某某的PPT圈錢也有可能是受此啟發。

一個叫羅先友的四川人,用自己僅有的5萬元錢付了兩畝地的定金之後,就向老家放出要建大樓的消息,從18家單位空手套出了2000萬元。

終場哨聲猛然吹響。1993年6月23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發表講話,宣佈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業。24日,國務院發佈《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16條強力調控措施包括嚴格控制信貸總規模、提高存貸利率和國債利率、限期收回違章拆借資金、削減基建投資、清理所有在建項目等。

銀根全面收緊,如同釜底抽薪,一路高歌猛進的海南房地產業轟然崩塌。雖然政府竭力救場,但到1998年時,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在海南的房地產信貸不良率仍然高達80%,壞賬300億以上。積壓在爛尾樓裡的社會資金也將近400億元。

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一時間,“天涯,海角,爛尾樓”成為海南的三大景觀,別墅養豬、地基養魚的海南怪談傳遍全國。

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歷史性機遇

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重創了海南經濟。

從GDP增速來看,在經歷了1992年的峰值(41.5%)後,海南經濟增長率開始急劇下滑,1994年的增速被西藏超過,1995-1997年更是連續三年全國倒數第一。

1993年地產泡沫破滅之後,海南開始窮則思變。恰逢時任國家勞動部部長的阮崇武被任命為海南省委書記兼省長,他正是第一個主張在海南重點發展旅遊業的主政者。

經過認真研究,阮崇武決定對海南省的產業發展戰略實行調整。1993年7月的海南省第二次黨代會上,阮崇武明確提出:

“海南產業發展的基本方針是:以旅遊業為龍頭,超前發展第三產業;以工業為主導,加快發展第二產業;以農業為基礎,穩定提高第一產業。三次產業增加值在國內市場總值中的比重順序,由‘一三二’逐步調整為‘三二一’,使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海南島的旅遊業由此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無論是接待人次還是營業收入都在快速攀升,其中,接待遊客數由1993年的279.41萬人次增至2008年的2019.15萬人次,旅遊收入則由23.97億元上漲至185.28億元。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是挑戰,更是機遇。在此背景下,國家提出了經濟結構轉型的目標,經濟增長動力也由以往的出口創匯轉為擴大內需。

在國家培育內需的大環境下,海南進一步將旅遊業定位為戰略產業,並提出“建設國際旅遊島”。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正式發佈《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標誌著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步入正軌。作為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國將在2020年將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島休閒度假旅遊勝地,使之成為開放之島、綠色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

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此時,國家也進一步為海南未來的發展賦予了“兩區三地一平臺”的全新定位:

  • 中國旅遊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

  •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 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 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

  • 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

  • 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作為第一個把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會議組織——博鰲亞洲論壇,由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發起,於2001年2月27日在海南省瓊海市萬泉河入海口的博鰲鎮召開大會,正式宣佈成立。

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而立之年再擔重任

2018年4月13日是海南建省三十週年,這三十年,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騰飛,海南也實現了滄海桑田、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剛剛閉幕的2018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省長沈曉明總結道,與建省以前的1987年相比,2017年海南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1.8倍,地方一般性公共預算收入增長了226.8倍,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30倍和25倍。成績背後,是海南過去三十年間的探索與前行。

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而立之年再擔重任。

2018年4月13日,最高領導人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鄭重宣佈,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海南正迎來繼1988年建省辦經濟特區和2009年國際旅遊島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跨越式發展的第三次歷史性機遇。

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正式對外發布。意見對海南發展明確規劃了“四步走”的發展目標:

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際開放度顯著提高;

2025年,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自由貿易港製度初步建立,營商環境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2035年,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自由貿易港的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營商環境躋身全球前列;

到本世紀中葉,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形成高度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現代化的制度體系,成為綜合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領先的地區。

30年前,剛從重慶大學畢業的河南青年景柱加入了“十萬人才下海南”的滾滾人潮。如今,他已是海南省工商聯主席、海馬集團董事長。3月的一天,在海口西海岸面朝大海、回想往事時,他情不自禁提筆寫下了一首小詩《大海的訴說》,留下了這樣幾句話:

“又是一個三十年,我們還要化作一道道海浪,簇擁無數沸騰的花朵。其中有永遠芳華的你,也有永遠青春的我。”

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 作者上海交大畢業, 求釋財經創始人,以真心寫真言。

  • 各大城市現在才開始搶人已經晚了,互聯網新經濟正在顛覆一切

  • 北京的一紙文件,標誌著始於2014年的城市人口爭奪戰終於全面爆發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海南:三十而立,滄海桑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